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流,泉涌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化作文就是要让作文回归生活,凸显生活,表达生活,让生活引领写作,促进写作,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从而引导学生在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品味生活中学会写作、热爱写作、热爱生命,提高生活的品质和意义。
【关键词】生活化作文 关系
一、真实与想象的关系
真实具体的生活素材是写作的源泉。小学作文教学应还给儿童一个真诚的空间,让他们童眼看世界,童笔写生活,童心悟真谛,让他们“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想象是人们在已形成的表象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和加工,创造出来的、并未直接感知的新形象。写作需要有真实的生活基础,但也离不开想象和联想。
在描写秋色的习作中,一位学生写她在街心公园看到怒放的菊花、艳丽的一串红、淡雅的桂花、火红的枫叶、苍翠的松树……她抓住了秋季里具有代表性且常见的花草树木,并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写出了公园的秋色之美。但这样的描写平铺直叙,景物特点并不鲜明,内容也不够具体,原因就在于缺乏想象。經过评改,她以菊花、一串红、松树、桂花、枫树等真实的事物为依据,针对它们的特征,运用已有的知识,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她把“一串红”想象成“一串串小鞭炮”,“一排排松树”是“绿色的海洋”,“金色的桂花”是“金色的珍珠”,她还从“火红的枫叶”联想到学过的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笔下的景物就显得更具体、鲜活了,花和树的外形也生动地跃然纸上。
可见想象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但只强调想象而忽略现实,或是只谈现实而忽略想象,都是不可取的。作文应关注现实、鲜活的生活体验,以写现实中的“真”为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真实地描述生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所见所闻所感。但与此同时,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是现实社会中难能可贵的精神资源。他们既需要现实的生活,也需要想象的空间。写作不仅仅是生活的再现,更是将生活中具有生命化、心灵化的灵魂得以升华和荡涤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将真实的生活素材生命化、心灵化,借助“生活”这块跳板,翱翔在想象的天空中。因为决定写作能力的不是有没有生活的经历,而是能不能感受、表达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化的“生活”。
二、体验与阅读的关系
体验与阅读的关系也可以视作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这里所说的体验是指在亲历及亲身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主要是靠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发现、积淀、感悟,进而用真情实感表达生活。而阅读则是从书中汲取人类所累积下来的经验与智慧,间接地了解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获得语言及生活的积累与润泽。而生活化作文正是需要体验和阅读、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有机融合。
生活化作文强调让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并反映生活。比如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无论是在学校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中,还是在研读教材和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都会获得丰富体验,而这些都是生活化作文的重要素材。又比如家庭生活也为学生提供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无论是家庭成员的职业、习性格,还是亲情关系、家庭氛围,都可以为学生的习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容。如果把视野再拓宽一些,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也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亲身经历的事,观察其中的人、物、事的细节,捕捉其中的细节,记录自己的感受,从而写出立体的、真实的、有创意的文章。
认识的形成固然与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但个体的生活经验往往是不加甄别的原始信息,如果只有个体经验,也只能形成相对丰富的“人生体会”而已。那么,有了生活的体验和积累后,要怎么表达呢?这就需要阅读、积累、感悟和创造。因为人的认知图式由无数的刺激结构而成。认知图式的质量取决于信息的质量和结构。而书籍正是人类文化、生活的精华。大量的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脑内信息的质量,优化知识的结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辨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筛选、组织从体验中获得的纷繁的信息,进而有效地表达。
其实,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思考性的表达。学生在思考如何写作时,体会到生活中人、事、物的功能与价值,感悟到人生的真谛,甚至在写作的过程中积累了生活经验。可见,要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不仅仅要引导学生获取生活体验,还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当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后,眼中的事物便不再只是平凡的日常,而被賦予了个人感受的色彩。只有对生活有了体验和思考,才会有表达的欲望,才能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这样,学生又怎会觉得无话可说呢?
