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走出困境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a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农村教育;区域发展;
   不均衡;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4(B)—0013—01
  
   教育发展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农村区域内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以处于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经济状况下的校际间发展不均衡的形式呈现。农村乡镇区域内普遍设有中心校,就其特点而言,它由若干个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完全小学和村教学点构成。中心学校所辖个体教学单位有的处于山大沟深的偏远山区,有的处于交通便利的公路沿线,有的处于乡镇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各个体学校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促生了师资、生源、教育教学设备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区域范围内教育发展不均衡,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中心地带学校优于边缘地区学校,交通沿线学校优于偏远山区学校。
  
   一、地域差异导致的师资流动诱发了农村区域内教育发展不均衡
  
   1.区域范围内所辖个体学校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偏远山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学校办学条件相对滞后,教师的食宿等基本生活需求存在较大困难,使得专任教师的分配有一定的难度,偏远山区的师资得不到保障,不得不聘用学历不达标的代课教师。
   2.偏远山区学校教师成家后,大多居住在城市,由于交通不便利,照顾家庭和子女不方便,为了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教师不得不向中心学校或者城区学校流动,这是造成教师流动的主要原因。
   3.偏远山区学校教学设施落后,教研信息相对闭塞,教研氛围比较薄弱,制约着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许多有能力的青年教师为谋求自身发展,想方设法向中心学校或者城区学校流动。
  
   二、 学生流动加速了农村区域内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1.专职教师匮乏、学科设置不完善是偏远山区学校学生流动的主要诱因。农村学校教师的编制与教师配制主要从满足语文、数学学科的需求出发,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教学大多由语文、数学教师兼任,这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许多偏远山区学校无法正常开设英语课,学生升入中学后英语学科明显处于劣势,这使得一些比较偏远学校的优秀学生向较好的学校流动。
  2.教育设施配置的不均衡,加速了偏远山区学校学生的流动。一所学校的教育设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校的教学状况。偏远山区学校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大多数学校无法正常开设信息技术、科学实验等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使孩子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家长不得不为孩子选择教学设施相对先进的学校。
  3.骨干教师的流动加剧了偏远山区学校学生的流动。骨干教师是一所学校无形的名片,是宣传学校、吸引学生最有效的因素。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骨干教师流动,使偏远山区学校原本薄弱的师资力量更加薄弱,教学质量持续低下,无法满足家长对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进一步加速了偏远山区学校优秀学生的流动。
  
   三、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农村区域内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1.在完全小学建立寄宿制度,杜绝教育资源重复投入。农村偏远山区的教学点在教师如何配备、课程如何设置、学校如何管理方面,一直存在难题:若按课程要求配备教师,教师数将超编;若按学生数配备教师,一所学校仅有一名教师。如何做到每门课程都有专职教师,而且现有的教学设施也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呢?笔者认为应将村教学点就近归入完全小学并建立寄宿制度,整合教育资源,减少重复投入。合并后的学校具有一定的规模,便于学校办学标准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优质教育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
   2.调整教育投入,关注教师切身需求。农村区域内教师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利,无法照顾家庭。因此,对在农村偏远山区学校任教的教师,要适当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偏远山区学校任教。人事部门在选聘教师时,政策应适当向山区当地师范类毕业生倾斜,优先录用,以遏止教师的不正常流动,从而达到均衡教育发展的目标。
   3.合理配制师资,完善课程设置。教育的均衡发展最明显的标志是教学质量的均衡。学生的学业是教学质量的具体表现,留住了大量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得到了保障。要在最大程度上遏止优秀学生的流动,关键在于教育人事部门在选聘或分配教师时,要充分考虑农村学校对师资的需求方向,适当增加音乐、体育、美术学科,尤其是英语学科的教师编制,满足农村教育发展的需求,从师资层面减小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学习兴趣;激发;保持;强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9(A)—0046—01     就一堂新授课而言,课堂结构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导入阶段、新授阶段、巩固阶段。下面,笔者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皇帝的新装》一文为例,来探讨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在一堂课中各阶段的学习兴趣。    导入阶段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师;知识素养;魅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A)—0060—01    中学语文教师该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要落实好素质教育,首要任务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修养。语文学科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整个教材体系和学生发展过程
期刊
〔关键词〕 课堂;培养;学生;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A)—0062—01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总是在思考究竟怎样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翻开不同版本的心理健康读本,会发现它们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也不甚相同。然而对心理健康的标志,大家似乎都有意思相近的表述,那就是有幸福感。所以培养学生的幸福感成为心理健康课的重要内
期刊
〔关键词〕 Warming up;运用;兴趣;正题;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A)—0063—01    高中旧教材的设置为:Dialogue、Grammar、Reading,这样的设置教起来有点死板、单调,重心侧重于老师,课堂上老师讲授的时间几乎占课时的二分之一或更多一些,学生一般只是被动地听、说,练习的机会很少
期刊
〔关键词〕 学校;党组织;工作要点;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3(B)—0013—01    学校党组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政治保证和学校党务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的贯彻执行者和监督者。如何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使学校为加快经济建设、实现小康社会快出人才,多出人才
期刊
〔关键词〕 数学;复习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6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A)—0057—02    讲完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第三章《字母表示数》以后,笔者在思考如何复习这章内容.以往的复习课是让学生做练习,以加大训练力度,但这不符合新课标的理念.为了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对这章进行了以下精心设计.  创设情境,体
期刊
在高台县,每周三下午可以说是学生们最快乐的时候了。在这半天时间里,各中小学的绿色网吧全部开放,图书室、艺术训练室等场地内也都挤满了学生,兴趣小组里学乐器的、练书法的、试唱练耳的、打球的、踢毽子的、跳皮筋的应有尽有,学生们尽情地玩耍,享受着童年的快乐,校园里到处是欢声笑语。之所以出现这种景象,还得益于高台县推行的“快乐校园”活动。按照这一理念,各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菜单式特长发展项目”,让学生“按需学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朱淑真;词作;   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3(B)—0042—01    李清照、朱淑真二人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就作品来看,李清照词格调高雅,情感真挚,个性鲜明,语言婉转清丽且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朱淑真词婉转柔美,语言通俗别致,有词集《断肠集》。陈廷焯云:“宋妇人能词者,
期刊
〔关键词〕 抛锚式教学;教学分析;学习过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3(B)—0062—02    “抛锚式教学策略”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和教师的嵌入式教学以及学习小组中成员间的交流和合作,学习者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
期刊
〔关键词〕 作文教学;观察;情感;   命题趋向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3(B)—0056—01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那么,教师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