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高职院校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机遇,而同时,受院校招生方式、学生生源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院校又面临着生源不足、学生整体文化素质不是很高,学生基本素质不同程度下降等问题。本文主要围绕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质的现状,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基本素质提出了相应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本素质;途径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与支持,院校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存。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学生生源不足、学生整体文化素质不是很高,学生素质不同程度地下降等问题。现实中,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非常关注学生基本素质的好坏,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最终选择,影响学生就业及未来的发展。作为学校而言更好地提升学生基本素质,培养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质现状
(一)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虽然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主要有: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离,缺乏是非的辨别能力,容易受一些非主流思想的影响。有的学生总想通过捷径找一份收入高而又不用付出辛苦的工作,享受主义思想很浓,受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认为要做好一件事情金钱至上。不懂得人与人要相互尊重,老师讲课你讲你的,我说我的。烟头卫生间、宿舍随意扔。缺乏感恩之心,合作精神不是很强,无责任感。这些不良现象反映出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引起学校的重视。
(二)人文素质方面。从每年到我校进行招聘的企业用人需求分析看,90%以上的企业都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等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企业在面试过程中也经常会问一些关于人文方面的问题。而当前现实状况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及企业面试过程中这方面的素质确很差,普遍存在语言表达不清楚、没有逻辑性、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差,在与人沟通过程中缺乏艺术性及技巧。学生一学期下来,老师要求写学习心得、总结、汇报等不会写,搞不清楚具体的格式和用语。甚至有的学生连一张请假条怎样写都不会,五花八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错字很多,书法好的学生越来越少。
(三)心理素质方面。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高职院校必须要面对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高考文化分相对比较低。同时社会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高职院校不认可,将来就业困难等现实问题,相比其它普通本科高校而言其实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具体表现在学生自卑感很强,认为自己只上了个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低,将来毕业从事比较辛苦的一线工作。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规模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存在着自我约束、控制能力比较差,过去的生活中没有吃过很多苦,学生抗压、抗挫折的心里素质差,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容易情绪低落、没有进取心、意志消沉,萎靡不振。个别学生在压力面前,有时候会一时想不开,甚至走极端。
(四)身体素质方面。很多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大一军训中在太阳下晒一晒,走走队形,这样有的学生都坚持不下来。在学生出早操跑步、课堂上课的时候,经常有学生由于感冒、头疼、身体不舒服等身体原因向老师请假。在大学的体育测试中许多学生不能达标,引体向上做不到5个,平时短跑还能跑一跑,800米、1000米等中长跑项目根本达不了标。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精打采,做事情根本做不好。
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质的相应途径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作用,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在课堂上,我们要把国内外重大新闻收集起来,然后进行讲解,提升学生关心时事、分析时事的政治素养。本着贴近学生实际,适应学生学习特点原则,不断改进思政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鲜活的事例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学会关心家人、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和人类,拥有感恩之心。这些对于解决一些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价值困惑和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全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用校报、广播、橱窗、大屏幕等传统媒体平台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宣传优秀典型人物事迹。邀请校内外专家,注重选取学生感兴趣和对学生发展有帮助的讲座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序开展“诚信”“感恩”“文明有礼”等系列主题班会,组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赛、辩论赛、主题研讨会等活动。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营造人文素质培育大环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自己的思想、精神、素质得以提高。通过网络、社团、广播站等途径交流人文知识学习情况,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充分利用大学生文化艺术类社团,搭建提高人文艺术素质平台。各艺术类社团每年在校园内定期演出或举办展览,使校园内的艺术舞台涌现出一批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品位适合、形式多样的艺术佳作。定期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节,邀请名人名家来讲座,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社交礼仪、摄影、美育和艺术鉴赏类、书法等选修课程,举办有针对性的社交礼仪、应聘礼仪等讲座。评选各种校园之星,组织大型演讲比赛、辩论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主导,全面推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各系部心理工作站、班级心理委员三级工作网络,广泛开展心理基本知识讲座和丰富多彩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工作,尤其要做好学校每年的新生心理状况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针对新生和毕业生进行心理调适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增强学生的心理知识。在校园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测试和咨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普查和日常的心理咨询,同时开办心理信箱,建立心理热线,通过网络为那些心理上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引导、咨询和服务。为提升学生抗压、抗挫折的心里素质,学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企业顶岗实习、学生拓展训练课等进行培养锻炼。
(四)倡导校园体育精神,上好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积极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校园体育精神。要在学生中宣传少睡一次懒觉,多一次晨练,少上一小时网,多打一小时球,向学生宣传生命健康的意义。创新体育课形式,开设健康知识讲座,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健身习惯。严格学生作息时间,认真抓好学生早锻炼。利用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摸清学生入学身体素质状况,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提高身体素质计划。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基于班级的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使学生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获得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技能。体育课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体育课要认认真真的上,不能流于形式。平时要开展各种体育比赛,用丰富的业余生活把学生从网吧里给拉回来。打造特色体育社团,大力发展几个群众基础好,学生参与度广的特色体育社团,如街舞、轮滑、健美操等。聘请高水平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斌.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培育体系的构建 [J].高教探索.2011(01)
