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想得清的人才会说得清,说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可见,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没有了语言也就不可能有人的理性的思维;反之,语言的磨练可以促使思维更加精确、合理。只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上重视启发学生表达他们思维过程的提问,极力要求学生表达地清楚、合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和言语不断地得到发展,而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将日益提高。这样一来,便于教师由学生的语言的逻辑性出发渐渐培养他们思维的逻辑性。当然,这一切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学生的自身素质也就相应地有了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活动模式。这一活动必须建立在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是有效开展这一教学模式的关键。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外在表现,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将自己的已有经验、观察所得、思维想象、创新发现和自己在活动中情感体验相互交流都必须建立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训练的重点则是要求“说”得完整而又准确、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而并不是力求具体、形象、生动,应做到有别于语文教学中“说”的训练。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留给学生“说”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时会发现这一频繁出现的现象:许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使教学能够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那样进行,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地剥夺大多数学生“说”的机会,通常是提问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从他们那儿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后,再让其他成绩稍微差一点儿的学生照样子说上一遍,这种方法的最大弊端就是没有把“说”的训练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以个别学生的“说”代替了大多数学生的“说”。事实上,作为教师就应该把握时机,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让学生多说一说,以此来满足学生“说”的渴求。当然,在训练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应该因人而异地进行训练。对那些胆小且不会说的学生应满怀期望地鼓励他们说,使他们能够迈向学习胜利的喜悦;对于那些敢说但是有些困难的学生则要带着他们说,也要让他们亲尝成功的滋味;而对于那些会说且又说得全面的学生则索性放手让他们说,教师还可以在其间适当地设疑,让他们被一次次的“为什么”启开心扉的同时迈向新的成功。总之,教师要适宜地为学生提供一些“说”的机会,循循善诱,导之以法,使学生渐渐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潜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训练学生“说”得完整
“说”得完整也就说明学生对他所说的问题了解地很透彻,思维很精确。但有不少的教师在训练学生“说”的时候常常忽略了“说”的完整性,这样的训练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学生思维的进行。
例1:一位教师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饲养小组养了10只黑兔、8只白兔,一共养了多少只兔子?
师:题目中告诉我们黑兔有几只?
生:10只。
师:题目中又告诉我们白兔有几只呢?
生:8只。
师:那么,题目要我们求的是什么?
生:求一共样了多少只兔子。
又如:一位教师让一位学生说说解“一筐水果重30千克。6个人合买一筐后平均分,每人能分得多少千克?”这道题的思路。
以下就是那位学生的叙述:“30除以6就求出每人分到的千克数。”我认为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着手训练学生说得完整。如以上面的例1为例,教师完全可以这样提问:题目中有几只黑兔、几只白兔,问题要我们求的是什么?当然,为了使学生能够说得完整,应该多给学生提供一点思考的时间。我们应该允许学生边思考边小声地说,以“说”来调节并促进思维。
再以例2为例,那位学生所说的思路显然是不完整的。事实上,他只说了算式的意思。因此,教师因引导他这么说:“要求每人分到多少千克,我们要先知道哪些条件?知道了这些条件后又该怎么计算呢?”这样,学生就能按着教师的提问一步步地说下去,而他所说的内容也就完整多了。
三、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在数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日常用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将日常用语转化为数学语言。例如:三年级数学书上有这么一道题:“玩具熊每个32元,幼儿园王老师带了500元买了12个玩具熊,应找回多少钱?”解这道题的关键之处便是要理解“找回”这个词的意思,所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一起来理解它:“我们平时去商店买东西的时候需要付钱给营业员。如果你所付的钱超出了你所买的东西的价钱,营业员就会把多余的钱找给你。那么,请大家想一想,营业员找回给你的钱也就是你买了东西后……?”让学生一起说出“那些钱就是买了东西以后剩下的钱。”理解了“找回”两字的意思,再进行“说”的训练,也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就是要把“说”的训练看着是一项教学任务,认真地完成。使之与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能力相辅相成。只有在数学课上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而我们的课堂也将呈现出一片更加生动、更加美好的新天地。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5-06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活动模式。这一活动必须建立在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是有效开展这一教学模式的关键。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外在表现,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将自己的已有经验、观察所得、思维想象、创新发现和自己在活动中情感体验相互交流都必须建立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训练的重点则是要求“说”得完整而又准确、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而并不是力求具体、形象、生动,应做到有别于语文教学中“说”的训练。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留给学生“说”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时会发现这一频繁出现的现象:许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使教学能够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那样进行,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地剥夺大多数学生“说”的机会,通常是提问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从他们那儿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后,再让其他成绩稍微差一点儿的学生照样子说上一遍,这种方法的最大弊端就是没有把“说”的训练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以个别学生的“说”代替了大多数学生的“说”。事实上,作为教师就应该把握时机,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让学生多说一说,以此来满足学生“说”的渴求。当然,在训练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应该因人而异地进行训练。对那些胆小且不会说的学生应满怀期望地鼓励他们说,使他们能够迈向学习胜利的喜悦;对于那些敢说但是有些困难的学生则要带着他们说,也要让他们亲尝成功的滋味;而对于那些会说且又说得全面的学生则索性放手让他们说,教师还可以在其间适当地设疑,让他们被一次次的“为什么”启开心扉的同时迈向新的成功。总之,教师要适宜地为学生提供一些“说”的机会,循循善诱,导之以法,使学生渐渐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潜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训练学生“说”得完整
“说”得完整也就说明学生对他所说的问题了解地很透彻,思维很精确。但有不少的教师在训练学生“说”的时候常常忽略了“说”的完整性,这样的训练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学生思维的进行。
例1:一位教师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饲养小组养了10只黑兔、8只白兔,一共养了多少只兔子?
师:题目中告诉我们黑兔有几只?
生:10只。
师:题目中又告诉我们白兔有几只呢?
生:8只。
师:那么,题目要我们求的是什么?
生:求一共样了多少只兔子。
又如:一位教师让一位学生说说解“一筐水果重30千克。6个人合买一筐后平均分,每人能分得多少千克?”这道题的思路。
以下就是那位学生的叙述:“30除以6就求出每人分到的千克数。”我认为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着手训练学生说得完整。如以上面的例1为例,教师完全可以这样提问:题目中有几只黑兔、几只白兔,问题要我们求的是什么?当然,为了使学生能够说得完整,应该多给学生提供一点思考的时间。我们应该允许学生边思考边小声地说,以“说”来调节并促进思维。
再以例2为例,那位学生所说的思路显然是不完整的。事实上,他只说了算式的意思。因此,教师因引导他这么说:“要求每人分到多少千克,我们要先知道哪些条件?知道了这些条件后又该怎么计算呢?”这样,学生就能按着教师的提问一步步地说下去,而他所说的内容也就完整多了。
三、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在数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日常用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将日常用语转化为数学语言。例如:三年级数学书上有这么一道题:“玩具熊每个32元,幼儿园王老师带了500元买了12个玩具熊,应找回多少钱?”解这道题的关键之处便是要理解“找回”这个词的意思,所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一起来理解它:“我们平时去商店买东西的时候需要付钱给营业员。如果你所付的钱超出了你所买的东西的价钱,营业员就会把多余的钱找给你。那么,请大家想一想,营业员找回给你的钱也就是你买了东西后……?”让学生一起说出“那些钱就是买了东西以后剩下的钱。”理解了“找回”两字的意思,再进行“说”的训练,也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就是要把“说”的训练看着是一项教学任务,认真地完成。使之与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能力相辅相成。只有在数学课上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而我们的课堂也将呈现出一片更加生动、更加美好的新天地。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