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如何培养高职学生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要求,让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分析看待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深刻变化。随着世界范围内宗教极端主义传播、渗透和影响,恐怖主义暴力活动日益扩大和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和本土邪教组织趁机打着宗教旗号披上宗教外衣与我国争夺“下一代”。
[关键词]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D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1 — 0150 — 02
高等职业教育在经历了二十多年高速发展GT后学生已是95后居多,即将迎来00后,已经普遍是互联网出生的一代。恰是在当今时代,世界范围内各国政治、经济、社会都在经历深刻的转型,正处于转型中不断冲撞不断磨合动荡时期。我国亦经历了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阶段,传统产业面临艰难转型而新兴产业面临努力创新。这一时代背景使面向行業培养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要努力使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跟得上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所必须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又要在越来越纷繁复杂世界范围各种思想、多样价值观传播的今天,确保为我国经济社会培养的高等技能型人才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文正是研究是如何在当前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一、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必要性
宗教是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宗教历来是人类思想领域的重要关注对象。可以说,宗教的历史是极其漫长的,甚至早于哲学的出现。宗教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对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化形态、社会习俗和政治制度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宗教在国外很多国家都是普遍信仰,是和其民族特征紧密相连的。在中国信仰宗教的人数占总人口比重却不大,以至于很多国外学者把中华民族认为是一个缺少宗教性的民族。而恰恰是中国具有世界上大多数宗教,中国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多民族多宗教共存是中国现状。我国信教人数占比低但绝对数大,宗教问题理应引起社会各界重视。
中东地区发源的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主义日益合流,影响力向世界范围急速扩散,我国新疆等地亦发生宗教极端势力组织的暴力恐怖袭击。同时西方敌对国家为了维护自身政治经济军事霸权利益,从未放弃对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和颠覆企图,而以宗教的普世性和价值观作掩护,输送西方价值观对我高校学生渗透洗脑和煽动。国内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及转型升级阶段,各种邪教学说和组织沉渣泛起,蛊惑愚弄是非不明的人民群众,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并进一步引发社会动荡危害甚大。以上三种打着宗教旗号的敌对势力在当前形势下多借助网络、智能手机等新式传媒途径不断传播并扩大其影响。一些宗教活动和宗教文化也常被用于各种传教行为,如以寺庙教堂宗教活动、信教群众救助、宗教信教人员心灵辅导等吸引信众,其中就有一部分大学生被吸引入教。这些宗教活动不仅对社会普通群众扩大影响,也对高校学生的信仰影响日益扩大。这些日益发生在身边的宗教传播现象必须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必须深入了解高职学生在当前阶段对宗教的认识程度如何,能否区分正常的宗教和宗教极端主义,能否区分正常宗教和邪教,能否警惕西方反华势力借宗教对我国的颠覆企图,对我国正确的宗教政策理解程度如何,对宗教在自我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认识程度如何以及高职学生了解宗教知识的途径有那些。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它的精髓。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采取了幻想的方式。宗教以超自然、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反映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神圣化,使之成为主宰人们日常生活的支配力量,这是宗教之为宗教的根本,是一切宗教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规定。宗教作为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较大,经济基础对它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往往同政治、法律、道德等因素相交织,使宗教问题的复杂性突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马克思主义政党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宗教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政策原则。我国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李维汉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提出宗教的“五性论”教育思想,即中国的宗教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都对宗教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做出过阐述,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共几代领导人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思想,从他们的相关论述及理论观点中,汲取对当前新形势下高校宗教问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观点、原则、立场及方法。
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内容应主要包括无神论教育思想,要对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无神论教育、对群众反神权和迷信的斗争要引导、向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无神论教育、在社会各方面加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宗教“五性论”的教育思想,对待宗教问题要遵循其消亡的漫长性、对待宗教问题要认清其长期性、复杂性和群众性、要理清其人民内部矛盾中的特殊性;“宗教信仰自由”教育思想,对待宗教问题要体现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要体现彻底的宗教信仰自由、要保证民众宗教信仰自由、要继续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尊重人权和合法权益;宗教问题要防止“左”倾错误教育思想,要及时纠正宗教问题的“左”倾错误、必须同宗教问题上的“左”倾错误进行斗争、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要防止和克服放任自流的倾向、科学分析宗教社会作用积极与消极的二重性、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宗教要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教育思想,社会主义与宗教在世界观上是对立的、处理宗教问题要服从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任务、解决好宗教问题要服从革命和建设的大局、要集中信教与不信教群众的意志和力量、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三、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方法及途径
