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郭春年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ssxxzzss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春年,生在中国洛阳新安县。这是一个朴素的农家,他成长在一种纯粹而浓烈的红色情感中。奶奶和妈妈常给他讲“毛爷爷”的恩情,所以在他童心的底色上,全是毛爷爷的音容与话语。1951年,毛爷爷一声呼唤,16岁的他马上跑去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人家问:“你多大?”他说:“18!”“为什么参军?”“听毛主席的话,保卫祖国,打美帝!”于是,他如愿了。
  在异周战场。还没有枪高的他。很快成了让官兵都惊奇的“虎娃”。他根本不需要什么道理来说教。他也不认得几个字,仅“中国”两个字就足以让他成了最勇烈的战士。第二年他就成为了英雄侦察兵,英勇擒敌立了二等功。第三年在火线入党,就在那场残酷的阵地战中,他最后的姿式是跳起来端着机枪,怒吼着扫射扑上来的敌人。遂在吼叫声中被炸弹炸飞了。
  捧着肠子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他还吼叫着踩扁了一个还活着的美军的头。之后一年多的反复手术,他无数次撞开死神再活过来,最后一站是家乡的军人休养院。他已是一等一级伤残,下颌缺失、人造气管、小腹两侧是两个碗口大的洞、面目和整个身躯扭曲变形。他是理所当然该由国家终生供养的英雄。但他真正的英雄传奇就从这件事上开始了。
  刚停止手术治疗,他吼叫:“我要回家种地!”所有人都劝他,说他最有资格留在休养院,他吼:“我才19岁!凭什么让国家养?开什么玩笑!”于是,19岁的他坚决回家乡种地了,连许多应该办理的手续都没办。脸毁了肚子没有了,但还有手有脚,没那么多计计较较的“规定”值得去理会!
  但是,他不理会。国家还是要理会,抚恤金还是由国家主动办理转到他的家乡来了。他觉得为国战死才是英雄,没死却要这钱,就对不起毛主席了,因为国家还很穷。他想来想去想到一个补救的办法:拿国家的钱,就一定要为周家做事,义务做,不再要一分钱!
  在各级官方组织那里,他还是战斗英雄和党员,按政策必须对他有所安排。当上面安排他去县政府当干部时,他问:“我是只会种地的文盲,让我去当干部拿工资。那请问如今的干部是不是全都可以吃闲饭?”一句话羞倒“干部”一大片,没人再敢提了。
  他只干自己会干的和应该干的,穷村队长难当。他就当这个队长。他的上任词是:“我是义务当这个队长,我拿着国家的钱,就不再要村里的任何补贴。所以,我也就不怕得罪任何人,都给我好好干!”
  不要任何报酬的队长,拼了命地干了起来。重残之人,比最健壮的劳力还要强胜几分。村里人从吃惊到感动。这个村收成最好人心最齐,最乱的年代乱子最少,都敬着也怕着这个傻得让人心颤的好“家长”。
  但有了妻子和儿女之后,种种莫名的压力就越来越大了,大到有时他会像在战场上杀敌那样暴吼。他不明白,人心怎么越变越坏?想发泄。准劝他他就跟谁吼!也有吼不出来的时候,比如对着妻子和儿女时。他是队长,他是战斗英雄,可他家却成了村里最穷的家,穷得常常揭不开锅,而且他还拒绝了一切“救助”。妻子儿女不傻,当然不愿意!为国成残。每月国家就给30元钱。为这30元钱义务当队长,拼了命地不要一分钱——谁家妻儿能容忍这种傻事?
  他不能吼妻子。只是像从前爹娘给他讲毛爷爷的恩情一样给妻子讲国家的恩情,妻子捂紧耳朵浑身打颤,气的。
  痛苦是自己的事,正理必须坚守。他还是刚烈正义的义务队长,还是将一切“救助”拒之门外。让人们大惑不解的是,他竟将一个接一个名正言顺的“权益”也拒之门外,妻子儿女们气得发疯也不能改变他一丝一毫:国家有政策。对一等伤残军人的家属户口农转非并在城镇安排工作,两个儿子求他求到大哭,他还是两个字:“没门!”1985年,儿子参加高考,离大专分数,线就差两分。按照国家政策,他完全有权益给儿子加5分。儿子下跪求他,他还是两个字:“拉倒!”
  他为了报这30元的“国恩”,义务当队长30年。当村里也有了“小康”人家时,他家还在特困之首。5个孩子,除了小女儿靠自己的努力当了教师之外,4个儿子一直四处漂泊打工糊口。妻子在2002年后连病带气瘫卧在了床上,他庆幸自己有了报恩的机会。他守在妻子身边,做饭洗衣擦身按摩喂汤喂药,一直刚正寡言的他不停地给妻子说情话笑话宽心话,夜夜都是还说着话就已经趴在妻子的胳膊上睡着了,像个可怜的孩子!这样整整8年,妻子终于明白了:他,不仅不是一个无情的男人,而且还是天下最多情的男人。只不过情。压在了忠义这座大山的下面。妻子在断气时对他说:“你别愧疚,嫁好人就得受罪,我下辈子还跟你……”从没哭过的他痛快淋漓地大哭了一场!
  郭春年真的是傻子吗?如果是,中国这样的傻子实在太少了1 2011年10月,他的一个儿子坐在他身边一定要猜透他这个谜时,他说了句实话:“儿啊,爹一点都不傻。从古到今活在忠烈二字上的人都不傻,只是活得不忠不烈比死还难受!你嫌爹傻,是因为爹有个战斗英雄的牌子,可你想过没有,图回报的英雄还是不是英雄?那么多死了的英雄究竟是为了什么?”
