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散结合寓于变化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spy_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除了要对词语进行恰当的选择和锤炼外,更重要的是应对句子进行必要的组织和调配。
  众所周知,句子是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不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也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当然,句式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下面,我们结合《邓稼先》一文,就句子的整散方面谈一谈句式的组织和调配问题。
  文章的句式有时十分整齐,多使用整句,读来颇有排山倒海之势。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这里共列举了1898年中国“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那是有亡国危险的时代。再如“‘两弹’元勋”部分:“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在这里,作者按时间顺序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句式相对整齐,鲜明地体现出了邓稼先所作出的巨大功绩。
  此外,文章也有很多地方使用了散句。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邓稼先是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在这里,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就形成了一种交错美。
  由此可见,整句可给人以整齐和谐的美感,使句意鲜明突出;散句状物抒情,灵活自由,富于变化,使客观事物生动地显现,使感情自由地抒发。在写作中,同学们不论采用什么句式,都要适情切意。
  【即学即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句,使其协调一致、匀整对称,个别词语可以变动。
  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使我终身难忘的却是这样一种花: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在花坛暖房开放,冰天雪地才是它怒放的地方;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是人民的眼泪和心血滋润它成长,而不是春雨秋露。
  2.将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整句改为散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青年一代只有自觉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梦想,将个人的幸福融入人民的幸福,尽情迸发青春的力量,尽情挥洒青春的智慧,尽情展示青春的价值,才能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才能最终让梦想变成现实。
  3.请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为了克服古生物化石因十分脆弱而常常导致考古人员虽经多次努力却使它们变成了碎片的这样一个障碍,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设法抽取了一些很薄的岩石板,并将使用X射线对每块石板进行三维照相后获得的一系列的“拼板”输入计算机进行重新组合,就显出了那些动物独一无二的面貌。
  4.请把下面赞美农民工的散句改写成排比句,不能改变语段内容,可以改动个别词语。
  一座座高楼大厦,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建筑起的,那是城市形象最朴实厚重的底色;他们满腔的激情是城市文化最真挚深沉的心声,喷涌着一首首打工诗歌;他们用全部的才智书写着一篇篇创业传奇,那是城市精神最鲜活的表现。
  5.请从句式的角度入手,赏析下面的选段。
  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李汉荣《转身》)
其他文献
窗外,雨滴敲打着窗檐;窗内,我独自坐在藤椅上发呆。  我和弟弟又吵架了。不知为什么,我们之间就像炎炎夏季里的氢气球,不经意间,就会猛地爆炸。而这一次,点燃我们之间那根导火索的,就是我上周新买的作文纸。  中午,我把新买的作文纸摊在书桌上,到楼上找书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回屋的我便看到趴在桌前写写画画的弟弟。我上前看了一眼,作文纸上歪歪扭扭的字符赫然在目。霎时,我的手仿佛脱离了大脑中枢的控制,不由自主地
期刊
如果说我的脑海是一片沙滩,那么童年的往事就是那一个个美丽的贝壳,嵌在这片沙滩上,为单调的生活增添了难得的趣味。弯下腰,轻拾一枚,在掌心摩挲,时光便开始有了温度。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儿时的我生活在农村,最好的玩伴便是池塘边那棵青翠的柳树。每年三四月间,正值柳树繁茂的好时节,可它总是低着头,深情地凝望着满塘碧水,好似照镜梳妆,又似与友兴谈。天气晴朗时,我总喜欢坐在树下,听鸟儿啁啾,
期刊
你听过豆荚炸裂的声音吗?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剧烈的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和垃圾等待打扫,别无他物,更无丝毫诗意。那么,我怎样庆祝我觉得值得庆祝的时刻呢?我的秘密方法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一片为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它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
期刊
黎明,我又要去50里外的县城上学了。坐上早班车,回头望去,父亲拿着他那只发出昏暗的光的老手灯站在路口,向我晃动两下,算是父子的又一次道别。  打我记事起,父亲就总是把那个老式的手灯带在身上。“它跟你的年龄一般大。”父亲经常说,“那是你出生那天夜里买的。因为要摸黑跑十来里地才能到乡卫生院。”现在,这只大头细腰的手灯已经破旧得不成样子了,灯皮锈迹斑驳,有的地方已经锈透,隐约可见里面的电池;灯头的边缘坑
期刊
忽听得远处传来铮铮几声,似乎有人弹琴。令狐冲和仪琳对望了一眼,都是大感奇怪:“怎地这荒山野岭之中有人弹琴?”琴声不断传来,甚是优雅,过得片刻,有几下柔和的箫声夹入琴韵之中。七弦琴的琴音和平中正,夹着清幽的洞箫,更是动人,琴韵箫声似在一问一答,同时渐渐移近。令狐冲凑身过去,在仪琳耳边低声道:“这音乐来得古怪,只怕于我们不利,不论有甚么事,你千万别出声。”仪琳点了点头,只听琴音渐渐高亢,箫声却慢慢低沉
期刊
我所生活的小镇是极为普通的,若将它比作一个人,那也必定是个有张大众脸而又沉默寡言的无趣之人吧。  在我家附近,能勉强算得上公园级别的,就只有北湖了。虽然它不如才知商业街高端大气上档次,也不及市民广场宽阔广远有格调,更没有言程公园幽深秀美的雅致……可它却如一杯香茗,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那沁人心脾的甘甜与醇美。  早晨,北湖的空气里氤氲着悠然的气息。波澜不惊的湖边,晨跑的人们脸上挂着比云朵还柔软、
期刊
人们常说,越是民族的文化,就越是世界的;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正在渐渐地消失……  吹糖人  这是旧时北京的一个行当。手工艺人将麦芽糖高温熔化后,用小铲子取一点热糖稀,放在沾满滑石粉的手上来回揉搓;然后用嘴衔一段,待吹起泡后,迅速放入涂有滑石粉的木模内用力一吹。稍过一会儿,打开木模,糖人就做好了。五颜六色的糖稀就这样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人物)。  口技  口技是民间
期刊
【写作目标】  1.明确景物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掌握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技法指津】  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是有情感的。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就是表达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最重要的是在字里行间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具体来说,同学们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情随景生,触景生情  生活中,我们常常在看到某种景物时忽有所感,思绪满怀,进而借着对景物的描写把自己的感情
期刊
2.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细读这首词,你认为哪一句最贴合工笔的写作手法,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意境。  3.所谓化用诗词,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作文的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那么,你知道下面这些诗文名句分别化用了哪些诗句吗?
期刊
渐暖的天气,破冰的流水,渐绿的柳枝,吐芽的苞蕾,这些春的使者驱散了料峭的寒风,送来了温暖的气息。放眼望去,滔滔湖水泛起层层涟漪,隐约间,远处出现了一只小小的船,一个披着旧棉衣的人正匆忙驶回岸边。那个人就是我的爷爷。  爷爷是一个退休了很长时间的保安,他个子不高,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淡淡的眉毛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总是戴着一顶破草帽,露在帽沿外边的头发已经斑白了。我知道,爷爷已经没有年轻时那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