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考点 名句名篇

来源 :考试·高考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jx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领先起跑线
  
  从近年来的语文高考情况来看,对“名句各篇”考查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些特点:
  1.从题型上看,背诵填空不但在目前,而且将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主要形式。
  不仅仅是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就是近十多年的语文高考试卷,对“名句名篇”的考查,基本上是填空形式,估计以后要突破这种题型为时尚早。
  2、从内容上看,考查涉及思想道德,理想追求、人生价值。勤奋惜时等方面,是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精辟,寓意深刻,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较强的启迪作用的“名句名篇”
  可以这样说,考查的大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多为能促人上进的内容。
  不过从2003年开始,考查“名句名篇”有侧重艺术性的倾向,如绘景:《登高》(全国卷)、《归园田居》(上海卷)、《寄扬州韩绰判官》(上海卷);摹声:《前赤壁赋》(北京卷)、《琵琶行》(北京卷);抒情:《无题(其二)》(上海卷)、《陈情表》(全国卷)……
  这一点情况表明,“名句名篇”的考查除了注重其思想性外,艺术性也不容忽视。
  3、从范围上看,以课本内容为主。
  2002年、2003年这两年高考语文试卷中除《论语·雍也》外,其他“名句名篇”都出现在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中。上海卷中出现的考查杜牧诗《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句子,尽管不是教材的正文内容,但它是姜夔词《扬州慢》的注释内容,也可看作是课本内容。
  估计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以课本内容为主”这个大方向不会变。
  4.从考查对象上看,“名句”依旧,但“名篇”来势强劲。
  2002年全国卷的《琵琶行》《劝学》,江西、山西、天津卷的《师说》,2003年全国卷的《论语》《陈情表》,全国春季卷的《师说》《琵琶行》,北京卷的《前赤壁赋》《琵琶行》,这些都是“名篇”。特别是“名篇”中的“名句”,更有机会出现在考查的舞台上。
  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传统名篇与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之间的关系,在“名篇”中的“名段”的默写上要下一些功夫,眼光不能光盯在一些“名句”上。
  
  捷径金手指
  一、名句名篇考查的应试对策
  1.以“本”“纲”为主,寒出背诵重点,兼及其余。“本”即课本,“纲”即大纲,课本及大纲要求背诵的篇目一定要掌握。
  2.要扩大阅读面,留意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名言、格言、警句等,特别是那些散见各处,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办的“名句”。
  3.要注意大纲上没有涉及,但和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名句”,特别是教材上注释中出现的句子(有一些也很难说得上是名句)。
  4、要密切注意“回笼篇目”。
  综观近十年的高考试卷,尽管高考命题历来回避熟题或出现过的材料,但对“名句名篇”的考查,似乎不是这样。有时会出现“老面孔”,特别是某些“名篇”,重复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地方卷与全国卷有时也不回避考过的篇目,甚至考过同一句子。如杜甫诗《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一句,就多次考查过。
  5.“名句名篇”不仅要会背诵,还应了解其含义以及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有时,对“名句名篇”的考查除了能背诵诗文中的句子外,还要能对其中的词句进行解释。
  6.在背诵“名句名篇”时,还要手脑结合,在背的基础上进行默写,避免出现书写上的错误,尤其要注意那些繁难字和易错字。
  7.应养成整理、积累的习惯,掌握一定的背诵和识记的技巧。一下子背会教材或大纲上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在平时背诵的基础上注意整理、积累。当然掌握一定的背诵和识记的技巧也是有必要的。
  
  二、名句名篇题型预测训练
  (一)单纯识记型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 ,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3.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孟子·梁惠王上》)
  4.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5.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6.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二)考点组合型
  7.《师说》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的一篇散文,文章明确表达了自己对从师学习的态度:“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雨本寻常,但却常常能淋湿诗家的心。读______________的《临安春雨初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深巷明朝卖杏花”,我们能体会到一种清闲与淡然;而读李清照的______________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便感到那点点冷雨从词人的心中落下,滴到我们的心中,霎时凄凉浸遍全身。
  9.“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_笔下的秋,写秋却让人体会不到萧瑟与凄清;“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则是______________诗人王勃笔下《______________》中的秋,笔触虽明媚j却总有几分落寞。多情的文人就是这样用自己的感情为景物染色。
  (三)意向提示型
  10.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_____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_____,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趋于亡______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1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孔子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作过辩证的论述,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溺于伶人而丧国亡身的史实,告诫后人应当记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情景问答型
