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约定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pymh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疙瘩和李光头是一对发小,两个人处了一辈子。眼看着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应该是享清福的时候了,他们的烦恼却来了。
  啥烦恼?这人一上岁数,就光花钱不挣钱了,有个大小事情都得找儿女们要,自然要看他们的脸色。
  这天,两个人无意中谈起了后事,刘疙瘩眼前一亮,说:“光头,咱俩定个生死约定咋样?”
  李光头问:“啥生死约定?”
  刘疙瘩说:“到咱这个年龄,死也不是啥避讳的事儿了。要是我走到你前面,你给我送一对门马;要是你走到我前面,我给你送一对门马,咋样?”
  李光头一听,不假思索就答应道:“好咧,咱俩可说定了。”
  他们说的送门马,是当地的一种习俗,把用纸扎的一对高头大马头朝南尾朝北左右分开,放在距离坟前不远的地方,这叫宝马开道。讲究的人家,都会为过世的人扎一对门马。不过门马价格不菲,生者能给过世的人送一对门马,这可是极有面子的事,也证明两个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刘疙瘩和李光头原想偷偷积攒下来一笔钱,好到时兑现自己的诺言,谁知才过了没两天,这事儿就被他们的儿子知道了。刘疙瘩的儿子不无恼怒地说:“爹,你俩定的这叫啥约定?你不知道一对门马得两三千块钱吗?我劝你还是早早跟人毁了约的好!”听到这话,刘疙瘩气得半天没喘过口气来。
  李光头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他儿子不冷不热地说:“爹,你看病要钱,吃药要钱,吃饭穿衣还要钱,咱地里不长钱,天上不掉钱,我看你靠啥兑现约定。”说完,他斜了李光头一眼,阴阴地又补了一句:“我估摸着就一个法子了!”
  儿子这话,李光头咋会听不出来个中味道?他身体本就不太好,是个药篓子,又是个直脾气,受不得气,被儿子这话一激,当天夜里竟故去了。得知这个消息后,刘疙瘩伤心不已,可他的儿子撂下话了,人去吊孝行,要想送一对门马,门儿都没有。
  帮着料理完李光头的后事,刘疙瘩大病了一场,好几天连床都没下。后来病总算好了,他人瘦了一圈。这天,他吃过早饭后,颤颤巍巍地出了家门,直到中午才回来。
  儿子看了他一眼,冷着脸说:“爹,你这么大岁数了,瞎跑啥呢?”
  刘疙瘩忍着气,慢悠悠地说:“我到地里走一圈,那儿空气好。”
  儿子问:“去我光头叔坟上转了吧?”
  刘疙瘩平静地说:“我连张纸都没买,转转也不中?”
  儿子这才不说话了。
  到了第二天,村里上上下下传开了一件事:昨天夜里李光头的坟头响起了马的嘶鸣声,还有马奔跑的“嗒嗒”声。有人第二天到李光头的坟前一看,只见那里到处都是马蹄印。
  这事儿传开后,人们纷纷猜测是李光头不满意刘疙瘩食言,这才在深更半夜招来阴马,更是有人指责李光头和刘疙瘩的儿子,说他们不给自家老子一点脸面。
  刘疙瘩在吃午饭时听儿子说起了这件事,他淡淡地说:“人死如灯灭,哪会有阴马这事儿?”
  儿子说:“爹,我到光头叔坟前去看了,那确实是马蹄印。可咱这儿别说喂马的了,就连喂鸡的也找不出两家。要不是阴马,这又是从哪儿来的马呢?”
  刘疙瘩不说话,儿子不安地说:“爹,你说这事儿会不会给咱家招来灾祸?”
  刘疙瘩不耐烦地说:“咱也没招谁惹谁,灾祸咋会到咱家?”
  儿子搔了搔头说:“话是这么说,可我不是没让你给光头叔送门马吗?”
  刘疙瘩叹口气说:“我跟你光头叔处了一辈子,他是啥样的人我知道,他不会为这点小事计较的。”
  这边父子俩正谈着,门外响起了脚步声,来人推门进来,原来是李光头的儿子。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疙瘩叔,我对不起你跟我爹啊!”
