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设置的背景,分析了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技能训练
当前,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全国许多高等学校相继开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它是我国新兴的一门本科专业,也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六个社会热点特色专业之一。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通过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学科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艰巨而迫切的问题。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设置背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物质条件,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也从多方面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随着消费者对食品消费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不安全食品危害事件的频繁发生,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已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同时社会也急需大量具有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毕业生,能很快担当起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与人类健康重任的应用型人才。
2001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并于次年招生。2003年相关学校如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16所高校开设本专业并招生,招生数量逐年上升,目前有一百多所高校开设该专业[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于2004年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并开始招生,目前已培养专业学生600余人。
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化学、生物学、管理学等基本理论,掌握食品加工技术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管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食品法律法规体系、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技术,能在食品原辅料生产、食品加工制作、食品流通和消費等领域从事检验、品质控制、生产管理、贸易经营、产品研发工作或在政府部门从事商检、卫生防疫、技术监督、食品安全监管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实验和实习两部分构成。
高校扩招形势下,由于学生多、实习基地不足,使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很多问题[2],最关键的问题是: (1) 实践教学模式单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只是将学生随机地送到实习基地单位实习,能看什么看什么,能学什么学什么,而不是针对学生需求和实习单位需要,组织师生力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密切校企关系。利用的主要是食品企业资源,忽略了学校自身的教学资源和政府政策与信息资源。故未形成“内外结合,
资源互补,联系实际,互惠互利”的局面,这种现状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2) 实践教学内容不系统。实践教学以单纯的食品生产企业实习为主、食品检验机构参观为辅,未开展由食品设计、品控、生产、贮存、销售、检验等各环节组成的系统的实践教学活动,缺乏专业综合技能的训练,围绕食品企业及食品市场存在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问题的实践教学尚属空白。(3) 实践教学难度大。实习基地少,校-地共建薄弱,实践教学涉及的一些研究#检测机构和食品企业的检验与质量部门,因工作性质特殊,不便开展规模实践教学,故全部在校外开展实践教学的难度很大。(4) 人才质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涉及食品加工企业、食品流通领域、食品检测机构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等多方面,目前的实践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效果不佳,所培养的人才质量离实际要求尚有差距。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将校内外资源整合起来,探索出一种内外结合、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是十分必要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基于几年来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育实践,在分析目前及今后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等人才规格要求的基础上,对照政府和社会加快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希望,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制订以宽口径为特色的实践教学计划,认识到应用和创新两大能力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明确了课内实验、课外技能训练与校外实习实训三大实践方式是两大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
通过教师座谈、学生座谈,食品企业、检测部门、科研院所、政府相关监督部门调研,毕业生回访等方式,剖析实践教学活动,找出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瓶颈,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和社会人才需求,按照校-企联合、校-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所辖技术机构) 联合的原则[4],增设技能训练,与课程实验、实习实训共同构成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 以校内实验平台为载体的实验教学体系
1. 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最基本实践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基础。可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其根本目的为技术练习,包括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各项分析检测技术的练习等。
2. 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技能训练的内容包括文献查阅;样品、采集、标记、封存;样品的前处理;检验操作;数据处理分析;样品质量与安全性判定;训练报告编写[4]。
技能训练前,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学生人数和条件拟定训练项目,编写教案、讲稿;学生选择训练项目;学生查阅文献,了解训练项目的相关情况,编写综述报告;教师设计技能训练报告项目与格式;训练分组;教师提前4周下达技能训练项目,在课堂集中讲解、说明,提出要求和训练目标,学生选项、组合、教师布置学生查阅与所选项目相关的文献,学生课下认真准备。在技能训练前,学生还要参加教师组织的集体培训。训练中,教师准确示范,严细巡查,学生记录训练过程测定的原始数据; 训练后,学生认真、及时地写好并上交训练报告,分析和讨论测定结果,技能训练时间为期一周,按组轮换训练,时间穿插。 纵上所述,技能训练是在课程实验基础之上开设的,如果说课程实验属于技术练习层面的,那么技能训练则项目处理层面的,即一个项目里可包含多个实验技术。因此,技能训练属于以校内实验平台为载体的较高层面的实践教学内容。
3.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在课程实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较为综合的实验教学手段,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实验技术和项目处理方式,对某一课题或研究项目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并遵循一定的规范对研究结果总结、撰写成文的教学与学习方式。
(二)以企业生产平台为载体的实习教学体系
1. 认识实习。认识实习也叫做参观实习,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可在大学一年级由专业指导教师带队赴食品生产企业参观实习。其目的在于認知食品企业的生产、品控、质检等管理过程,通过观察、咨询等方式对实践进行学习,是对理论课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导论》的有效配合,可从大学一年级起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2. 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是在认识实习的基础上,通过2周左右的时间在食品企业通过动手操作而获得一定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方式。专业实习的开设一般是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与大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同步开设,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3. 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在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基础上的实践教学活动,有检验和学习提高的双重作用。通过6周左右时间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拉近与企业生产之间的距离,可有效帮助学生毕业后与企业进行零距离对接。
综上所述,以校内实验平台为载体的实验教学体系和以企业生产平台为载体的实习教学体系共同构成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紧扣食品市场质量与安全问题的脉搏,体现了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出发,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潜力的基本思路,符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定位。
参考文献:
[1] 付红军,汤小红,彭湘莲.关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的思考[J].食品工业,2011(7):110-113
[2] 张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22(4):85-87
[3] 宋晓庆,李大鹏,陈义伦,等 . 农业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J]. 高等农业教育,2008(12):53-55
[4] 刘志明,张丽媛,张丽萍,等.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10(9):91-93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技能训练
