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明颗粒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482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芪明颗粒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NPDR的 82 例患者164只眼纳入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芪明颗粒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1例82只眼。治疗组在控制血糖、血压基础上给予芪明颗粒4.5g,3次/d;对照组在控制血糖、血压基础上口服维生素C200mg,3次/d。总疗程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视力、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对比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力、眼底出血及渗出、黄斑水肿的变化情况。结果:视力预后中治疗组显效18只眼(21.95 %),有效38只眼(46.34%),不变18只眼( 21.95%),恶化8只眼(9.76 %),总有效率68.29%。对照组显效7只眼(8.54 %),有效 25只眼(30.49%),不变 34只眼(41.46 %),恶化 16只眼(19.51 %),总有效率39.03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2,P<0.05)。治疗组视网膜出血渗出减少、吸收58只眼(70.73%),不变或增多24只眼(29.27%);对照组分别为37只眼(45.13%),45只眼(54.8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3,P<0.05)。治疗组、对照组合并黄斑水肿分别为30、26只眼,治疗后黄斑水肿减轻分别为 22、 6只眼,有效率分别为73.33%、 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7,P<0.05)。结论:芪明颗粒治疗NPDR可有效促进出血、渗出吸收,稳定视功能,减轻黄斑水肿。
  【关键词】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药物治疗;芪明颗粒
  【中图分类号】R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88-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M)患者日趋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DM最常见和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新致盲的重要原因。为深入探讨芪明颗粒对DR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非增生型DR患者82例164只眼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32例64只眼,女性50例100只眼;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5.6岁。糖尿病病程1~85个月,平均21.4个月。所以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和1998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制订的DR诊断标准。排除糖尿病肾病;增生型DR;合并青光眼、明显影响眼底检查的白内障、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神经疾病等其他眼病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参考文献[1]确立黄斑水肿诊断标准,本组患眼中合并黄斑水肿56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芪明颗粒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1例82只眼。其中治疗组患者中,男性15例30只眼,女性26例52只眼;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例34只眼,女性24例48只眼。治疗组、对照组合并黄斑水肿者分别为30、26只眼,两组合并黄斑水肿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0.78,P>0.05 )。
  所有患者均行视力、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眼底彩色照相及FFA检查采用日本拓普康公司生产的眼底血管造影仪进行,OCT检查采用日本拓普康公司生产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进行。治疗组、对照组平均视力分别为0.43±0.17、0.45±0.19,眼底检查可见两组患眼均有视网膜出血和渗出,部分患眼可见棉絮斑。FFA检查可见两组患眼均有微血管瘤点状强荧光、斑点状出血遮挡背景荧光和(或)片状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合并黄斑水肿者FFA检查造影晚期相黄斑区视网膜荧光素渗漏、OCT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增厚。
  获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后,给予饮食、运动指导的同时进行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组在控制血糖、血压基础上给予芪明颗粒(浙江万马药业,国药准字:z20090036)4.5g,3次/d;对照组在控制血糖、血压基础上给予维生素C200mg,3次/d。总疗程6个月。所有患者每一个月至少随访1次,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6个月。治疗后1、3、6个月采用治疗前相同的设备与方法进行检查,以治疗后6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出血、渗出及黄斑水肿的变化情况。以视力提高≥4行视为显效,视力≥2行视为有效,增减≤1行视为不变,降低>2行为恶化。治疗前视力不及0.1者,每增减0.02为提高或降低。视力预后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眼底改变:视网膜微血管瘤数由(+++)减少到(++)、由(++)减少到(+)、由(+)到消失;眼底出血量由(+++)减少到(+),由(++)到消失;渗出及棉絮斑由(+++)减少到(++)、由(++)减少到(+)、由(+)到消失。上述2项及以上达到要求为显效,1项达到要求为有效,无1项达到要求为不变,微血管瘤、出血、渗出及棉絮斑增加为恶化。其中,(+)表示较少、易数;(++)表示较多、不易数;(+++)微血管瘤很多、不可数,出血、渗出量多、融合成片。眼底改变预后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采用SPSS软件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肾功能及血液系统损害。治疗组82只眼中,视力预后显效18只眼,占21.95 %;有效38只眼,占 46.34%;不变18只眼,占 21.95%;恶化8只眼,占9.76 %。总有效率68.29%。对照组82只眼中,视力预后显效7只眼,占8.54 %;有效 25只眼,占 30.49%;不变 34只眼,占41.46 %;恶化 16只眼,占19.51 %。总有效率39.03 %。两组视力预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2,P<0.05)。   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对照组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及棉絮斑变化。治疗组82只眼中,眼底改变预后显效 22只眼,占 26.83%;有效 36只眼,占43.90%;不变19只眼,占 23.17%;恶化5只眼,占6.10 %。总有效率70.73%。对照组82只眼中,眼底改变预后显效8只眼,占9.76 %;有效 29只眼,占35.37 %;不变32只眼,占39.02 %;恶化 13只眼,占15.85 %。总有效率45.13%。两组眼底改变预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3,P<0.05)。治疗组、对照组合并黄斑水肿分别为30、26只眼,治疗后黄斑水肿减轻分别为 22、 6只眼,有效率分别为73.33%、 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7,P<0.05)。
  3 讨论
  糖尿病(DM)是临床多发病,其并发症之一的DR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视力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发病率随DM患病率逐年增长,成为目前四大致盲眼病之一,我国DM患者致盲率较非DM患者高25倍之多。非增生型DR的临床所见来源于进行性毛细血管细胞损伤,血-视网膜屏障完整性被破坏。微血管瘤、视网膜水肿、视网膜渗出和视网膜出血等临床体征都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管病变恶化有关。黄斑水肿为累及或威胁到黄斑区域的视网膜水肿,正常黄斑结构的破坏会导致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甚至视力丧失[2]。研究表明严格控制血糖可延缓DR的发生发展,视网膜光凝术和玻璃体手术在增生前期、增生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随访观察发现激光治疗后患者视力可能出现减退,可造成视野缺损等并发症,对导致DR的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病因无治疗作用。