  14.《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他的这一观点与稀愈《师说》中的哪一句观点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孙子兵法》中说“穷寇勿迫(迫,追逼)”。然而毛泽东却主张穷寇要追。表明毛泽东这一观 点的两句诗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用反诘句提出全文中心,这个中心是他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的结论。这一反诘句是什么?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自主开放型 17.春天,是古代诗人常咏叹的季节。请你任意默写出描写春湖、春城、春雨、春水的三句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李白的《越中览古》一诗说“宫女如花满春殿,只夸惟有鹧鸪飞”,借“鹧鸪”意象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古典诗词中具有此类特点的还有很多,请你任意默写出两句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花,是古诗词营造意境常选的意象之一。请任意默写出三句描写梨花、菊花、桃花、荷花的古诗词佳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3.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三顾频烦天下计 长使英雄泪满襟
  5.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6.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7.韩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8、(1)陆游 小楼一夜听春雨 《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
  9、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 烟光凝而暮山紫 唐(或初唐)滕王阁序
  10.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12.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13.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1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15.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16.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
  17.①春潮带雨晓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②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③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
  18.①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②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19.①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
  ②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名句名篇默写的八大误区
  高考名句名篇的默写主要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积累。
  由于考查的范围广,学生识记的量较大,所以学生除了平时注意日积月累以外,在考前复习阶段有意识地辨识一些容易默写错的名句名篇,有助于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现将高考名句名篇默写的八大误区列举如下,以期帮助考生避免错误的发生。
  1.因同音异义词而误写。
  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名篇的默写中,往往是命题人设题的热点,考生在复习时应有意识地辨析这些同音异义词,既知其音,更知其义,不要误写。例如:
  (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上面三句中,“幽”易误写成“忧”;“烦”易误写成“繁”;“暗”易误写成“岸”。
  2.因同义异形词而误写。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句名篇中屡见不鲜,对考生有极大的迷惑性,也是考生失分的陷阱之一,复习时同样要仔细辨析。例如: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这三旬中,“材”易误写成“才”,两个“长”也易误写成“常”。
  3.因生僻字或容易写成的错别字而误写。
  很多同学在背诵名句名篇时,遇到生僻的字,怕麻烦,不查字典,往往粗枝大叶地看一下,印象不深;遇到字形相似的字,容易写成错别字,也没有有意识地去辨析它,结果,考试默写时因印象不深而误写,导致失分。例如: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元题》)
  上面三旬中,“鹜”易误写成“骛”;“绵”易误写成“棉”;“炬”易误写成“烛”。
  4.因词语或句子颠倒而误写。
  由于不少名句的词语颠倒意思不发生变化,所以,不少学生在识记时不求甚解,没有留意名句的正确语序,导致默写时白白失分。有的名句连续几个句子构成排比,因识记不牢,颠倒前后句序导致失分。例如: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2)欲把西湖出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这三句中,“久长”易误写成“长久”;“淡妆浓抹”易误写成“浓妆淡抹”;“审问之”和“慎思之”句序,学生常常颠倒。
  5.因误解名句含义而误写。
  名句的默写还涉及到对名句本身含义的理解,有些名句之所以误写,是因为学生在识记时没有正确理解该名句关键词的含义,从而导致误写,下面三句就是如此。例如:
  (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句(1)通过“始”字,表明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在千呼万唤以后才出来的情态。不能写成“迫使”的“使”。
  句(2)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一个“愿”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卖炭老人的凄苦心境,含蓄深刻,不能写成“怨恨”的“怨”。
  句(3)用“三春晖”比喻母爱,当然不能写成“光辉”的“辉”
  6.因不明名句原始出处而误写。
  名句在流传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现代汉语语义的影响,有人在使用过程中将原始的名句更换了个别字词,从而产生了新的意义,这样,考生在识记时因不明名句原始出处,造成正误不分,默写失分。例如:
  (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 溪》)
  上述三句中,“曼”、“它”、“逾”,都因不明原始出处,受到现代汉语语义影响,望文生义而错写成“漫”“他”“愈”。
  7.因只背名句而不背名句之前或之后非名句而误写。
  高考为了真实检测考生是否真正背诵了名句名篇:设题时,考的是名句,但题干设置和是非名句,要考生默写非名句后面的名句或前面的名句,考生如果只背名句,不背名句之前或之后的非名句,往往考试时想不起来要默写哪一个名句,最近几年高考的名句默写题都有此类题型,希望考生有意识关注名句前后的句子,否则,失分太可惜。例如:
  (1)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前赤壁赋》)
