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假大空的现象一直充斥着中学生的作文,很少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学生怕写,老师怕改,学生的写作水平徘徊不前,写作热情有减无增。还学生以真诚,还作文以真实,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心声,因为真实是文章的生命。
谁都知道,虚假的作文面目可憎,缺乏生命力。好文章固然有很多标准,好作文也有很多写法。但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好的文章都做到了材料、情感和语言的真实,否则的话,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具有生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才一直把培养学生能写、会写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实施素质教育以来,这一点更是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视。翻开新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搞)》也不难看出,课标中多处强调中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感受独特、体会真切①。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学生的人文素质,语文素养,对于提高中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选材真
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我们的学生却经常抱怨作文中找不到好的写作素材,写作时无话可说,因此,作文中出现假大空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其实,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只需留意,便会精彩纷呈:家庭生活,温馨与烦闷同在,只要留意,便成精彩;校园生活,快乐与忧愁同存,只要会意,便有精彩;社会生活,亮丽与灰暗同在,只要留意,便常精彩!其实,生活处处,精彩常在,只要用心,便常精彩!体验生活,品味人生,留住美丽,用心为文,作文的世界必会无比广阔,焕然一新!一沙一世界,一鸟一天堂,城市农村,各呈异彩,风花雪月,一虫一草,皆可入文。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用心观察,用心感受,写作的“材源”是不会断绝的。因此作文时根本不必舍近求远,存伪去真!
当然,来自生活的原材料可能不会很典型,甚至是杂乱无章的,可经过处理、筛选后,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够真实了吧?可它同样要经过剪辑加工。学生的作文更应如此,它并非生活的简单实录,也并非机械地反映生活,它完全应该进行加工处理,使来自生活的素材更典型,更有说服力。须知,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中学生的写作要求中第三条就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②”
总之,生活犹如万花筒,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只要你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你能用心去观察、感悟,相信你的作文会“材源滚滚”,会有别样的洞天。
二、情感真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错,君请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道出了壮志难酬者的孤独寂寞,令人黯然神伤;李贺的《南园》抒发了怀才不遇者的义愤填膺,令人愤慨难当;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抒写了千古羁旅之思,令人回肠荡气;朱自清的《背景》道出了千古父子情深,令人热泪盈眶;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令人慷慨激昂;鲁迅的杂文如匕首如投枪,毫不留情地刺向敌人的心脏,令人热血沸腾。试问,这些作品哪一部不是作者真情的自然流露?哪一部不浸透着作者喜怒哀乐?哪一部又不是他们心血和情感的结晶?
诚然,我们中学生的作文达不到作家们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学生们的情感世界同样是多姿多彩的,他们同样也可以写出感人至深的美文,同样可以在学习生涯中写出优秀作文。《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中学生的写作要求中第二条就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③”可事实上,很多学生在作文时,缺少真情实感,缺乏激情的投入,大多是在无病呻吟,东施效颦。很难想象,一篇连自己也感动不了的文章能打动别人?一篇连自己写好后都不愿多看几遍的文章能让别人颔首赞许?
因此,天下美文,美在至诚。只的情感绝对真实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只有真情投入的写作,才会写出神来之笔。
三、语言真
语言是情感的外衣,情动于衷而发之于外;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承载着表情达意的重大使命。作文的语言应忠实于生活,应尽量生活化,尽量与文中的语境相吻合。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故此《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写作的总体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要求。请看“多乎哉,不多也”、“窃书不能算偷”、“君子固穷④”。读到这些半文不白的话,我们面前仿佛就浮现了鲁迅笔下孔乙己这个自命清高、迁腐落魄的书生形象。尽管我们离孔乙己生活的时代很远,但读起来却感到是多么的逼真形象。
当然,作为作文语言不可能只是生活的简单实录,它同样需要经过艺术的加工处理,使之更典型,更能表情达意。这就务必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词语要锤炼。唐代文学家韩愈说:“词必已出”、“务去陈言”,翻开中国文学史,古人锤炼语言的典范可谓比比皆是: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卢延让的“呤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王安石和宋祁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绿”和“闹”也是经过多次更易的。在作文中,我们要为自己的思想找到一个最好的代言人,要选择最为恰当,最符合语境的词语,只有找到那最准确的一句或最准确的一个词语,才能较好表达自己的意思。第二,语言可经过包装。为了给作者的思想找到一个更好的归宿,根据表达需要,我们可以采取“拿来主义”,化用诗句,仿拟名言,匠心独具,妙笔生花!丰田汽车公司的广告不就是一则很成功的仿拟吗?“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台湾歌手赵传的一句富有哲理的歌词不也常被人仿拟吗?“我很嫩,但我很精神”、“我很笨,但我很执着”……
总之,选择了正确的的词语,你的文章会恰到好处;选择了高雅的词语,你的文章会超凡脱俗;选择了经典的词语,你的文章会光彩照人。语言的表达上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这应该是我们表达自己思想上的一个终极目标。
记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⑤”我想我们学生的作文应该是回归真实的时候了,因为真实的才是最美的,真实才是文章的生命,真实才是文章的第一要义。
参考文献:
[1]《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谁都知道,虚假的作文面目可憎,缺乏生命力。好文章固然有很多标准,好作文也有很多写法。但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好的文章都做到了材料、情感和语言的真实,否则的话,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具有生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才一直把培养学生能写、会写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实施素质教育以来,这一点更是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视。翻开新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搞)》也不难看出,课标中多处强调中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感受独特、体会真切①。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学生的人文素质,语文素养,对于提高中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选材真
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我们的学生却经常抱怨作文中找不到好的写作素材,写作时无话可说,因此,作文中出现假大空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其实,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只需留意,便会精彩纷呈:家庭生活,温馨与烦闷同在,只要留意,便成精彩;校园生活,快乐与忧愁同存,只要会意,便有精彩;社会生活,亮丽与灰暗同在,只要留意,便常精彩!其实,生活处处,精彩常在,只要用心,便常精彩!体验生活,品味人生,留住美丽,用心为文,作文的世界必会无比广阔,焕然一新!一沙一世界,一鸟一天堂,城市农村,各呈异彩,风花雪月,一虫一草,皆可入文。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用心观察,用心感受,写作的“材源”是不会断绝的。因此作文时根本不必舍近求远,存伪去真!
