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一号”文件超过一半的篇幅放在了农业科技上,农业科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年初,本刊记者多路调查采访发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和农业科技推广不足等成为制约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
3月9日上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参加了当天的记者会。面带笑容,温文尔雅是韩长赋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发布会开始前,韩长赋主动站起来,配合拍照,并双手抱拳致意。
随后,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就“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增产增收”做了详细的解答。一个小时的发布会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农业科技是一篇大文章,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三个“不足”
多年来,基层农业技术工作站因为机制体制的障碍和人才队伍的老化、知识陈旧,已成为制约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
2012年2月初,本刊记者曾报道过基层农技站服务难这一问题,文中案例的主人翁杨翠明是河北涉县河南店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站长,其所在的农技推广站仅有4名工作人员,负责全镇19个村、8000多户、3万亩耕地的技术服务。此前在谈起农业进行技术的推广和服务时,连连说难。
由于涉县地处山区,乡镇区域跨度大,农技服务范围相比平原地区更广,这些年来,杨翠明一直希望自己的队伍能够壮大。
但事实上,除了1990年技术站刚发展的初期原有的工作人员,和1996年大专院校毕业分配来了几位人员外,从1997年以后河北涉县河南店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就再没有新面孔。杨翠明感叹道,“一直是这几个快成老头的人在负责工作。”
对于这一现实问题,韩长赋在回答记者提问题时亦指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足,这里面有基层的人员不足、人员老化、素质不高的问题;也有设施条件、服务经费不足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还不够活的问题。”此外,韩长赋表示,农来科技还存在成果的创新供给还不足,像袁隆平的杂交稻这样的主打成果,还有黄淮海综合治理这样重大的科技成果很少,无论是在农业科研方面还是在推广方面,农业人才支持总量还不足。“另外,现在青壮劳力、有文化的劳力都进城打工了,将来谁来种地,这也是个值得认真重视的问题。”
加快解决
症结找到了,如何解决,韩长赋显然有备而来。韩长赋指出,工作重点主要是:“三个加快”,首先是加快农业科研创新,特别是种业的创新,一粒种子能改变一个世界,种子以及良种良法的配套,对于农业的增产非常重要。
此前,韩长赋曾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重点培育一批骨干种子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制定实施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加大对种子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扶持一批骨干种子企业,探索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品种培育、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优势制种区种子基地建设,加快实施种子工程、综合开发、新增千亿斤粮食等项目,在西北、西南、海南等优势制种区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种子生产基地,开展良种引进和展示示范,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加强种子供需调度,做好品种和区域调剂,组织开展种子执法年专项行动,严把品种审定、市场准入、制种基地和质量检测四个关口,确保生产用种安全。
韩长赋强调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特别是农村基层推广体系的建设,也就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今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一个政策,就是“两个覆盖”,简而言之,一个是指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建设,特别是乡镇,设施条件建设要覆盖到全国所有的农业乡镇。第二个覆盖就是农业技术推广改革的示范县建设覆盖到全国所有的农牧渔业县,中央提供对地方推广经费的补助,加上地方的投入,基层的推广会有比较好的条件改善。
此外,加快农业人才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包括现代农民的培训,要想办法解决“将来谁种地”的问题。现在农村种植业大户、养殖业大户、农机手、科技示范户、农村的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办人,包括大学生村官等等,要把这些农村的实用人才组织起来,队伍要建设起来,并且要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韩长赋说,今年中央1号文件重点部署了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问题。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确立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特别强调对基层农民的科技服务,尤其是公益性的服务;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包括基层农技推广“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政策,这是在农业科技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
这些年来,农业科技对于实现“八连增”功不可没。韩长赋用三个数字来说明这个问题:2011年,单产提高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85.8%;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4.5%;农业增长的科技贡献率达到53.5%。这三个数字说明,农业发展到今天,科技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发展增产的重大推动力量。
深入田间地头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但再好的科技创新,都需要解决好最好一公里的问题。因而,广大农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非常重要。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部今年将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重点推广重大实用技术、支撑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着力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全面做好农业科技各项工作。
据介绍,农业部门动员70万农业基层科技推广人员进村入户上田头,为农民开展科技服务。
“其实,农业部从去年开始就开展了‘百乡万户调查’活动,春节过后用一个月的时间,组织机关的干部到农村去,住在乡里,住在村里,一个月不休假不回京,进村入户,面对面,手拉手,了解农情,落实政策,开展技术服务,同时也转变作风。去年搞了,今年的活动正在进行当中。”韩长赋说,“因为我们农业部离农民最近,为农民服务应该最具体,反映农民的愿望和呼声也最直接,所以农业部的干部应该有好的作风,应该深入基层,深入农民群众,深入生产一线,为农民服务,效果还是不错的。” 韩长赋说,我们搞了两年,成效明显,可以说是:干部下去了,作风上来了;干部下去了,工作上来了;干部下去了,素质上来了;干部下去了,感情上来了。
