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已经在我国各地蓬勃开展。它以一种全新的概念,促进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如果对于这些问题不加以重视,将会使多媒体教学这一新生事物走上弯路甚至歧途。当前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了多媒体电脑,便认为教学方法现代化了,就是多媒体教学。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谈到多媒体教学,首先应该知道何谓多媒体。“多媒体”即文字、图象、声音、视频信息等多种媒体的组合。如教师的版书属于文字媒体、教师的语言属于声音媒体、幻灯片为图象媒体、录相片为视频媒体等等。多媒体电脑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将多种媒体进行整合,所有的媒体均能在电脑中得以充分的体现。从这一点来看,电视媒体与之最为接近。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就不必象以前那样,上一堂电教课要在录像机、VCD、幻灯机、录音机等设备上进行频繁的切换,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构建有效课堂提供了非常好的先行条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课堂呈现出一些少有的迷人景观:情境创设千姿百态 、合作交流百家争鸣 、探究活动百花齐放 、生活数学花样百出 、教学评价百般呵护……所有这些壮“举”都有“新理念”的坚强“支撑”,都被看作是“新理念”的生动演绎。可透过“浮化背后”,审视、反思这些热闹非凡的场面,我们却会深切地感受到:很多教师仅仅是模仿了课改的“形”,未真正领略其“神”,课堂的效益不高。这使笔者开始对有效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追寻与思考。课改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变化得太快,理论一个接着一个,课型一种换一种,好像不管是谁都在努力地改变自己的课堂,不断地用新观点、新理念积极地充实我们的课堂,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于是课堂“热闹了”“精彩了”“现代化了”。但我们发现,“漂浮的东西多了,深层次的东西少了”,实际真正的效果如何,我们都是心知肚明,只不过多了几件美丽的披肩,既不挡风也不遮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反省自己:在滚滚而来的改革浪潮中,我们该坚守什么?舍弃什么?关注什么?有没有戴着冠冕堂皇的帽子、心安理得地进行着“不着边际”的教学活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数学老师,不管外面的风向如何,潮流如何,都要有自己的思想,去粗取精,去虚求实,与时俱进,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更成就我们的学生。
我作为教师,通过近几年来教学实践和研究,我越来越觉得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有多么地重要,两者整合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一些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及信息素养。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自己参与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一、整合要明确目的,丰富多彩,要有数学内涵。
如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和生活得到了有效的融合与联结。数学教材已经从文本上实现了生活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将生活化的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引入课堂。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就应学会数学地思考。如果学习资源选择不当,学生就容易纠缠于生活经验,影响数学思考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地选择生活化资源,处理好生活经验和数学思考的关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里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实践表明,抽象概念规则的学习往往无法灵活适应具体情境的变化,而网络可以为学生实现学习对象的情境化、活动化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突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满足了学生发现、研究、探索的心理需求,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享受、体验----成功,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例如我在教学角的分类时,利用现代资源播放游乐场的一角,学生从摩天轮、空中转椅、跷跷板……中,分别找出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角。这样在虚构的情境中感受视觉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 “数学来源于生活”,一个现实的、有意义的情境将会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真实的世界,学生的学习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通过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观察不同方向上看到的角,并与同学交流合作,能够使传统教学模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了最好的现实情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沉浸其中,增加学习效果。
二、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数学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构建有效数学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接合点。
创设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必要性和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完成任务的动机。因此教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提出任务。在此基础上,导入课前设计好的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资源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思考和学习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任务的细化,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学习。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在运用资源的基础上,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资源的运用,让学生再通过实践探索,协作学习,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过程,训练思维策略,提高思维能力,进一步促使学生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学生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对学习情境的有效利用,建立自己的思维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完善认知结构、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平台,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动力,构建有效课堂。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交互功能为数学教学建构一种理想的平台——“互动式学习”。它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的“教”、学生枯燥的“学”,而转变为“教”与“学” 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等方面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间还可以发生交互作用,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合作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进行“互动式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交流能力。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我们就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的一些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对计算公式进行验证,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通过这些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网络提供的平台上主动地、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拓展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了学生发展的空间,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形象思维,使学生能主动学习,构建有效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形象,并在感知形象的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辨与综合,是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形象感知得好,学习和记忆效果就好;而概念的形成过程越清晰,学生的思维就越顺利,这样就使得学生能够进行主动学习。
