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需要准备,个人需要准备民主性格,台湾在如是教育我们
“最不好看”
2000年以来,台湾每次最高领导人选举都选得风起云涌,尤其是2004年“319枪击案”的戏剧性逆转,引发街头抗议不断,使得台湾选举“有戏看”,变成理所当然的事情。
临近选举,岛内岛外的人都提着心,不知下面要上演的又会是哪一出。
今年香港照例有媒体和各界人士赴台观察大选,首先被告知的是:今年的选举是“最不好看”的一次。选举日之前,走在台北市街上,朋友指着马路上一座座人行天桥说,以往选举之前,上面会插满竞选旗帜,今年却什么都没有。听说以前连穿衣服都要担心蓝绿,台湾人说,这种“情绪化时代”早就过去了。
选举前四天,南部高雄市,不论是马英九还是谢长廷的竞选后援会,全都冷冷清清。两位候选人在不同城市巡回开造势大会,其他城市照旧度日,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问起高雄一位大学教师,他说,校长早就宣布,学校要“行政中立”。教师不作政治宣讲,校内看不出一点“竞选状况”。学生也在网上有政治激辩,可学生们说,投完票,讨论也就过去,同学友情仍在。
选举前两三天,白天,台北市的国父纪念馆外,从海外来投票的台湾侨民以“海外兵团”为名造势,在台上唱着雄壮的歌曲;台下一片椅子,却没坐几个人。
晚上再逛街,仍然是一个安静的台北。白天看到苏贞昌的夫人率车队拜票,民众反应平平;夜晚一个小学操场有竞选宣传,却是歌仔戏的义演,内容与政治无涉;门口有个小摊,卖着卡通马英九,观众出门会拿到一小包宣传品,有糖果和餐巾纸,马英九的头像印在包装纸上。戏班班主的父亲是台湾歌仔戏元老,唱着古装武侠歌仔戏支持马英九。
直到选举前一晚,台北市举行最后造势大会,民众才兴致勃勃地上街。两党分据两个广场,在广场前领取供挥舞的小旗,自己带来附带气筒的小喇叭。国民党一场更具娱乐性;民进党一场则配着悲壮的交响乐,元老出来悲情演讲。双方都人山人海,却有序、礼让。两个广场相隔很远,互不碰头,所以,都是给自己人打气的意思,不可能冲突。
最后造势按照竞选法律规定,必须在晚上10时结束。之后,也是按照竞选法规定,双方必须停止一切竞选活动,大家迎接一个安静的选举日。表面的安静下,等候变化的台湾人内心却是格外焦虑,因为有了八年煎熬和过去竞选突发意外逆转选情的经验。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够抑制自己的焦虑,维护街头宁静。
选举日早上,朋友一家去的投票站是临近的小学校,走在路上,街坊邻居手里都拿着换选票的单子,都打着招呼说:“选举去啊?”“选举去!”然后,各选各的。晚上大家看选举结果,听赢的和输的双方竞选者讲话,输的一方能向对手表示祝贺,认识到输的是自己,民主没有输; 在任者立即表态保证和平交接;竞选胜利者的主题是“从感恩出发,从谦卑做起”。在结果出来的一刻,不仅输的一方在流泪,胜利一方的民众也在流泪,他们赢得很自尊。除了国民党的竞选总部放爆竹庆贺,台北市的绝大多数地方仍然是安静的。
打算来看热闹的岛外人,没有看到“预期的街头热闹”,这令所有的人——台湾人和岛外人,都久久沉浸在无语的感动中:台湾民主,终于成熟了。
成熟的标志
台湾有它特定的难处,那就是它的历史重负。
国民党曾是威权政府和外来者对本土压迫的双重象征,而民进党曾是冲击专制和本土反压制的代表。民主转型之后,国民党下野走向新生。骨干人员仍然是旧体制中走出来的改革者,例如马英九,曾是蒋经国的英语秘书,很容易给人以“旧的联想”。民进党这些年的政治竞选操作,一开始是给对手贴上“旧制度”的标签、把民众历史上追求自由的历程归为一己一党之光荣,利用旧时代记忆和历史积累的仇恨,来制造双方逻辑上有“必对”和“必错”的假象,希望“历史光荣”的“一俊”能掩盖现实八年执政的百般缺陷。政客甚至进一步挑起族群对立,使得过去竞选一度造成所谓“外省”、“本土”民众的严重对立。
