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师在育人中的德育教育?本文指出:在发展德智体美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师资队伍三个方面,都要做到以德为先。
【关键词】新课程 教书育人 德育为先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德育应该由以社会意义为主转化为以促进个体发展为主,担负起发展学生非才智性因素的重任,只有这样,德育才能获得新生,才能具有广阔的前景。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师在育人中的德育教育?笔者在开展师德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一、发展德智体美教育,以德为先
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教育要以德为先。让受教育者先学会做人, 把外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升华为个人的稳定的品质和素养, 使得社会文明在个人身上得以传承。要求指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开放的胸怀, 具有现代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责任意识, 积极迎接社会的挑战。作为学校教育,其价值取向的核心应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往, 在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基础上成为一个“整体”的人。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也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 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 而不是一个专家。”和谐的人要靠和谐的教育来培养, 它要求教育要有全局观念, 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重视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有两个目的, 一个是要使学生聪明, 一个是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
二、培养创新人才,以德为先
创新人才是由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组成的,但是,学校总是把“教学”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这种“教学崇拜”还有不断加强的趋势,使学生才智因素的培养有观念和行动上的保障。在此情况下,对学生非才智因素培养的任务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德育是完成这方面任务的重要手段。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加强师德建设, 强化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石, 是学校全员育人的关键。应从思想、理念、制度、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强化教书育人工作。
2.加强敬业爱生和学术道德教育, 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
以人为本, 尊重人的需要,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 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要进一步加强教育, 树立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 明确育人职责。一方面, 教师要充分认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 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又要全方位关心、爱护学生, 充分尊重学生, 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要引导教师正确看待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主动将思想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 渗透到教学、科研和服务的各个方面,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 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三、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师资队伍,以德为先
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尽忠职守,乐教勤业的教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而要建立这样一支健全科学有效的师资队伍,首先要以德为先。
1.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德为先
用制度落实“全员育人”。建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长效工作机制, 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确保所有教师都履行育人的职责, 所有课程都发挥育人的功能。对以教学或科研为主和教学科研并重的教师制定考评体系, 对于那些热爱教学, 教书育人, 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应加大奖励力度, 实行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发挥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采取措施, 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坚持“德育一票否决制”, 将教书育人状况纳入教师考评奖惩制度。
2.要以“教书育人”为切入点, 通过评选师德优秀群体等活动, 树立师德先进典型
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推动师德建设, 促进学校良好的学风、校风的形成, 积淀学校精神品牌。大力弘扬恪守师德、教书育人的忠诚情操, 默默耕耘、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 严谨治教、刻苦钻研的敬业作风, 积极顽强、无怨无悔的执著追求, 构建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引导广大教师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师德传统, 结合时代要求, 树立“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崇高目标,严于律己, 以德施教, 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影响教育学生。引导教师发掘蕴涵在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提高德育水平, 增强学科育人魅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对育人契机恰到好处的把握和高超的育人艺术中, 体验和感悟“正确的价值观”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3.学校要重视师德教育
以教师为本, 关心、爱护教师, 为教师排忧解难, 形成一个更加注重质量、注重教学、注重教师的良好氛围。认真研究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全面了解教师的工作、思想和生活情况, 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的工作。把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 注意关心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发展问题, 不仅给他们压担子、提要求, 更要关心他们的思想素质、生活待遇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创造好条件。这样才有利于教师把更多的热情与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更好地教书育人。
总而言之,只有教师寓德于教,为人师表,才能使这个有机整体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把德育作为一种教育目标以培养学生的非才智性因素来处理。我们相信,如果将德育与人的发展、人的成才紧密结合起来,德育会在长期低迷的徘徊中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适应21世纪的挑战,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所以说,教书育人,应以德为先。
【参考文献】
1.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曾庆春主编:《跟随榜样成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3.申继亮主编:《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作者单位:536015广西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大坎小学)
【关键词】新课程 教书育人 德育为先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德育应该由以社会意义为主转化为以促进个体发展为主,担负起发展学生非才智性因素的重任,只有这样,德育才能获得新生,才能具有广阔的前景。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师在育人中的德育教育?笔者在开展师德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一、发展德智体美教育,以德为先
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教育要以德为先。让受教育者先学会做人, 把外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升华为个人的稳定的品质和素养, 使得社会文明在个人身上得以传承。要求指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开放的胸怀, 具有现代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责任意识, 积极迎接社会的挑战。作为学校教育,其价值取向的核心应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往, 在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基础上成为一个“整体”的人。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也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 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 而不是一个专家。”和谐的人要靠和谐的教育来培养, 它要求教育要有全局观念, 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重视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有两个目的, 一个是要使学生聪明, 一个是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
二、培养创新人才,以德为先
创新人才是由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组成的,但是,学校总是把“教学”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这种“教学崇拜”还有不断加强的趋势,使学生才智因素的培养有观念和行动上的保障。在此情况下,对学生非才智因素培养的任务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德育是完成这方面任务的重要手段。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加强师德建设, 强化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石, 是学校全员育人的关键。应从思想、理念、制度、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强化教书育人工作。
2.加强敬业爱生和学术道德教育, 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
以人为本, 尊重人的需要,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 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要进一步加强教育, 树立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 明确育人职责。一方面, 教师要充分认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 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又要全方位关心、爱护学生, 充分尊重学生, 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要引导教师正确看待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主动将思想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 渗透到教学、科研和服务的各个方面,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 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三、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师资队伍,以德为先
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尽忠职守,乐教勤业的教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而要建立这样一支健全科学有效的师资队伍,首先要以德为先。
1.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德为先
用制度落实“全员育人”。建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长效工作机制, 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确保所有教师都履行育人的职责, 所有课程都发挥育人的功能。对以教学或科研为主和教学科研并重的教师制定考评体系, 对于那些热爱教学, 教书育人, 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应加大奖励力度, 实行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发挥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采取措施, 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坚持“德育一票否决制”, 将教书育人状况纳入教师考评奖惩制度。
2.要以“教书育人”为切入点, 通过评选师德优秀群体等活动, 树立师德先进典型
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推动师德建设, 促进学校良好的学风、校风的形成, 积淀学校精神品牌。大力弘扬恪守师德、教书育人的忠诚情操, 默默耕耘、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 严谨治教、刻苦钻研的敬业作风, 积极顽强、无怨无悔的执著追求, 构建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引导广大教师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师德传统, 结合时代要求, 树立“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崇高目标,严于律己, 以德施教, 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影响教育学生。引导教师发掘蕴涵在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提高德育水平, 增强学科育人魅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对育人契机恰到好处的把握和高超的育人艺术中, 体验和感悟“正确的价值观”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3.学校要重视师德教育
以教师为本, 关心、爱护教师, 为教师排忧解难, 形成一个更加注重质量、注重教学、注重教师的良好氛围。认真研究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全面了解教师的工作、思想和生活情况, 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的工作。把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 注意关心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发展问题, 不仅给他们压担子、提要求, 更要关心他们的思想素质、生活待遇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创造好条件。这样才有利于教师把更多的热情与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更好地教书育人。
总而言之,只有教师寓德于教,为人师表,才能使这个有机整体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把德育作为一种教育目标以培养学生的非才智性因素来处理。我们相信,如果将德育与人的发展、人的成才紧密结合起来,德育会在长期低迷的徘徊中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适应21世纪的挑战,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所以说,教书育人,应以德为先。
【参考文献】
1.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曾庆春主编:《跟随榜样成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3.申继亮主编:《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作者单位:536015广西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大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