  刘疙瘩忙把他搀起来,问怎么回事,李光頭的儿子就把他父亲去世前的事儿讲了一遍,讲完后他哭着说:“我咋这么犯浑啊,咋说那话呀,我爹是被我给气死的啊!”
  刘疙瘩这时反倒是一脸平静,他慢悠悠地说:“我跟光头兄弟好了一辈子,这份情谊,别说送一对门马了,就是送八对十对也值得起。实话跟你俩说,我俩商量好了,门马是两个人平摊,谁先走谁先享用,等到地下聚齐了,再一人分一匹。可你俩啊,光看着这点钱了,可寒了我们老哥俩的心呀!”
  这话说得俩儿子羞愧满面。
  刘疙瘩看话说得差不多了,站起身说:“走吧,我领着你俩到坟前看看,顺便祭奠祭奠。”
  两个儿子跟刘疙瘩一同去了李光头的坟前。到了地儿后一看,坟前果然满是马蹄印。刘疙瘩也不管这么多,把香点着,颤巍巍地跪在坟前,流着眼泪说:“光头兄弟,你安心走吧,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就跟你会合了,咱哥俩的儿子肯定会给我坟前弄俩门马的,到时候咱哥俩一人一匹哦!”
  两个儿子也上了香,在坟前承诺,一定满足李光头的遗愿。
  三个人拜祭完毕就离开了,可是过了一会儿,刘疙瘩又一个人悄悄回到了坟地。他从土里扒拉出一个小盒子来,里面是一个巴掌大的随身听,这是刘疙瘩平时听戏用的。原来,他在里面存了马的嘶鸣声和奔跑声,这随身听还有定时功能,只在后半夜响。而马蹄印,是刘疙瘩做了一块马蹄形的板子,最近村里来了一个杂耍班子,刘疙瘩就请班子里一个能倒立走路的人带上板子到坟地里走了几个来回。
  刘疙瘩把随身听收好,长叹一声,道:“光头兄弟啊,我要是不这样做,咱们的约定就实现不了,真是对不住你了……”
  (发稿编辑:吕
其他文献
小王刚加入120急救队,跟着老李搭档出车,抢救危急病人。  一天,两人正在值守,一个紧急指令下来,说有独居老人心脏病犯了。记录好地址、电话,两个人上车直奔现场,上楼后 “砰砰”敲门,可敲了好一阵子没人应。  小王担心病人已失去意识,建议砸门。老李想了想,说:“事情紧急,砸!”小王年轻力壮,两脚过去,大门就散架了,两人冲进去把所有房间找遍,愣是没找着人。  老李疑惑地说:“难道不是这里?”小王一愣,
何剑爱喝酒,而且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每次都把自己灌得醉醺醺的。妻子小粉很生气,放出狠话说,他要敢再喝酒,就让他滚出这个家!  何剑惧怕小粉,老实了一段时间,可不到一个月,又忍不住了。  这天,何剑从外面喝完酒回来,刚要推开院门,就听见小粉在屋里轻轻咳了一声——小粉在家啊!何剑一惊,吓出了一身冷汗。如果让小粉闻到酒气,那还得了?  这时候,邻居强子正好出来倒水,强子是不喝酒的,何剑灵机一动,转身就去了
十岁时,小宇跟随妈妈移民美国。小宇适应力强,英文很快就熟练起来,没多久,基本能听懂老师上课的内容了。而小宇妈妈呢,她英文不太好,说起来总是磕磕巴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宇的英文越来越地道,在家里讲话也開始中英文夹杂,可对妈妈的态度却变得生硬起来。一次,妈妈想让小宇帮忙翻译什么,他却嫌弃地对妈妈说:“你天天呆在家里,怎么不抽空学学英文呢?”妈妈听了,落寞地低下了头。小宇觉得和妈妈的交流越来越困难,母