  是的,在当代中国,索取种种回报的“英雄”实在太多了,许多人对新中国的来由及定义也挥之若别了。也许正是这个深层缘由,郭舂年才无比勇烈地坚持做了30年的“傻子”,有如当初战斗阵地上唯一剩下的那面战旗——风火猎猎,悲且壮矣!
  编辑 邱文瑾
其他文献
据史书记载,唐代有宫廷女子存发刺绣,拆一发为四,精细入神,不见针线迹,宛如绘画。如今有人竟真的将这种神话般的技艺,变成了现实。更绝的是,她是在蛋壳上刺绣,而不是在布料上!用发丝在非常脆薄的蛋壳之上,飞针走线千针而过,绣出栩栩如生的花鸟人物等,堪称一绝。她就是非遗传承人赵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更是把一个个感动的瞬间绘制在蛋壳上,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抗击疫情,被评为“全国抗疫最美家庭”。除此之
国庆节回到老屋,看到父亲生前买的那辆黑色的电动车,安静地停放在房间的一角。由于老屋长时间没人居住,电动车的车身上落了薄薄一层灰尘。我找来抹布,仔细地将它擦拭干净。  一个星期后,我回家看望父母。那天,当我刚从长途车上下来,就听到父亲喊我的声音。扬头一看,父亲站在马路对面,脸上漾着笑,向我这边不停地招手。而他的身边,就停放着那辆崭新的电动车。  看到我担心的目光,父亲故意严肃地板了脸,同时信誓旦旦地
阿里·登·蒙图兰是法国作家,他写的小说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二三十年代曾经在法国风行一时,他也成为了当时法国文坛上的知名作家。  有一天,有一位非常崇拜蒙图兰的崇拜者问蒙图兰:“尊敬的作家先生,我想请您告诉我,怎样才能成为作家?”  “噢,要成为作家需要花费很多力气,”蒙图兰回答道,“必须要接受非常扎实的基础教育,要熟悉日常生活,因此,这也许就需要变换好几种工作,要善于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条件下努力生活
不知不觉中我已步入剩女的行列,恨嫁的心情,就像在深夜独自等待一辆迟到的末班车,惶恐又急迫。  一个人在外工作,终身大事少了父母的“紧箍咒”,压力却并不因此减少。身边本地的未婚女同事,会在亲朋好友张罗下三天两头去相亲,无论结果如何,有那么多人关心和支持,总是胜利在望。而孤立无援的我却只能“自力更生”,逢人问起有无男友,便厚着脸皮应答:“你帮我介绍啊!”这种局面不是不尴尬。早些年,我身边也有几个追求者
【内容摘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推动着其进步,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新课标也大力提倡“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那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关键词】美术教学想象力学生   一、引导学生观察 积累想象素材  想象不是漫无边际的空想、假象,它同样根植于现实的土地,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因而培养学生想象力
那时,每天下了晚自习,总会有一项“工作”是要做的——K歌。这K歌,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不知道对方名字,更看不清对方的脸。只知道,这方是女生,那方是男生。  当时,因为校舍紧张,宿舍楼里一个水房,被一块厚厚的木板隔成了两个宿舍,从东西两边的楼道里,各回各的,这边是六个女生,那边是六个男生。  于是,每每下了晚自习回来,便有混着清脆女音、浑厚男音的交响乐,在楼道里响起。有男生,拍拍木板,大胆地唱起来:“
在一次会议上,我认识了一位教授,此君一遍遍向我吹嘘自己出了多少本书、发了多少论文、做了怎样数量的课题,在业内具有何等的知名度。我立即怪自己孤陋寡闻,我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圈子里混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对此君的情况一无所知呢?回到单位后,我用百度搜索了一下这位教授的名字,总共的词条不过一百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他博客上的文章。  有位朋友是画家,作品动辄几十万元一幅,中国美术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些发
认识他的时候我27岁,结束了两次有花无果的恋爱后,我对爱情的向往已经淡漠了很多。我们是在两个人热心人反复衡量了我们的条件,得出外貌相当的结论之后,才得以见面相识的。  他既不丑陋也不英俊、不幽默但也不木讷,是个掉在人堆里就被淹没的最平常之人。我想自己也不是美西施又非丑无盐,况且年龄逐渐增大,也就同意深入了解、交往下去。  我们的恋爱和大多数人一样,见面、吃饭、看电影或听歌。相识3个月后,他在送我回
【内容摘要】教学实践中,科学把握史料搜集的方法和标准,并采取合适的策略应用于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与学科能力以及提高历史课堂的品味和质量,意义重要而深远。  【关键词】高中历史 史料 运用 策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选择与运用相关史料展开教学,既是“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梁启超)之必需,也是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科综合能力的利器,且为课程标准所明确要
世界为我开路,我还世界精彩    16岁那年,我初中毕业,考上了当地一所技工学校,成为电工班的一名技校生。1995年,19岁的我毕业后被分配到西林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成了一名工人。  穿上了工装,走进了炼钢厂,展现在我面前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啊!那粉尘弥漫的现场,吐着火舌、冒着红烟的电炉,发出震耳欲聋炸雷般的轰鸣声,让我胆战心惊,望而却步。难道我将要在这里放飞我的梦想吗?我感到茫然。但我又想,那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