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是母亲河,是一条造福于中国的大江,可是千百年来它也是不断制造水灾的大江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中共领导人就决定治理长江。造福人民。
1950年8月,林一山提出了以荆江分洪工程为中心的防洪计划。11月,邓子恢将这个设计方案直呈毛泽东。毛泽东阅后,递给刘少奇和周恩来。他问邓子恢:“当前国家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财政相当紧张,但是,为了解除湖北人民的洪水威胁,国家再困难,也要干荆江分洪工程!不过,这个工程能够保用多少年哪?”
邓子恢让林一山作答。“可保用40年,至少20年。”林一山肯定地回答。
“够了,20年足够了。”毛泽东当即批准了以荆江分洪工程为中心的防洪方案。
1951年1月12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了政务院第六十七次会议,重点讨论研究荆江防洪工程。 荆江分洪工程方案包括荆江大堤加固、进洪闸、节制闸、拦河土坝、围堤培修以及安全区等工程项目。总面积921平方公里,有效库容54亿立方米。对于这个方案,湖北持积极态度,湖南则有顾虑。
历史上就存在着舍南保北的矛盾,荆江分洪区虽在湖北境内,但分洪区如蓄满水,就等于在洞庭湖头上顶了一盆水,万一南线大堤决口,就要水淹湖南。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正是担心这一点。
常德专署专员柴保中通过黄克诚向毛泽东写信,力陈长江水利委会的以荆江分洪工程为中心的防洪计划,损害了洞庭湖滨湖地区群众的利益。毛泽东将信转给了周恩来,请他着手解决。周恩来指示水利部安排两湖有关人员来京开会。会上对荆江分洪工程完成后既能保障荆江大堤的安全,又能减轻对洞庭湖的威胁,意见是一致的。但湖南对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是否分洪,如果分洪,如何能免除对湖南的威胁,仍有顾虑。
1952年2月20日,周恩来召集水利部长傅作义、副部长李葆华、张含英等以及两湖有关人员开会。周恩来细心地听着各方反映的情况,先表扬常德专署、湖南水利局写信给毛主席,关心滨湖群众利益,而后话锋一转,变得严厉起来,问道:“荆江分洪工程是毛主席批的,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开工?”“毛主席批的工程,中南局、湖北省委、水利部、长委会都置之脑后,不负责任。”周恩来加重语气说道,但没有提湖南,黄克诚心里有数,是说给他听的。
23日夜,周恩来向毛泽东和中央写了有关荆江分洪会议情况的报告,并称:这一决定是我当场征求了各方有关同志,并在会后又征求了养病中的袁任远的同意做出的。25日,毛泽东审阅了报告,批示:同意你的意见及政务院决定。
3月15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指示,批准了长江水利委员会提出的《荆江分洪工程计划》,通过了《中南军政委员会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决定》。
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推动下,中南军政委员会于4月成立了荆江分洪委员会和荆江分洪工程总指挥部,李先念任荆江分洪委员会主任委员和荆江分洪工程总指挥部总政治委员。为保证工程顺利进展。周恩来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大批物资器材,并征得毛泽东同意,从部队抽调了6个师,约6万人,参加分洪工程。
荆江分洪主体工程完工后,周恩来在政务会议上高兴地说:“荆江分洪工程不搞吧,又怕淹了湖北;搞吧,黄克诚同志来电说,如果不彻底搞,湖南出了力,就等于自己淹自己。我们决定了彻底搞,并限期100天完工,结果75天就完工了。如果没有限期,就不会完成得这样快。”
正因为有历史上的两湖之争,也正因为有荆江分洪这段历史,所以后来中央在准备撤销全国各大区局时,对撤不撤中南局,一向果断的毛泽东颇为犹豫。毛泽东认为:两湖因水利问题闹矛盾、起纠纷远非今日始,在清朝就曾专门设置过两湖总督加以协调,甚至还设置过湖广总督,统辖两湖两广,看来也自有其道理。如果把中南局撤了,两湖之争谁来协调?
毛泽东把邓子恢请来,谈了自己的想法:“这个中南局相当于湖广总督吧,别的大区都撤了,如果把中南局也撤了,留个小中南局,留下两湖总督行不行?叫李先念当两湖总督。解决两省矛盾行不行?”