三、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常见的误区是,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往往会纠缠于写作方法上,即如何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反倒忽略了内容,这无疑是舍本逐末之为。因为内容才是作文的灵魂,它是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当然,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言之有新。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写作指导中,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首先关注内容,即写什么;其次关注形式,即怎么写。
在《妈妈的爱》的作文教学中,我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妈妈的言行,用相机拍下最感动的瞬间。在照片展示会上,有的学生拍了妈妈为自己编织的生日花篮,有的拍了妈妈带自己去踏青、赏花、摘杨梅,有的拍了妈妈把好吃的夹进自己的碗里……每张照片都记录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学生个个迫不及待地讲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选择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照片,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和平时积累的语言,把故事写下来。比如:在《母女踏青图》中,我让学生给照片素描,描写照片中人物的外貌、姿势及行为特点,想想她们可能发生什么事,并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一篇叙事文;可以给照片配诗,用小诗写一写、赞一赞照片中的人物、景物,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也可以写成游记,记叙踏青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还可以根据照片想象故事情节,编一个童话故事。再比如:“我和妈妈摘杨梅”这张照片,我指导学生说说杨梅的颜色、形状、滋味,仿照《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写法,写写自己家乡的杨梅,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也可以根据杨梅的特点及用途,为杨梅基地写一个导游词或产品介绍说明书,还可以写写杨梅酒酿造的过程及发生的感人故事。因为有了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不到四十分钟时间,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篇篇栩栩如生的文章就在他们的笔下诞生了。 写什么,关注的是作文内容的生活化;怎么写,关注的是作文指导的生活化。因此,生活化作文不单单是语言文字運用的问题,更是语言形式与语言内涵的有机结合。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素材,在生动表达中又回归生活,这就是生活化作文的真谛。
四、事实与意义的关系
事实层面的生活是外在的生活,它只是一种生存方式,未能触及人的内心,甚至它那粗糙、机械、重复的运动方式可能反而会导致心灵的麻木。而意义层面的生活是内在的生活,是有價值、有品质、有幸福感的生活,是充满诗意和情感的生命旋律,是能够促进自我心智充分发展的。作文教学应该教会学生重点关注内在生活,重点关注生活的意义层而非生活的事实层。也就是说,内在生活就是生活的心灵化,生活世界的本质就是心灵世界。如果没有对心灵的关注,作文教学只能停留在对客观知识的追求,而无法发掘知识对人的意义。因此,在生活化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意义层面的生活。
“三·八”妇女节前夕,我让学生想一想,要送给妈妈什么礼物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小雅说想用压岁钱为妈妈买一个真皮钱包。其他学生纷纷流露出羡慕的眼神。这时,我问:“你们的压岁钱是怎么来的?妈妈最希望得到的是怎样的礼物?”大家都沉默了,脸上露出思考的神情。过了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有的说:“送给妈妈的礼物要自己亲手做的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意。”有的说:“妈妈最希望看到我的进步,才不在乎礼物是不是很贵重。”有的说:“平常都是妈妈送我礼物,这次我要给妈妈一份惊喜。”于是,我让学生把心中设想的礼物送给妈妈,并让他们记录下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感。晓丽同学从小身体弱,经常生病,妈妈常常半夜里背着她往医院跑。望着妈妈额角上渐渐增多皱纹,她想:妈妈含辛茹苦地养育自己成长,多么不容易啊!感恩妈妈,就应该把爱表达出来。因此,她提起笔,满怀深情地给妈妈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妈妈的付出和辛劳。小磊的奶奶瘫痪在床,妈妈常年不怕脏,不怕累,精心照料奶奶,邻居都夸妈妈是个好媳妇,于是,小磊给妈妈精心制作了一朵玫瑰花,愿妈妈永远像玫瑰一样美丽芬芳。爱美的华华常因扎小辫子的事和妈妈生气,这次她学着妈妈的样子用小手为妈妈梳了一次头,发现妈妈的眼睛顿时变得湿润润的。调皮的豆豆写自己很淘气,让妈妈操了不少心,前天回家主动为妈妈洗了一次脚,妈妈连声称赞她:“宝贝,懂事了,长大了。”娇气的美美平常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次动手为妈妈做了一顿饭,虽然有点糊了,妈妈却感动得哭了。还有粗心的小虎讲述自己怎样认认真真地完成了一份满分试卷,让妈妈露出了开心的笑脸……这样的活动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品味生活,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真正让写作回归到对内心世界的体悟。
只有在生活化作文教学中处理好了以上四对关系,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心灵化、情感化、细腻化。
