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制作精细化日渐成为潮流的今天,剧集中配角与群演的整体水平,是衡量团队创作诚意和导演审美境界的重要标准
“针尖儿大的窟窿,能透出斗大的风。”这是一句北方俗语,一般用来形容细小的差错,有可能会导致不容忽视的问题。最近想起这句话,是因为看潘粤明、张一山主演的剧集《局中人》。
《局中人》剧情一开始,就是侵华日军设宴勒索中国商人,中国商人唯唯诺诺,却又对勒索心有不甘,有的还稍微分辩了几句……从整个气场来看,不像是侵略军勒索买卖人,倒像是在恐吓一帮子从乡下来的打工者。商人自有商人的气质,商人的言谈举止,哪怕是穿了一身旧衣服,架子也还是有一些的。《局中人》有人气名角主演,未播先热,没想到因为一场不尴不尬、可有可无的勒索宴,一上来就折了锐气,品评之下,实在是有些可惜了。
笔者注意到关于《局中人》的网上评论,一开始都是对潘粤明和张一山的联手无限看好;开播后这类声音反而弱了,质疑张一山的年龄撑不住角色的声音多起来。其实就笔者个人观感,倒觉得张一山从一开始就挺努力,只是可能努力得有些过头,发力过猛,缺少了松弛,人物的精神紧张过于外露。潘粤明则在造型上吃了亏,中年大叔演技不错,但颜值、服装(除了开头化装成日军的那身军装造型)明显不及他近年演过的当代角色。演员还是同一个演员,为什么观赏性却差了?这不仅仅是造型师的问题,导演对审美的挑剔或宽容度,或许也可以拎出来反省一下。
影视作品要想赢得观众,靠的是多方面品質的合力——剧情、影像、演技、服道化、音乐、音效、特技……如果几项缺点叠加,那人气再旺的大戏,局面上也会露出些颓势。有剧评说,《局中人》现在也就是跟《秋蝉》一个档次,虽说眼下还显得有些言之过早,可至少,剧集目前确未浮现太多惊喜,说它目前已有不及《谍战深海之惊蛰》的趋势,倒也不算冤枉。
影视这类文艺作品,怕比,但又太容易被比较,哪怕有时候这种比较在干活儿的人眼里显得“很没有道理”。可谁让今天的观众,更愿意从宏观和整体效果来挑剔品质呢。近期恰好赶上《隐秘的角落》大热,这对观众和国剧的水平摸高可能是大好事,可对同期其他的剧集,却是有一定比较下的“杀伤”功效了。单是在小配角和群演这一块,《隐秘的角落》就明显高出其他剧集:朱朝阳班上的那些同学,小城里河道上驶过的小船和船上的几位戴竹笠的渔家大姐,早餐摊儿的食客……这些看起来都那么生活化,充满了环境的代入感。有了这一重背景做铺垫,几个另类少年和他们走过的小巷、旧船,就算再显出小栗康平经典影片《泥之河》或是枝裕和某些名作的影响印记,也能让挑剔的观众变得宽容许多。
柏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王景春扮演的老警察陈冠声,按说是个不容易演出彩的配角,但王景春赋予了角色十足的烟火气,人物一下立起来了;刘琳演朱朝阳的母亲,换个演员也可能演成固化的符号儿味道,可用刘琳的眼神儿一演绎,生活的滋味儿,立马五味俱全地发散开来。主配角群像式地演技爆发,是《隐秘的角落》口碑炸裂的重要原因,哪怕不是唯一的原因。
看《隐秘的角落》,会让人忘了2019年的《都挺好》,忘了2020年的《我是余欢水》,甚至忘了2017年的《白夜追凶》。就像看过《庆余年》,你会嫌《琅琊榜》太一本正经,会嫌《长安十二时辰》过于闹腾一样。可是别忘了,这些开始被我们看淡的,都曾是口碑不可一世的精品呀。那些剧,也都有着配角的出色演绎,以及颇为精彩惊艳的群演场面。可谁让看戏的人们,一直就是这么“喜新厌旧”呢。而这,恰恰也正是推动影视制作不断走向新高的多种动力中的一种。
在制作精细化日渐成为潮流的今天,剧集中配角与群演的整体水平,是衡量团队创作诚意和导演审美境界的重要标准。十多午前的《大明王朝1566》和《人间正道是沧桑》,之所以在今天还会被拿出来反复播放,被剧评反复议论,跟张黎团队矢志不渝地推动剧集制作的电影化,以及对人物表演的整体性重视,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同样,《北平无战事》也有着近似的追求。在这些剧中,群星荟萃,却不是明星制,剧本也没有向着领衔明星无限制地倾斜,没有让高大上、假大空占据制高点,这才迎来了观众持久的口碑。
