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灸治病立足于人体自身强大的调节系统,这就是十二经络和365穴。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体表联系内脏的网络,经络好比一棵树的枝干,而穴位就分布在这棵树的各条枝干上。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流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当内部的器官发生病变时,在相应的穴位上就会产生压痛等现象,反过来就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疏通经络、祛除外邪、补虚泻实来治疗这些疾病。针灸是中国人的独特发明,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最初是用“砭石”来刺激穴位的,后来逐渐发展到使用银针治病。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人体“应该”有365个穴位,迄今为止人们能够指出具体位置的是361个穴位。经络的循行路线颇为繁杂,要全部掌握这么多穴位的位置和针刺方法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北宋仁宗时,曾诏命翰林医官王惟一制造了两具针灸铜人,其高度与正常成年人相近,体内雕有脏腑器官,表面镂有穴位,同时以黄蜡涂封,做为医师考试和教学的教具。但如果为了保健身体,家庭按摩自疗,需要掌握的穴位并不需要这么多,我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以下人体保健的十大要穴,供爱好者参考。
合 谷
位于虎口,在手背第1、第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处,和手心的劳宫相对。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古人的针灸歌诀总结出合谷和列缺、委中、足三里这四个重要穴位的主治病症。肠胃肚腹的疾病取足三里,腰背疼痛取委中,头侧颈项的病症取列缺,头面部的病症取合谷。
合谷能补能泻,是治病保健的重要穴位。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开窍醒神,对感冒发烧、各种头痛、鼻炎、牙痛、中风不语、口眼歪斜、神昏嗜睡都有很好的效果。合谷穴还有补气的作用,能够治疗气虚、脱证。合谷配合足三里能够补益中气,相当于补中益气汤的效果;合谷配合关元可以补气回阳,相当于参附汤的急救效果。
内 关
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之处,在两根肌腱的中间,和腕横纹外侧的外关相对。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一穴多用,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心包是心脏的包膜,内关可以疏通经络,改善心脏供血,治疗各种各样的心脏疾患,比如心悸、胸痛、胸闷等;它可以降胃气,配合足三里治疗胃痛、呃逆、呕吐、打嗝;它可以镇静安神、滋阴降火,配合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烦躁、内热、掌心发热、出汗等病症。经常揉按内关对于各种各样的心脑血管疾病、肠胃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晕车常常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这是脾胃虚弱、胃气上逆的缘故,重按两个手腕内侧的内关可以有效防治晕车。
风 池
在双耳后、枕骨下,发际边缘的凹陷处。
“风为百病之长”,风池对于抵御和排出风寒外邪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治疗各种感冒、头痛、鼻塞等感受外邪引起的疾病,容易感冒的人经常揉按风池是预防感冒简便易行的好方法。经常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容易患颈椎病,按揉风池可以宣畅经气、舒筋活络,对颈椎病、颈项强直、疼痛等病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风池可以醒脑开窍、改善大脑供血,是治疗脑血管病昏迷、痴呆、失语的特效穴位,这时可以配合风府、哑门等穴位使用。风池、哑门的深部为大脑延髓,扎针时要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否则容易出意外,按揉风池,以指代针,就避免了这样的风险。风池配合太阳还可以缓解疲劳。
神 阙
神阙就是肚脐眼,位于腹部中央,是循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任脉上的重要穴位。
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线,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脐为任脉经气的汇聚之处,奇经八脉的任、带、冲脉都从脐部循行而过,五脏六腑的心肺、脾胃、大小肠、膀胱、子宫等都和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小腹居于下焦的阴寒之地,为“阴中至阴”,如果饮食生冷或者腹部受凉,就会引起胃痛、胃胀、便秘、腹泻、手足发凉、小便清频、月经不调、痛经和闭经等多种病症,因此神阙的保健是防病养生的重中之重。
腹部应该经常按揉,摩腹是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之一。先把双手搓热,然后两手相叠,掌心以脐为中心做顺时针按揉。先从肚脐向上移动到胃脘,然后再向下移动到小腹,正反方向交替各按揉数十次。以手掌整体去按,然后以手指重点按揉神阙上的中脘、神阙两边的天枢、大横以及神阙下面的气海、关元、子宫等穴位,就可以起到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温经散寒、缓急止痛等作用。如果按揉之后再加上艾盐包等热熨神阙,效果更好。
气海、关元
在小腹的正中线上,分别位于神阙下1.5寸和3寸的部位。