【关键词】生活化作文 关系
一、真实与想象的关系
真实具体的生活素材是写作的源泉。小学作文教学应还给儿童一个真诚的空间,让他们童眼看世界,童笔写生活,童心悟真谛,让他们“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想象是人们在已形成的表象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和加工,创造出来的、并未直接感知的新形象。写作需要有真实的生活基础,但也离不开想象和联想。
在描写秋色的习作中,一位学生写她在街心公园看到怒放的菊花、艳丽的一串红、淡雅的桂花、火红的枫叶、苍翠的松树……她抓住了秋季里具有代表性且常见的花草树木,并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写出了公园的秋色之美。但这样的描写平铺直叙,景物特点并不鲜明,内容也不够具体,原因就在于缺乏想象。經过评改,她以菊花、一串红、松树、桂花、枫树等真实的事物为依据,针对它们的特征,运用已有的知识,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她把“一串红”想象成“一串串小鞭炮”,“一排排松树”是“绿色的海洋”,“金色的桂花”是“金色的珍珠”,她还从“火红的枫叶”联想到学过的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笔下的景物就显得更具体、鲜活了,花和树的外形也生动地跃然纸上。
可见想象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但只强调想象而忽略现实,或是只谈现实而忽略想象,都是不可取的。作文应关注现实、鲜活的生活体验,以写现实中的“真”为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真实地描述生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所见所闻所感。但与此同时,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是现实社会中难能可贵的精神资源。他们既需要现实的生活,也需要想象的空间。写作不仅仅是生活的再现,更是将生活中具有生命化、心灵化的灵魂得以升华和荡涤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将真实的生活素材生命化、心灵化,借助“生活”这块跳板,翱翔在想象的天空中。因为决定写作能力的不是有没有生活的经历,而是能不能感受、表达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化的“生活”。
二、体验与阅读的关系
体验与阅读的关系也可以视作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这里所说的体验是指在亲历及亲身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主要是靠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发现、积淀、感悟,进而用真情实感表达生活。而阅读则是从书中汲取人类所累积下来的经验与智慧,间接地了解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获得语言及生活的积累与润泽。而生活化作文正是需要体验和阅读、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有机融合。
生活化作文强调让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并反映生活。比如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无论是在学校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中,还是在研读教材和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都会获得丰富体验,而这些都是生活化作文的重要素材。又比如家庭生活也为学生提供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无论是家庭成员的职业、习性格,还是亲情关系、家庭氛围,都可以为学生的习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容。如果把视野再拓宽一些,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也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亲身经历的事,观察其中的人、物、事的细节,捕捉其中的细节,记录自己的感受,从而写出立体的、真实的、有创意的文章。
认识的形成固然与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但个体的生活经验往往是不加甄别的原始信息,如果只有个体经验,也只能形成相对丰富的“人生体会”而已。那么,有了生活的体验和积累后,要怎么表达呢?这就需要阅读、积累、感悟和创造。因为人的认知图式由无数的刺激结构而成。认知图式的质量取决于信息的质量和结构。而书籍正是人类文化、生活的精华。大量的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脑内信息的质量,优化知识的结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辨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筛选、组织从体验中获得的纷繁的信息,进而有效地表达。
其实,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思考性的表达。学生在思考如何写作时,体会到生活中人、事、物的功能与价值,感悟到人生的真谛,甚至在写作的过程中积累了生活经验。可见,要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不仅仅要引导学生获取生活体验,还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当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后,眼中的事物便不再只是平凡的日常,而被賦予了个人感受的色彩。只有对生活有了体验和思考,才会有表达的欲望,才能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这样,学生又怎会觉得无话可说呢?