[2] 王林等.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本素质;途径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与支持,院校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存。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学生生源不足、学生整体文化素质不是很高,学生素质不同程度地下降等问题。现实中,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非常关注学生基本素质的好坏,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最终选择,影响学生就业及未来的发展。作为学校而言更好地提升学生基本素质,培养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质现状
(一)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虽然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主要有: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离,缺乏是非的辨别能力,容易受一些非主流思想的影响。有的学生总想通过捷径找一份收入高而又不用付出辛苦的工作,享受主义思想很浓,受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认为要做好一件事情金钱至上。不懂得人与人要相互尊重,老师讲课你讲你的,我说我的。烟头卫生间、宿舍随意扔。缺乏感恩之心,合作精神不是很强,无责任感。这些不良现象反映出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引起学校的重视。
(二)人文素质方面。从每年到我校进行招聘的企业用人需求分析看,90%以上的企业都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等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企业在面试过程中也经常会问一些关于人文方面的问题。而当前现实状况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及企业面试过程中这方面的素质确很差,普遍存在语言表达不清楚、没有逻辑性、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差,在与人沟通过程中缺乏艺术性及技巧。学生一学期下来,老师要求写学习心得、总结、汇报等不会写,搞不清楚具体的格式和用语。甚至有的学生连一张请假条怎样写都不会,五花八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错字很多,书法好的学生越来越少。
(三)心理素质方面。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高职院校必须要面对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高考文化分相对比较低。同时社会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高职院校不认可,将来就业困难等现实问题,相比其它普通本科高校而言其实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具体表现在学生自卑感很强,认为自己只上了个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低,将来毕业从事比较辛苦的一线工作。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规模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存在着自我约束、控制能力比较差,过去的生活中没有吃过很多苦,学生抗压、抗挫折的心里素质差,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容易情绪低落、没有进取心、意志消沉,萎靡不振。个别学生在压力面前,有时候会一时想不开,甚至走极端。
(四)身体素质方面。很多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大一军训中在太阳下晒一晒,走走队形,这样有的学生都坚持不下来。在学生出早操跑步、课堂上课的时候,经常有学生由于感冒、头疼、身体不舒服等身体原因向老师请假。在大学的体育测试中许多学生不能达标,引体向上做不到5个,平时短跑还能跑一跑,800米、1000米等中长跑项目根本达不了标。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精打采,做事情根本做不好。
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质的相应途径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作用,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在课堂上,我们要把国内外重大新闻收集起来,然后进行讲解,提升学生关心时事、分析时事的政治素养。本着贴近学生实际,适应学生学习特点原则,不断改进思政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鲜活的事例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学会关心家人、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和人类,拥有感恩之心。这些对于解决一些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价值困惑和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全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用校报、广播、橱窗、大屏幕等传统媒体平台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宣传优秀典型人物事迹。邀请校内外专家,注重选取学生感兴趣和对学生发展有帮助的讲座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序开展“诚信”“感恩”“文明有礼”等系列主题班会,组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赛、辩论赛、主题研讨会等活动。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营造人文素质培育大环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自己的思想、精神、素质得以提高。通过网络、社团、广播站等途径交流人文知识学习情况,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充分利用大学生文化艺术类社团,搭建提高人文艺术素质平台。各艺术类社团每年在校园内定期演出或举办展览,使校园内的艺术舞台涌现出一批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品位适合、形式多样的艺术佳作。定期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节,邀请名人名家来讲座,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社交礼仪、摄影、美育和艺术鉴赏类、书法等选修课程,举办有针对性的社交礼仪、应聘礼仪等讲座。评选各种校园之星,组织大型演讲比赛、辩论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主导,全面推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各系部心理工作站、班级心理委员三级工作网络,广泛开展心理基本知识讲座和丰富多彩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工作,尤其要做好学校每年的新生心理状况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针对新生和毕业生进行心理调适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增强学生的心理知识。在校园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测试和咨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普查和日常的心理咨询,同时开办心理信箱,建立心理热线,通过网络为那些心理上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引导、咨询和服务。为提升学生抗压、抗挫折的心里素质,学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企业顶岗实习、学生拓展训练课等进行培养锻炼。
(四)倡导校园体育精神,上好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积极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校园体育精神。要在学生中宣传少睡一次懒觉,多一次晨练,少上一小时网,多打一小时球,向学生宣传生命健康的意义。创新体育课形式,开设健康知识讲座,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健身习惯。严格学生作息时间,认真抓好学生早锻炼。利用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摸清学生入学身体素质状况,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提高身体素质计划。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基于班级的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使学生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获得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技能。体育课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体育课要认认真真的上,不能流于形式。平时要开展各种体育比赛,用丰富的业余生活把学生从网吧里给拉回来。打造特色体育社团,大力发展几个群众基础好,学生参与度广的特色体育社团,如街舞、轮滑、健美操等。聘请高水平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斌.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培育体系的构建 [J].高教探索.2011(01)
[2] 王林等.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