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离婚的房产分割难题

来源 :女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85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前福利房婚后交款
  
  案例:某市退休工人张某老伴去世后,从农村老家找了一个李姓老伴。李从女儿家迁出,住进了张的老屋。张的老屋是张所在企业分给张的福利房。张与李结婚前,单位就嚷嚷将房子卖给张,可一直没让交款。张与李结婚后,张用退休工资交齐了房款,办下了房产证。张和李结婚后,张一直拿李和前妻比,总觉得李不如前妻。张、李共同生活5年,无法再在一起生活。分手时李要分走一半房子。张不同意,说福利房出卖是他和李结婚前单位就决定的,房钱虽说是婚后交的,可李没有收入来源,且房屋是以他的名字落的户。李无权分。为此李告到了法院,法院支持了李的请求,李分得房屋价款的一半。
  说法: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九条,张与李结合后,张的工资收入,应当算作张与李的夫妻共同财产,无论登记在谁的名下,都应当归张李夫妻共同所有。
  
  婚前借款买房婚后还债
  
  案例:某单位退休干部于某,老伴突发脑出血死亡,儿子结婚他把房子给了儿子,并与儿子一起生活。可一年后,他觉得和年轻人生活不方便,于是搬了出来,因房子给了儿子,为儿子操办婚事又花光了所有积蓄,他借款买了一套二手房。后经朋友介绍他找了一个姓张的老伴,张是个退休工人,二人省吃俭用,婚后不久,就用双方养老金还清了买房的借款。因为于某不肯为张的儿子出钱操办婚事二人发生纠纷,张与于离婚。分割财产时,张提出要于那套婚前借款购买已办完过户手续、婚后还款的房子。于某不同意。双方闹到法院。法院判定房子归于某所有,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用共同财产偿还的房屋欠款及收益(房屋的增值款)算作夫妻共同财产。
  说法:于某的房子虽然是婚前借款买的,婚后还的债。可在婚前已完成了房屋买卖产权的转移手续,根据物权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房屋产权应当归于所有。还债只是一个投资的问题。不对房屋权属发生影响。
  
  婚前房屋婚后兑换所得的差价款
  
  案例:公司白领齐住房300多平方米,齐退休丧偶,经人介绍找了一个老伴田。齐再婚,子女很少回家,齐、田二人住在大房子里,大屋引起了老齐的很多回忆,前妻的声容不时在屋中闪现。他忍受不了这刺激,以小屋适用,老屋太大浪费为借口,把大屋换成了小屋,他得了200多万元的差价款。田、齐共同生活8年后,齐决定搬去与子女一同生活。田某是本地人,故土难离,不愿意跟齐走,二人无奈分手。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田提出,要分割那大屋换小屋的差价款。法院没有支持田的请求,认定该财产为齐的个人财产。
  说法:按《婚姻法》第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九条,齐的大房为齐的婚前财产,他用大屋换小屋,其所得差价款,是其财产价值存在形态的变化,其财产的性质没有改变。
  
  婚前房屋婚后装修扩建的增值
  
  案例:丧偶的张某9年前与丧偶的钱登记结婚。张、钱均为退休职工,张、钱结合时,钱卖掉了自己的老屋,住进了张的老屋。第二年,他们对老房进行了装修。近年,张、钱身体每况日下,先是钱大娘得了股骨头坏死不能行走,后张大爷得了脑血栓卧床不起。张、钱各自的女儿退休后,经和二位老人协商,决定将老人领回女儿身边侍候。二人分手。钱老太认为,房子虽为张个人所有,但他们已经共同居住了9年,并对房屋共同进行了装修,该房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应当予以分割。张大爷不同意,钱老太起诉到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房屋应属于张大爷的个人财产,房屋装修后的增值应属于张、钱的夫妻共同财产。
  说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2条的规定,婚前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他们婚后用共同的收入对张老屋的修缮添附,引起的房屋增值部分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应当按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
  
