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公民政策参与的影响研究

来源 :跨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9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传统的政府决策体制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也给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对信息技术和公民政策参与内涵进行全面阐述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信息技术给公民政策参与带来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推进政府信息化促进公民政策参与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公民政策参与;对策
  【中图号】G203【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1-0015-02
  
  公民政策参与是公民作用于政策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公民表达和实现自身利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政治参与形式,体现着公民与政策体系关系的民主性质。发展政治民主,实现政策制订与执行过程的民主化,即实现公民政策参与的有序化、制度化、科学化,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充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延伸,不仅塑造了全新的经济模式和文化理念,同时也为公民政策参与提供了新的思路。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的应用与发展拓宽了公民政策参与的途径和渠道,促进了政府与公民的直接互动,提升了公民政策参与的能力和质量。同时,信息技术也正如其他一切重大技术革命一样,是一把双刃剑,也给公民政策参与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公民政策参与中的积极作用,规避消极影响,促进公民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1信息技术与公民政策参与的界定
  
  1.1信息技术的概念分析信息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即信息载体,如符号、声音、文字、图形等。而信息技术就是应用信息科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信息的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术。关于信息技术的内涵,广义的观点认为包括图书馆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和电子通讯传感技术等所谓的全信息信息技术在内,而狭义的信息技术仅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它们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其发展进程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本文中所提到的信息技术是指狭义的信息技术,即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1] (p23)。
  1.2公民政策参与的内涵阐述公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通公民,一类是国家的管理人员和公职人员。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既是政策作用的对象,同时又是政策的制定者。公民政策参与是指普通公民以及由公民所组成的各类社会团体以政策主体和客体的双重身份,依法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参与和影响政策过程的行为。政策参与是公民影响公共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公民通过政策参与可以影响国家公共政策过程并以此来表达和实现自身的利益和要求。在一定意义上,公民政策参与是公民个体与政策体系之间的博弈过程,是政治关系中公民政治权利得以体现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反映了公民在社会
  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着国家与公民政治关系的本质[2] (p87)。
  
  2信息技术对公民政策参与的积极影响
  
  2.1信息技术改善公民政策参与的途径与方式公民政策参与的进程和形态不仅与经济、文化等许多因素有关,也与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畅通的参与渠道和完善的参与手段实现公民政策参与的重要保障。社会所能提供的参与途径越畅通、公民的政策参与就越容易,相应的参与活动就越多。一方面,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将突破传统媒体由于失控阻隔而造成的路径障碍,为公民的政策参与提供前所未有的便捷渠道;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也能突破传统的政策参与手段费时、费力的缺点,降低政策参与的成本,很大程度上改变未来公民政策参与的结构和模式。首先,通过电子投票、电子民意调查等形式,有关信息可以及时反馈到政府部门。政府也能提供相关的信息满足公众的查询。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可以产生新的政策参与机制,例如电子听证会机制,城镇电子会议机制,电子民意调查机制,网上投票机制,借此了解大众观点,监控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情况,以便更好的修订和完善政策,提高有效性与适应性,赢得公众的支持和认可。这样,公民政策参与变得十分便捷,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发表对政策制定和运行的看法。同时,随着计算机科学的纵深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将成为公民政策参与的主要途径。
  2.2信息技术推动政府与公民的直接互动信息技术能强化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系。首先,信息技术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公民缺乏必要的政府信息,是阻碍有效参与决策的重要因素。网络的开放、互动、及时、高速等特点,为电子政府的信息公开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政府能够为公众提供全时空、全方位的便捷服务。公民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改变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其次,信息技术特别是通信技术使得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变得十分便利。借助新技术,政府能够更好地理解公民需求,而公民也能够更强有力的影响政府公共项目的运行。而且,新技术能够强化以信息为目的的公民参与手段,架起政府与公民之间相互沟通和对话的电子桥梁,推动公民与政府官员直接对话。一方面,借助于网络,公民可即时表达意见,增强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政府能更广泛地了解公民的意见,有利于集思广益,做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2.3信息技术提高公民政策参与的能力和质量信息技术能增强公民政策参与的机会,提升公民政策参与的能力。从经济学的角度观之,政策参与的机会成本越大,公众的参与能力就越低,反之亦然。很高的通信和组织成本,使得只有那些富有并且组织得很好的团体,如有强大财力支撑的利益集团,才能较为有效地参与政府决策。下层的、大而贫穷的团体则处于不利的地位。信息技术将极大地降低参与成本,并提高参与便捷性,增强普通民众的参与能力。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将有效提高公民的参政质量。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的是全新的信息传输介质、开放式的网络平台、“近距离”的对话窗口、高速率的数据统计、多元化的信息处理,而这些技术成果的现实意义早已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得到充分证实。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公民政策参与,不仅有助于政策参与制度的完善和参与主体素质的提高,而且现代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对公民政策参与的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管理。单以网上民意调查为例,通过互联网络,网民可以快速查阅政策议题的相关资料,形成代表共同利益的虚拟团体,以群体相关利益者的身份直介入政策的制定、监督过程。同时,政策制定机关可以利用互联网络在第一时间收发、统计问卷,在网上公开调查结果,从而增加政策的科学性和公开性。
  
