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8年3月1日零时起,上海的外白渡桥被封闭起来了,由于外白渡桥已经历了整整100年的时间,需要进行整体拆迁,运往工厂进行维修,一年后将按原貌重新安装在老位置上。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市民纷纷前往外白渡桥摄影留念。临到封闭的前几天,有的市民甚至违反了交通规则,将轿车停泊在桥面上,然后下车留影。成群的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也出没于桥上桥下。其实,外白渡桥只是暂时离开原地1年而已,并非“永别”,但是之所以会出现“依依不舍”的群情,这与外白渡桥在土生土长的上海市民心目中的地位有关。他们说,这让人突然感到一种舍不得的情感,就像要与老朋友暂时告别,生怕整修好的外白渡桥再回原地时,新则新了,但或许仍然不像老面貌那样亲切。
平常,当一件东西每天都固定存在的时候,没有人表现出关注,但是一旦要分别了,感情就会喷涌出来。像一首民谣唱的那样:“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白渡桥就是上海市民心目中的“外婆桥”啊!
前世
1842年8月29日,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上海等五座城市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居住并从事贸易活动。1843年11月8日,首任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抵达上海,开始同上海道台宫慕久交涉居留地问题。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
上海最早划出的英租界的北界就是苏州河,东界则是黄浦江。开埠之前,苏州河口本来没有桥,人员来往均用小木船摆渡。1848年虹口辟为美租界后,苏州河口两岸来往日益增多,1856年英商韦尔斯等人在河口“头摆渡”附近河面上,花费12000元在“外摆渡”口建造了一座木桥,时称“外摆渡桥”,俗称“韦尔斯桥”。因过此桥需要收费,遭到行人反对,有关部门便于1873年8月在桥西端另造了一座可免费通过的简便木桥。市民称之为“外白渡桥”。“白”字,是上海方言中不付钱的意思,犹如“白吃”、“白住”一般。但最近有学者认为这是误解,应当是“外摆渡桥”的误念。
由于两岸日益繁荣,木桥已经无法承载,于是就有了建造钢桥的计划。工部局为造钢桥,事先作过一个“交通流量统计”:在1889年6月14日至16日这3天的时间里,桥上共通过了1633辆马车、20958辆黄包车、22辆货车、2759辆小车、27乘轿子,还有38匹马与35311名步行者(其中华人33666名、洋人1645名)。
英国豪沃思·厄斯金(Howarth Erskine)公司在17个中外公司的激烈角逐中胜出,以17000英镑的价格中标承建,全部钢构件在英国制作,然后再整体海运到上海。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8月,打下第一根木桩。一年后的8月初,此桥全部建成。
这座双孔双跨桥设计合理,总长104.24米,桥宽18.4米,车行道宽11.2米,两侧还有各宽3.6米的人行道。它的基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台、混凝土空心板架筑桥墩,上部结构则为中国首次使用的“下承式筒支铆接钢桁架”;两孔跨径各52.12米,桥下通航净宽度为50.90米。桥正式命名为“Garden Bridge”(公园桥),但上海人仍习惯以老名称之,并流传至今。1907年底,新外白渡桥上铺设了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的轨道,次年3月5日,第一辆有轨电车正式通行。
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100年来,各国政要名流纷至沓来,如:20世纪初,科学家爱因斯坦、艺术大师卓别林、哲学家罗素、美国总统格兰特等,均下榻过礼查饭店(即现在的浦江饭店),来往于外白渡桥。外白渡桥上发生了不少重大事件,相对于今天人们热衷于对老上海的小资情调的怀旧,我倒对于外白渡桥的一则另类故事更感兴趣,因为它不是软绵绵的靡靡之音,而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效应!
