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福特集团为了自身经营需要,在2010年抛售了马自达和沃尔沃两个主力品牌,正所谓树倒猢狲散,曾经同在一个屋檐下惺惺相惜的“三兄弟”就此分道扬镳,再聚首已是五年后,如今三个品牌各自都有了全新的经营规划,但各自都没有放弃紧凑型轿车这块市场,出于好奇,我们便将福克斯、昂克赛拉和V40凑成了此次对决
三款车型,两个档次梯级。不论过去还是现在,福克斯、昂克赛拉以及V40的关系从来都没有改变过。或许从售价上来看,沃尔沃V40并不乐意,也没有意愿与福克斯和昂克赛拉展开竞争。毕竟在车型定位上,V40被沃尔沃赋予了更高的层次,而且它还拥有更全面的电子装备,这是高大上的地方。所以V40大多数时候是与宝马1系和奔驰A-Class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这不仅是吉利汽车所希望看到的,也是许多年轻族群在买车时乐于做的对比。
那是什么促成了这次三款车型的Party呢?或许已经有读者先行想到了答案吧!别猜错了,不是情怀,而是平台。在2010年以前,福特、马自达和沃尔沃还同属一个集团公司,大概在2001年的时候,三个品牌聚集了30人的工程师团队,在德国科隆展开了一项名为“C Technologies Program”的新平台开发计划,那时正是全球平台概念盛行的时期。福特集团计划用统一的制造标准来增加车型和产量,并将开发时间和制造成本降到最低。于是后来就诞生了C1平台,从2003年开始,第一代马自达3、第二代沃尔沃S40以及第二代福克斯便先后出炉,推向了全球市场。
共享平台到底能达到什么效果呢?有一个简单的数据可供我们参考。就车型而言,那时候马自达3、S40和福克斯大概有60%的零部件通用,主要包括车头前围、悬挂总成、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安全装备和电气系统等等,其实零部件的高通用性可以给售后市场带来便利。也就是说三款车型的总布置其实是一样的,比如轴距的参数和油箱盖位置都是一模一样,最大的不同就是各自拥有属于自己风格的造型。
分道扬镳后各自都有了新方向
在中国,V40是时下年轻族群比较热衷的车型,而放眼全球,V40则是沃尔沃品牌里销量第二好的车型,良好的成绩足以说明这款车型目前的成功。但是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前,那时的沃尔沃靠S40打入高端紧凑型车市场,但是收效甚微,较高的售价和平庸的产品让它成为了一款
叫好不叫座的车型。
如果加以分析会发现,那时候的市场还不如现在成熟,消费三厢车的人更愿意在同等价格里选择大车,20多万元似乎有更好的凯美瑞和迈腾等着,S40在那个时期差强人意。于是到2012年沃尔沃推出第三代车型时,彻底转变了思路,三厢变成了两厢掀背,S40变成了V40,一边是向青春气息和实用性靠拢,另一边却是亦步亦趋宝马和奔驰的策略,当然沃尔沃的小心谨慎总算是取得了成效。
如果以畅销与否作为评判标准,我想对于福特和马自达来说并不算难题。在分家以后,当年的马自达彻底跳出原来福特集团构建的制造体系,日方工程师以C1平台为基础,改造出了名为Skyactiv chassis的全新平台,并且还启用了一套名为“魂动”的设计理念,从里到外,马自达
3都显得焕然一新,也颇得人心。而在引入中国后,更是启用了新名称:昂克赛拉,这个名字源于日本版Axela的音译。就历史切割来看,马自达其实是最彻底的。
事实上时至今日,沃尔沃和福特在车型制造平台上还保持着一些关联性,举例来看,福克斯和V40不仅在车身上保持着相似的总布置——油箱盖位置一样,侧面线条高度相似;就连轴距的关系也很暧昧:福克斯为2648mm,V40则为2647mm,这表明两车仍有关联。其实在动力总成的研发上,福特和沃尔沃也有相似之处,两家企业都热衷于研发涡轮增压发动机,而马自达则总是站在对立面——不大规模搞涡轮增压,坚守自然进气阵营。就实际体验而言,不论涡轮增压还是自然进气,这并非争论焦点,哪种机器跑起来有劲、省油、排放低,哪种机器就应该获得支持。
