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信息化、科技化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大中型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增强自身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并取得一定成就。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大中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现状,对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讨论对策,为我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
【关键词】大中型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科技化逐渐成为了当前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大中型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控制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其更是看准了未来经济形势的发展方向,不断深化改革,引进大量先进的信息化项目的管理办法,加强自身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根据笔者在企业工作的多年经验,结合自身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一些认识,浅谈下自己的观点。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以及特点
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指的是运用经济学中整合再分配的思想,将企业在生产、制作、销售、行政等多方面的事物整合在一起,进行系统化的信息处理,使之融合成一种新的企业信息资源,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客户的需求有利地重新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达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由于大中型企业本身就具有管理复杂多样、规模较大、分布较广等特点,因此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中也呈现着自身独特的特点。
1.规模大,时间长 大中型企业因自身就存在着规模较大,分布较广等特点,所以,在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上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硬件建设的实施因为户数较多、部门庞杂、地域分布较广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建设也花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有些企业采取了边建设边应用的方法,利用周期建设弥补建设时间过长的缺点。这样不仅满足了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更减轻了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硬件建设方面的负担。
2.范围确定 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最关键也最难的一点就是确定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范围。企业信息化管理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是最近几年在企业中逐渐应用的,很多企业也是边探索边进行建设的,致使在建设初期并不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企业应建设多大规模,多大范围也是模糊不清的。所以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范围较难确定,一般是随着企业项目的逐渐建设、逐渐探索才日渐明朗起来。
3.各方面共同建设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项目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化、复杂化的大工程,与各方面的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各单位、各实施专业人员不断加深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深化信息化管理的体制,转变思维方式,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共同建设,共同配合,才能更好的完成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认识模糊 上文中所提到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中的范围难确定,就是各领导部门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认识模糊的一个表现。一些企业往往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就是购买先进的网络系统、企业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等。而忽视对于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建设、设计、操作以及整体对于市场、管理层的投入和管理。这样即使是建设了企业信息化管理也必然会因为管理、投入、再建设等方面的缺失而导致失败。
2.盲目跟风 一些企业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过于乐观,不考虑自身企业的特点和适应情况,盲目地模仿其他企业,致使信息化管理处于“空架子”。同时,在建设初期一些企业没有认真进行调查和研究,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范围和内容都模糊不清,就着手进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去。这也是我们在上文的特点中所提到的。甚至有些企业为了节省事先调查的时间和资金,直接购买其他企业成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全不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这样都会导致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必然失败。
3.沟通不足 企业信息化管理追求的目标就是准确判断市场需求,针对客户需求进行生产,谋求经济效益。而这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企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很难进行沟通。业务人员听不懂技术人员的专业术语,而技术人员也不能理解业务人员的业务需求,这样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即使有完备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我们也很难应用到具体的市场操作中去。所以,加强人员专业技能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4.水平落后 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主要分为专业人员素质低下和管理水平、建设水平落后三方面。由于专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对信息化系统的认识和了解,操作信息化系统较困难,为企业的信息化方便带来不便。而专业人员的素质低下也会带来一系列相应的问题,如管理水平和建设水平相应低下。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优化措施
1.企业领导的重视是关键 企业领导的重视是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更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坚强支柱。在信息化管理中70%都基于企业领导高层的高度的重视上,在管理架构和流程上进行改进,使企业各个部门的技术骨干和业务骨干共同参与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中来,完善整个项目的实施,为项目和技术的管理的发展方向指明道路,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努力。
2.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管理标准 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首先,落实企业的各项工作流程,使之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目标。其次,加强企业各类数据信息化,例如:采购凭证、库存信息、合同、公文、物流单等原始数据的输入、存储、管理过程要进行信息化的转化。第三,建立严格、完备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标准,明确企业各部门在信息化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对管理者和使用者做到合理而又严格的规范限定。建立等级的奖惩制度,强化工作人员的行为意识和工作态度。
3.建立第三方监管制度 在企业的项目管理中,监管制度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其直接衡量了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否能真正落实的标准,更是关系企业未来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方向。一般企业都是邀请第三方作为监管部门,这样可以做到公正、客观。例如:對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调查;建立项目风险计划和措施;提高企业的防风险意识和制度;对企业各部门的优势和弱势进行准确评估,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4.建立人员培训机制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真正实施在于人员素质的高低。即从企业信息化管理项目的启动初期,到和软件供应商进行协调,调查、设计、重置、二次开发、项目实施推广等环节都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员进行参与、工作。建立人员培训机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以适应现代化的信息管理。
总结