依照常见历史规律,如此民众对立一经形成,很容易进入非理性的“派性”心理定势,进去容易出来难。这是新科民主国家和地区最难过的一关。民主制度成熟的一个标准,就是民众有能力摆脱政客挑动,真正知道自己的利益在哪里,并且在投票中坚持。虽然只有58.45%的选民投票给马英九,但有85%以上的选民满意选举结果。
论历史记忆,台湾至今还有日据时代的老人,他们不会说国语,只会说日语。所以,继日据之后的国民党威权统治对民众的伤害,还是记忆犹新的事情。竞选和族裔挂钩对政客而言,是难以抵挡的诱惑:落实到拉选票,所谓“外省人”只有一成多。可是,这一次的选举结果表明,极端立场的所谓“深蓝深绿”在减少,中间选民的队伍在迅速扩大,远远超越了族裔藩篱。中间队伍的扩大,是民众成熟的另一个标志:民众普遍回避政治操弄的话题,更关心如经济这样的共同利益;厌恶对个人抹黑的负面竞选方式,更欣赏文明的竞选,更愿意接受仔细规划的政纲。
成熟还表现在上上下下对过去的检讨,对未来的谨慎。选后,民众并不认为从此柳暗花明,知道经济形势不是一天即可扭转,需要长久努力,生存环境仍然严峻。反腐败还是需要逐渐完善制度,并非从此立刻清明。而当选者的说法是,“不能保证马上繁荣,给我八年时间,我能为未来长久的繁荣打下基础。”
漫长的准备期
台湾的成熟并不是过去八年的结果,它经历了漫长准备。台湾人的文明是无声成长滋润起来的。虽然经历“二二八”这样的恶性事件,可在事件过后,政治冲突的层面在迅速减小,绝大多数民众还是可以留在政治冲撞之外,有一个正常生活。台湾土地改革和平完成、始终保有自由经济制度。虽然台湾威权政治局部破坏了法律,但司法构架从来没有被完全打碎过。礼义廉耻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民主制度源头的西方制度文化和历史教育,从来没有中断。
不仅今天的马英九等政治上层人物是西方民主国家严格训练出来的法律人,民众对民主制度也并不陌生。虽然在威权制度下,地方选举受到中央政府操控,可是远在蒋经国解除戒严之前,地方选举就受到民众选举的实质性冲击,频频选出中央政府不乐见的人来。最著名的就是“美丽岛事件”的入狱者,他们的妻子“代夫出征”,都能竞选“立委”获得成功。这种具体操练远在民主化之前就有。台湾民主经历过漫长的过渡期和准备期。
中华文明并非是民主的障碍。一个简单的例证就是,西方社会最强调的一个民主素质,就是中国人的一句传统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台湾经济成长30年之后,贫富差距并不那么大。按照台湾朋友的说法,他们开始追求自由和民主,只是因为“衣食足,知荣辱”。站在台湾,你会有时光倒流的感觉,大多房屋还是几十年前的面貌;而在那里穿行,你会处处感受到社会文明,民众朴实有礼。东西方文明在这里相遇、结合,有其共同的核心。
有个台湾朋友这样说,他最痛心的并不是前政府出现贪腐,而是恶性的政客操作会毁坏民众的品质。他的担心是对的。民众文明素养的水准,也就是民众的成熟度,才是民主转型是否顺利、转型后能否顺利前行的基础。说白了,道理很简单,民主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民众通过选票为自己的社会“做主”——低文明低素质的民众会做出低劣的决定,高文明高素质的民众会通过民主手段,为自己做出好的决定。孩子的教育、青少年的教育,就是一个关键。台湾人不讨论要哪一种文明,他们也不会在无谓的讨论中失落文明。他们的文明教育之路,已经走了很久很久。
选举第二天是星期日,台湾的基督教徒上教堂,礼拜中没有点滴政治。台北市到处是庙,选举第二天,民众还是和往常一样,相约去“拜拜”,也和政治无关。我看到台湾的大家庭聚在一起,第一代是外省人;第二代都生在台湾,有了和本省人的婚姻。他们的孩子也已经长大,你说这些孩子是外省人还是本土人?三代人都已经和这块土地连在一起,热爱这个可爱的地方。年近九十的老人从美国飞回来投票,已经认定这里是家乡。
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若要进步,都要“从感恩出发,从谦卑做起”。民主需要准备,个人需要准备民主性格,台湾在如是教育我们,也在如此教育我。
