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海外资源依存度高达80%的重钢来说,等矿下锅一直是块心病。直接买矿成本太高,跟厂家谈判难上加难……
就在国内钢铁企业海外投资一片阴霾之时,重钢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依靠国内银行融资支持,与资源性投资企业联手,率先拿下澳大利亚的高品位矿山。
重钢之困
2009年9月24日上午10点38分,伴随第一块火红的钢板缓缓下线,重钢位于长寿区新厂的首条4.1米的宽厚板生产线正式开炉炼钢。
“在此之前,重钢只能生产宽度为2.7米的船板。”重钢集团董事长董林表示,船舶的外壳主要采用船板焊接。船板越窄,意味着造船厂后期加工的工序越多。而重钢4.1米的宽厚板生产线投产后,船厂的生产成本将大幅降低。
正因如此,在重钢这条生产线投产前,已接到数亿元先期订单,仅江苏扬子江船厂就与重钢签订了价值5亿元的采购合同。
在欣喜之余,董林心中弥漫着巨大隐忧。
他心里明白,在产能扩张之前,重钢每年需铁矿石500万吨,其中400万吨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对海外原料的依存度高达8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
随着产能的扩张,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一个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摆在面前: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的高度垄断局面没有打破,在供需关系中,国内钢厂仍然受制于三大矿山。
三大矿山要求把2010—2011年度的铁矿石价格上调30%—35%,以扭转2009—2010年度铁矿石降价33%的局面。
铁矿石交易市场闻风而动。2009年10月份,铁矿石的现货价格开始回升,到11月已悄然突破100美元/吨。这远远高于力拓与日本新日铁公司达成的年度长期协议首发价,同时也高于巴西与其他钢铁企业签订的年度长期协议价。
“重钢长协矿少,主要依靠现货市场,而铁矿石供应商在铁矿石涨价的情况下,在码头囤积矿石待价而沽,存上3000万吨算是正常的,2008年9月高峰时期曾囤积9000万吨。”重钢集团副总经理郭德勇坦言,“在钢铁市场好的情况下,要买到矿石都困难,就更别提议价了。”
据郭德勇介绍,受国际大环境变化、汇率变化和国际炒家等不可控因素影响,重钢的采购成本较正常情况下需要额外支付10亿元以上。一旦铁矿石进口价猛烈波动,将对企业造成较大冲击。
进军海外铁矿,一直是重钢的梦。“若能成功开发海外铁矿,不仅可满足重钢的矿石需求,还可以通过铁矿石贸易,帮助国内兄弟企业规避进口铁矿石涨价风险,并为重钢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郭德勇说。
“直接收购铁矿石厂家,成本太高,谈判难上再难,”郭德勇说,“我们一直在另辟蹊径。”
联姻亚钢
就在重钢饱受海外矿石涨价之苦时,一条消息令董林喜出望外。
注册地在香港的民营企业亚洲钢铁集团向全球抛出绣球,希望共同开发位于西澳大利亚的高品位矿山。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大型钢厂纷纷接招。
亚钢何以引起众多钢厂的青睐?
经过十年的投资积累,亚钢在铁矿石资源领域斩获颇丰,拥有位于西澳大利亚的伊斯坦鑫山、库拉努卡南等地区的铁矿石开采权,单伊斯坦鑫山磁铁矿资源总量就达17.8亿吨。
“这可是优质的精矿!”董林两眼发光,同时又发出疑问,“这么好的项目,为啥要与人分羹呢?”