气海、关元是元气的生发地,为强壮保健的要穴。中医谚语说“生于丹田而死于命门”,就是强调保护元气对于防病养生的重要性。丹是延寿的种子,田是种子播放的地方,生于丹田是指保养精气才能延年益寿。丹田有三处,上丹田为两眉之间的印堂穴,中丹田为胸部两乳连线的中点膻中穴,下丹田就是气海穴和关元穴;丹田也有前后之分,气海、关元为前丹田,后腰部的命门为后丹田,是任脉和督脉交会之处、元气汇聚的部位,尤其是养生要地。在按揉气海、关元之后结合按揉命门就可以补益元气,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揉按气海、关元对于肠胃、泌尿生殖、妇科等系统的各种病症都有着非常好的疗效。配合神阙穴下4寸的中极穴可以治疗尿频、尿急等前列腺疾病,增强性功能;配合中极穴旁开4寸的子宫穴可以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疾病。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人体“应该”有365个穴位,迄今为止人们能够指出具体位置的是361个穴位。经络的循行路线颇为繁杂,要全部掌握这么多穴位的位置和针刺方法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北宋仁宗时,曾诏命翰林医官王惟一制造了两具针灸铜人,其高度与正常成年人相近,体内雕有脏腑器官,表面镂有穴位,同时以黄蜡涂封,做为医师考试和教学的教具。但如果为了保健身体,家庭按摩自疗,需要掌握的穴位并不需要这么多,我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以下人体保健的十大要穴,供爱好者参考。
合 谷
位于虎口,在手背第1、第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处,和手心的劳宫相对。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古人的针灸歌诀总结出合谷和列缺、委中、足三里这四个重要穴位的主治病症。肠胃肚腹的疾病取足三里,腰背疼痛取委中,头侧颈项的病症取列缺,头面部的病症取合谷。
合谷能补能泻,是治病保健的重要穴位。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开窍醒神,对感冒发烧、各种头痛、鼻炎、牙痛、中风不语、口眼歪斜、神昏嗜睡都有很好的效果。合谷穴还有补气的作用,能够治疗气虚、脱证。合谷配合足三里能够补益中气,相当于补中益气汤的效果;合谷配合关元可以补气回阳,相当于参附汤的急救效果。
内 关
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之处,在两根肌腱的中间,和腕横纹外侧的外关相对。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一穴多用,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心包是心脏的包膜,内关可以疏通经络,改善心脏供血,治疗各种各样的心脏疾患,比如心悸、胸痛、胸闷等;它可以降胃气,配合足三里治疗胃痛、呃逆、呕吐、打嗝;它可以镇静安神、滋阴降火,配合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烦躁、内热、掌心发热、出汗等病症。经常揉按内关对于各种各样的心脑血管疾病、肠胃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晕车常常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这是脾胃虚弱、胃气上逆的缘故,重按两个手腕内侧的内关可以有效防治晕车。
风 池
在双耳后、枕骨下,发际边缘的凹陷处。
“风为百病之长”,风池对于抵御和排出风寒外邪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治疗各种感冒、头痛、鼻塞等感受外邪引起的疾病,容易感冒的人经常揉按风池是预防感冒简便易行的好方法。经常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容易患颈椎病,按揉风池可以宣畅经气、舒筋活络,对颈椎病、颈项强直、疼痛等病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风池可以醒脑开窍、改善大脑供血,是治疗脑血管病昏迷、痴呆、失语的特效穴位,这时可以配合风府、哑门等穴位使用。风池、哑门的深部为大脑延髓,扎针时要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否则容易出意外,按揉风池,以指代针,就避免了这样的风险。风池配合太阳还可以缓解疲劳。
神 阙
神阙就是肚脐眼,位于腹部中央,是循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任脉上的重要穴位。
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线,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脐为任脉经气的汇聚之处,奇经八脉的任、带、冲脉都从脐部循行而过,五脏六腑的心肺、脾胃、大小肠、膀胱、子宫等都和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小腹居于下焦的阴寒之地,为“阴中至阴”,如果饮食生冷或者腹部受凉,就会引起胃痛、胃胀、便秘、腹泻、手足发凉、小便清频、月经不调、痛经和闭经等多种病症,因此神阙的保健是防病养生的重中之重。
腹部应该经常按揉,摩腹是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之一。先把双手搓热,然后两手相叠,掌心以脐为中心做顺时针按揉。先从肚脐向上移动到胃脘,然后再向下移动到小腹,正反方向交替各按揉数十次。以手掌整体去按,然后以手指重点按揉神阙上的中脘、神阙两边的天枢、大横以及神阙下面的气海、关元、子宫等穴位,就可以起到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温经散寒、缓急止痛等作用。如果按揉之后再加上艾盐包等热熨神阙,效果更好。
气海、关元
在小腹的正中线上,分别位于神阙下1.5寸和3寸的部位。
气海、关元是元气的生发地,为强壮保健的要穴。中医谚语说“生于丹田而死于命门”,就是强调保护元气对于防病养生的重要性。丹是延寿的种子,田是种子播放的地方,生于丹田是指保养精气才能延年益寿。丹田有三处,上丹田为两眉之间的印堂穴,中丹田为胸部两乳连线的中点膻中穴,下丹田就是气海穴和关元穴;丹田也有前后之分,气海、关元为前丹田,后腰部的命门为后丹田,是任脉和督脉交会之处、元气汇聚的部位,尤其是养生要地。在按揉气海、关元之后结合按揉命门就可以补益元气,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揉按气海、关元对于肠胃、泌尿生殖、妇科等系统的各种病症都有着非常好的疗效。配合神阙穴下4寸的中极穴可以治疗尿频、尿急等前列腺疾病,增强性功能;配合中极穴旁开4寸的子宫穴可以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