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曲《筝箫吟》是储望华先生《钢琴前奏曲六首》中的作品。在这首作品中储望华先生将中国传统音乐风格与西方的演奏技法融会贯通,创作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钢琴音乐艺术作品。本文从艺术特色与演奏技法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出规律性的演奏处理方式。
关键词:储望华;筝箫吟;艺术特色;演奏技法
中国分类号:G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75-1
一、《筝箫吟》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储望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一直从事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善于从中国民间音乐中吸取营养,创作了大量富有民族韵味的钢琴作品和许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钢琴艺术。《筝箫吟》创作于1961年,集中体现了中国钢琴作曲家对于如何在准确把握西方钢琴艺术本身规律的同时,能够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吸收和融合这一问题的探索与尝试。它构思精巧,技术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在创作技法上有了许多的创新与变革,而且在遵循西方钢琴艺术规律的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是融中西方文化于钢琴创作的典范。
二、《筝箫吟》的艺术特色
(一)民族化的和声风格
这首前奏曲体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创作思维的差异。中国重视的是旋律的流动性和连贯性,讲究“横向线条”,而西方则是重视音响上的立体型,讲究“纵向织体”,即和声层次分明、丰富饱满。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作品中的中国民族风格,作曲家在和声的选择及运用方面做出了许多新的尝试,形成了他独有的创作风格。
1.叠置和弦
此处二度的使用不仅达到了很好的拟声效果,更为音乐的进行增添了一丝灵动和律动感,使音乐更具有流动性,二度的不协和音响伴奏以丰富的调式纵向和声织体衬托五声化旋律,并且大大增强了韵味感,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
3.四、五度的使用
在钢琴曲《筝箫吟》的创作中,作曲家运用了四、五度叠置和弦。由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横向思维性,所以在和声的运用选择上不同于西方大小调体系所强调的和声功能性作用,而是属于衍生性和附加性的和音,即这种和声是依附于旋律而存在的,起到一个丰富旋律音响,突出旋律音,丰满旋律色彩性的作用,并且常常以四五度叠置的方式出现,充分体现了中国音乐特有的空灵、悠远的音响特点。
(二)模仿性的旋律特色
在《筝箫吟》中,主要运用“复倚音”模拟民族乐器的演奏特点。
长倚音:用于模仿筝的刮奏,形象地表现出筝刮奏时的韵味和余音缭绕之感。
短倚音:用于模仿箫的倚音。
由于箫的音量较弱、音色暗淡,所以作曲家运用了小二度音程作为旋律的装饰音,伴奏声部则是模仿古筝,运用了跟箫产生对比的明快的节奏。
(三)中西相融的曲式结构
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式结构特点是衍展性与曲终性。衍展性,即作品的结构和创作手法都比较自由,没有框架限制,整个作品一气呵成,类似于一个发展的过程。曲终性,即将重要乐思放在乐句或乐段的尾部,这是中国民间音乐发展手法的一个重要结构原则。
《筝箫吟》的创作继承和发扬了这些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曲终性在此曲中的体现较为突出。音乐以筝的主题出现,而后发展了一个筝箫华彩段,接着出现了一个箫的主题,然后是筝箫合奏,最后在句尾处出现了核心乐思,整首作品浑然一体。
三、主要演奏技法
在《筝箫吟》中出现了短倚音、长倚音和琶音这三种装饰音,这三种装饰音主要用于模仿我国的民族乐器筝与箫,不仅增强了乐曲的民族性,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而这三种装饰音的演奏效果,也将对整个乐曲的音响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短倚音:用于表现箫的悠扬与空灵,演奏时手指放松,有准备的下键,还要注意短倚音的整齐性以及它与主干音之间的音响对比,把握住箫的深沉厚重的音色特点,力量由上音转至下音,下音可以做一定时值的延长,最后落在主音上。
长倚音:用于模仿筝的刮奏,演奏时可采用“抚”的动作,在音乐开始的这一段筝的主题出现的时候,音型是由上至下,滑动到主音的旋律线条,所以弹奏时可用右手指腹由外向内轻抚键盘,奏出快速连贯的音响和清晰明亮的效果,最后,力量落在主音上。
琶音:这一段属于筝的华彩乐段,用以表现拨弦乐器常用的“滚”“拂”手法所演奏出来的音响效果。
左手上行,右手相对下行,经过速度由慢到快的处理,模仿了筝曲中所特有的刮奏旋律。演奏时要注意左右手的衔接与配合,手势顺着音型走,使音乐具有流动
四、结语
储望华的钢琴音乐创作,不仅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也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注入了许多鲜活的元素,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不仅具有个性化的音乐语言,而且摆脱了单纯的“旋律加和声”的创作手法,有力地证明了西方音乐技术理论与中国传统音乐结合的可行,为我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3]魏延格.我国的钢琴创作[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