这个故事是爷爷讲给我听的,所以我觉得它一定是真的,虽然有些不可思议。爷爷说,在他小时候,贫穷的人还很多,村子里最穷的人要算阿铁了。阿铁原本开辟有一块荒地,却被村里既有钱又有势的那个人抢夺走了。那个心肠最硬的人警告阿铁:“村里所有土地都是我的,任何荒地你都不能开!”阿铁很伤心。这天,他晃悠到村里的学校,教室里,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讲的是一个园丁在手帕上种植花卉。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阿铁却听得有些
很早时候有座桃花山,山下有一家三口:一对夫妻和婆婆。丈夫叫大牛,妻子叫小西。小西生得眉目俊秀,心灵手巧,心眼儿还特别好。一家人原本好好的,可惜刚成亲没几个月,大牛得了重病,为了给大牛治病,小西跟婆婆省吃俭用,还把家里的牛呀、鸡呀卖个精光,在那灾荒的年月,家徒四壁,连老鼠都不愿来光顾。  入秋以来,婆婆的咳嗽越来越严重,大牛的病仍不见起色。一天,小西一早去挖野菜,山坡上能吃的野菜几乎已经绝迹了,大家
早年间,冀北以东有个小村子,叫盲肠村。村里男人好斗,芝麻绿豆大的小事,都能打起架来。  有人打架,就得有人劝架。这劝架的差事,自然落到了村保长头上。盲肠村的保长不好当,男人们大多性如烈火,拉也拉不开。这不,上任保长因为劝架,头都被打破了。养好伤,他跟上级田乡约辞了官,说啥也不干了。  村保长的位置空了出来。田乡约希望村民毛遂自荐,还把俸禄提了一大截,可无人应征。田乡约急坏了,眼看马上又要交皇粮,没
林老头在机关大院看大门几十年了,一直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今年,孙子小豆子放寒假了没人带,林老头就把他接来,十几平方的门卫传达室,爷孙俩吃住都在里面。  周一这天早上,保卫股的刘勇军刚进单位大门就叫了起来:“林老头,我们大院里怎么跑进来一只野狗,你是怎么看大门的?”  林老头心里暗叫不好,这机关大院墙高门严,连个狗洞都没有,怎么会冒出条狗?会不会是小豆子出来进去的时候没注意,把街上的野狗放了进来? 
张家禾警校毕业后,远离家乡,来到这座陌生的二线城市,当了一名警察。在他单位附近,有条“好吃街”,一到晚上,满是小吃摊儿。4月2日这天,张家禾加班晚了,穿着便衣,顺道去夜市,想吃点串串香,填饱肚子再说。“好吃街”拐角处,有个刚支起的串串摊儿,摊前吊了块简陋的纸板,打印着几个字:“三毛一串”。摊主是个中年妇人,一脸憔悴,两眼无神,又不晓得拿出笑脸来招呼客人。路过的人,闻着她的汤料香喷喷的,看着她的串串
憨二长得呆头傻脑的,也没有外出打工,种着十几亩薄地,养家糊口。一天上午,憨二赶着牛车到紧靠公路的农田里耕地,车上坐着妻子小杏。这是村里唯一的一辆牛拉大板车,其实,不是憨二买不起“喝”油的“铁牛”,而是憨二太珍爱这牛车了,他对牛比对自己都好,一天三顿先把牛喂饱了自己才吃,每天半夜都要起来给牛添草料,风雨无阻。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小杏一坐“铁牛”头就晕,而坐牛车就好似坐热炕头一样舒服。牛车一出村,就
韩林根刚出来打工不久,说实话,一开始他对城市是有些抗拒心理的,总觉得城市高大、威严、冷漠,让他觉着害怕,可很快,他就爱上了这座城市,比起家乡,城市更繁华、更多姿多彩,更重要的是,城市的和善与包容绝不逊色于家乡。这天工地提早收了工,下午放半天假,一身灰一身汗的韩林根正要洗澡,几位工友兴致勃勃地喊他:“林根,走,上街逛逛去!”韩林根一听十分高兴,忙说:“好的、好的,等我洗把澡,换身干净的衣服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