窃国大盗袁世凯当了总统以后妄图称帝,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奋起反袁。袁世凯的亲信、上海最高军政官郑汝成屠杀了数以万计的革命党人,陈其美决定除掉他。1915年11月10日,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在礼查饭店举行宴会,庆祝日本大正天皇加冕典礼纪念日,郑汝成前往道贺。吉林人王晓峰和山东莱阳人王明山(又叫王铭三),就在外白渡桥上守候。
王晓峰在行动前,特地买了新衣服穿上,他问周围的战友:“你们看我可像个烈士?”大家说:“像。”“我要把郑汝成打死的话,我是绝对不跑的,我做了烈士,将来中华民国革命史上总有我王晓峰三个字,我死了也是光荣的!”
当天上午11时左右,郑从礼查饭店出来,虽然有警卫车辆,但他的小轿车转弯驶上外白渡桥时,王明山扔出了炸弹,将郑的车胎炸坏,王晓峰冲到车旁,对准郑的头部一阵猛射,郑浑身上下被打成了马蜂窝。当时周围秩序大乱,行人四散奔逃,王晓峰、王明山完全可以乘乱逃走的,但他俩就站在“血车”旁不动。王晓峰把手中的短枪高高举起,对不敢上前的巡捕、侍卫及特务们大声喊道:“我要做的事已经办完了,要跑早就跑了。就是等着你们来抓,你们为什么不敢过来?怕什么?”说完话,他就把两支手枪扔到了桥面上,表示他已赤手空拳。两位英雄随即被捕,12月7日被杀。
这段历史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今天读起来仍让人无比崇敬,甚至有点让人简直不敢相信了,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与今天灯红酒绿、时髦的生活方式完全格格不入。但是让我们努力记住他们的英名吧!
今生
外白渡桥对上海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在造型及结构上,这座桥采用了“纯西方”的钢铆技术,使桥的造型与苏州河口周围环境密切地融合起来,算得上中西交融、汇纳百川“海派文化”的一个桥梁范例,中国其他城市在造桥时,后来也多有模仿外白渡桥的。外白渡桥一经问世后,它的周边地区随即吸引了众多的投资家。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曾经大修过。1961年进行桥面修整,1964年拆除原桥面和桥上的有轨电车轨道。1965年将两边人行道纵梁拆换新料等。1977年完成了上述横梁及锈蚀处的加固补强工程。1985年对桥底钢梁油漆。1991年进行大修和加固,把原先的双向双通道改为由南向北单向三车道,将每天桥上车流量限在3万辆次以内,并禁止15吨以上的重载车辆通过。
今天在市城建档案馆里,总共收藏了270多张外白渡桥的各类图纸,其中最老的是一张绘制于1892年的木桥图纸。从1903年开始,外白渡桥的设计方案就已经相互进行比较了。如一张绘制于1903年的“外白渡桥设计方案比较图”上,展示了5种桥型,可能由于当时的技术所限,上述设计都在河中段立有多个桥墩,而1907年建成的外白渡桥只有1个桥墩。
无论如何,外白渡桥本来的质量就是过关的,后来又屡经维护,所以尽管后来的承载远超过设计范围,但仍然岿然不动。要知道,直到今天,它的桩基仍是木头的!这座使用了100年的大桥,在进行大修后,将可以继续使用50年!
2007年年底,上海城建部门接到当年设计外白渡桥的豪沃思·厄斯金公司的来信。信中提醒说,桥体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现在已到时间,请注意维修,并建议检修水下的木桥墩。有关部门急忙检查,结果发现桥梁整体完好,只有几根木桩子有点问题。
100年过去了,这家公司已经不知道换了多少茬人了,但竟然还记得在上海有一座他们设计的桥,他们还主动写信来提醒我们到了设计规定的使用年限!
