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年去贵州省天柱县调研,当地有两位表演布袋戏的老人,一位65岁,一位80岁。65岁的老人随儿女到省城居住,布袋木偶被搁在老家束之高阁,蒙尘多年;80岁老人在劳动之余,有时应县、乡领导要求表演一番,可因为年龄增长愈发力不从心,而最让老人揪心的,是没了传人。
这看似一个当下传统手工艺存在的普遍问题,但却映射出现代化发展与商业功利对乡村文化的冲击和侵蚀,甚至是一场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对峙。
近些年,民宿、特色小镇、传统村落等成了热门词汇,过去被时代抛弃的“落后之地”一下子成了待开发的“金矿”,社会对恢复传统乡村文化文明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时掀起一波又一波运动式浪潮。毕竟社会的奔跑速度太过超前,人们开始渴望捡回丢在原地的灵魂,让身体去寻根。散落于乡村的传统手工艺,自然成为直观、便捷的载体。
行走于传统村落、少数民族村镇和历史文化街区,总能发现零散分布的民间艺人。他们独立创作,售卖手工制作的小工艺品养家糊口,他们不是当地最能创收的店铺,却是充满温情、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他们自然成为保护传统工艺相关的文化空间和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的主体。但在实际过程中,这些创作主体并没有成为行动主体。
在一些引导发展的方案文字中,语言表述总以动词做引领,“加强、鼓励、整合、引导、保护”等,动宾结构的语句似乎缺主语。主语是谁?谁有资格、有意愿、有能力对传统工艺振兴负责?
传统工艺从业者,因为生存之虞,已然纷纷撤退;商业投资方,必须依赖手工业者的技术丰富项目内容;政府机构,只能一旁助兴和助力。所以在现阶段,通过构建文化生态环境推动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主要靠外来干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
但传统手工艺尊重自然,倡导尊重“自下而上”的自然规律,所以寻回我们的“主语”十分重要。
在台湾地区,根植于乡村建设的台湾辅仁大学教授叶美秀,推動“社区主导”“自主营造”运动。“社区主导”是让民选社区组织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让社区发展与每家每户血肉相连;“自主营造”也叫乡村美学运动,让乡民和民宿业主自己动脑动手美化家园,丰富自家的内涵,让乡村有看头,有乐头,值得流连。通过这两种方法,启动本地居民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激活他们的创造活力与心智。如此一来,乡村文化才会真正复苏。所以只有明确了“主语”,让主体自愿承担相应的责任,推动措施才能有效地落地、落实。
在安徽省蚌埠市禾泉山庄、陕西省咸阳市袁家村,都陆续开辟了创客空间,引进艺术家或手工业者入住。入住创客空间的“主体”,一是外来企业;二是“现代”手艺;三是“脱域”手艺,没有根的依附。乡村建设依然是一场“外来的秀”。如此创客空间的“手工”艺术,是一种商品,它的“主语(及创作主体)”是错位的,这些“手工艺产品”并没有当地文化根源的支撑。
振兴传统工艺与建设文化生态环境方式类似。一些“特色小镇”的特色,多是外来的、新造的。小镇特色,其实是地方风物,是民俗特色,是基于历史沉淀而来的。但历史,是不能创造的。
建立“特色小镇”的“主语”,不是上级、不是著名设计师、不是造诣高深的规划师,是小镇和村落在成长和演变过程中自然“生长”出来的。而传统手工艺文化,就是根植其中的一根枝丫。
要致力于恢复和振兴传统手工艺,首先要培育匠人复兴的土壤。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实际上是惯常的工业方式介入与开始觉醒的传统乡村之间的矛盾,是现代工业文明与后工业文明的冲突。商业资本的介入,需要顺势而为,而非强霸抢掠。其实振兴传统手工艺与构建一个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如此才能真正发展和繁荣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这看似一个当下传统手工艺存在的普遍问题,但却映射出现代化发展与商业功利对乡村文化的冲击和侵蚀,甚至是一场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对峙。
近些年,民宿、特色小镇、传统村落等成了热门词汇,过去被时代抛弃的“落后之地”一下子成了待开发的“金矿”,社会对恢复传统乡村文化文明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时掀起一波又一波运动式浪潮。毕竟社会的奔跑速度太过超前,人们开始渴望捡回丢在原地的灵魂,让身体去寻根。散落于乡村的传统手工艺,自然成为直观、便捷的载体。
行走于传统村落、少数民族村镇和历史文化街区,总能发现零散分布的民间艺人。他们独立创作,售卖手工制作的小工艺品养家糊口,他们不是当地最能创收的店铺,却是充满温情、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他们自然成为保护传统工艺相关的文化空间和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的主体。但在实际过程中,这些创作主体并没有成为行动主体。
在一些引导发展的方案文字中,语言表述总以动词做引领,“加强、鼓励、整合、引导、保护”等,动宾结构的语句似乎缺主语。主语是谁?谁有资格、有意愿、有能力对传统工艺振兴负责?
传统工艺从业者,因为生存之虞,已然纷纷撤退;商业投资方,必须依赖手工业者的技术丰富项目内容;政府机构,只能一旁助兴和助力。所以在现阶段,通过构建文化生态环境推动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主要靠外来干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
但传统手工艺尊重自然,倡导尊重“自下而上”的自然规律,所以寻回我们的“主语”十分重要。
在台湾地区,根植于乡村建设的台湾辅仁大学教授叶美秀,推動“社区主导”“自主营造”运动。“社区主导”是让民选社区组织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让社区发展与每家每户血肉相连;“自主营造”也叫乡村美学运动,让乡民和民宿业主自己动脑动手美化家园,丰富自家的内涵,让乡村有看头,有乐头,值得流连。通过这两种方法,启动本地居民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激活他们的创造活力与心智。如此一来,乡村文化才会真正复苏。所以只有明确了“主语”,让主体自愿承担相应的责任,推动措施才能有效地落地、落实。
在安徽省蚌埠市禾泉山庄、陕西省咸阳市袁家村,都陆续开辟了创客空间,引进艺术家或手工业者入住。入住创客空间的“主体”,一是外来企业;二是“现代”手艺;三是“脱域”手艺,没有根的依附。乡村建设依然是一场“外来的秀”。如此创客空间的“手工”艺术,是一种商品,它的“主语(及创作主体)”是错位的,这些“手工艺产品”并没有当地文化根源的支撑。
振兴传统工艺与建设文化生态环境方式类似。一些“特色小镇”的特色,多是外来的、新造的。小镇特色,其实是地方风物,是民俗特色,是基于历史沉淀而来的。但历史,是不能创造的。
建立“特色小镇”的“主语”,不是上级、不是著名设计师、不是造诣高深的规划师,是小镇和村落在成长和演变过程中自然“生长”出来的。而传统手工艺文化,就是根植其中的一根枝丫。
要致力于恢复和振兴传统手工艺,首先要培育匠人复兴的土壤。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实际上是惯常的工业方式介入与开始觉醒的传统乡村之间的矛盾,是现代工业文明与后工业文明的冲突。商业资本的介入,需要顺势而为,而非强霸抢掠。其实振兴传统手工艺与构建一个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如此才能真正发展和繁荣文化事业、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