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机电实验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缺陷。在机电实验教学中,利用任务驱动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探讨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机电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机电实验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一、任务驱动法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任务驱动法(即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是坚持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主张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任务驱动法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教学方法,坚持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利用教师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辅以教学情境、师生协作、学生会话等诸多要素改造,重组原有的学习经验,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这一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和“注重实践”。
二、任务驱动法对机电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机电实验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法,主要表现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因材施教,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项目为驱动,通过提出问题、分析任务、实现目标与评价效果等环节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活动与真实任务相协作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推动其学习目标的实现。这一方法的应用引起了机电实验教学方法的一系列改革,在具体机电实验教学实践中,呈现多种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基于任务驱动法在机电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法、问答教学法等,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的师生互动,既改革教的方法,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在《机械制图与CAD》实验课程中,教师以现实生活中的零件作为模型讲解零件的图形表达方法,让学生多思考,积极加入到讨论行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少讲多练,提高学生实际绘图能力。
2.项目驱动教学法。基于任务驱动法在机电实验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其职业技能,教师可大量采用项目教学法,以项目驱动,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内容,教师只加以指导,完成后再由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在《数控加工与编程》实验课程中,教师准备多个数控加工的工件为项目,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自己确定加工方案,分析加工工艺流程,确定工艺参数,编写加工程序,最后完成加工过程演示。
3.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为突出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用基于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教学为例,其课程设置主要针对数控机床操作工和数控机床编程员。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教师根据工作过程调整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各工步完成的内容及注意事项,让学生懂得需要做什么,怎样做,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学以致用。
4.仿真教学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软件建立虚拟车间、虚拟工作项目,并通过“虚拟工位”操作来完成工作任务,营造仿真工作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如《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数控机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仿真操作,完成零件编程与加工。特别是在该课程实训的后期阶段,利用软件在虚拟环境下,要求学生设计并安装机电设备液压控制系统及电气控制系统,并用PLC控制液压缸的工作,强调电、液、气、PLC检测等多技术综合应用。又如《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连杆机构,以前在课堂上讲很多遍学生也很难理解,而经过改革后,将连杆运动做成动画,把常用的机械设备的连杆部分拍成照片播放给学生看,还做了连杆教具,直接带上讲台演示,使深奥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
5.“课堂+车间+师徒”现场教学。机电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技术工作,因此要求在校学习期间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可以推出“课堂+车间+师徒”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即徒弟,教师即师傅,把课堂搬进车间,把产品搬进课堂,以产品、项目驱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
总之,在机电试验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当然,任务驱动法在机电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也不是万能的,应用这一方法,还要从完善教学设计方案、选择恰当教学手段、进行多元教学评价等下功夫。
参考文献:
[1]钟山,匡兵,许敏.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机电实验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7(04).
[2]张莉.机电一体化创新实验的实践与发展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7).
[3]袁嫣红.机电一体化综合设计性实验方法及装置的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报,2008(3)等.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机电实验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一、任务驱动法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任务驱动法(即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是坚持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主张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任务驱动法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教学方法,坚持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利用教师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辅以教学情境、师生协作、学生会话等诸多要素改造,重组原有的学习经验,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这一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和“注重实践”。
二、任务驱动法对机电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机电实验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法,主要表现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因材施教,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项目为驱动,通过提出问题、分析任务、实现目标与评价效果等环节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活动与真实任务相协作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推动其学习目标的实现。这一方法的应用引起了机电实验教学方法的一系列改革,在具体机电实验教学实践中,呈现多种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基于任务驱动法在机电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法、问答教学法等,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的师生互动,既改革教的方法,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在《机械制图与CAD》实验课程中,教师以现实生活中的零件作为模型讲解零件的图形表达方法,让学生多思考,积极加入到讨论行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少讲多练,提高学生实际绘图能力。
2.项目驱动教学法。基于任务驱动法在机电实验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其职业技能,教师可大量采用项目教学法,以项目驱动,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内容,教师只加以指导,完成后再由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在《数控加工与编程》实验课程中,教师准备多个数控加工的工件为项目,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自己确定加工方案,分析加工工艺流程,确定工艺参数,编写加工程序,最后完成加工过程演示。
3.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为突出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用基于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教学为例,其课程设置主要针对数控机床操作工和数控机床编程员。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教师根据工作过程调整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各工步完成的内容及注意事项,让学生懂得需要做什么,怎样做,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学以致用。
4.仿真教学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软件建立虚拟车间、虚拟工作项目,并通过“虚拟工位”操作来完成工作任务,营造仿真工作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如《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数控机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仿真操作,完成零件编程与加工。特别是在该课程实训的后期阶段,利用软件在虚拟环境下,要求学生设计并安装机电设备液压控制系统及电气控制系统,并用PLC控制液压缸的工作,强调电、液、气、PLC检测等多技术综合应用。又如《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连杆机构,以前在课堂上讲很多遍学生也很难理解,而经过改革后,将连杆运动做成动画,把常用的机械设备的连杆部分拍成照片播放给学生看,还做了连杆教具,直接带上讲台演示,使深奥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
5.“课堂+车间+师徒”现场教学。机电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技术工作,因此要求在校学习期间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可以推出“课堂+车间+师徒”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即徒弟,教师即师傅,把课堂搬进车间,把产品搬进课堂,以产品、项目驱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
总之,在机电试验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当然,任务驱动法在机电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也不是万能的,应用这一方法,还要从完善教学设计方案、选择恰当教学手段、进行多元教学评价等下功夫。
参考文献:
[1]钟山,匡兵,许敏.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机电实验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7(04).
[2]张莉.机电一体化创新实验的实践与发展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7).
[3]袁嫣红.机电一体化综合设计性实验方法及装置的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报,2008(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