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下白垩统沉积相与储集层差异演化特征

来源 :天然气地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bid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白垩统是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主要的勘探层系之一,油气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新近部署的多口探井均遭遇失利.为指导油气勘探部署,利用露头、钻井、地震和实验分析等资料,对下白垩统残余分布、沉积体系类型及储集层差异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下白垩统沿南天山和昆仑山山前存在喀什北缘、乌泊尔构造带、棋北构造带和柯东构造带4个集中分布区,从山前向盆地内部减薄尖灭,改变了以往呈连续带状分布的认识.②古地貌控制下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2种沉积体系;其中,辫状河三角洲以前缘亚相为主,厚层水道砂体叠置连片分布,而扇三角洲由平原和前缘亚相构成,具有厚层短轴粗粒特征.③受原始沉积组分和后期成岩改造影响,下白垩统发育次生孔隙型和原生孔隙型2类储层,储集物性表现为中低孔中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差异分布,喀什北缘和柯东构造带有利储层相对发育.
其他文献
钻井揭示塔里木盆地顺南—古城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方解石脉发育,为探讨该区断裂带流体属性及油气成藏事件提供了重要素材.在详细的岩心观察基础上,开展了方解石脉的流体包裹
D—T2二维核磁共振能够快速、直观地区分不同性质、不同赋存状态的孔隙流体,已成为储层评价的热门技术,但对于页岩油储层,常规储层的D—T2孔隙流体解释图版并不适用,考虑受限
非常规气藏已经成为中国油气增储上产的主要阵地,压裂水平井缝网—井网自动优化技术是实现非常规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基于油气藏数值模拟方法,采用同步扰动随机逼近算法
为了探究多层煤层气藏合采层间储层处液面压力的关系、层间生产压差的关系以及各储层见气时间的关系,以多层叠置独立煤层气藏为研究对象,从成藏特征和煤层气产出机理出发,基
射孔是水力压裂作业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射孔参数研究对于储层改造、油气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局嵌入黏聚区域模型(Cohesive Zone Model),建立了模拟多孔眼裂缝起裂、
针对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火山岩气藏物性差、非均质性强、裂缝类型以垂向的斜交缝和高角度缝为主等因素导致压力动态变化难以准确描述等问题,建立了一种考虑垂向裂缝发育的部
基于火成岩缝洞储集层压后气体分阶段流动特征的研究,应用测井信息定量表征气体流量主控因素,提出一种火成岩缝洞储集层参数相互弥补评价模型预测压后天然气日产量的方法.该
传统油气藏开发实验分析多从单因素角度研究气藏水侵及开发动态,不利于发挥物理模拟实验优势.结合水驱气藏开发实验实例,建立了气藏水侵与开发动态实验综合分析方法.从生产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