魏文婷,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储望华;筝箫吟;艺术特色;演奏技法
中国分类号:G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75-1
一、《筝箫吟》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储望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一直从事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善于从中国民间音乐中吸取营养,创作了大量富有民族韵味的钢琴作品和许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钢琴艺术。《筝箫吟》创作于1961年,集中体现了中国钢琴作曲家对于如何在准确把握西方钢琴艺术本身规律的同时,能够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吸收和融合这一问题的探索与尝试。它构思精巧,技术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在创作技法上有了许多的创新与变革,而且在遵循西方钢琴艺术规律的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是融中西方文化于钢琴创作的典范。
二、《筝箫吟》的艺术特色
(一)民族化的和声风格
这首前奏曲体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创作思维的差异。中国重视的是旋律的流动性和连贯性,讲究“横向线条”,而西方则是重视音响上的立体型,讲究“纵向织体”,即和声层次分明、丰富饱满。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作品中的中国民族风格,作曲家在和声的选择及运用方面做出了许多新的尝试,形成了他独有的创作风格。
1.叠置和弦
此处二度的使用不仅达到了很好的拟声效果,更为音乐的进行增添了一丝灵动和律动感,使音乐更具有流动性,二度的不协和音响伴奏以丰富的调式纵向和声织体衬托五声化旋律,并且大大增强了韵味感,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
3.四、五度的使用
在钢琴曲《筝箫吟》的创作中,作曲家运用了四、五度叠置和弦。由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横向思维性,所以在和声的运用选择上不同于西方大小调体系所强调的和声功能性作用,而是属于衍生性和附加性的和音,即这种和声是依附于旋律而存在的,起到一个丰富旋律音响,突出旋律音,丰满旋律色彩性的作用,并且常常以四五度叠置的方式出现,充分体现了中国音乐特有的空灵、悠远的音响特点。
(二)模仿性的旋律特色
在《筝箫吟》中,主要运用“复倚音”模拟民族乐器的演奏特点。
长倚音:用于模仿筝的刮奏,形象地表现出筝刮奏时的韵味和余音缭绕之感。
短倚音:用于模仿箫的倚音。
由于箫的音量较弱、音色暗淡,所以作曲家运用了小二度音程作为旋律的装饰音,伴奏声部则是模仿古筝,运用了跟箫产生对比的明快的节奏。
(三)中西相融的曲式结构
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式结构特点是衍展性与曲终性。衍展性,即作品的结构和创作手法都比较自由,没有框架限制,整个作品一气呵成,类似于一个发展的过程。曲终性,即将重要乐思放在乐句或乐段的尾部,这是中国民间音乐发展手法的一个重要结构原则。
《筝箫吟》的创作继承和发扬了这些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曲终性在此曲中的体现较为突出。音乐以筝的主题出现,而后发展了一个筝箫华彩段,接着出现了一个箫的主题,然后是筝箫合奏,最后在句尾处出现了核心乐思,整首作品浑然一体。
三、主要演奏技法
在《筝箫吟》中出现了短倚音、长倚音和琶音这三种装饰音,这三种装饰音主要用于模仿我国的民族乐器筝与箫,不仅增强了乐曲的民族性,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而这三种装饰音的演奏效果,也将对整个乐曲的音响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短倚音:用于表现箫的悠扬与空灵,演奏时手指放松,有准备的下键,还要注意短倚音的整齐性以及它与主干音之间的音响对比,把握住箫的深沉厚重的音色特点,力量由上音转至下音,下音可以做一定时值的延长,最后落在主音上。
长倚音:用于模仿筝的刮奏,演奏时可采用“抚”的动作,在音乐开始的这一段筝的主题出现的时候,音型是由上至下,滑动到主音的旋律线条,所以弹奏时可用右手指腹由外向内轻抚键盘,奏出快速连贯的音响和清晰明亮的效果,最后,力量落在主音上。
琶音:这一段属于筝的华彩乐段,用以表现拨弦乐器常用的“滚”“拂”手法所演奏出来的音响效果。
左手上行,右手相对下行,经过速度由慢到快的处理,模仿了筝曲中所特有的刮奏旋律。演奏时要注意左右手的衔接与配合,手势顺着音型走,使音乐具有流动
四、结语
储望华的钢琴音乐创作,不仅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也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注入了许多鲜活的元素,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不仅具有个性化的音乐语言,而且摆脱了单纯的“旋律加和声”的创作手法,有力地证明了西方音乐技术理论与中国传统音乐结合的可行,为我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3]魏延格.我国的钢琴创作[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
魏文婷,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