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革命”父亲

来源 :前卫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anxiy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出生于1909年8月,家境贫苦,而且祖父母去世早,当时年仅5岁的叔叔就靠父亲养活。从10多岁开始,父亲就给地主家打长工,一个人的饭两个人吃。后来父亲和叔叔都参加了革命,叔叔参军南下到浙江一带,父亲在沂蒙山一带参加了八路军,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父亲参加过淮海战役、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泰安战役、葛庄战役、解放沂水城等战役、战斗。父亲常说,我们并不是百战百胜,也有被敌人追得很惨的时候。有一次在一个开阔的河岸边,敌人迫近,子弹从耳边嗖嗖地飞过,连长找到一个有利地形准备阻击,机关枪刚架好准备射击时,枪手被敌人击中牺牲。还有一次,父亲所在的3人战斗小组在一个坟头后面刚刚商量完战斗计划,起身准备各自按计划行动时,其中一人被敌人打冷枪,当场牺牲。
  在一次战斗中,敌我双方激战两天三夜,当时我方的粮食没有保障,老百姓的铁锅都已藏了起来,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把盛粮食的瓮支起来,放上水和地瓜干,在下面烧火,等到快要烧开的时候,瓮却炸开了,只能捞一点半生不熟的地瓜干,吃一点继续战斗。吃了一点返回战斗岗位途中,由于天黑,再加上枪声连天,误走到敌人的阵地了。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敌人也不知道我们来了多少人,吓得主动大呼“缴枪不杀”。我方在听到枪声已停,“缴枪不杀”的叫声时,随即吹起了冲锋号,一举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次战斗打死打伤敌人百余人,俘虏3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父亲回忆说,当知道误走到了敌人阵地时,心想完了,送上门了!没想到敌人会主动缴械,也多亏了我方反应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看过父亲的伤残证,上面记录着作战50次,三等甲级残疾。每次父亲讲到他的战斗经历时,他都心存怀疑地说:“你说子弹没眼吧,我打了一辈子仗,竟然子弹没打着我。”只是在前额头和左手中指留下了两块很小的弹片,当时上级给他评残,父亲坚决不要,拍着自己的胸膛说:“我如果残废,那些缺胳膊断腿的怎么说?我不残我不要。”
  小时候,按照农村习俗和父辈的约定,父亲过继给了我爷爷的亲兄弟(因为继爷爷没有孩子),到了而立之年,需要顶枝过日子,按习俗必须回家成亲结婚生子。父亲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于1952年由华东军区海军仓库主任位置复员回到了家乡,担任大社的社长、大队支部书记,直到1976年卸任。
  上世纪60年代,上级每年都分配下来招工指标,安排成国家正式工。因为多年都一直安排了别人,上级这次特别安排我姐姐到一个国营单位工作,上班两天后被父亲知道了,坚决要求撤回来,在母亲说情、大家反对的情况下,还是把姐姐的被子拿了回来,放弃了“铁饭碗”。他是这样说的:“先安排别人的孩子,等安排完了别人家的孩子之后,再安排我们的孩子。”就这样,我们姐弟5人没有一个人安排工作。
  “文革”开始不久,父亲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打倒。大会批斗时,要求全村人都给我父亲提意见,会议自始至终,只有一个人给父亲提了一条意见,说他贪污了一棵树。父亲说:“我确实用过一棵树,夏天大风刮倒了,并且是已经死了的树,正好在我家菜窖边上,秋天培菜窖的时候就用上了,等明年春天菜窖拆了,就还给大队,我没有贪污,只是借用了一下,此事还和××支委说过。”一直到批斗会结束,再也没有人给父亲提出任何意见。