原来,当亚钢的开采项目获得西澳大利亚以及澳大利亚政府的环境许可之后,资金链却断了。“光是伊斯坦鑫山铁矿石开发一期工程,预计需投入约20亿美元的开发资金。这对一个民营投资公司而言,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亚钢董事长张弛说,“无奈之下,我们只有利用手中的资源全球招‘婿’,不图资产变现,但求福祸共担。”
见这楚楚动人的“邻家女孩”说得如此恳切,重钢心动了:拿下这个机会,也许就能一劳永逸;失去这次机会,将继续饱受煎熬。
然而,看上这块蛋糕的不仅仅是重钢,还有许多钢铁大鳄。
重钢冷静地审视自己:不仅拥有市场优势,在勘探开采方面也拥有技术优势。最重要的是,重钢还有融资优势。
经过一番公关,重钢在国内某政策性银行争取到100亿元贷款项目。胸有成竹的重钢向亚钢发出“求爱信”。双方一拍即合。
2009年11月7日,由重钢集团和重庆外经贸集团联合组建的矿产投资公司重钢矿投,与隆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亚洲钢铁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控股权投资框架协议——重钢矿投将以不超过2.8亿澳元(约17.5亿元人民币)的低价投资亚钢,获得后者增发的60%的股权。按照协议,重钢将参与开发亚钢旗下拥有的所有矿产项目,并有权按照持股比重销售和购买这些项目产出的矿石。
董林兴奋地说:“预计在2010年4月30日前,重钢就可完成对亚钢的股权交割。项目正式实施后,将一举解除重钢十几年的心病。”
“此项目是国企和民企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的一次探索。”张驰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我们这次合作的目的就是在海外开发中国紧缺的资源,创造國企和民企的成功合作范例。”
海外抢摊
进入2009年,中国的海外找矿步伐明显加速,中国铝业195亿美元入股力拓、中国五矿26亿澳元入股OZ矿业,以及华菱钢铁认购FMG2.25亿元新股,再加上重钢的这一笔,中国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资源大买家。
稍加观察就会发现,收购方均为中国国有企业,被收购方为澳大利亚矿山企业,这或许能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中国企业出海的图景。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并购境外资源的做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自主经营,自己进行勘探和开采;二是收购已有矿产的企业股份,进行开发,取得开采权;三是通过资本市场收购一些国外矿产资源企业的股份,但是并没有掌握控制权。
重钢这次和亚钢联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是以较低的收购成本,占有高品位的矿产资源;二是拥有60%的控股权,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更让重钢兴奋的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力挺企业走出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时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明确表示:“在企业选好地区和项目的前提下,在资金上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
在得到政府的强力支持后,董林表示:“今明两年,重钢集团的重头戏就是走出去到海外抢购铁矿石资源。”
收购澳洲铁矿后,重钢启动了又一重大资源性战略,选址江苏靖江,投资13亿元建设铁矿石和钢材中转基地。重钢已经与江苏靖江市政府签约,敲定投资事宜。
“今后,重钢从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地采购的铁矿石,可存放在靖江的中转站,通过水路运抵重庆,届时,我们将不怕供应商的漫天要价了。”董林说。
心病消除后,卯足劲的重钢将大步前进:今年重钢的年产能将达600万吨,有望超越攀钢坐上西部钢铁企业头把交椅;预计在2012年,重钢的总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
就在国内钢铁企业海外投资一片阴霾之时,重钢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依靠国内银行融资支持,与资源性投资企业联手,率先拿下澳大利亚的高品位矿山。
重钢之困
2009年9月24日上午10点38分,伴随第一块火红的钢板缓缓下线,重钢位于长寿区新厂的首条4.1米的宽厚板生产线正式开炉炼钢。
“在此之前,重钢只能生产宽度为2.7米的船板。”重钢集团董事长董林表示,船舶的外壳主要采用船板焊接。船板越窄,意味着造船厂后期加工的工序越多。而重钢4.1米的宽厚板生产线投产后,船厂的生产成本将大幅降低。
正因如此,在重钢这条生产线投产前,已接到数亿元先期订单,仅江苏扬子江船厂就与重钢签订了价值5亿元的采购合同。
在欣喜之余,董林心中弥漫着巨大隐忧。
他心里明白,在产能扩张之前,重钢每年需铁矿石500万吨,其中400万吨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对海外原料的依存度高达8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
随着产能的扩张,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一个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摆在面前: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的高度垄断局面没有打破,在供需关系中,国内钢厂仍然受制于三大矿山。
三大矿山要求把2010—2011年度的铁矿石价格上调30%—35%,以扭转2009—2010年度铁矿石降价33%的局面。
铁矿石交易市场闻风而动。2009年10月份,铁矿石的现货价格开始回升,到11月已悄然突破100美元/吨。这远远高于力拓与日本新日铁公司达成的年度长期协议首发价,同时也高于巴西与其他钢铁企业签订的年度长期协议价。
“重钢长协矿少,主要依靠现货市场,而铁矿石供应商在铁矿石涨价的情况下,在码头囤积矿石待价而沽,存上3000万吨算是正常的,2008年9月高峰时期曾囤积9000万吨。”重钢集团副总经理郭德勇坦言,“在钢铁市场好的情况下,要买到矿石都困难,就更别提议价了。”
据郭德勇介绍,受国际大环境变化、汇率变化和国际炒家等不可控因素影响,重钢的采购成本较正常情况下需要额外支付10亿元以上。一旦铁矿石进口价猛烈波动,将对企业造成较大冲击。
进军海外铁矿,一直是重钢的梦。“若能成功开发海外铁矿,不仅可满足重钢的矿石需求,还可以通过铁矿石贸易,帮助国内兄弟企业规避进口铁矿石涨价风险,并为重钢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郭德勇说。
“直接收购铁矿石厂家,成本太高,谈判难上再难,”郭德勇说,“我们一直在另辟蹊径。”
联姻亚钢
就在重钢饱受海外矿石涨价之苦时,一条消息令董林喜出望外。
注册地在香港的民营企业亚洲钢铁集团向全球抛出绣球,希望共同开发位于西澳大利亚的高品位矿山。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大型钢厂纷纷接招。
亚钢何以引起众多钢厂的青睐?