作者为作家,著有《总统是靠不住的》等
“最不好看”
2000年以来,台湾每次最高领导人选举都选得风起云涌,尤其是2004年“319枪击案”的戏剧性逆转,引发街头抗议不断,使得台湾选举“有戏看”,变成理所当然的事情。
临近选举,岛内岛外的人都提着心,不知下面要上演的又会是哪一出。
今年香港照例有媒体和各界人士赴台观察大选,首先被告知的是:今年的选举是“最不好看”的一次。选举日之前,走在台北市街上,朋友指着马路上一座座人行天桥说,以往选举之前,上面会插满竞选旗帜,今年却什么都没有。听说以前连穿衣服都要担心蓝绿,台湾人说,这种“情绪化时代”早就过去了。
选举前四天,南部高雄市,不论是马英九还是谢长廷的竞选后援会,全都冷冷清清。两位候选人在不同城市巡回开造势大会,其他城市照旧度日,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问起高雄一位大学教师,他说,校长早就宣布,学校要“行政中立”。教师不作政治宣讲,校内看不出一点“竞选状况”。学生也在网上有政治激辩,可学生们说,投完票,讨论也就过去,同学友情仍在。
选举前两三天,白天,台北市的国父纪念馆外,从海外来投票的台湾侨民以“海外兵团”为名造势,在台上唱着雄壮的歌曲;台下一片椅子,却没坐几个人。
晚上再逛街,仍然是一个安静的台北。白天看到苏贞昌的夫人率车队拜票,民众反应平平;夜晚一个小学操场有竞选宣传,却是歌仔戏的义演,内容与政治无涉;门口有个小摊,卖着卡通马英九,观众出门会拿到一小包宣传品,有糖果和餐巾纸,马英九的头像印在包装纸上。戏班班主的父亲是台湾歌仔戏元老,唱着古装武侠歌仔戏支持马英九。
直到选举前一晚,台北市举行最后造势大会,民众才兴致勃勃地上街。两党分据两个广场,在广场前领取供挥舞的小旗,自己带来附带气筒的小喇叭。国民党一场更具娱乐性;民进党一场则配着悲壮的交响乐,元老出来悲情演讲。双方都人山人海,却有序、礼让。两个广场相隔很远,互不碰头,所以,都是给自己人打气的意思,不可能冲突。
最后造势按照竞选法律规定,必须在晚上10时结束。之后,也是按照竞选法规定,双方必须停止一切竞选活动,大家迎接一个安静的选举日。表面的安静下,等候变化的台湾人内心却是格外焦虑,因为有了八年煎熬和过去竞选突发意外逆转选情的经验。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够抑制自己的焦虑,维护街头宁静。
选举日早上,朋友一家去的投票站是临近的小学校,走在路上,街坊邻居手里都拿着换选票的单子,都打着招呼说:“选举去啊?”“选举去!”然后,各选各的。晚上大家看选举结果,听赢的和输的双方竞选者讲话,输的一方能向对手表示祝贺,认识到输的是自己,民主没有输; 在任者立即表态保证和平交接;竞选胜利者的主题是“从感恩出发,从谦卑做起”。在结果出来的一刻,不仅输的一方在流泪,胜利一方的民众也在流泪,他们赢得很自尊。除了国民党的竞选总部放爆竹庆贺,台北市的绝大多数地方仍然是安静的。
打算来看热闹的岛外人,没有看到“预期的街头热闹”,这令所有的人——台湾人和岛外人,都久久沉浸在无语的感动中:台湾民主,终于成熟了。
成熟的标志
台湾有它特定的难处,那就是它的历史重负。
国民党曾是威权政府和外来者对本土压迫的双重象征,而民进党曾是冲击专制和本土反压制的代表。民主转型之后,国民党下野走向新生。骨干人员仍然是旧体制中走出来的改革者,例如马英九,曾是蒋经国的英语秘书,很容易给人以“旧的联想”。民进党这些年的政治竞选操作,一开始是给对手贴上“旧制度”的标签、把民众历史上追求自由的历程归为一己一党之光荣,利用旧时代记忆和历史积累的仇恨,来制造双方逻辑上有“必对”和“必错”的假象,希望“历史光荣”的“一俊”能掩盖现实八年执政的百般缺陷。政客甚至进一步挑起族群对立,使得过去竞选一度造成所谓“外省”、“本土”民众的严重对立。
依照常见历史规律,如此民众对立一经形成,很容易进入非理性的“派性”心理定势,进去容易出来难。这是新科民主国家和地区最难过的一关。民主制度成熟的一个标准,就是民众有能力摆脱政客挑动,真正知道自己的利益在哪里,并且在投票中坚持。虽然只有58.45%的选民投票给马英九,但有85%以上的选民满意选举结果。