3月9日上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参加了当天的记者会。面带笑容,温文尔雅是韩长赋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发布会开始前,韩长赋主动站起来,配合拍照,并双手抱拳致意。
随后,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就“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增产增收”做了详细的解答。一个小时的发布会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农业科技是一篇大文章,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三个“不足”
多年来,基层农业技术工作站因为机制体制的障碍和人才队伍的老化、知识陈旧,已成为制约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
2012年2月初,本刊记者曾报道过基层农技站服务难这一问题,文中案例的主人翁杨翠明是河北涉县河南店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站长,其所在的农技推广站仅有4名工作人员,负责全镇19个村、8000多户、3万亩耕地的技术服务。此前在谈起农业进行技术的推广和服务时,连连说难。
由于涉县地处山区,乡镇区域跨度大,农技服务范围相比平原地区更广,这些年来,杨翠明一直希望自己的队伍能够壮大。
但事实上,除了1990年技术站刚发展的初期原有的工作人员,和1996年大专院校毕业分配来了几位人员外,从1997年以后河北涉县河南店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就再没有新面孔。杨翠明感叹道,“一直是这几个快成老头的人在负责工作。”
对于这一现实问题,韩长赋在回答记者提问题时亦指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足,这里面有基层的人员不足、人员老化、素质不高的问题;也有设施条件、服务经费不足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还不够活的问题。”此外,韩长赋表示,农来科技还存在成果的创新供给还不足,像袁隆平的杂交稻这样的主打成果,还有黄淮海综合治理这样重大的科技成果很少,无论是在农业科研方面还是在推广方面,农业人才支持总量还不足。“另外,现在青壮劳力、有文化的劳力都进城打工了,将来谁来种地,这也是个值得认真重视的问题。”
加快解决
症结找到了,如何解决,韩长赋显然有备而来。韩长赋指出,工作重点主要是:“三个加快”,首先是加快农业科研创新,特别是种业的创新,一粒种子能改变一个世界,种子以及良种良法的配套,对于农业的增产非常重要。
此前,韩长赋曾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重点培育一批骨干种子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制定实施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加大对种子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扶持一批骨干种子企业,探索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品种培育、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优势制种区种子基地建设,加快实施种子工程、综合开发、新增千亿斤粮食等项目,在西北、西南、海南等优势制种区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种子生产基地,开展良种引进和展示示范,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加强种子供需调度,做好品种和区域调剂,组织开展种子执法年专项行动,严把品种审定、市场准入、制种基地和质量检测四个关口,确保生产用种安全。
韩长赋强调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特别是农村基层推广体系的建设,也就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今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一个政策,就是“两个覆盖”,简而言之,一个是指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建设,特别是乡镇,设施条件建设要覆盖到全国所有的农业乡镇。第二个覆盖就是农业技术推广改革的示范县建设覆盖到全国所有的农牧渔业县,中央提供对地方推广经费的补助,加上地方的投入,基层的推广会有比较好的条件改善。
此外,加快农业人才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包括现代农民的培训,要想办法解决“将来谁种地”的问题。现在农村种植业大户、养殖业大户、农机手、科技示范户、农村的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办人,包括大学生村官等等,要把这些农村的实用人才组织起来,队伍要建设起来,并且要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韩长赋说,今年中央1号文件重点部署了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问题。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确立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特别强调对基层农民的科技服务,尤其是公益性的服务;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包括基层农技推广“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政策,这是在农业科技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
这些年来,农业科技对于实现“八连增”功不可没。韩长赋用三个数字来说明这个问题:2011年,单产提高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85.8%;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4.5%;农业增长的科技贡献率达到53.5%。这三个数字说明,农业发展到今天,科技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发展增产的重大推动力量。
深入田间地头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但再好的科技创新,都需要解决好最好一公里的问题。因而,广大农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非常重要。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部今年将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重点推广重大实用技术、支撑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着力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全面做好农业科技各项工作。
据介绍,农业部门动员70万农业基层科技推广人员进村入户上田头,为农民开展科技服务。
“其实,农业部从去年开始就开展了‘百乡万户调查’活动,春节过后用一个月的时间,组织机关的干部到农村去,住在乡里,住在村里,一个月不休假不回京,进村入户,面对面,手拉手,了解农情,落实政策,开展技术服务,同时也转变作风。去年搞了,今年的活动正在进行当中。”韩长赋说,“因为我们农业部离农民最近,为农民服务应该最具体,反映农民的愿望和呼声也最直接,所以农业部的干部应该有好的作风,应该深入基层,深入农民群众,深入生产一线,为农民服务,效果还是不错的。” 韩长赋说,我们搞了两年,成效明显,可以说是:干部下去了,作风上来了;干部下去了,工作上来了;干部下去了,素质上来了;干部下去了,感情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