  我小的时候很贪玩,大队有木工房,我凑近捡个刨花、拿块小木头都提心吊胆,如果让父亲看见,少不了挨一顿批评。公家的任何东西都不能拿,在父亲看来这不是小事。还有一次,县水利局有一些修桥的模板放在我家南墙边上,我就爬到上边来回走动,顺手拿了一块30公分大小的木条。父亲看见了,严肃地批评了一顿:“公家的东西不能动,赶紧离开。”夏天放学之后,同学们都到地里去拔猪草,而我却不能去,父亲说,别人可以去,咱们不能去,到地里会踩了集体的庄稼。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家里很不宽敞,但经常有来客,连做饭的伙房里都有客人住,搞外调的、因公到我家附近炸药厂运炸药的,就连到县城赶集的都时常留宿。虽然没有好吃的,煎饼、开水,你得供吧,在当时大锅饭,没吃的、没烧的、没穿的情况下,已经是做到能帮尽帮了。村里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患有精神分裂症,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相信,经常说儿子给她下药,三天两头找到父亲,说谁害她,谁骂她,唯独作为村书记的父亲是她最信任的人。他在自己家烧柴、吃饭都很紧张的情况下,也得省出点给这位老人。多年来,我们家一直照顾这位老人,直到她走完了人生。
  父亲在战争年代落下了严重的胃病,可他天天忙于工作,坚持不到医院看病,一次因胃出血实在坚持不住了。医院得知父亲是参战老兵、老党员、老支书后,根据有关政策规定,主动跟当地民政部门联系,免除了住院费用。这件事父亲从心眼里感谢政府:“我住院,共产党花钱,咱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父亲眼光长远,他任大队书记期间,带领全村村民在村前房后、河边地头坚持栽树,几十年过去了,村周围绿树成荫。记忆中,一到夏天晚上,村民就到树林里捉知了,一晚能捉几百只。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大树,村里人才有柴烧。后来这些大树也是村集体唯一的财富,大队的建设、发展,都是靠卖这些树木换取经济来源。
  父亲是一位忠实的共产党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是儿时父亲教我的。我时常在想,父亲一生没有给子女、家庭留一分钱的存折,但父亲给我留下的,是人格魅力和一个抗战老兵、老共产党员、老支部书记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情、对集体那种无私精神。我时常在想,没有他们这样一代人的牺牲奋斗,就谈不上我们今天的幸福。
其他文献
夜坐听风雨,却只闻到凄凉。也终悟得四季如何轮回,人何以生老病死。  连续几天了,心情一直特别压抑,总感觉有什么事情要发生。昨天中午,父亲打来电话:“我在医院做检查,已经办理完住院手续,明天下午手术。”异常平静,如战场上的英雄。  父亲向来特别抵触就医。和大多数农村人一样,面对病痛,他的绝招就一个字——“扛”,原因也非常简单——“省”!在我看来,父亲主动到医院做检查、动手术,是十分反常的举动,不是一
期刊
汉武帝晚年时,宫中发生了诬陷太子的冤案,太子的孙子刚刚生下几个月,也遭株连被关在狱中。时任鲁国狱史的丙吉在参与审理此案时,心知太子蒙冤,几次为此陈情,都被汉武帝呵斥。  丙吉的朋友多次劝他不要惹火烧身。他却坚定地说:“做人不能处处讲究心机,不念仁德。皇曾孙只是个婴孩,他有什么罪?”后来汉武帝生病卧床,听到传言,说长安狱中有天子之气,于是下令将长安的罪囚一律处死。使臣连夜赶到皇曾孙所在牢狱,而丙吉却
期刊
定量测量降水一直是气象、水文等诸多研究领域的焦点,提升降水监测能力对于研究地气系统水循环、应对降水致灾、提升军事战斗力等意义重大。天气雷达因其较高的准确性和时空分辨率成为区域降水测量的有效手段,但也受到衰减、降水估计关系时空变化、降水垂直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天气雷达定量测量降水能力,发挥微波链路与雷达的时空匹配优势,在统计分析本地化微波雨衰特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微波链路在天气雷达定量测量降水中的多层次应用方法,包括辅助雷达衰减订正、优化雷达降水估计关系和校准雷达降水场,提出了利用任意取向微波链路辅