所以,谁说配角和群演不重要呢?在有诚意的剧集中,它重要得要命。
“针尖儿大的窟窿,能透出斗大的风。”这是一句北方俗语,一般用来形容细小的差错,有可能会导致不容忽视的问题。最近想起这句话,是因为看潘粤明、张一山主演的剧集《局中人》。
《局中人》剧情一开始,就是侵华日军设宴勒索中国商人,中国商人唯唯诺诺,却又对勒索心有不甘,有的还稍微分辩了几句……从整个气场来看,不像是侵略军勒索买卖人,倒像是在恐吓一帮子从乡下来的打工者。商人自有商人的气质,商人的言谈举止,哪怕是穿了一身旧衣服,架子也还是有一些的。《局中人》有人气名角主演,未播先热,没想到因为一场不尴不尬、可有可无的勒索宴,一上来就折了锐气,品评之下,实在是有些可惜了。
笔者注意到关于《局中人》的网上评论,一开始都是对潘粤明和张一山的联手无限看好;开播后这类声音反而弱了,质疑张一山的年龄撑不住角色的声音多起来。其实就笔者个人观感,倒觉得张一山从一开始就挺努力,只是可能努力得有些过头,发力过猛,缺少了松弛,人物的精神紧张过于外露。潘粤明则在造型上吃了亏,中年大叔演技不错,但颜值、服装(除了开头化装成日军的那身军装造型)明显不及他近年演过的当代角色。演员还是同一个演员,为什么观赏性却差了?这不仅仅是造型师的问题,导演对审美的挑剔或宽容度,或许也可以拎出来反省一下。
影视作品要想赢得观众,靠的是多方面品質的合力——剧情、影像、演技、服道化、音乐、音效、特技……如果几项缺点叠加,那人气再旺的大戏,局面上也会露出些颓势。有剧评说,《局中人》现在也就是跟《秋蝉》一个档次,虽说眼下还显得有些言之过早,可至少,剧集目前确未浮现太多惊喜,说它目前已有不及《谍战深海之惊蛰》的趋势,倒也不算冤枉。
影视这类文艺作品,怕比,但又太容易被比较,哪怕有时候这种比较在干活儿的人眼里显得“很没有道理”。可谁让今天的观众,更愿意从宏观和整体效果来挑剔品质呢。近期恰好赶上《隐秘的角落》大热,这对观众和国剧的水平摸高可能是大好事,可对同期其他的剧集,却是有一定比较下的“杀伤”功效了。单是在小配角和群演这一块,《隐秘的角落》就明显高出其他剧集:朱朝阳班上的那些同学,小城里河道上驶过的小船和船上的几位戴竹笠的渔家大姐,早餐摊儿的食客……这些看起来都那么生活化,充满了环境的代入感。有了这一重背景做铺垫,几个另类少年和他们走过的小巷、旧船,就算再显出小栗康平经典影片《泥之河》或是枝裕和某些名作的影响印记,也能让挑剔的观众变得宽容许多。
柏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王景春扮演的老警察陈冠声,按说是个不容易演出彩的配角,但王景春赋予了角色十足的烟火气,人物一下立起来了;刘琳演朱朝阳的母亲,换个演员也可能演成固化的符号儿味道,可用刘琳的眼神儿一演绎,生活的滋味儿,立马五味俱全地发散开来。主配角群像式地演技爆发,是《隐秘的角落》口碑炸裂的重要原因,哪怕不是唯一的原因。
看《隐秘的角落》,会让人忘了2019年的《都挺好》,忘了2020年的《我是余欢水》,甚至忘了2017年的《白夜追凶》。就像看过《庆余年》,你会嫌《琅琊榜》太一本正经,会嫌《长安十二时辰》过于闹腾一样。可是别忘了,这些开始被我们看淡的,都曾是口碑不可一世的精品呀。那些剧,也都有着配角的出色演绎,以及颇为精彩惊艳的群演场面。可谁让看戏的人们,一直就是这么“喜新厌旧”呢。而这,恰恰也正是推动影视制作不断走向新高的多种动力中的一种。
在制作精细化日渐成为潮流的今天,剧集中配角与群演的整体水平,是衡量团队创作诚意和导演审美境界的重要标准。十多午前的《大明王朝1566》和《人间正道是沧桑》,之所以在今天还会被拿出来反复播放,被剧评反复议论,跟张黎团队矢志不渝地推动剧集制作的电影化,以及对人物表演的整体性重视,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同样,《北平无战事》也有着近似的追求。在这些剧中,群星荟萃,却不是明星制,剧本也没有向着领衔明星无限制地倾斜,没有让高大上、假大空占据制高点,这才迎来了观众持久的口碑。
所以,谁说配角和群演不重要呢?在有诚意的剧集中,它重要得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