论历史记忆,台湾至今还有日据时代的老人,他们不会说国语,只会说日语。所以,继日据之后的国民党威权统治对民众的伤害,还是记忆犹新的事情。竞选和族裔挂钩对政客而言,是难以抵挡的诱惑:落实到拉选票,所谓“外省人”只有一成多。可是,这一次的选举结果表明,极端立场的所谓“深蓝深绿”在减少,中间选民的队伍在迅速扩大,远远超越了族裔藩篱。中间队伍的扩大,是民众成熟的另一个标志:民众普遍回避政治操弄的话题,更关心如经济这样的共同利益;厌恶对个人抹黑的负面竞选方式,更欣赏文明的竞选,更愿意接受仔细规划的政纲。
成熟还表现在上上下下对过去的检讨,对未来的谨慎。选后,民众并不认为从此柳暗花明,知道经济形势不是一天即可扭转,需要长久努力,生存环境仍然严峻。反腐败还是需要逐渐完善制度,并非从此立刻清明。而当选者的说法是,“不能保证马上繁荣,给我八年时间,我能为未来长久的繁荣打下基础。”
漫长的准备期
台湾的成熟并不是过去八年的结果,它经历了漫长准备。台湾人的文明是无声成长滋润起来的。虽然经历“二二八”这样的恶性事件,可在事件过后,政治冲突的层面在迅速减小,绝大多数民众还是可以留在政治冲撞之外,有一个正常生活。台湾土地改革和平完成、始终保有自由经济制度。虽然台湾威权政治局部破坏了法律,但司法构架从来没有被完全打碎过。礼义廉耻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民主制度源头的西方制度文化和历史教育,从来没有中断。
不仅今天的马英九等政治上层人物是西方民主国家严格训练出来的法律人,民众对民主制度也并不陌生。虽然在威权制度下,地方选举受到中央政府操控,可是远在蒋经国解除戒严之前,地方选举就受到民众选举的实质性冲击,频频选出中央政府不乐见的人来。最著名的就是“美丽岛事件”的入狱者,他们的妻子“代夫出征”,都能竞选“立委”获得成功。这种具体操练远在民主化之前就有。台湾民主经历过漫长的过渡期和准备期。
中华文明并非是民主的障碍。一个简单的例证就是,西方社会最强调的一个民主素质,就是中国人的一句传统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台湾经济成长30年之后,贫富差距并不那么大。按照台湾朋友的说法,他们开始追求自由和民主,只是因为“衣食足,知荣辱”。站在台湾,你会有时光倒流的感觉,大多房屋还是几十年前的面貌;而在那里穿行,你会处处感受到社会文明,民众朴实有礼。东西方文明在这里相遇、结合,有其共同的核心。
有个台湾朋友这样说,他最痛心的并不是前政府出现贪腐,而是恶性的政客操作会毁坏民众的品质。他的担心是对的。民众文明素养的水准,也就是民众的成熟度,才是民主转型是否顺利、转型后能否顺利前行的基础。说白了,道理很简单,民主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民众通过选票为自己的社会“做主”——低文明低素质的民众会做出低劣的决定,高文明高素质的民众会通过民主手段,为自己做出好的决定。孩子的教育、青少年的教育,就是一个关键。台湾人不讨论要哪一种文明,他们也不会在无谓的讨论中失落文明。他们的文明教育之路,已经走了很久很久。
选举第二天是星期日,台湾的基督教徒上教堂,礼拜中没有点滴政治。台北市到处是庙,选举第二天,民众还是和往常一样,相约去“拜拜”,也和政治无关。我看到台湾的大家庭聚在一起,第一代是外省人;第二代都生在台湾,有了和本省人的婚姻。他们的孩子也已经长大,你说这些孩子是外省人还是本土人?三代人都已经和这块土地连在一起,热爱这个可爱的地方。年近九十的老人从美国飞回来投票,已经认定这里是家乡。
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若要进步,都要“从感恩出发,从谦卑做起”。民主需要准备,个人需要准备民主性格,台湾在如是教育我们,也在如此教育我。
作者为作家,著有《总统是靠不住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