两个阵营的对话:自然进气VS涡轮增压
三款车型,两个档次梯级。不论过去还是现在,福克斯、昂克赛拉以及V40的关系从来都没有改变过。或许从售价上来看,沃尔沃V40并不乐意,也没有意愿与福克斯和昂克赛拉展开竞争。毕竟在车型定位上,V40被沃尔沃赋予了更高的层次,而且它还拥有更全面的电子装备,这是高大上的地方。所以V40大多数时候是与宝马1系和奔驰A-Class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这不仅是吉利汽车所希望看到的,也是许多年轻族群在买车时乐于做的对比。
那是什么促成了这次三款车型的Party呢?或许已经有读者先行想到了答案吧!别猜错了,不是情怀,而是平台。在2010年以前,福特、马自达和沃尔沃还同属一个集团公司,大概在2001年的时候,三个品牌聚集了30人的工程师团队,在德国科隆展开了一项名为“C Technologies Program”的新平台开发计划,那时正是全球平台概念盛行的时期。福特集团计划用统一的制造标准来增加车型和产量,并将开发时间和制造成本降到最低。于是后来就诞生了C1平台,从2003年开始,第一代马自达3、第二代沃尔沃S40以及第二代福克斯便先后出炉,推向了全球市场。
共享平台到底能达到什么效果呢?有一个简单的数据可供我们参考。就车型而言,那时候马自达3、S40和福克斯大概有60%的零部件通用,主要包括车头前围、悬挂总成、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安全装备和电气系统等等,其实零部件的高通用性可以给售后市场带来便利。也就是说三款车型的总布置其实是一样的,比如轴距的参数和油箱盖位置都是一模一样,最大的不同就是各自拥有属于自己风格的造型。
分道扬镳后各自都有了新方向
在中国,V40是时下年轻族群比较热衷的车型,而放眼全球,V40则是沃尔沃品牌里销量第二好的车型,良好的成绩足以说明这款车型目前的成功。但是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前,那时的沃尔沃靠S40打入高端紧凑型车市场,但是收效甚微,较高的售价和平庸的产品让它成为了一款
叫好不叫座的车型。
如果加以分析会发现,那时候的市场还不如现在成熟,消费三厢车的人更愿意在同等价格里选择大车,20多万元似乎有更好的凯美瑞和迈腾等着,S40在那个时期差强人意。于是到2012年沃尔沃推出第三代车型时,彻底转变了思路,三厢变成了两厢掀背,S40变成了V40,一边是向青春气息和实用性靠拢,另一边却是亦步亦趋宝马和奔驰的策略,当然沃尔沃的小心谨慎总算是取得了成效。
如果以畅销与否作为评判标准,我想对于福特和马自达来说并不算难题。在分家以后,当年的马自达彻底跳出原来福特集团构建的制造体系,日方工程师以C1平台为基础,改造出了名为Skyactiv chassis的全新平台,并且还启用了一套名为“魂动”的设计理念,从里到外,马自达
3都显得焕然一新,也颇得人心。而在引入中国后,更是启用了新名称:昂克赛拉,这个名字源于日本版Axela的音译。就历史切割来看,马自达其实是最彻底的。
事实上时至今日,沃尔沃和福特在车型制造平台上还保持着一些关联性,举例来看,福克斯和V40不仅在车身上保持着相似的总布置——油箱盖位置一样,侧面线条高度相似;就连轴距的关系也很暧昧:福克斯为2648mm,V40则为2647mm,这表明两车仍有关联。其实在动力总成的研发上,福特和沃尔沃也有相似之处,两家企业都热衷于研发涡轮增压发动机,而马自达则总是站在对立面——不大规模搞涡轮增压,坚守自然进气阵营。就实际体验而言,不论涡轮增压还是自然进气,这并非争论焦点,哪种机器跑起来有劲、省油、排放低,哪种机器就应该获得支持。
两个阵营的对话:自然进气VS涡轮增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