当然,来自生活的原材料可能不会很典型,甚至是杂乱无章的,可经过处理、筛选后,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够真实了吧?可它同样要经过剪辑加工。学生的作文更应如此,它并非生活的简单实录,也并非机械地反映生活,它完全应该进行加工处理,使来自生活的素材更典型,更有说服力。须知,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中学生的写作要求中第三条就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②”
总之,生活犹如万花筒,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只要你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你能用心去观察、感悟,相信你的作文会“材源滚滚”,会有别样的洞天。
二、情感真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错,君请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道出了壮志难酬者的孤独寂寞,令人黯然神伤;李贺的《南园》抒发了怀才不遇者的义愤填膺,令人愤慨难当;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抒写了千古羁旅之思,令人回肠荡气;朱自清的《背景》道出了千古父子情深,令人热泪盈眶;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令人慷慨激昂;鲁迅的杂文如匕首如投枪,毫不留情地刺向敌人的心脏,令人热血沸腾。试问,这些作品哪一部不是作者真情的自然流露?哪一部不浸透着作者喜怒哀乐?哪一部又不是他们心血和情感的结晶?
诚然,我们中学生的作文达不到作家们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学生们的情感世界同样是多姿多彩的,他们同样也可以写出感人至深的美文,同样可以在学习生涯中写出优秀作文。《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中学生的写作要求中第二条就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③”可事实上,很多学生在作文时,缺少真情实感,缺乏激情的投入,大多是在无病呻吟,东施效颦。很难想象,一篇连自己也感动不了的文章能打动别人?一篇连自己写好后都不愿多看几遍的文章能让别人颔首赞许?
因此,天下美文,美在至诚。只的情感绝对真实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只有真情投入的写作,才会写出神来之笔。
三、语言真
语言是情感的外衣,情动于衷而发之于外;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承载着表情达意的重大使命。作文的语言应忠实于生活,应尽量生活化,尽量与文中的语境相吻合。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故此《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写作的总体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要求。请看“多乎哉,不多也”、“窃书不能算偷”、“君子固穷④”。读到这些半文不白的话,我们面前仿佛就浮现了鲁迅笔下孔乙己这个自命清高、迁腐落魄的书生形象。尽管我们离孔乙己生活的时代很远,但读起来却感到是多么的逼真形象。
当然,作为作文语言不可能只是生活的简单实录,它同样需要经过艺术的加工处理,使之更典型,更能表情达意。这就务必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词语要锤炼。唐代文学家韩愈说:“词必已出”、“务去陈言”,翻开中国文学史,古人锤炼语言的典范可谓比比皆是: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卢延让的“呤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王安石和宋祁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绿”和“闹”也是经过多次更易的。在作文中,我们要为自己的思想找到一个最好的代言人,要选择最为恰当,最符合语境的词语,只有找到那最准确的一句或最准确的一个词语,才能较好表达自己的意思。第二,语言可经过包装。为了给作者的思想找到一个更好的归宿,根据表达需要,我们可以采取“拿来主义”,化用诗句,仿拟名言,匠心独具,妙笔生花!丰田汽车公司的广告不就是一则很成功的仿拟吗?“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台湾歌手赵传的一句富有哲理的歌词不也常被人仿拟吗?“我很嫩,但我很精神”、“我很笨,但我很执着”……
总之,选择了正确的的词语,你的文章会恰到好处;选择了高雅的词语,你的文章会超凡脱俗;选择了经典的词语,你的文章会光彩照人。语言的表达上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这应该是我们表达自己思想上的一个终极目标。
记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⑤”我想我们学生的作文应该是回归真实的时候了,因为真实的才是最美的,真实才是文章的生命,真实才是文章的第一要义。
参考文献:
[1]《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