在“圆的认识”这一新知识教学之后,我出一道思考题:“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明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加圆的吗?”这时可借助计算机演示,设计一组动画软件:屏幕上出现一片绿草地,草地上一只猴子坐着一辆方形车轮的车,在音乐的伴奏下前进,只见猴子被车子颠簸得一上一下。学生见了哄堂大笑,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颠簸?一学生回答说:“因为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行进起来当然感觉颠簸”。老师说:“难道坐在没棱没角的车轮的车上就不会颠簸吗?请同学们再看屏幕。”屏幕上出现一只小猴子坐在椭圆形的车轮的车上,伴着模拟的声音向前进,仍见小猴子随着车轮的转动上下颠簸。“这又是为什么呢?”教师再次引导学生看屏幕:一只小猴子端坐在圆形车轮的车子上,在悦耳的伴奏下平衡地前进,车轮向前滚动时,车轴“画”出一条与地面平行的“直线”,鲜明地揭示了车轴与地面的距离保持不变的道理。通过三次动画演示,反复刺激,进行分辨与综合,从而形成正确的表象信息,浅化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使学生的思维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中顺利地进行,使学生的主动学习得以进行,构建了一节有效的课堂。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从“繁华热闹”到“静思默想”。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所指的“数学活动”应该是指数学观察、实验、推理和交流等实践和思维活动,而不是单纯有肢体活动。可是部分教师把这句话片面地理解成“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甚至认为数学课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活动越多越好。将“数学活动”等同于“一般的活动”,片面追求课堂的“活动化”是当前值得注意的又一个问题,也是许多数学课堂“静”不下来的根本原因。
时装界有句名言:花花绿绿的并不一定是范思哲。借用于情境,那么就是好的教学情景并非得生动有趣。任何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情境也不例外。教学中,教师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一座桥,左边牵着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探求的欲望,右边牵着学生探求的目标,从而让学生更快地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只要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点燃有效兴趣”为起点、以“激活知识原型”为支点,以“激扬数学思考”为重点,合理选择,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定能走出“浮华”、收获“实效”!
事实证明,现代远程教育是教师的好帮手,学生的好朋友,素质教育的好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农村小学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些资源,既可为教学提供帮助,又可提高教师本身素质。在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会用、善用、常用远程教育资源,就能够做到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新的世纪里,我们要更好的利用远程资源为教学服务,让师生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让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整合,这样学生就能在更为广阔的知识海洋中遨游!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课堂呈现出一些少有的迷人景观:情境创设千姿百态 、合作交流百家争鸣 、探究活动百花齐放 、生活数学花样百出 、教学评价百般呵护……所有这些壮“举”都有“新理念”的坚强“支撑”,都被看作是“新理念”的生动演绎。可透过“浮化背后”,审视、反思这些热闹非凡的场面,我们却会深切地感受到:很多教师仅仅是模仿了课改的“形”,未真正领略其“神”,课堂的效益不高。这使笔者开始对有效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追寻与思考。课改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变化得太快,理论一个接着一个,课型一种换一种,好像不管是谁都在努力地改变自己的课堂,不断地用新观点、新理念积极地充实我们的课堂,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于是课堂“热闹了”“精彩了”“现代化了”。但我们发现,“漂浮的东西多了,深层次的东西少了”,实际真正的效果如何,我们都是心知肚明,只不过多了几件美丽的披肩,既不挡风也不遮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反省自己:在滚滚而来的改革浪潮中,我们该坚守什么?舍弃什么?关注什么?有没有戴着冠冕堂皇的帽子、心安理得地进行着“不着边际”的教学活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数学老师,不管外面的风向如何,潮流如何,都要有自己的思想,去粗取精,去虚求实,与时俱进,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更成就我们的学生。
我作为教师,通过近几年来教学实践和研究,我越来越觉得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有多么地重要,两者整合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一些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及信息素养。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自己参与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一、整合要明确目的,丰富多彩,要有数学内涵。
如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和生活得到了有效的融合与联结。数学教材已经从文本上实现了生活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将生活化的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引入课堂。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就应学会数学地思考。如果学习资源选择不当,学生就容易纠缠于生活经验,影响数学思考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地选择生活化资源,处理好生活经验和数学思考的关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里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实践表明,抽象概念规则的学习往往无法灵活适应具体情境的变化,而网络可以为学生实现学习对象的情境化、活动化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突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满足了学生发现、研究、探索的心理需求,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享受、体验----成功,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例如我在教学角的分类时,利用现代资源播放游乐场的一角,学生从摩天轮、空中转椅、跷跷板……中,分别找出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角。这样在虚构的情境中感受视觉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 “数学来源于生活”,一个现实的、有意义的情境将会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真实的世界,学生的学习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通过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观察不同方向上看到的角,并与同学交流合作,能够使传统教学模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了最好的现实情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沉浸其中,增加学习效果。
