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全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水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本保障,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以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为总揽,以转变水利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为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基础支撑和保障。
一、加强顶层设计,科学指导水利现代化建设。突出构建水利现代化规划体系。目前,省市县三级水利现代化规划正在抓紧编制。编制规划一定要加强顶层设计,抓好战略谋划,努力把握水的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积极拓展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新内容、新空间;一定要突出区域水利发展特色,努力把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水利工作的主要任务,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一定要突出行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始终把维护河湖健康生态和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认真制定水利现代化建设工作方案,推动水利现代化建设有力有序发展。建立健全水利现代化建设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各地在水利现代化建设中开拓奋进,创先争优。
二、把握资源属性,积极探索现代化水利建设新途径和新方式。水,既是自然资源、生态要素,也是经济资源、生产要素。要充分运用水资源双重属性的特征,积极推动水利行业的创新发展,要统筹兼顾水利效益与经济开发效益的有机结合。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一批重点区域水利治理工程与地方经济社会开发规划有机结合,实现水利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和经济开发效益的多赢。要用好用足水资源有偿使用政策,着力建设水资源效率管理制度,建立阶梯式水价制度,积极培育水权有偿转让市场,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严格保护。
三、持续加强建设,加快完善现代化水利综合保障体系。突出抓好以新一轮治淮、治太、沿海防洪防台、中小河流治理、水库水闸泵站除险加固改造和城市防洪排涝为重点的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实现一般洪涝干旱保发展,特大洪涝干旱保安全。突出以推进南水北调二期工程、扩大引江济太工程和完善江水东引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提升水资源跨流域互调互济和优化配置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四、服务现代“三农”,大规模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改造。要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模式。根据农业现代化发展对水利保障服务的新要求,积极调整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思路,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方式,按照区域化规划、标准化建设、专业化装备、规范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设施的现代化更新改造。要为农民的幸福生活提供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全面完成新一轮农村供水改造工程建设,基本消除城乡供水差别。继续加强农村河网水系建设,着力建设与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新农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农村河网水系环境。要建立农村水利长效管护机制。探索农村水利设施市场化、企业化管护模式。要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集中开展乡镇水利站服务能力建设,从机构职能到队伍素质、装备建设、政策保障全面达到省定标准。
五、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严格用水总量管理制度。从2013年起向社会公布各省辖市用水总量情况,各省辖市要公布所辖县(市)的用水总量情况,建立健全区域用水总量评价考核制度。落实严格用水效率管理制度。到2015年,全省重要行业用水效率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所有省辖市要达到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到2020年,全省社会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落实严格纳污排放控制制度。提出全省重要水功能区(水源地)和主要河湖纳污总量控制意见,并建立有效的监测制度。落实严格水资源审批管理制度。凡是涉及区域综合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区(工业园区)规划及重大建设项目布局规划,都必须进行水资源可行性论证。
六、建立责任体系,切实维护江河湖泊健康生态。江河湖泊既是水资源的主要载体、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又是防范水患灾害的重要安全屏障,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安全之本。完善江河湖泊管理与保护法规体系。要根据河湖管理与保护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增加或修订有关法律法规,确保在河湖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的各个方面有法可依。健全河湖管理与保护工作制度。全面建立由水利部门牵头的湖泊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推行河道“河长制”管理制度,建立河湖长效管理机制。认真落实河道轮浚制度、水域占补平衡制度、取水排水审查审批制度、河道排污和岸线开发利用行政监管制度等。
七、突出科技创新,以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以实施“金水工程”为载体,加快实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建立健全水利基础数据库。充分利用水利普查成果,在2015年前,分级建立全省江河湖库、重点水利工程、气象水文等基础性、综合性数据库和水利数据信息交换平台。建立健全防汛防旱决策指挥系统。2015年前实现省市县乡四级防指视频会商,完成省市县(市)三级应急抢险移动指挥平台建设,建成重点水利工程运行情况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加快建立区域水资源总量管理系统、行业用水效率管理系统、重要水功能区和重要江河湖泊水质及排污监控管理系统、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预警系统,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
八、深化水利改革,积极创建现代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深化农村水利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水利设施的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多种形式的国家补助、集体所有、承包管理的有效机制,加快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水平。深化水价制度改革。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积极推行水资源阶梯价格制度,充分发挥价格调节作用,促进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推进农业水价改革,促进农业节水减排。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认真总结水务管理改革的实践经验,深化水务管理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更好地发挥水务管理体制优势,推动行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九、强化依法管水,加快建立现代化水利法规体系。加强水利立法工作。重点围绕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河湖水域管理与保护、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完善水务管理体制等重点课题,通过深入调研和总结典型经验,加强水利立法,完善水利法规体系。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继续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各级水行政机关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十、抓好队伍建设,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建设具有现代化素质的水利干部职工队伍,是实现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大规模开展水利干部职工学习培训。要根据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制定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计划,优选学习培训内容,通过组织干部新知识学习、加强职工岗位技能培训、鼓励技术人员专业进修等多种形式,促进水利干部职工队伍的知识更新,增强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着力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面对水利现代化建设中许多重大课题的挑战,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包括工程建设管理、水资源管理、河湖生态管理、城市给排水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以及水利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人才队伍。要把加强专家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水利现代化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定向培养、重点引进、与院校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层次合理、高素质的水利专家人才队伍,为又好又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
