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动生理学》是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进一步促进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就其课程的特点与现存问题,对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完善课程建设。
关键词:运动生理学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210-01
1 《运动生理学》课程的特点与现存问题
1.1 《运动生理学》课程特点
《运动生理学》是从人体生理学中分支出来的体育学科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主要研究在急性运动和训练中人体功能发展变化的规律[1],具有多学科交叉和实验性强的特点。对于这一学科来说,实验不仅是主要研究方法,也是其一大特点。21世纪以来,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发展很快,这为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断革新奠定了基础[2]。
1.2 《运动生理学》课程现存问题
1.2.1教学内容抽象、课时不足
作为人体生理学的一个从属学科,运动生理学的宗旨是揭示在运动刺激作用下,人体结构和机能所产生的应答反应和适应性变化,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往往安排的非常多,学生要学的理论性知识也很多,而学校安排的课时却往往不够。面对抽象、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学生必然会很快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此外,目前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也存在缺陷,不少学生在学习运动生理学之前,并没有掌握好运动解剖学知识,这大大增加了他们学习运动生理学的难度。不少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遇到理论课就无精打采,课堂效率低下是在所难免的。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平时并不花时间学习,直到考前才死记硬背以期通过考试。
1.2.2理论与运动实践脱节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运动生理学不仅与多个学科存在交叉,而且极重实践性。无论是对竞技训练,还是对人民群众的健身活动,它都具备很强的指导作用。但遗憾的是,传统的生理教学课中往往不重视体育实践,错误地把运动生理学看作人体生理学对待。这无疑会导致运动和实践的严重脱离。
1.2.3忽视实验教学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运动生理学中强调的许多生理规律都必须在实验的基础上才能有深刻认识。而不少学校偏偏不愿意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运动生理学这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中,它们不开设或者很少开设运动生理学的实验课,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意识十分淡薄。因此,可以说《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有以下不足:实验教学内容繁多、课时不足、教学方式单一、评价不合理还有实验教学资源不足等等。
2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讨
2.1 优化实验教学队伍
优化构建实验教学队伍主要包括,首先从年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和职称等多个层面对实验教师进行合理配置;其次明确职责,实验教师应该能胜任实验教学和科研双重工作,因此他们既要掌握运动生理学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还要熟悉相关学科的仪器设备组织,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再次参观学习、短期培训,《运动生理学》知识在不断更新,因此,教师要不断补充新的研究资料,注重与实践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要经常查阅相关的期刊杂志,将本学科的最新动态介绍给学生;学习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实验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为教师提供机会,到仪器设备完善的重点体育院校或科研机构的实验室进行学习;最后,要适当提高实验教师的待遇。
2.2 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具体来讲,即需要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减少理论授课课时数,合理分配授课课时。这是符合当今体育教学改革大趋势的。那么如果做到合理呢?因为目前不少学科之间存在内容重复的现象,比如《运动生理学》与《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训练学》等课程之前都多多少少有重复的地方,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找出每个学科的重点和难点,将那些重复的内容在一门学科中进行讲授即可。这样就能有效减少理论课的课时,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实验课。这种办法,不但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反而会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在运动生理学实验中,由于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所以应该适当增开两种实验方式: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前者是指教师仅提出实验课题,后面推导理论、确定实验方法、选择实验设备、拟定实验程序和注意事项、撰写式样报告等工作,都由学生自行完成,这种实验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和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后者,如可以利用心肺功能测试仪获得呼吸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呼吸频率、心率、吸入O2和呼出的CO2含量等等,学生利用这些数据可以比较出运动员与普通人的心肺机能差异。
2.3 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十分落后:先由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方法,再由学生根据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既定的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完全是消极被动的;学生往往在完成本次实验后,并不明白实验的意义和作用。现在我们利用先进的教学仪器,注入新的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及相应的分析软件,几人根据爱好组成一个小组,随着理论课进度,自主挑选实验来做。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参加实践的机会,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4 完善实验教学评定
以往的学生实验成绩评分方法是实验报告占主要部分,因此很多学生为了得高分,只重视报告的书写,对实验本身并不重视,实验教学评定考核改革势在必行。过去的实验教学评定模式是单一的结果测评,应该向以过程测评为主、结果测评为辅的模式转变。评定对象要包括平时考查、笔试、现场操作、实际实验设计和操作等各个环节。应该综合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升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
3 结语
2008北京奥运圆满落幕后,对于体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来说,不应该再将“奥运争光”计划作为体育工作的重点,而应该更加重视“全民健身”计划[2]。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实际需要,我们对高等院校中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主要是在师资队伍、实验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定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创新的建议,希望这些能够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帮助,同时也对相关《运动生物化学》等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步标,华明.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郭小莉.“以人为本”视角下对运动生理学应用的思考[J].体育世界,2008(5):56-57.
