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智力开发,培养高尚情操和正确的审美观都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美术教学,研究实施创新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创造力水平和艺术审美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 创新方法 审美观
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不断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组织形式等方面创新,逐步消除专业化倾向的影响,进而改变不适合于美术教学的模式,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
我们的美术教育内容十分宽广,古代的、现代的、当代的、中国的、外国的、绘画、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以及与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衣、食、住、行,都与美术密切关联的。我们美术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身边的许多人物和事物,并通过这些人物和事物作为美术教学的素材,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达到我们美术教学的目的。
教育心理学证明,初中学生正处在少年儿童向青年过渡的重要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对一切事物似懂非懂的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形象的视觉感受性在不断增强,对形象认知的准确性也在慢慢提高。因此,我们美术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不断树立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多年的初中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我除了采用鼓励和引导的教学方法,还在他们涂鸦的作品中,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对学生取得的任何一点小成绩都应该予以充分肯定。一旦学生感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浓厚起来,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调动起来。
除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外,我还让学生们充分认识美术给自己带来的帮助和欢乐。例如在一些传统节日,我根据赣南客家人的习俗,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各种美术形式制作贺卡,为亲朋好友送上一份自己的良好祝愿。通过学生的一些美术作品,从而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
二、营造学生学习美术的良好氛围
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着力营造学生学习美术的良好氛围,建立起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我经常让学生准备一些花草,细心观察和分析叶片、花朵的形状和构造,我还带领全班学生深入大自然以写生为主的形式来进行画画。用家乡山水中的小草小花小树和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物来创设生机勃勃的教学情境,我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教学环境。平时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善于思考问题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他们活跃的创造思维以及创造才能的发挥,才能最大能量的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通过营造教学氛围来学习一些基础的素描课程。例如,教师安排好一系列的素描造型能力训练,来逐步提高青少年学生对物体的形态、结构、比例等方面的认识和把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协调能力,逐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今后学习美术、学好美术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创新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创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学好美术的重要原则。因此,美术教学要努力研究实施创新教学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落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创新素质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学生身边的建筑物,是学生目睹于胸、最为熟悉的。房屋、楼台、广场、雕塑、古塔等等,这些千姿百态的建筑物,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在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始终抓住从学生耳闻目睹的建筑物出发,让他们来当美术设计师,平时教学时,我课前准备好一些新老照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播放,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告诉学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要用心观察楼房的造型、色彩的特点,让学生任意组合不同的建筑物,并添加一些蓝天白云、花草、飞鸟等自然景观,让学生心目中的建筑物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来自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努力寻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实招良方,让初中美术教学这块园地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美术实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钟堪海.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OL].百度文库.
作者简介:林海华,江西省信丰县第四中学,邮编:341600
【关键词】美术教学 创新方法 审美观
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不断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组织形式等方面创新,逐步消除专业化倾向的影响,进而改变不适合于美术教学的模式,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
我们的美术教育内容十分宽广,古代的、现代的、当代的、中国的、外国的、绘画、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以及与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衣、食、住、行,都与美术密切关联的。我们美术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身边的许多人物和事物,并通过这些人物和事物作为美术教学的素材,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达到我们美术教学的目的。
教育心理学证明,初中学生正处在少年儿童向青年过渡的重要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对一切事物似懂非懂的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形象的视觉感受性在不断增强,对形象认知的准确性也在慢慢提高。因此,我们美术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不断树立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多年的初中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我除了采用鼓励和引导的教学方法,还在他们涂鸦的作品中,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对学生取得的任何一点小成绩都应该予以充分肯定。一旦学生感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浓厚起来,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调动起来。
除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外,我还让学生们充分认识美术给自己带来的帮助和欢乐。例如在一些传统节日,我根据赣南客家人的习俗,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各种美术形式制作贺卡,为亲朋好友送上一份自己的良好祝愿。通过学生的一些美术作品,从而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
二、营造学生学习美术的良好氛围
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着力营造学生学习美术的良好氛围,建立起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我经常让学生准备一些花草,细心观察和分析叶片、花朵的形状和构造,我还带领全班学生深入大自然以写生为主的形式来进行画画。用家乡山水中的小草小花小树和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物来创设生机勃勃的教学情境,我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教学环境。平时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善于思考问题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他们活跃的创造思维以及创造才能的发挥,才能最大能量的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通过营造教学氛围来学习一些基础的素描课程。例如,教师安排好一系列的素描造型能力训练,来逐步提高青少年学生对物体的形态、结构、比例等方面的认识和把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协调能力,逐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今后学习美术、学好美术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创新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创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学好美术的重要原则。因此,美术教学要努力研究实施创新教学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落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创新素质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学生身边的建筑物,是学生目睹于胸、最为熟悉的。房屋、楼台、广场、雕塑、古塔等等,这些千姿百态的建筑物,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在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始终抓住从学生耳闻目睹的建筑物出发,让他们来当美术设计师,平时教学时,我课前准备好一些新老照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播放,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告诉学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要用心观察楼房的造型、色彩的特点,让学生任意组合不同的建筑物,并添加一些蓝天白云、花草、飞鸟等自然景观,让学生心目中的建筑物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来自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努力寻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实招良方,让初中美术教学这块园地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美术实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钟堪海.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OL].百度文库.
作者简介:林海华,江西省信丰县第四中学,邮编:34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