  婚前房屋婚后出租所得的收益
  
  案例:柳某是一房地产开发商,有多处房产。不久前他休掉了年迈的老妻,与一年轻女子成婚。不久他发现,这女子根本没有和他过日子的诚心。特别是他得病住院的日子,一天也没伺候过他,多次私下表示恨不得他早死。倒是他的“老妻”伺候了他。病后柳反悔欲回老妻身边,与那女子离婚。那女子表示同意与柳离婚,在主张柳房产不得支持的情况下,要求分割柳出租房屋的收益。
  说法:根据《婚姻法》 第十七条、第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一条,柳的房屋是柳的婚前财产,柳与女子离婚,其不能要求分割。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柳出租房屋的收益,应算作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责编/诗坤 shikun01@163.com)
其他文献
2009年7月,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知名的广告公司谋到一份设计师的职位。上班第一天,设计部主任程越带我大致参观了一下公司,并把我介绍给其他同事。在以后的工作中,程越从不掩饰对我的关心,处处照顾我。  一个月后,我接到了进公司以来的第一个设计任务,为一家食品公司新开发的产品设计整套宣传方案。像我这样的新手,能接到这么重要的一个案子,肯定有人在背后帮我,直觉告诉我,那个人就是程越。  我所设计的方案让
期刊
因为一些不可调和的事情,相爱5年的他和她分手了。她一时想不开,自杀了,他火速赶来,守候3天3夜,她脱离危险,他再度离去,出国了。  爱就是这样的捉弄人,相爱的总是不能在一起。两年后,她结婚,嫁个老实人,因为不能全心地投入,不久又离婚了。  离婚后,她才发现怀孕了。一个人的她,在陌生的城市,生下孩子。自己带,还要工作,其中的艰难显而易见。但她坚强地挺过来,日子虽然不富裕,因有孩子的笑脸在,也算欣欣向
期刊
我是在大学毕业后的第3年跟张祥相识相爱的,当时我在一家公司做管理人员。张祥比我大两岁,供职于一家银行。2000年5月1日,我幸福地成了张祥的新娘。婚后第二年,儿子出生了。儿子出生不到一个月,张祥就被提拔为部门主任,可谓双喜临门。  我本来是单位的业务骨干,领导有意栽培我。可是,我自从生完儿子后,一门心思在儿子身上,产假满后硬要请几个月的假在家带孩子。儿子快满周岁时,张祥考取了在职研究生,他考虑到儿
期刊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条路,那么一个家就是在这条路上的“若干人同行”。且说目前最普遍的3人同行之家,夫妻孩子只有走到最后才算数,半途分手,或走丢了一个人,都是一种失败。  3人同行的远征,夫妻要白头偕老,孩子不仅得走过18岁的里程碑,还得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在漫长的同行中,首先要保持同一个方向,才能求得速度上的同步。方向,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个家有方向上的相差,就会越走越远。方向先保持一致了,再来调节
期刊
祖辈娇宠孙女,母亲坚信“不打不成器”,在两代“反向家教”碰撞中长大的花季女孩,会是什么样子呢?      娇宠与棒喝    1995年4月17日,在郑州市一家大型企业做技术员的蒋勇格外高兴,这一天,妻子祝婕为他生了个小千金,蒋勇为女儿取名蒋怡可,希望她将来的生活甜蜜可人。  蒋勇的父母比儿子更为高兴,老两口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定居加拿大,所幸儿子蒋勇陪伴身边。如今,他们终于可以含饴弄孙了。  蒋勇的
期刊
一向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人长得漂亮,挣一份工资,会操持家务,做一手好饭,又有了儿子,老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但没想到的是,有一天,老公提出分手。我笑他,你一把家务不会做,哪个女人能看上你?如果没有我,恐怕你一天都过不了。有方便面你都吃不到嘴里,因为你连烧壶水都不会。  老公说,这你不用操心,我就是不想跟你过了。  离婚后,没想到的是,他没多久就再婚了,而且活得相当滋润。脸上有了笑容,脚步也格外轻快
期刊
局促空间里的逍遥聚餐    孙艳是山东省烟台人,今年26岁,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了一名小有名气的自由职业者。  与大多数城市姑娘一样,在有钱有闲时,孙艳非常懂得享受生活,尤其是对美食有着异乎寻常的爱好,她从看电视、上网学习做菜,慢慢地积累了不少家常菜、特色菜的加工制作技术,逐渐引起了周围朋友的称道。  孙艳拥有为数众多的玩友,多为同学和好友,平日里大家忙于工作无暇聚会,可是每逢周末,大家互相邀请
期刊
2009年10月中旬的一天,妻子王昕提前下班回到家,脸上挂着沮丧而又愤懑的表情,原来,她升职的希望又泡了汤,公司销售部经理的位置原本说好由她接任,却被另一位老员工黄伟顶替。这个消息对王昕犹如当头一棒,看着同事们纷纷围着黄伟表示祝贺,王昕强作镇静,提前下了班,一个人走回了家。  遭遇挫折后,王昕变得烦躁易怒,每天回到家,都会对我发一通牢骚,说那个黄伟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天天对她呼来喝去,颐指气使,真
期刊
法国媒体感叹:中国职场妈妈太不容易。  的确,经历数十年快速社会变革和现代化之后,中国妇女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除了与男人同样挑起家庭重担外,女人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也负担着主要角色。  众所周知,中国人养孩子所付出的精力和经济成本哪怕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的。工作压力大、老板不够灵活、带孩子花费不菲、家庭事务繁多……N座大山压在女性柔弱的肩膀上,情绪波动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职场妈妈,带着一天的风尘赶回
期刊
办公室坐久了,人际混熟了,工作也步入正轨的时候,人亦差不多磨练得跟呆头木脑的电脑一样僵硬了。  尤其像我们这行,各司其职,没有太多团队合作机会的。大家各据一隅,守着一台电脑基本万事搞定。有事别说口头交流了,电话不过是摆设。我们更习惯QQ、MSN上的无声勾通。  不知道这算不算网络依赖症,从来没人就此讨论过。我们懒得说话,内心的热情不知不觉地随着越来越冷淡的面部表情一起流失了。同学、同事、朋友,正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