三、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常见的误区是,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往往会纠缠于写作方法上,即如何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反倒忽略了内容,这无疑是舍本逐末之为。因为内容才是作文的灵魂,它是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当然,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言之有新。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写作指导中,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首先关注内容,即写什么;其次关注形式,即怎么写。
在《妈妈的爱》的作文教学中,我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妈妈的言行,用相机拍下最感动的瞬间。在照片展示会上,有的学生拍了妈妈为自己编织的生日花篮,有的拍了妈妈带自己去踏青、赏花、摘杨梅,有的拍了妈妈把好吃的夹进自己的碗里……每张照片都记录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学生个个迫不及待地讲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选择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照片,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和平时积累的语言,把故事写下来。比如:在《母女踏青图》中,我让学生给照片素描,描写照片中人物的外貌、姿势及行为特点,想想她们可能发生什么事,并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一篇叙事文;可以给照片配诗,用小诗写一写、赞一赞照片中的人物、景物,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也可以写成游记,记叙踏青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还可以根据照片想象故事情节,编一个童话故事。再比如:“我和妈妈摘杨梅”这张照片,我指导学生说说杨梅的颜色、形状、滋味,仿照《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写法,写写自己家乡的杨梅,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也可以根据杨梅的特点及用途,为杨梅基地写一个导游词或产品介绍说明书,还可以写写杨梅酒酿造的过程及发生的感人故事。因为有了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不到四十分钟时间,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篇篇栩栩如生的文章就在他们的笔下诞生了。 写什么,关注的是作文内容的生活化;怎么写,关注的是作文指导的生活化。因此,生活化作文不单单是语言文字運用的问题,更是语言形式与语言内涵的有机结合。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素材,在生动表达中又回归生活,这就是生活化作文的真谛。
四、事实与意义的关系
事实层面的生活是外在的生活,它只是一种生存方式,未能触及人的内心,甚至它那粗糙、机械、重复的运动方式可能反而会导致心灵的麻木。而意义层面的生活是内在的生活,是有價值、有品质、有幸福感的生活,是充满诗意和情感的生命旋律,是能够促进自我心智充分发展的。作文教学应该教会学生重点关注内在生活,重点关注生活的意义层而非生活的事实层。也就是说,内在生活就是生活的心灵化,生活世界的本质就是心灵世界。如果没有对心灵的关注,作文教学只能停留在对客观知识的追求,而无法发掘知识对人的意义。因此,在生活化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意义层面的生活。
“三·八”妇女节前夕,我让学生想一想,要送给妈妈什么礼物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小雅说想用压岁钱为妈妈买一个真皮钱包。其他学生纷纷流露出羡慕的眼神。这时,我问:“你们的压岁钱是怎么来的?妈妈最希望得到的是怎样的礼物?”大家都沉默了,脸上露出思考的神情。过了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有的说:“送给妈妈的礼物要自己亲手做的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意。”有的说:“妈妈最希望看到我的进步,才不在乎礼物是不是很贵重。”有的说:“平常都是妈妈送我礼物,这次我要给妈妈一份惊喜。”于是,我让学生把心中设想的礼物送给妈妈,并让他们记录下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感。晓丽同学从小身体弱,经常生病,妈妈常常半夜里背着她往医院跑。望着妈妈额角上渐渐增多皱纹,她想:妈妈含辛茹苦地养育自己成长,多么不容易啊!感恩妈妈,就应该把爱表达出来。因此,她提起笔,满怀深情地给妈妈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妈妈的付出和辛劳。小磊的奶奶瘫痪在床,妈妈常年不怕脏,不怕累,精心照料奶奶,邻居都夸妈妈是个好媳妇,于是,小磊给妈妈精心制作了一朵玫瑰花,愿妈妈永远像玫瑰一样美丽芬芳。爱美的华华常因扎小辫子的事和妈妈生气,这次她学着妈妈的样子用小手为妈妈梳了一次头,发现妈妈的眼睛顿时变得湿润润的。调皮的豆豆写自己很淘气,让妈妈操了不少心,前天回家主动为妈妈洗了一次脚,妈妈连声称赞她:“宝贝,懂事了,长大了。”娇气的美美平常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次动手为妈妈做了一顿饭,虽然有点糊了,妈妈却感动得哭了。还有粗心的小虎讲述自己怎样认认真真地完成了一份满分试卷,让妈妈露出了开心的笑脸……这样的活动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品味生活,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真正让写作回归到对内心世界的体悟。
只有在生活化作文教学中处理好了以上四对关系,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心灵化、情感化、细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