当前,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全国许多高等学校相继开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它是我国新兴的一门本科专业,也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六个社会热点特色专业之一。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通过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学科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艰巨而迫切的问题。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设置背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物质条件,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也从多方面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随着消费者对食品消费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不安全食品危害事件的频繁发生,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已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同时社会也急需大量具有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毕业生,能很快担当起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与人类健康重任的应用型人才。
2001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并于次年招生。2003年相关学校如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16所高校开设本专业并招生,招生数量逐年上升,目前有一百多所高校开设该专业[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于2004年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并开始招生,目前已培养专业学生600余人。
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化学、生物学、管理学等基本理论,掌握食品加工技术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管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食品法律法规体系、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技术,能在食品原辅料生产、食品加工制作、食品流通和消費等领域从事检验、品质控制、生产管理、贸易经营、产品研发工作或在政府部门从事商检、卫生防疫、技术监督、食品安全监管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实验和实习两部分构成。
高校扩招形势下,由于学生多、实习基地不足,使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很多问题[2],最关键的问题是: (1) 实践教学模式单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只是将学生随机地送到实习基地单位实习,能看什么看什么,能学什么学什么,而不是针对学生需求和实习单位需要,组织师生力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密切校企关系。利用的主要是食品企业资源,忽略了学校自身的教学资源和政府政策与信息资源。故未形成“内外结合,
资源互补,联系实际,互惠互利”的局面,这种现状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2) 实践教学内容不系统。实践教学以单纯的食品生产企业实习为主、食品检验机构参观为辅,未开展由食品设计、品控、生产、贮存、销售、检验等各环节组成的系统的实践教学活动,缺乏专业综合技能的训练,围绕食品企业及食品市场存在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问题的实践教学尚属空白。(3) 实践教学难度大。实习基地少,校-地共建薄弱,实践教学涉及的一些研究#检测机构和食品企业的检验与质量部门,因工作性质特殊,不便开展规模实践教学,故全部在校外开展实践教学的难度很大。(4) 人才质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涉及食品加工企业、食品流通领域、食品检测机构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等多方面,目前的实践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效果不佳,所培养的人才质量离实际要求尚有差距。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将校内外资源整合起来,探索出一种内外结合、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是十分必要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基于几年来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育实践,在分析目前及今后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等人才规格要求的基础上,对照政府和社会加快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希望,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制订以宽口径为特色的实践教学计划,认识到应用和创新两大能力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明确了课内实验、课外技能训练与校外实习实训三大实践方式是两大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
通过教师座谈、学生座谈,食品企业、检测部门、科研院所、政府相关监督部门调研,毕业生回访等方式,剖析实践教学活动,找出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瓶颈,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和社会人才需求,按照校-企联合、校-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所辖技术机构) 联合的原则[4],增设技能训练,与课程实验、实习实训共同构成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 以校内实验平台为载体的实验教学体系
1. 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最基本实践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基础。可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其根本目的为技术练习,包括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各项分析检测技术的练习等。
2. 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技能训练的内容包括文献查阅;样品、采集、标记、封存;样品的前处理;检验操作;数据处理分析;样品质量与安全性判定;训练报告编写[4]。
技能训练前,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学生人数和条件拟定训练项目,编写教案、讲稿;学生选择训练项目;学生查阅文献,了解训练项目的相关情况,编写综述报告;教师设计技能训练报告项目与格式;训练分组;教师提前4周下达技能训练项目,在课堂集中讲解、说明,提出要求和训练目标,学生选项、组合、教师布置学生查阅与所选项目相关的文献,学生课下认真准备。在技能训练前,学生还要参加教师组织的集体培训。训练中,教师准确示范,严细巡查,学生记录训练过程测定的原始数据; 训练后,学生认真、及时地写好并上交训练报告,分析和讨论测定结果,技能训练时间为期一周,按组轮换训练,时间穿插。 纵上所述,技能训练是在课程实验基础之上开设的,如果说课程实验属于技术练习层面的,那么技能训练则项目处理层面的,即一个项目里可包含多个实验技术。因此,技能训练属于以校内实验平台为载体的较高层面的实践教学内容。
3.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在课程实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较为综合的实验教学手段,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实验技术和项目处理方式,对某一课题或研究项目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并遵循一定的规范对研究结果总结、撰写成文的教学与学习方式。
(二)以企业生产平台为载体的实习教学体系
1. 认识实习。认识实习也叫做参观实习,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可在大学一年级由专业指导教师带队赴食品生产企业参观实习。其目的在于認知食品企业的生产、品控、质检等管理过程,通过观察、咨询等方式对实践进行学习,是对理论课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导论》的有效配合,可从大学一年级起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2. 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是在认识实习的基础上,通过2周左右的时间在食品企业通过动手操作而获得一定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方式。专业实习的开设一般是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与大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同步开设,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3. 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在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基础上的实践教学活动,有检验和学习提高的双重作用。通过6周左右时间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拉近与企业生产之间的距离,可有效帮助学生毕业后与企业进行零距离对接。
综上所述,以校内实验平台为载体的实验教学体系和以企业生产平台为载体的实习教学体系共同构成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紧扣食品市场质量与安全问题的脉搏,体现了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出发,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潜力的基本思路,符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定位。
参考文献:
[1] 付红军,汤小红,彭湘莲.关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的思考[J].食品工业,2011(7):110-113
[2] 张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22(4):85-87
[3] 宋晓庆,李大鹏,陈义伦,等 . 农业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J]. 高等农业教育,2008(12):53-55
[4] 刘志明,张丽媛,张丽萍,等.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10(9):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