有道是:质量第一,诚信为本。什么叫做质量,什么叫做诚信,一座外白渡桥在教育着我们,让我们一目了然。100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也正是这100年,是人类技术变化最大的一个世纪。但是当我们看到近年来中国时常出现大桥坍塌、压死很多人的现象,实在让人感慨万千!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从懂事起就经常到外白渡桥玩。几十年来,自己,或者陪同海内外的亲朋好友逛外滩的时候,外白渡桥不是起点,就是终点。没有外白渡桥的外滩是不可思议的。在痛心地看到很多有价值的城市记忆被不断地摧毁和消灭之后,今天我们上海人可以庆幸自己心目中的外婆桥,并没有消失或者被取代……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市民纷纷前往外白渡桥摄影留念。临到封闭的前几天,有的市民甚至违反了交通规则,将轿车停泊在桥面上,然后下车留影。成群的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也出没于桥上桥下。其实,外白渡桥只是暂时离开原地1年而已,并非“永别”,但是之所以会出现“依依不舍”的群情,这与外白渡桥在土生土长的上海市民心目中的地位有关。他们说,这让人突然感到一种舍不得的情感,就像要与老朋友暂时告别,生怕整修好的外白渡桥再回原地时,新则新了,但或许仍然不像老面貌那样亲切。
平常,当一件东西每天都固定存在的时候,没有人表现出关注,但是一旦要分别了,感情就会喷涌出来。像一首民谣唱的那样:“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白渡桥就是上海市民心目中的“外婆桥”啊!
前世
1842年8月29日,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上海等五座城市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居住并从事贸易活动。1843年11月8日,首任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抵达上海,开始同上海道台宫慕久交涉居留地问题。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
上海最早划出的英租界的北界就是苏州河,东界则是黄浦江。开埠之前,苏州河口本来没有桥,人员来往均用小木船摆渡。1848年虹口辟为美租界后,苏州河口两岸来往日益增多,1856年英商韦尔斯等人在河口“头摆渡”附近河面上,花费12000元在“外摆渡”口建造了一座木桥,时称“外摆渡桥”,俗称“韦尔斯桥”。因过此桥需要收费,遭到行人反对,有关部门便于1873年8月在桥西端另造了一座可免费通过的简便木桥。市民称之为“外白渡桥”。“白”字,是上海方言中不付钱的意思,犹如“白吃”、“白住”一般。但最近有学者认为这是误解,应当是“外摆渡桥”的误念。
由于两岸日益繁荣,木桥已经无法承载,于是就有了建造钢桥的计划。工部局为造钢桥,事先作过一个“交通流量统计”:在1889年6月14日至16日这3天的时间里,桥上共通过了1633辆马车、20958辆黄包车、22辆货车、2759辆小车、27乘轿子,还有38匹马与35311名步行者(其中华人33666名、洋人1645名)。
英国豪沃思·厄斯金(Howarth Erskine)公司在17个中外公司的激烈角逐中胜出,以17000英镑的价格中标承建,全部钢构件在英国制作,然后再整体海运到上海。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8月,打下第一根木桩。一年后的8月初,此桥全部建成。
这座双孔双跨桥设计合理,总长104.24米,桥宽18.4米,车行道宽11.2米,两侧还有各宽3.6米的人行道。它的基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台、混凝土空心板架筑桥墩,上部结构则为中国首次使用的“下承式筒支铆接钢桁架”;两孔跨径各52.12米,桥下通航净宽度为50.90米。桥正式命名为“Garden Bridge”(公园桥),但上海人仍习惯以老名称之,并流传至今。1907年底,新外白渡桥上铺设了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的轨道,次年3月5日,第一辆有轨电车正式通行。
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100年来,各国政要名流纷至沓来,如:20世纪初,科学家爱因斯坦、艺术大师卓别林、哲学家罗素、美国总统格兰特等,均下榻过礼查饭店(即现在的浦江饭店),来往于外白渡桥。外白渡桥上发生了不少重大事件,相对于今天人们热衷于对老上海的小资情调的怀旧,我倒对于外白渡桥的一则另类故事更感兴趣,因为它不是软绵绵的靡靡之音,而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效应!
窃国大盗袁世凯当了总统以后妄图称帝,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奋起反袁。袁世凯的亲信、上海最高军政官郑汝成屠杀了数以万计的革命党人,陈其美决定除掉他。1915年11月10日,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在礼查饭店举行宴会,庆祝日本大正天皇加冕典礼纪念日,郑汝成前往道贺。吉林人王晓峰和山东莱阳人王明山(又叫王铭三),就在外白渡桥上守候。
王晓峰在行动前,特地买了新衣服穿上,他问周围的战友:“你们看我可像个烈士?”大家说:“像。”“我要把郑汝成打死的话,我是绝对不跑的,我做了烈士,将来中华民国革命史上总有我王晓峰三个字,我死了也是光荣的!”