关键词:运动生理学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210-01
1 《运动生理学》课程的特点与现存问题
1.1 《运动生理学》课程特点
《运动生理学》是从人体生理学中分支出来的体育学科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主要研究在急性运动和训练中人体功能发展变化的规律[1],具有多学科交叉和实验性强的特点。对于这一学科来说,实验不仅是主要研究方法,也是其一大特点。21世纪以来,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发展很快,这为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断革新奠定了基础[2]。
1.2 《运动生理学》课程现存问题
1.2.1教学内容抽象、课时不足
作为人体生理学的一个从属学科,运动生理学的宗旨是揭示在运动刺激作用下,人体结构和机能所产生的应答反应和适应性变化,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往往安排的非常多,学生要学的理论性知识也很多,而学校安排的课时却往往不够。面对抽象、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学生必然会很快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此外,目前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也存在缺陷,不少学生在学习运动生理学之前,并没有掌握好运动解剖学知识,这大大增加了他们学习运动生理学的难度。不少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遇到理论课就无精打采,课堂效率低下是在所难免的。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平时并不花时间学习,直到考前才死记硬背以期通过考试。
1.2.2理论与运动实践脱节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运动生理学不仅与多个学科存在交叉,而且极重实践性。无论是对竞技训练,还是对人民群众的健身活动,它都具备很强的指导作用。但遗憾的是,传统的生理教学课中往往不重视体育实践,错误地把运动生理学看作人体生理学对待。这无疑会导致运动和实践的严重脱离。
1.2.3忽视实验教学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运动生理学中强调的许多生理规律都必须在实验的基础上才能有深刻认识。而不少学校偏偏不愿意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运动生理学这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中,它们不开设或者很少开设运动生理学的实验课,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意识十分淡薄。因此,可以说《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有以下不足:实验教学内容繁多、课时不足、教学方式单一、评价不合理还有实验教学资源不足等等。
2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讨
2.1 优化实验教学队伍
优化构建实验教学队伍主要包括,首先从年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和职称等多个层面对实验教师进行合理配置;其次明确职责,实验教师应该能胜任实验教学和科研双重工作,因此他们既要掌握运动生理学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还要熟悉相关学科的仪器设备组织,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再次参观学习、短期培训,《运动生理学》知识在不断更新,因此,教师要不断补充新的研究资料,注重与实践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要经常查阅相关的期刊杂志,将本学科的最新动态介绍给学生;学习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实验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为教师提供机会,到仪器设备完善的重点体育院校或科研机构的实验室进行学习;最后,要适当提高实验教师的待遇。
2.2 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具体来讲,即需要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减少理论授课课时数,合理分配授课课时。这是符合当今体育教学改革大趋势的。那么如果做到合理呢?因为目前不少学科之间存在内容重复的现象,比如《运动生理学》与《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训练学》等课程之前都多多少少有重复的地方,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找出每个学科的重点和难点,将那些重复的内容在一门学科中进行讲授即可。这样就能有效减少理论课的课时,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实验课。这种办法,不但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反而会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在运动生理学实验中,由于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所以应该适当增开两种实验方式: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前者是指教师仅提出实验课题,后面推导理论、确定实验方法、选择实验设备、拟定实验程序和注意事项、撰写式样报告等工作,都由学生自行完成,这种实验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和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后者,如可以利用心肺功能测试仪获得呼吸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呼吸频率、心率、吸入O2和呼出的CO2含量等等,学生利用这些数据可以比较出运动员与普通人的心肺机能差异。
2.3 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十分落后:先由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方法,再由学生根据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既定的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完全是消极被动的;学生往往在完成本次实验后,并不明白实验的意义和作用。现在我们利用先进的教学仪器,注入新的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及相应的分析软件,几人根据爱好组成一个小组,随着理论课进度,自主挑选实验来做。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参加实践的机会,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4 完善实验教学评定
以往的学生实验成绩评分方法是实验报告占主要部分,因此很多学生为了得高分,只重视报告的书写,对实验本身并不重视,实验教学评定考核改革势在必行。过去的实验教学评定模式是单一的结果测评,应该向以过程测评为主、结果测评为辅的模式转变。评定对象要包括平时考查、笔试、现场操作、实际实验设计和操作等各个环节。应该综合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升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
3 结语
2008北京奥运圆满落幕后,对于体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来说,不应该再将“奥运争光”计划作为体育工作的重点,而应该更加重视“全民健身”计划[2]。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实际需要,我们对高等院校中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主要是在师资队伍、实验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定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创新的建议,希望这些能够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帮助,同时也对相关《运动生物化学》等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步标,华明.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郭小莉.“以人为本”视角下对运动生理学应用的思考[J].体育世界,2008(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