  上述三句考的都是名句,但如果不有意识注意名句前后的句子,就很难写出: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8.因理解提示语有误而误写。
  高考名句的默写,除了直接默写上句或下句这类题型以外,最近几年的高考题增加了根据提示语准确写出要默写的名句。
  这类题型的指向性范围较广,因而对考生的干扰性更大,默写时常常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导致失分。例如:
  (1)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认为,父母应该怎样爱子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巍征期望达到的理想境界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有两句描写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人们,听到官军打仗胜利,收复失地时的欢欣喜悦的诗句,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1)的正确答案应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容易误写成:“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句(2)的正确答案为:“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但容易误写成:“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句(3)的正确答案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但容易误写成:“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其他文献
细节也称“有包孕的片刻”,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它可以使读者赏心悦目,获得审美愉悦。细节描写看似闲笔,可有可无,其实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极具感染力。很多古代诗人用极俭省的笔墨将丰富的意蕴和驰骋想象的内容融铸在凝练的语言中,从而使得古典诗词引人入胜,充满情趣。  古典诗词的“美”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一、美在抒发情感,细致入微  秦观的《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
期刊
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日前在上海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25台参演剧目以丰富的表现方式和多重的思考角度反映了当下校园生活和青春风貌,引起了观众们强烈的情感共鸣。校园戏剧的蓬勃发展有着怎样的时代背景,鲜明特点是什么,带来何种审美体验?记者就此提问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包晓光教授。  文化多元成为时代因素  记者:以“青春校园,理想人生”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日前在上海落下帷幕,丰富
期刊
新课程要求高中生须增强文化意识,从古代文化典籍中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在课外读物中也将《论语》《孟子》《庄子》等列为推荐的文化经典著作。  在高考中检测阅读文化经典的情况也很常见,如2010年福建卷,选取《论语》、《孟子》中部分内容,设置问题。而在浙江卷中,是要求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其所表达的思想。其考查方式,一是通过对文化典籍文本的解读,把握其要义;二是考察文
期刊
一、字形特点  1.同音字  (1)音同形近字。两个汉字不仅读音相同,而且外形也十分相似,这样的字在使用中容易出现错误。如:“寒暄”容易写成“喧”,“再接再厉”容易写成“再接再励”等。  (2)音同形异字。两个汉字只是读音相同,但外形没有任何共同点,但因为读音的相同,在使用中容易出错。如:“融资”写成“溶资”,“以德报怨”写成“以德抱怨”等。  (3)音同义近字。这类词语不仅读音相同,同时
期刊
从2010年高考试题来看,实用文本阅读主要考查以下几种题型:  客观性选择题。如海南、辽宁、福建三省第一题题干都是“下列对传记(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题目选项有五项,选择正确的两项。  主观性简答题。这是各个试卷重点考查的题型,一般设置2—3道,侧重考查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等。  评价性阐述题
期刊
命题作文的写作,审题是关键。由于题目已经给出,作文不存在“自拟题目”的问题,审题变得重要。审题时要做到“咬文嚼字”,特别要注意词语包含的意义范围以及空间限制、时间限制、人物限制、数量限制、修饰性限制、关系限制等。  一、依循题目是关键  命题作文的限定性主要体现在题目上。题目大多限定了作文的内容、中心主旨,以及范围、重点等,命题作文写作的关键就在于要严格依循题目来“遵题”作文。    1.紧
期刊
在高中生的语文素养中,文学素养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文学修养呢?  讲述:生动曲折  文学创作,简单地说,就是文学作者在讲述,讲述自己,讲述他人,讲述社会,讲述历史,讲述现在,讲述未来,讲述已经发生的事情,讲述正在发生的事情,讲述将来发生的事情……但是文学作者的讲述跟一般人的讲述是不同的,一般人只需要讲述清楚,而文学作者则需要讲述得生动形象,不能枯燥无味,讲述得曲折有致,不能平铺
期刊
成语“虚左以待”,《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里“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说明“左”为尊;而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蔺相如因大功“位在廉颇之右”引起廉颇的强烈不满,“右”位似乎又比左位尊了,成语“无出其右”也是这个意思。如何“左”“右”,不是一两句话就说清楚的,这涉及很多古代礼俗。  中国古代周礼将礼俗分为冠礼、昏(婚)礼、丧礼、祭礼、射礼、乡礼、朝礼、聘礼多种。它们源于《周易》《礼记》
期刊
高中生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是高考的必需。怎样才能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呢?笔者认为下面几个练习方法简便易行,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一、常仿写  修养自己的语言,靓丽自己的表达,大多是从模仿开始的。平时看到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不但要记住,而且要依照其特点及时仿写。这样才能把内在的文学修养外化成自己的表达能力。仿写可分细仿和粗仿两种。  细仿是为了锻炼文学模仿能力,
期刊
学写议论文,必须了解并掌握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只有切实把握其内涵和特征,才能学会写议论文。  一、明确论点特征,把握表述形式  所谓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要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或态度。它是议论文的统帅与主宰,文中的所有材料、结构和方法都是为了论述它而选择和安排的。就中学生所写议论文而言,一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例如:《毛遂不避嫌疑》的中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