性格耿直、敢说真话的邓子恢摇了摇头,说:“中南局这个湖广总督都不能解决的问题。两湖总督更不能解决问题!”他完全忽略了一点,毛泽东的意见是不好轻易否定的。
毛泽东明显不高兴,想了想,便摆了摆手,说:“那就算了吧,不设两湖总督了。”
1950年8月,林一山提出了以荆江分洪工程为中心的防洪计划。11月,邓子恢将这个设计方案直呈毛泽东。毛泽东阅后,递给刘少奇和周恩来。他问邓子恢:“当前国家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财政相当紧张,但是,为了解除湖北人民的洪水威胁,国家再困难,也要干荆江分洪工程!不过,这个工程能够保用多少年哪?”
邓子恢让林一山作答。“可保用40年,至少20年。”林一山肯定地回答。
“够了,20年足够了。”毛泽东当即批准了以荆江分洪工程为中心的防洪方案。
1951年1月12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了政务院第六十七次会议,重点讨论研究荆江防洪工程。 荆江分洪工程方案包括荆江大堤加固、进洪闸、节制闸、拦河土坝、围堤培修以及安全区等工程项目。总面积921平方公里,有效库容54亿立方米。对于这个方案,湖北持积极态度,湖南则有顾虑。
历史上就存在着舍南保北的矛盾,荆江分洪区虽在湖北境内,但分洪区如蓄满水,就等于在洞庭湖头上顶了一盆水,万一南线大堤决口,就要水淹湖南。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正是担心这一点。
常德专署专员柴保中通过黄克诚向毛泽东写信,力陈长江水利委会的以荆江分洪工程为中心的防洪计划,损害了洞庭湖滨湖地区群众的利益。毛泽东将信转给了周恩来,请他着手解决。周恩来指示水利部安排两湖有关人员来京开会。会上对荆江分洪工程完成后既能保障荆江大堤的安全,又能减轻对洞庭湖的威胁,意见是一致的。但湖南对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是否分洪,如果分洪,如何能免除对湖南的威胁,仍有顾虑。
1952年2月20日,周恩来召集水利部长傅作义、副部长李葆华、张含英等以及两湖有关人员开会。周恩来细心地听着各方反映的情况,先表扬常德专署、湖南水利局写信给毛主席,关心滨湖群众利益,而后话锋一转,变得严厉起来,问道:“荆江分洪工程是毛主席批的,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开工?”“毛主席批的工程,中南局、湖北省委、水利部、长委会都置之脑后,不负责任。”周恩来加重语气说道,但没有提湖南,黄克诚心里有数,是说给他听的。
23日夜,周恩来向毛泽东和中央写了有关荆江分洪会议情况的报告,并称:这一决定是我当场征求了各方有关同志,并在会后又征求了养病中的袁任远的同意做出的。25日,毛泽东审阅了报告,批示:同意你的意见及政务院决定。
3月15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指示,批准了长江水利委员会提出的《荆江分洪工程计划》,通过了《中南军政委员会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决定》。
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推动下,中南军政委员会于4月成立了荆江分洪委员会和荆江分洪工程总指挥部,李先念任荆江分洪委员会主任委员和荆江分洪工程总指挥部总政治委员。为保证工程顺利进展。周恩来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大批物资器材,并征得毛泽东同意,从部队抽调了6个师,约6万人,参加分洪工程。
荆江分洪主体工程完工后,周恩来在政务会议上高兴地说:“荆江分洪工程不搞吧,又怕淹了湖北;搞吧,黄克诚同志来电说,如果不彻底搞,湖南出了力,就等于自己淹自己。我们决定了彻底搞,并限期100天完工,结果75天就完工了。如果没有限期,就不会完成得这样快。”
正因为有历史上的两湖之争,也正因为有荆江分洪这段历史,所以后来中央在准备撤销全国各大区局时,对撤不撤中南局,一向果断的毛泽东颇为犹豫。毛泽东认为:两湖因水利问题闹矛盾、起纠纷远非今日始,在清朝就曾专门设置过两湖总督加以协调,甚至还设置过湖广总督,统辖两湖两广,看来也自有其道理。如果把中南局撤了,两湖之争谁来协调?
毛泽东把邓子恢请来,谈了自己的想法:“这个中南局相当于湖广总督吧,别的大区都撤了,如果把中南局也撤了,留个小中南局,留下两湖总督行不行?叫李先念当两湖总督。解决两省矛盾行不行?”
性格耿直、敢说真话的邓子恢摇了摇头,说:“中南局这个湖广总督都不能解决的问题。两湖总督更不能解决问题!”他完全忽略了一点,毛泽东的意见是不好轻易否定的。
毛泽东明显不高兴,想了想,便摆了摆手,说:“那就算了吧,不设两湖总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