  糖尿病属中医之“消渴病”范畴,其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其发病过程中,常因阴虚津伤加重燥热,而燥热更加耗气伤阴。由于DR非增生型多发生在DM的早、中期,其全身证多属气阴两虚,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发展为肝肾亏损、目窍失养,DR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因虚致瘀而目络阻滞,本病的症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芪明颗粒选用黄芪、枸杞、葛根、茺蔚子等组成中药复方制剂,主治气阴亏虚、肝肾不足、血行瘀滞,出现视瞻昏渺,眼前黑影漂移,甚至暴盲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芪明颗粒中益气生津、滋养肝肾的多味中药,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细胞生长、抗衰老、改善微循环、降糖、降脂的作用。
  芪明颗粒局部结合整体,标本同治。在上述作用的基础上针对眼局部微循环障碍的一系列病变,用活血化瘀、通络明目药物治其标,故能改善视网膜微循环状态。芪明颗粒治疗非增生型DR可有效促进出血、渗出吸收,稳定视功能,减轻黄斑水肿[3]。我们希望通过抑制早期病变来抑制晚期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但是,在视网膜病变中仍然存在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其确切疗效还有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M].眼底病.1998,1:42.
  [2] 张美霞,杨兰芬,罗成仁,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临床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2,19:83-86.
  [3] 段俊国,廖品正,吴烈,等.中药复方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5.
  作者简介:
  杜敏(1970-)女,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眼科眼底病的诊断及治疗。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38-01  交叉配血试验是输血前必要的步骤,是以检查受血者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型抗原及其抗体与供血者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型抗原及其抗体相互间的配合性,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输血后产生溶血性反应,是确定能否输血的重要依据和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1]。在某些配血困难的情况下,往往用多种方法同时分析同一标本,使更多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内窥镜下经口咽至中下斜坡入路的相关数据,为临床手术的实施提供条件。方法:选取15例成人尸头,利用0度、30度内窥镜与手术显微镜,对成人颅骨标本进行测量。结果:后鼻棘、前鼻棘、切牙孔、咽结节到枕骨大孔前端距离分别是34.58±3.75、79.32±4.87、70.95±4.86、13.38±1.85。结论:通过内窥镜入路,可实现对中下斜坡入路的手术治疗,在椎基底动脉瘤疾病的应用中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使用药篓编号前后门诊输液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随机抽取2012.5-2012.12月份未使用药篓编号叫号前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1120份,抽取2013.5-2013.12月份使用药篓编号叫号后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1120份,计算并比较它们在输液及就诊过程中对医院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使用药篓编号叫号后调查满意度明显高于未使用前。结论:使用药篓编号叫号后,有效避免门诊输液患
期刊
【摘 要】目的:为了提高危重患者口腔清洁率,运用品管圈活动进行干预。方法:通过2013年3月开始组圈活动,调查品管圈活动前及活动后380次口腔护理后清洁情况,并运用品管圈活动手法进行调查分析及制定整改措施,对比活动前及活动后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后检查患者口腔情况。统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后清洁率。结果:380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后清洁率中,其中活动后(观察组)患者口腔清洁率较活动前(对照组)明显升高,实施前
期刊
【摘 要】目的:应用超声观察2型糖尿病(2DM)患者外周动脉,评价2DM的外周小血管病变。方法:观察50例2DM患者和健康成人50例,采用高频超声探头测量两侧颈动脉及两组足背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舒张末期流速(D)、血管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等指标。结果:观察组TG、TC、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颈动脉及足背动脉的内径、S、D、PI低于对照组,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并明显胸椎后凸畸形患者并发颈椎骨折病人行颅骨牵引术等非手术治疗后的护理要点和方法。方法:本组3例均为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患者,对患者施以心理、皮肤、肢体、牵引针道等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经过有针对性护理,减少了牵引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有针对性的重点护理结合基础护理可明显提高强直性脊柱炎并发明显胸椎后凸畸形颈椎骨折病人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广州市某公务员单位连续3年的体检结果,为开展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单位员工连续3年体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年中体检异常的检出率逐年增高。空腹血糖和低密度脂蛋白检测值逐年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公务员单位员工的健康状况应引起重视,在定期组织健康体检的同时,应进行健康管理和针对慢性病进行干预。  【关键词】健康体检;健康管理  【中图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B超监测下切口妊娠介入术、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栓塞术和B超监测下清宫术联合治疗切口妊娠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9例采用B超监测下切口妊娠介入术、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栓塞术和B超检测下清宫术联合治疗的切口妊娠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结果:9例患者全没切除子宫,其中,1例在清宫过程中发生了大出血,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后出血减少。结论: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永安市学龄前儿童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含量情况,为儿童科学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 博晖BH5100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2231例健康儿童全血的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含量,并按5个年龄组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永安市学龄前儿童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在不同年龄组间锌铁钙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铜、镁含量无统计学意义,并且0~1岁组锌、铁缺乏率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检测血清Bc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以研究其在肝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入我院经临床确诊为50例肝癌患者为观察组,50例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Bc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含量及表达阳性率,并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Bc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98%>20%、100%>30%),两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