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方法主要有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疏导教育法、情感教育法、比较教育法。理论教育法是高职院校目前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传统方法,有利于引导高职学生系统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内容以及党的宗教政策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当前部分教育者运用理论教育法的观念滞后、自身理论素质不高、教育方式和内容都相对滞后导致理论教育法在当今世界动荡时期以及学生变化日新月异得当下已经不能很好地有效运用。实践教育法正是对理论教育法的有效补充,以其独特的功能在高职学生马克思主義宗教观教育中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践教育法关键在于做好组织管理,资金、安全和基地各方面保障,强化组织领导实践教育理念,同时转化教育主体落后理念,重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育,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实践教育有效实施。疏导教育法是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有益选择,这符合新时代高职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宗教问题在意识形态领域具有繁杂性特征,高职学生本身具有认知程度低理想信念淡薄的特点,这就要求运用疏导教育法要营造学生乐于交流敢于表达的环境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讨论并与老师平等交换看法,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疏导的切入点,围绕学生宗教观认知障碍和问题进行疏导教育。情感教育法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釆用面对面交流沟通形式,以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理想信念为目的,取代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从而达到以情感人的教育效果。情感教育法具有交流互动性强、精神沟通效果好、缩短学生和老师心理距离、保护学生隐私的特点,非常适合运用到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情感教育法容易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中引起学生心灵共鸣,从而熏陶感化有一定宗教信仰倾向的问题学生,也能促进学生从情感上树立和亲近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并运用于对宗教极端势力、邪教组织的甄别中。比较教育法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中一种理性分析的教育方式,通过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思想,纵向横向比较古今中外的宗教问题、宗教政策及宗教观念影响、发展趋势等方面,来让高职学生自主自觉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念,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分析当前世界范围内纷繁复杂的宗教现象及问题。
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途径主要有家庭教育途径、学校教育途径、社会教育途径和网络教育途径。通常从家庭方面只有极个别学生能获得关于宗教方面的知识,获得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学生就更少了。学校是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要途径,关系着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对高职学生在对待、处理宗教问题上的各种错误和各种困惑进行引导和教育。学校综合运用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比较分析和情感疏导相结合,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并认识到我国宗教问题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特征。社会教育途径是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有利环境,政府正确领导和舆论积极营造相结合,使学生在社会范围内始终感知正确的宗教观念,认知正确的宗教行为,理性分析出现的宗教问题。网络教育途径是目前的一个新兴领域,是极其重要的教育途径,也是宗教极端主义、西方敌对势力和邪教势力和我方争夺日益激励的阵地。在高职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媒介上,比如网站、论坛、QQ群、微博、微信等,一方面我们必须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相关内容的建设、覆盖,占领宣传阵地的制高点,另一方面必须同时坚决抵制宗教极端主义、西方敌对势力和邪教势力利用网络途径对高职学生的渗透传播,甚至是影响学生加入敌对势力走入歧途。
〔参 考 文 献〕
〔1〕王丹娟.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其信仰教育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0.
〔2〕谭晓燕.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之重要性及途径〔D〕.辽宁大学,2008.
〔3〕张梅.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3.〔责任编辑:侯庆海〕
[关键词]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D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1 — 0150 — 02
高等职业教育在经历了二十多年高速发展GT后学生已是95后居多,即将迎来00后,已经普遍是互联网出生的一代。恰是在当今时代,世界范围内各国政治、经济、社会都在经历深刻的转型,正处于转型中不断冲撞不断磨合动荡时期。我国亦经历了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阶段,传统产业面临艰难转型而新兴产业面临努力创新。这一时代背景使面向行業培养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要努力使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跟得上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所必须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又要在越来越纷繁复杂世界范围各种思想、多样价值观传播的今天,确保为我国经济社会培养的高等技能型人才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文正是研究是如何在当前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一、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必要性
宗教是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宗教历来是人类思想领域的重要关注对象。可以说,宗教的历史是极其漫长的,甚至早于哲学的出现。宗教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对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化形态、社会习俗和政治制度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宗教在国外很多国家都是普遍信仰,是和其民族特征紧密相连的。在中国信仰宗教的人数占总人口比重却不大,以至于很多国外学者把中华民族认为是一个缺少宗教性的民族。而恰恰是中国具有世界上大多数宗教,中国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多民族多宗教共存是中国现状。我国信教人数占比低但绝对数大,宗教问题理应引起社会各界重视。
中东地区发源的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主义日益合流,影响力向世界范围急速扩散,我国新疆等地亦发生宗教极端势力组织的暴力恐怖袭击。同时西方敌对国家为了维护自身政治经济军事霸权利益,从未放弃对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和颠覆企图,而以宗教的普世性和价值观作掩护,输送西方价值观对我高校学生渗透洗脑和煽动。国内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及转型升级阶段,各种邪教学说和组织沉渣泛起,蛊惑愚弄是非不明的人民群众,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并进一步引发社会动荡危害甚大。以上三种打着宗教旗号的敌对势力在当前形势下多借助网络、智能手机等新式传媒途径不断传播并扩大其影响。一些宗教活动和宗教文化也常被用于各种传教行为,如以寺庙教堂宗教活动、信教群众救助、宗教信教人员心灵辅导等吸引信众,其中就有一部分大学生被吸引入教。这些宗教活动不仅对社会普通群众扩大影响,也对高校学生的信仰影响日益扩大。这些日益发生在身边的宗教传播现象必须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必须深入了解高职学生在当前阶段对宗教的认识程度如何,能否区分正常的宗教和宗教极端主义,能否区分正常宗教和邪教,能否警惕西方反华势力借宗教对我国的颠覆企图,对我国正确的宗教政策理解程度如何,对宗教在自我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认识程度如何以及高职学生了解宗教知识的途径有那些。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它的精髓。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采取了幻想的方式。宗教以超自然、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反映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神圣化,使之成为主宰人们日常生活的支配力量,这是宗教之为宗教的根本,是一切宗教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规定。