责任编辑:戈尚达
一、加强顶层设计,科学指导水利现代化建设。突出构建水利现代化规划体系。目前,省市县三级水利现代化规划正在抓紧编制。编制规划一定要加强顶层设计,抓好战略谋划,努力把握水的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积极拓展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新内容、新空间;一定要突出区域水利发展特色,努力把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水利工作的主要任务,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一定要突出行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始终把维护河湖健康生态和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认真制定水利现代化建设工作方案,推动水利现代化建设有力有序发展。建立健全水利现代化建设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各地在水利现代化建设中开拓奋进,创先争优。
二、把握资源属性,积极探索现代化水利建设新途径和新方式。水,既是自然资源、生态要素,也是经济资源、生产要素。要充分运用水资源双重属性的特征,积极推动水利行业的创新发展,要统筹兼顾水利效益与经济开发效益的有机结合。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一批重点区域水利治理工程与地方经济社会开发规划有机结合,实现水利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和经济开发效益的多赢。要用好用足水资源有偿使用政策,着力建设水资源效率管理制度,建立阶梯式水价制度,积极培育水权有偿转让市场,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严格保护。
三、持续加强建设,加快完善现代化水利综合保障体系。突出抓好以新一轮治淮、治太、沿海防洪防台、中小河流治理、水库水闸泵站除险加固改造和城市防洪排涝为重点的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实现一般洪涝干旱保发展,特大洪涝干旱保安全。突出以推进南水北调二期工程、扩大引江济太工程和完善江水东引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提升水资源跨流域互调互济和优化配置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四、服务现代“三农”,大规模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改造。要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模式。根据农业现代化发展对水利保障服务的新要求,积极调整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思路,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方式,按照区域化规划、标准化建设、专业化装备、规范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设施的现代化更新改造。要为农民的幸福生活提供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全面完成新一轮农村供水改造工程建设,基本消除城乡供水差别。继续加强农村河网水系建设,着力建设与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新农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农村河网水系环境。要建立农村水利长效管护机制。探索农村水利设施市场化、企业化管护模式。要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集中开展乡镇水利站服务能力建设,从机构职能到队伍素质、装备建设、政策保障全面达到省定标准。
五、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严格用水总量管理制度。从2013年起向社会公布各省辖市用水总量情况,各省辖市要公布所辖县(市)的用水总量情况,建立健全区域用水总量评价考核制度。落实严格用水效率管理制度。到2015年,全省重要行业用水效率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所有省辖市要达到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到2020年,全省社会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落实严格纳污排放控制制度。提出全省重要水功能区(水源地)和主要河湖纳污总量控制意见,并建立有效的监测制度。落实严格水资源审批管理制度。凡是涉及区域综合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区(工业园区)规划及重大建设项目布局规划,都必须进行水资源可行性论证。
六、建立责任体系,切实维护江河湖泊健康生态。江河湖泊既是水资源的主要载体、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又是防范水患灾害的重要安全屏障,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安全之本。完善江河湖泊管理与保护法规体系。要根据河湖管理与保护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增加或修订有关法律法规,确保在河湖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的各个方面有法可依。健全河湖管理与保护工作制度。全面建立由水利部门牵头的湖泊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推行河道“河长制”管理制度,建立河湖长效管理机制。认真落实河道轮浚制度、水域占补平衡制度、取水排水审查审批制度、河道排污和岸线开发利用行政监管制度等。
七、突出科技创新,以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以实施“金水工程”为载体,加快实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建立健全水利基础数据库。充分利用水利普查成果,在2015年前,分级建立全省江河湖库、重点水利工程、气象水文等基础性、综合性数据库和水利数据信息交换平台。建立健全防汛防旱决策指挥系统。2015年前实现省市县乡四级防指视频会商,完成省市县(市)三级应急抢险移动指挥平台建设,建成重点水利工程运行情况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加快建立区域水资源总量管理系统、行业用水效率管理系统、重要水功能区和重要江河湖泊水质及排污监控管理系统、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预警系统,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
八、深化水利改革,积极创建现代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深化农村水利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水利设施的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多种形式的国家补助、集体所有、承包管理的有效机制,加快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水平。深化水价制度改革。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积极推行水资源阶梯价格制度,充分发挥价格调节作用,促进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推进农业水价改革,促进农业节水减排。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认真总结水务管理改革的实践经验,深化水务管理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更好地发挥水务管理体制优势,推动行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九、强化依法管水,加快建立现代化水利法规体系。加强水利立法工作。重点围绕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河湖水域管理与保护、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完善水务管理体制等重点课题,通过深入调研和总结典型经验,加强水利立法,完善水利法规体系。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继续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各级水行政机关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十、抓好队伍建设,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建设具有现代化素质的水利干部职工队伍,是实现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大规模开展水利干部职工学习培训。要根据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制定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计划,优选学习培训内容,通过组织干部新知识学习、加强职工岗位技能培训、鼓励技术人员专业进修等多种形式,促进水利干部职工队伍的知识更新,增强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着力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面对水利现代化建设中许多重大课题的挑战,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包括工程建设管理、水资源管理、河湖生态管理、城市给排水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以及水利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人才队伍。要把加强专家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水利现代化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定向培养、重点引进、与院校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层次合理、高素质的水利专家人才队伍,为又好又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
责任编辑:戈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