  3信息技术对公民政策参与的消极影响
  
  任何技术的影响都具有两面性,信息技术也是如此,它在公民政策参与中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政策参与的地域、信息沟通方式、信息获取途径的局限,使政策参与能以较低的成本在较大范围内得以实现,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消极影响。
  3.1信息技术可能导致公民政策参与机会的非均等性不可否认,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国内是不均衡的,技术精英和普通大众在获取和支配信息方面的能力是完全不平等的。在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原因,一般公众很少利用网络、数字通信等信息技术,更少参与诸如网上公共政策的讨论或各种网上民意调查等网络政策参与活动。所以,基于信息技术的政策参与成为那些拥有相关硬件者的特权,在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形成一条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3] (p68)。正因为如此,许多学者敏锐指出,各国积极倡导的以信息高度共享为特征的“信息高速公路”很有可能演变成少数人的“信息高速私路”。受过良好计算机教育和拥有先进计算机设备的人可以充分享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获取网络时代的信息霸权,从而主宰了网络社会的“喉舌”,而一部分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买不起个人计算机或者不会使用计算机的人,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其毫无意义。获取和支配信息的不平等必然导致政策参与能力的巨大反差,导致公民政策参与机会的不均等性。如果让一部分公民替代其他人来参与公共政策的讨论和决策,那么,一部分利益相关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张显,这种政策参与的局限性甚至比当今社会普遍实行的关键接触参与或代议参与还要大[4] (p320)。
  3.2信息技术可能导致公民政策参与形式的非有序性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作为公民政策参与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在拓展了公民参与途径,提升公民参与能力的同时,也给公民参与的有序性带来潜在威胁。首先,由于信息传播奉行自由,张扬无政府主义,而政府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无法对基于信息网络的公民参与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导致一定程度的无序参与状态。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人、组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制造各种电脑病毒攻击政府信息数据库,破坏电子政府的建立和电子政务的发展,阻碍公民参与的正常进行。其次,由于网络传播的重复性,网络集体行为价值的叠加效应明显大于普通公众的集体行为的效应。一种政策议题发布后,人们往往试图在网上寻求答案,很多网站对热点政策的连续报道和分析,激起网民对焦点问题持续兴趣和高度注意力,继而会形成共同的看法。如果有人蓄意利用这股强大的集体力量,进行一些“电子投票”和“网上调查”,组建各种形式的“电子政党”或“电子院外集团”,影响社会大众的态度和立场,对政府施加压力[5] (p36),将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3.3信息技术可能导致公民政策参与内容的非有效性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政务公开愈演愈烈。政务公开对政府自身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有利于政务廉洁、高效,又对行政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当政府官员面对自身或团体利益时,作为经济人,利益考虑驱动其选择有限政务公开或扭曲政务公开,可能在网络中通过技术的方法伪造出一个信息环境来欺骗民众,从而误导民众的政策参与[6] (p103)。另外,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导致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不加区分的摆到公众的面前。在网上,任何组织与个人都可以自由传递决策信息,表达自己对某项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影响方面的见解。面对网络中的信息大爆炸,为数众多的公众失去了辨别真伪的能力。表面看来,公众拥有无数信息,实际上却茫然不知所措,导致公民的政策参与可能在人云亦云中失去理性的判断力。作为一种崭新的媒体,网络的一个致命缺陷是网络信息的可操纵性,导致其权威性和公信力降低。网络的信息源,无论个人或是组织,通过网络上载信息,从登陆到发布,都由服务器自动完成,无需经过特定机制的审核过滤,这势必造成无法对信息源、信息的真实性等进行监控,从而信息的可信度无法保障,严重的削弱公民理性参与决策的能力,降低参与的有效性。
  
  4参考文献
  [1]徐晓林,刘勇.信息技术对城市政府决策品质的影响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6,(5).
  [2]林志鹏.论完善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意义及其路径选择[J].理论探讨,2003,(4).
  [3]Andrew Kakabadse. Reinventing the Democratic Governance through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Growing Agenda For Debate [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Washington: Jan/Feb 2003:44-60
  [4]Renee A Irvin, John Stansbury. The Question of Participation: Toward Authentic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Washington: Jan/Feb 2004:317-326
  [5]周巍,申永丰.论互联网对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影响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6,(1)
其他文献
实体经济大多有这样的特征:前期投入成本较高、产出回报周期偏长、利润空间相对有限、管理复杂竞争激烈……相比之下,虚拟经济则要轻松、诱人许多,且常常会有以小搏大、一本
本文从顶管工程送排浆系统的三个施工控制要点介绍了泥水平衡式顶管穿越古运河杂填块石区的质量控制措施。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高速公路的全国范围内的建造有序展开,在隧道的建造过程当中,面对不同的地质情况,采用的技术不同,本文就隧道穿越松散堆积体进行相关技术方法的探讨,并结合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严峻的社会竞争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决定独立学院能否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也是独立学院能否顺利完成转型的首要因素。目前独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