大中型企业建立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切实把握和解决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建立完善的第三方监管机制,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趋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晨,贾君君,苏列英.浅议大型企业信息化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1)
[2]赵宇,董文华.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10)
【关键词】大中型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科技化逐渐成为了当前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大中型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控制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其更是看准了未来经济形势的发展方向,不断深化改革,引进大量先进的信息化项目的管理办法,加强自身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根据笔者在企业工作的多年经验,结合自身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一些认识,浅谈下自己的观点。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以及特点
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指的是运用经济学中整合再分配的思想,将企业在生产、制作、销售、行政等多方面的事物整合在一起,进行系统化的信息处理,使之融合成一种新的企业信息资源,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客户的需求有利地重新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达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由于大中型企业本身就具有管理复杂多样、规模较大、分布较广等特点,因此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中也呈现着自身独特的特点。
1.规模大,时间长 大中型企业因自身就存在着规模较大,分布较广等特点,所以,在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上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硬件建设的实施因为户数较多、部门庞杂、地域分布较广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建设也花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有些企业采取了边建设边应用的方法,利用周期建设弥补建设时间过长的缺点。这样不仅满足了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更减轻了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硬件建设方面的负担。
2.范围确定 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最关键也最难的一点就是确定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范围。企业信息化管理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是最近几年在企业中逐渐应用的,很多企业也是边探索边进行建设的,致使在建设初期并不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企业应建设多大规模,多大范围也是模糊不清的。所以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范围较难确定,一般是随着企业项目的逐渐建设、逐渐探索才日渐明朗起来。
3.各方面共同建设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项目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化、复杂化的大工程,与各方面的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各单位、各实施专业人员不断加深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深化信息化管理的体制,转变思维方式,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共同建设,共同配合,才能更好的完成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认识模糊 上文中所提到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中的范围难确定,就是各领导部门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认识模糊的一个表现。一些企业往往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就是购买先进的网络系统、企业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等。而忽视对于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建设、设计、操作以及整体对于市场、管理层的投入和管理。这样即使是建设了企业信息化管理也必然会因为管理、投入、再建设等方面的缺失而导致失败。
2.盲目跟风 一些企业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过于乐观,不考虑自身企业的特点和适应情况,盲目地模仿其他企业,致使信息化管理处于“空架子”。同时,在建设初期一些企业没有认真进行调查和研究,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范围和内容都模糊不清,就着手进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去。这也是我们在上文的特点中所提到的。甚至有些企业为了节省事先调查的时间和资金,直接购买其他企业成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全不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这样都会导致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必然失败。
3.沟通不足 企业信息化管理追求的目标就是准确判断市场需求,针对客户需求进行生产,谋求经济效益。而这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企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很难进行沟通。业务人员听不懂技术人员的专业术语,而技术人员也不能理解业务人员的业务需求,这样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即使有完备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我们也很难应用到具体的市场操作中去。所以,加强人员专业技能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4.水平落后 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主要分为专业人员素质低下和管理水平、建设水平落后三方面。由于专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对信息化系统的认识和了解,操作信息化系统较困难,为企业的信息化方便带来不便。而专业人员的素质低下也会带来一系列相应的问题,如管理水平和建设水平相应低下。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优化措施
1.企业领导的重视是关键 企业领导的重视是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更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坚强支柱。在信息化管理中70%都基于企业领导高层的高度的重视上,在管理架构和流程上进行改进,使企业各个部门的技术骨干和业务骨干共同参与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中来,完善整个项目的实施,为项目和技术的管理的发展方向指明道路,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努力。
2.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管理标准 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首先,落实企业的各项工作流程,使之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目标。其次,加强企业各类数据信息化,例如:采购凭证、库存信息、合同、公文、物流单等原始数据的输入、存储、管理过程要进行信息化的转化。第三,建立严格、完备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标准,明确企业各部门在信息化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对管理者和使用者做到合理而又严格的规范限定。建立等级的奖惩制度,强化工作人员的行为意识和工作态度。
3.建立第三方监管制度 在企业的项目管理中,监管制度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其直接衡量了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否能真正落实的标准,更是关系企业未来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方向。一般企业都是邀请第三方作为监管部门,这样可以做到公正、客观。例如:對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调查;建立项目风险计划和措施;提高企业的防风险意识和制度;对企业各部门的优势和弱势进行准确评估,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4.建立人员培训机制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真正实施在于人员素质的高低。即从企业信息化管理项目的启动初期,到和软件供应商进行协调,调查、设计、重置、二次开发、项目实施推广等环节都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员进行参与、工作。建立人员培训机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以适应现代化的信息管理。
总结
大中型企业建立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切实把握和解决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建立完善的第三方监管机制,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趋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晨,贾君君,苏列英.浅议大型企业信息化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1)
[2]赵宇,董文华.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