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给教师和学生呈现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更加努力地耕耘,深入学习,领悟课标、新理念,刻苦钻研教材,巧设教学情境,以实现品德与生活教学的高效性,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品德;生活教学;高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十余年,广大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践行着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由原来的知识灌输者向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向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转变,教学形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生机盎然的景象。下面结合本学科的实际,谈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构建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高效课堂。
一、注重体验,形成真实感受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只有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感知、体验,才能形成真实的感受,进而形成自觉的行动。如在《让我来试一试》一课教学中,学生通过亲身模拟活动,扮演盲人找座位,体验到盲人在黑暗中摸索的艰难;单臂穿衣,体验到肢残人的不便;聋哑人传话,感受到与人交流的吃力……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加深了对残疾人的同情理解,产生了帮助残疾人的强烈愿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模拟活动中一定要保证体验的“真实”性。有些课上学生没有遵守活动规则,如“盲人”看见了;“聋哑人”听见了;“肢残人”手脚灵活……,这样就失去了体验的意义。因此,教师一定要先讲清规则,避免把模拟表演上成游戏课,使体验活动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低年级教材大多文字内容较少,编者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主题及思路,这就给我们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独特的教学方案。例如,教学《人人都夸家乡好》一课,教师根据教材的思路,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说出家乡的名人、特产、名胜、美丽的地方……并编写导游词,绘制家乡景观图及设计家乡知识抢答题等,使学生为家乡的红海滩、辽河碑林等名胜和河蟹、水稻等物产而骄傲,为家乡的文化名人而自豪,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样,教师做到了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重组,完成了教材的二次开发,并注重了书本知识向生活实际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真正实现了用教材教。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中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由过去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在教学中,教师通常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中学生各负其责,又相对独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教学《学校介绍书》一课,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完成自己的主题。小组1:负责设计学校的方位布局图。小组2:负责调查学校的历史。小组3:负责调查学校的机构。小组4:负责多彩的生活栏目(收集照片、图片等)。小组5:负责校园心语栏目。把各小组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份完整的学校介绍书。学生在合作中,培养了团队意识,增强了责任感,才艺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另外,还可以设置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小组交流讨论能够扩大学生说的范围,使全班同学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灵感被激发。信息的交流实现了由“单向”向“多向”转变,学生在交流中,实现了知识的增值、情感的互融。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厌倦了一问一答式,为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激起学习的欲望,提高教学效率,可以采用下列教学方法:
1.辩论赛的形式:辩论能够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成长的需要》一课中,为了使学生正确看待学习这件事,可设置辩论赛。正方:学习是件辛苦的事。反方:学习是件快乐的事。通过激烈的辩论,学生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去看待学习,对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有了深入的理解。
2.小解说员的形式:儿童都有说的欲望,在说中树立自信心,培养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因此,尽量给学生多创设说的机会。如在《人人都夸家乡好》中,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收集资料(文字、图片、照片等)的基础上制成家乡导游册,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以解说员的形式,向全班同学介绍。这样,使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加深,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3.小表演的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有一种表现欲,希望展示自己得到认可,儿童也不例外。在课堂中如能恰当地运用表演,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教学《你是美丽的彩虹》一课,学生戴上各种动物的头饰:夜莺、小孔雀、山鹰、小蚂蚁等,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大家演得认真、投入。在表演中,学生明白了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有自信心,同时也学会了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他人。
4.游戏的形式:做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学生在玩中感知,在玩中体悟,进而形成自觉的行动。例如,在教学《一起制定规则》一课,教师组织学生打口袋、摇绳等。在事先不说清游戏规则的情况下出现了问题,使游戏无法进行。通过大家共同制定规则后,大家玩得很开心。这样,学生在游戏中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课堂上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模拟法、演示法、知识抢答赛……这些教学方法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玩中、乐中增长了知识,增强了能力,学会了做人。