1996年元月,我出差到济南,临近返回时,想起妻子曾说过,她母亲有副佩戴多年的银手镯丢了,曾为此痛惜不已。于是,我就到省华联给她买了一副。回到家,当我把手镯给岳母戴到手腕上时,这位淳朴的农村老太太的手颤抖了,显得非常激动。她握着我的手深情地说:“培佐,我不会说话,就祝你思想愉快吧!”  闻听此言,精神为之一振,岳母平时连10元钱都不认识,谈不上有多少文化,从她口中说出来的“思想愉快”,也许只是激动
期刊
或许是在空调、暖气等现代化机器制造的恒温环境里呆久了,我脑海里没有了季节交替的概念。我同这个时代的许多人一样,整天忙着赶路、求生,不停地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流浪、迁徙,对于周围气温、气候、季节的变化似乎麻木了。  突然有一天,我决定出去走走,让大脑清醒一下。果不其然,未曾发觉,室外已是深秋了。  自小,一提到秋天,心中便会浮现起无限的凄凉:万物凋零、秋风横扫,极目远望,暗淡的颜色毫无生气。这是一
期刊
文艺作品是有“温度”的,有的看完后心里热乎乎的,让人领略到美好、希望、梦想;有的掩卷后心里“拔凉拔凉的”,目睹的是阴暗、丑恶、绝望。除非有特殊的癖好,绝大多数读者还是喜欢读温暖的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就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作家、艺术家要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谆谆告诫,语重心长。  作品的温度通常与作家的美学追求和自身温度有关,一个心地光明的作家,笔下的作品也一定是温暖阳光的
期刊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建校80周年。暑假期间,我随国防大学50余名风华正茂的青年教员,沿着当年抗大成立和迁徙的路线,一路寻觅打捞光辉厚重的校史遗迹。  山水迢遥总关情。这是一次难忘的寻根溯源之旅、精神升华之旅。那些飘落在岁月风尘中的历史散葉,每每让我在追寻中仰望理想的光芒,沐浴精神的崇高,从心底生发出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与追思之情。  这天,我们踏访革命老区山西省武乡县。时值仲夏,王家裕八路军总部
期刊
古往今来,大凡在书画领域中集大成者,不仅有高深的艺术造诣,而且都有极好的学养、人品。故自古以来,评价一个书画家,均极看中其人品和学识。王志伟让我称道的正是其人品。清代王昱说:“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志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光明之概便是延续千百年来民族精神中所弘扬的高境界,胸怀坦荡的君子风范。  王志伟,自幼喜爱书画,画、印俱佳。20世纪90年代拜齐白石入室弟子刘如璞教授为师,研习书
期刊
每次回家,我都要去老宅子看看,不为别的,只为追寻那段旧时光。房前屋后走两圈,最后脚步又不自觉地停留在一辆锈迹斑斑的单车前。单车甚是破旧,车身零件也残缺不全。有几回,我上前欲扶起,推上它走一走,可终未成功,如此几番后也就打消了念头。  小时候,我的家境不好。虽然善于理财的母亲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来花,但日子过的依然拮据。家里一贫如洗,唯一让我引以为豪的是那辆威风凛凛的凤凰牌单车,它是母亲的嫁妆,是
期刊
阴历正月初六,早上起床,惊见外面雪花飘飘,遂奔到阳台,透过宽大玻璃窗,尽情欣赏这漫天大雪。  初春的雪,轻盈、素雅,和风拂拂中,飘飘洒洒,悠然如天女散花,缠绵如久别重逢的情侣。远处的千佛山、燕子山等群山,白雪皑皑,近处的银杏、玉兰等树木,银装素裹。突然间,旋风起,雪片化成风的羽翼,沿着一个角度,向着一个方向万箭齐射,遮云蔽天。此时此景,不由想起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