经过十年的投资积累,亚钢在铁矿石资源领域斩获颇丰,拥有位于西澳大利亚的伊斯坦鑫山、库拉努卡南等地区的铁矿石开采权,单伊斯坦鑫山磁铁矿资源总量就达17.8亿吨。
“这可是优质的精矿!”董林两眼发光,同时又发出疑问,“这么好的项目,为啥要与人分羹呢?”
原来,当亚钢的开采项目获得西澳大利亚以及澳大利亚政府的环境许可之后,资金链却断了。“光是伊斯坦鑫山铁矿石开发一期工程,预计需投入约20亿美元的开发资金。这对一个民营投资公司而言,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亚钢董事长张弛说,“无奈之下,我们只有利用手中的资源全球招‘婿’,不图资产变现,但求福祸共担。”
见这楚楚动人的“邻家女孩”说得如此恳切,重钢心动了:拿下这个机会,也许就能一劳永逸;失去这次机会,将继续饱受煎熬。
然而,看上这块蛋糕的不仅仅是重钢,还有许多钢铁大鳄。
重钢冷静地审视自己:不仅拥有市场优势,在勘探开采方面也拥有技术优势。最重要的是,重钢还有融资优势。
经过一番公关,重钢在国内某政策性银行争取到100亿元贷款项目。胸有成竹的重钢向亚钢发出“求爱信”。双方一拍即合。
2009年11月7日,由重钢集团和重庆外经贸集团联合组建的矿产投资公司重钢矿投,与隆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亚洲钢铁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控股权投资框架协议——重钢矿投将以不超过2.8亿澳元(约17.5亿元人民币)的低价投资亚钢,获得后者增发的60%的股权。按照协议,重钢将参与开发亚钢旗下拥有的所有矿产项目,并有权按照持股比重销售和购买这些项目产出的矿石。
董林兴奋地说:“预计在2010年4月30日前,重钢就可完成对亚钢的股权交割。项目正式实施后,将一举解除重钢十几年的心病。”
“此项目是国企和民企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的一次探索。”张驰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我们这次合作的目的就是在海外开发中国紧缺的资源,创造國企和民企的成功合作范例。”
海外抢摊
进入2009年,中国的海外找矿步伐明显加速,中国铝业195亿美元入股力拓、中国五矿26亿澳元入股OZ矿业,以及华菱钢铁认购FMG2.25亿元新股,再加上重钢的这一笔,中国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资源大买家。
稍加观察就会发现,收购方均为中国国有企业,被收购方为澳大利亚矿山企业,这或许能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中国企业出海的图景。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并购境外资源的做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自主经营,自己进行勘探和开采;二是收购已有矿产的企业股份,进行开发,取得开采权;三是通过资本市场收购一些国外矿产资源企业的股份,但是并没有掌握控制权。
重钢这次和亚钢联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是以较低的收购成本,占有高品位的矿产资源;二是拥有60%的控股权,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更让重钢兴奋的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力挺企业走出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时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明确表示:“在企业选好地区和项目的前提下,在资金上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
在得到政府的强力支持后,董林表示:“今明两年,重钢集团的重头戏就是走出去到海外抢购铁矿石资源。”
收购澳洲铁矿后,重钢启动了又一重大资源性战略,选址江苏靖江,投资13亿元建设铁矿石和钢材中转基地。重钢已经与江苏靖江市政府签约,敲定投资事宜。
“今后,重钢从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地采购的铁矿石,可存放在靖江的中转站,通过水路运抵重庆,届时,我们将不怕供应商的漫天要价了。”董林说。
心病消除后,卯足劲的重钢将大步前进:今年重钢的年产能将达600万吨,有望超越攀钢坐上西部钢铁企业头把交椅;预计在2012年,重钢的总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