新课程给教师和学生呈现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更加努力地耕耘,深入学习,领悟课标、新理念,刻苦钻研教材,巧设教学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轻松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品德与生活的高效教学。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品德;生活教学;高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十余年,广大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践行着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由原来的知识灌输者向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向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转变,教学形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生机盎然的景象。下面结合本学科的实际,谈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构建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高效课堂。
一、注重体验,形成真实感受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只有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感知、体验,才能形成真实的感受,进而形成自觉的行动。如在《让我来试一试》一课教学中,学生通过亲身模拟活动,扮演盲人找座位,体验到盲人在黑暗中摸索的艰难;单臂穿衣,体验到肢残人的不便;聋哑人传话,感受到与人交流的吃力……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加深了对残疾人的同情理解,产生了帮助残疾人的强烈愿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模拟活动中一定要保证体验的“真实”性。有些课上学生没有遵守活动规则,如“盲人”看见了;“聋哑人”听见了;“肢残人”手脚灵活……,这样就失去了体验的意义。因此,教师一定要先讲清规则,避免把模拟表演上成游戏课,使体验活动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低年级教材大多文字内容较少,编者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主题及思路,这就给我们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独特的教学方案。例如,教学《人人都夸家乡好》一课,教师根据教材的思路,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说出家乡的名人、特产、名胜、美丽的地方……并编写导游词,绘制家乡景观图及设计家乡知识抢答题等,使学生为家乡的红海滩、辽河碑林等名胜和河蟹、水稻等物产而骄傲,为家乡的文化名人而自豪,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样,教师做到了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重组,完成了教材的二次开发,并注重了书本知识向生活实际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真正实现了用教材教。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中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由过去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在教学中,教师通常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中学生各负其责,又相对独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教学《学校介绍书》一课,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完成自己的主题。小组1:负责设计学校的方位布局图。小组2:负责调查学校的历史。小组3:负责调查学校的机构。小组4:负责多彩的生活栏目(收集照片、图片等)。小组5:负责校园心语栏目。把各小组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份完整的学校介绍书。学生在合作中,培养了团队意识,增强了责任感,才艺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另外,还可以设置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小组交流讨论能够扩大学生说的范围,使全班同学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灵感被激发。信息的交流实现了由“单向”向“多向”转变,学生在交流中,实现了知识的增值、情感的互融。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厌倦了一问一答式,为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激起学习的欲望,提高教学效率,可以采用下列教学方法:
1.辩论赛的形式:辩论能够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成长的需要》一课中,为了使学生正确看待学习这件事,可设置辩论赛。正方:学习是件辛苦的事。反方:学习是件快乐的事。通过激烈的辩论,学生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去看待学习,对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有了深入的理解。
2.小解说员的形式:儿童都有说的欲望,在说中树立自信心,培养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因此,尽量给学生多创设说的机会。如在《人人都夸家乡好》中,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收集资料(文字、图片、照片等)的基础上制成家乡导游册,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以解说员的形式,向全班同学介绍。这样,使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加深,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3.小表演的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有一种表现欲,希望展示自己得到认可,儿童也不例外。在课堂中如能恰当地运用表演,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教学《你是美丽的彩虹》一课,学生戴上各种动物的头饰:夜莺、小孔雀、山鹰、小蚂蚁等,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大家演得认真、投入。在表演中,学生明白了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有自信心,同时也学会了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他人。
4.游戏的形式:做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学生在玩中感知,在玩中体悟,进而形成自觉的行动。例如,在教学《一起制定规则》一课,教师组织学生打口袋、摇绳等。在事先不说清游戏规则的情况下出现了问题,使游戏无法进行。通过大家共同制定规则后,大家玩得很开心。这样,学生在游戏中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课堂上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模拟法、演示法、知识抢答赛……这些教学方法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玩中、乐中增长了知识,增强了能力,学会了做人。
新课程给教师和学生呈现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更加努力地耕耘,深入学习,领悟课标、新理念,刻苦钻研教材,巧设教学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轻松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品德与生活的高效教学。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