宗教作为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较大,经济基础对它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往往同政治、法律、道德等因素相交织,使宗教问题的复杂性突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马克思主义政党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宗教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政策原则。我国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李维汉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提出宗教的“五性论”教育思想,即中国的宗教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都对宗教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做出过阐述,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共几代领导人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思想,从他们的相关论述及理论观点中,汲取对当前新形势下高校宗教问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观点、原则、立场及方法。
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内容应主要包括无神论教育思想,要对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无神论教育、对群众反神权和迷信的斗争要引导、向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无神论教育、在社会各方面加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宗教“五性论”的教育思想,对待宗教问题要遵循其消亡的漫长性、对待宗教问题要认清其长期性、复杂性和群众性、要理清其人民内部矛盾中的特殊性;“宗教信仰自由”教育思想,对待宗教问题要体现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要体现彻底的宗教信仰自由、要保证民众宗教信仰自由、要继续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尊重人权和合法权益;宗教问题要防止“左”倾错误教育思想,要及时纠正宗教问题的“左”倾错误、必须同宗教问题上的“左”倾错误进行斗争、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要防止和克服放任自流的倾向、科学分析宗教社会作用积极与消极的二重性、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宗教要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教育思想,社会主义与宗教在世界观上是对立的、处理宗教问题要服从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任务、解决好宗教问题要服从革命和建设的大局、要集中信教与不信教群众的意志和力量、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三、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方法及途径
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方法主要有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疏导教育法、情感教育法、比较教育法。理论教育法是高职院校目前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传统方法,有利于引导高职学生系统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内容以及党的宗教政策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当前部分教育者运用理论教育法的观念滞后、自身理论素质不高、教育方式和内容都相对滞后导致理论教育法在当今世界动荡时期以及学生变化日新月异得当下已经不能很好地有效运用。实践教育法正是对理论教育法的有效补充,以其独特的功能在高职学生马克思主義宗教观教育中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践教育法关键在于做好组织管理,资金、安全和基地各方面保障,强化组织领导实践教育理念,同时转化教育主体落后理念,重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育,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实践教育有效实施。疏导教育法是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有益选择,这符合新时代高职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宗教问题在意识形态领域具有繁杂性特征,高职学生本身具有认知程度低理想信念淡薄的特点,这就要求运用疏导教育法要营造学生乐于交流敢于表达的环境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讨论并与老师平等交换看法,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疏导的切入点,围绕学生宗教观认知障碍和问题进行疏导教育。情感教育法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釆用面对面交流沟通形式,以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理想信念为目的,取代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从而达到以情感人的教育效果。情感教育法具有交流互动性强、精神沟通效果好、缩短学生和老师心理距离、保护学生隐私的特点,非常适合运用到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情感教育法容易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中引起学生心灵共鸣,从而熏陶感化有一定宗教信仰倾向的问题学生,也能促进学生从情感上树立和亲近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并运用于对宗教极端势力、邪教组织的甄别中。比较教育法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中一种理性分析的教育方式,通过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思想,纵向横向比较古今中外的宗教问题、宗教政策及宗教观念影响、发展趋势等方面,来让高职学生自主自觉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念,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分析当前世界范围内纷繁复杂的宗教现象及问题。
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途径主要有家庭教育途径、学校教育途径、社会教育途径和网络教育途径。通常从家庭方面只有极个别学生能获得关于宗教方面的知识,获得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学生就更少了。学校是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要途径,关系着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对高职学生在对待、处理宗教问题上的各种错误和各种困惑进行引导和教育。学校综合运用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比较分析和情感疏导相结合,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并认识到我国宗教问题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特征。社会教育途径是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有利环境,政府正确领导和舆论积极营造相结合,使学生在社会范围内始终感知正确的宗教观念,认知正确的宗教行为,理性分析出现的宗教问题。网络教育途径是目前的一个新兴领域,是极其重要的教育途径,也是宗教极端主义、西方敌对势力和邪教势力和我方争夺日益激励的阵地。在高职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媒介上,比如网站、论坛、QQ群、微博、微信等,一方面我们必须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相关内容的建设、覆盖,占领宣传阵地的制高点,另一方面必须同时坚决抵制宗教极端主义、西方敌对势力和邪教势力利用网络途径对高职学生的渗透传播,甚至是影响学生加入敌对势力走入歧途。
〔参 考 文 献〕
〔1〕王丹娟.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其信仰教育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0.
〔2〕谭晓燕.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之重要性及途径〔D〕.辽宁大学,2008.
〔3〕张梅.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3.〔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