当天上午11时左右,郑从礼查饭店出来,虽然有警卫车辆,但他的小轿车转弯驶上外白渡桥时,王明山扔出了炸弹,将郑的车胎炸坏,王晓峰冲到车旁,对准郑的头部一阵猛射,郑浑身上下被打成了马蜂窝。当时周围秩序大乱,行人四散奔逃,王晓峰、王明山完全可以乘乱逃走的,但他俩就站在“血车”旁不动。王晓峰把手中的短枪高高举起,对不敢上前的巡捕、侍卫及特务们大声喊道:“我要做的事已经办完了,要跑早就跑了。就是等着你们来抓,你们为什么不敢过来?怕什么?”说完话,他就把两支手枪扔到了桥面上,表示他已赤手空拳。两位英雄随即被捕,12月7日被杀。
这段历史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今天读起来仍让人无比崇敬,甚至有点让人简直不敢相信了,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与今天灯红酒绿、时髦的生活方式完全格格不入。但是让我们努力记住他们的英名吧!
今生
外白渡桥对上海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在造型及结构上,这座桥采用了“纯西方”的钢铆技术,使桥的造型与苏州河口周围环境密切地融合起来,算得上中西交融、汇纳百川“海派文化”的一个桥梁范例,中国其他城市在造桥时,后来也多有模仿外白渡桥的。外白渡桥一经问世后,它的周边地区随即吸引了众多的投资家。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曾经大修过。1961年进行桥面修整,1964年拆除原桥面和桥上的有轨电车轨道。1965年将两边人行道纵梁拆换新料等。1977年完成了上述横梁及锈蚀处的加固补强工程。1985年对桥底钢梁油漆。1991年进行大修和加固,把原先的双向双通道改为由南向北单向三车道,将每天桥上车流量限在3万辆次以内,并禁止15吨以上的重载车辆通过。
今天在市城建档案馆里,总共收藏了270多张外白渡桥的各类图纸,其中最老的是一张绘制于1892年的木桥图纸。从1903年开始,外白渡桥的设计方案就已经相互进行比较了。如一张绘制于1903年的“外白渡桥设计方案比较图”上,展示了5种桥型,可能由于当时的技术所限,上述设计都在河中段立有多个桥墩,而1907年建成的外白渡桥只有1个桥墩。
无论如何,外白渡桥本来的质量就是过关的,后来又屡经维护,所以尽管后来的承载远超过设计范围,但仍然岿然不动。要知道,直到今天,它的桩基仍是木头的!这座使用了100年的大桥,在进行大修后,将可以继续使用50年!
2007年年底,上海城建部门接到当年设计外白渡桥的豪沃思·厄斯金公司的来信。信中提醒说,桥体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现在已到时间,请注意维修,并建议检修水下的木桥墩。有关部门急忙检查,结果发现桥梁整体完好,只有几根木桩子有点问题。
100年过去了,这家公司已经不知道换了多少茬人了,但竟然还记得在上海有一座他们设计的桥,他们还主动写信来提醒我们到了设计规定的使用年限!
有道是:质量第一,诚信为本。什么叫做质量,什么叫做诚信,一座外白渡桥在教育着我们,让我们一目了然。100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也正是这100年,是人类技术变化最大的一个世纪。但是当我们看到近年来中国时常出现大桥坍塌、压死很多人的现象,实在让人感慨万千!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从懂事起就经常到外白渡桥玩。几十年来,自己,或者陪同海内外的亲朋好友逛外滩的时候,外白渡桥不是起点,就是终点。没有外白渡桥的外滩是不可思议的。在痛心地看到很多有价值的城市记忆被不断地摧毁和消灭之后,今天我们上海人可以庆幸自己心目中的外婆桥,并没有消失或者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