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开放“数学”课堂培养创新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ch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所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一、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心理环境和教学情景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我们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学生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
  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我们要用心、用情的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愉悦的教学空间和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性格特点、操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编组,也可让学生自愿结合,组织学生小组学习展开探索、讨论、合作,扩充信息反馈的容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淡化表演,强化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尽量展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从小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支持,互相竞争,真正形成创新课堂的气氛。
  如教学《最小公倍数》,以故事引入: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一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鱼要休息1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鱼要休息1天。”有一位城里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望他们,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可以选择那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找出了4的倍数和6的倍数,从而发现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是4和6的公倍数。
  二、构建开放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而且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教学中培养开放的思维方式,提倡解题思路的多、奇、活、新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让学生在“变通”中学习巧、活的解题思路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指出:“优秀学生倒不在于他的优秀成绩,而在于他优秀的思维方式。”可见,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由正及反,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迁移变通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如解答:求100以内不能被5整除的数的和。如果一一列举,再来求和就显得较麻烦。如果变通题目,只要我们从相反角度去思考,从1到100各数之和中减去能被5整除的数之和,解题方法就简便多了。
  三、开放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鼓励质疑问难,保持创新积极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尤其是在承上启下的过渡处,新旧知识的连结处,思考问题的转折处,沿着学生的思路认真斟酌,精心设计问题,使课堂中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真正成为启迪学生思维的“钥匙”。二要层层设疑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每节课的重点、关键处,要给学生提供引起观察、探索、讨论、发现的疑问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递进式的质疑问难。三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采取竞赛,评比,游戏等方法,激励学生质疑问难,以维持其探索的动机,不断唤起新的创新意识。
  学生质疑能力越强,思维就越活跃,越深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
  四、课后延伸,有利于拓展学生创新的时空
  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必须的日常生活工具。因此,要加强课内知识的延伸与应用,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志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1.数学小课题研究
  根据学科内容进行小课题研究,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在实践中选择课题,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例如:在学习“平均数问题”之后,我布置了一道课外实践作业:为了反映家乡近几年变化,请各小组自己命题,并设计案例,利用双休日展开调查,小组汇总后用平均数知识进行分析,写一篇小论文。
  汇报交流,有的小组调查了外出务工人员给家中寄回的钱的开支情况;有的调查了场镇居民几个家庭的平均用水量;有的调查了现在家庭用电情况;有的调查了外出务工人员回家投资办企业产销情况……有的还从网上、图书资料中找来平均数的有关数据加以引证,而且不少小组汇报了调查过程的感受。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获得了直接经验和成功体验,并在体验中树立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学生理解、拓展和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可设计房屋装修费用问题,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摸索预算房屋装修费用必须知道那些数据,经过哪些步骤。学生经过调查、访问,弄清了预算装修费用需要经过以下步骤:一是先测量有关数据;二是运用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公式估算房屋装修面积;三是要摸清装修材料价格;四是运用“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式预算装修费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利用自身能力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化,体验创新快乐,进一步引起创新冲动。
  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无不蕴藏着可点燃的创造火种。只要我们用科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学习数学的目的已不仅仅再是为了领会或理解数学,更主要是为了使用数学,这已成为我们大多数人的普遍认识。基于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的我,深知培养具有深厚数学文化素养的高中毕业生和高校新生,就必须转变培养观念,树立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目标,满足时代、社会、学生个体、以及数学学科建设的需要。  我们知道,数学应用意识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主动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
期刊
目的:  比较传动直丝弓与Tip-Edge矫治技术在上颌拔牙矫治的牙齿移动特点,探讨牙齿移动原理,使矫治设计更合理有效,提高正畸医生的临床工作效率,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摘要】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叛逆期,在初三复习过程中往往很毛躁,达不到教师预期的复习效果,因此提高初三课程的复习效果就成为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初三物理教学有效复习学生主体  初三是初中生涯中关键的一年,学生学业任务繁杂,容易在学习中产生疲惫甚至敌对情绪,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复习效果较差,甚至有越复习学生越倒退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心理,搞好有效复习。针对
教学必须务实。这是数学最需强调的一点。如不落实,等于白教。而做好应用题,就是落实;应用题的余数处理方法,就是落实之一。应用题余数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以下特为之解析。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做一做”第3题的投影图片、7枝铅笔、8根小棒、练习的算式卡及图片.  教学步骤  前奏导引  1.操作并解答。  (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根?你是怎么分的?  (2)拿出8很小律,每4根放一堆
期刊
教育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而且也是情感的体验.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感悟到数学自身魅力和无穷奥秘以及不可估量价值
口算能力决定数学运算能力,因此口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必须抓好口算教学,培养良好的口算习惯,全面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深入,教学在教学上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往往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也是计算
期刊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哈尔滨地区正常(牙合)人群X线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法的正常值。 方法:选取哈尔滨地区恒牙列初期正常(牙合)青少年60名,恒牙列期正常(牙合)成人60名拍摄X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已经逐渐的被人们所认同,数学素质已经成为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在数学教育中怎样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参与,合作创新,解决问题。  【关键词】自主参与合作探索拓展创新自由探索  知识呼唤创造性的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终身学习”和“
新的数学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具有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这就更需要进行有效学习策略的实施,它能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焕发潜能,展现差异,从而学到不同的数学。  (一)运用“雷斯托夫效应”  心理学家冯.雷斯托夫在实验中得出:如果一系列刺激项目中的某一项有特别之处被“隔开”,它就比不被隔开的情况容易记住,这种现象称之为“雷斯托夫效应”。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具体到某一学科,创新教育仍然十分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