二、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数学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构建有效数学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接合点。
创设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必要性和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完成任务的动机。因此教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提出任务。在此基础上,导入课前设计好的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资源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思考和学习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任务的细化,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学习。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在运用资源的基础上,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资源的运用,让学生再通过实践探索,协作学习,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过程,训练思维策略,提高思维能力,进一步促使学生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学生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对学习情境的有效利用,建立自己的思维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完善认知结构、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平台,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动力,构建有效课堂。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交互功能为数学教学建构一种理想的平台——“互动式学习”。它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的“教”、学生枯燥的“学”,而转变为“教”与“学” 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等方面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间还可以发生交互作用,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合作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进行“互动式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交流能力。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我们就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的一些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对计算公式进行验证,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通过这些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网络提供的平台上主动地、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拓展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了学生发展的空间,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形象思维,使学生能主动学习,构建有效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形象,并在感知形象的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辨与综合,是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形象感知得好,学习和记忆效果就好;而概念的形成过程越清晰,学生的思维就越顺利,这样就使得学生能够进行主动学习。
在“圆的认识”这一新知识教学之后,我出一道思考题:“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明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加圆的吗?”这时可借助计算机演示,设计一组动画软件:屏幕上出现一片绿草地,草地上一只猴子坐着一辆方形车轮的车,在音乐的伴奏下前进,只见猴子被车子颠簸得一上一下。学生见了哄堂大笑,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颠簸?一学生回答说:“因为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行进起来当然感觉颠簸”。老师说:“难道坐在没棱没角的车轮的车上就不会颠簸吗?请同学们再看屏幕。”屏幕上出现一只小猴子坐在椭圆形的车轮的车上,伴着模拟的声音向前进,仍见小猴子随着车轮的转动上下颠簸。“这又是为什么呢?”教师再次引导学生看屏幕:一只小猴子端坐在圆形车轮的车子上,在悦耳的伴奏下平衡地前进,车轮向前滚动时,车轴“画”出一条与地面平行的“直线”,鲜明地揭示了车轴与地面的距离保持不变的道理。通过三次动画演示,反复刺激,进行分辨与综合,从而形成正确的表象信息,浅化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使学生的思维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中顺利地进行,使学生的主动学习得以进行,构建了一节有效的课堂。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从“繁华热闹”到“静思默想”。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所指的“数学活动”应该是指数学观察、实验、推理和交流等实践和思维活动,而不是单纯有肢体活动。可是部分教师把这句话片面地理解成“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甚至认为数学课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活动越多越好。将“数学活动”等同于“一般的活动”,片面追求课堂的“活动化”是当前值得注意的又一个问题,也是许多数学课堂“静”不下来的根本原因。
时装界有句名言:花花绿绿的并不一定是范思哲。借用于情境,那么就是好的教学情景并非得生动有趣。任何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情境也不例外。教学中,教师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一座桥,左边牵着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探求的欲望,右边牵着学生探求的目标,从而让学生更快地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只要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点燃有效兴趣”为起点、以“激活知识原型”为支点,以“激扬数学思考”为重点,合理选择,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定能走出“浮华”、收获“实效”!
事实证明,现代远程教育是教师的好帮手,学生的好朋友,素质教育的好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农村小学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些资源,既可为教学提供帮助,又可提高教师本身素质。在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会用、善用、常用远程教育资源,就能够做到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新的世纪里,我们要更好的利用远程资源为教学服务,让师生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让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整合,这样学生就能在更为广阔的知识海洋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