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一个梦想。
让每一个新生儿听到世界的第一个声响是“敦煌”雅乐的祥和之音。从蹒跚学步到风华正茂,从艳阳当空到晚霞夕照,弦歌多彩的人生,欢悦于乐,纵情于琴,让国乐风飘、琴音绕梁相伴年年岁岁。
我有一个梦想。
走神州大地,听琴箫唱和,如天籁之声于南江北川、东丘西岭之间。听牧童声声短笛,见高山流水淙淙;聆先哲泠泠七弦,赏春江秋月姣姣。“敦煌”雅乐遍及华夏大地,留一个“此曲只应天上有”。
我有一个梦想。
当又一个千年的脚步迈进人类历史的那一刻,全世界回响起我们炎黄子孙的钟鼓琴瑟之声,尽情放飞新世纪的春天。让“敦煌”雅乐流出绿色的音符,与春之声共鸣,交响成和平、安宁,永驻五洲四海蓝色的天空。
……
用豪情编织我的梦想,用实干追求我的梦想。不管有多少个“路漫漫”,我都会走下去,直到梦想成真。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厂长王国振
带着责任感、使命感,
做有意义的事情
一个成功的企业是什么样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在王国振看来:“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是在于创造多少利润,卖了多少产品,而是为这个社会、民族、国家创造了多少可以沉淀下来,可以影响当代、后代,具有文化感召力的东西。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所做的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办学校、建乐团、搞活动,不仅是为了企业的效益,更重要的是把中国人认为好的东西向外推广,我们要带着责任感、使命感从事工作。”
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民族器乐文明面前,王国振不只是一个商人,更像一个虔诚的信徒,以一份敬畏之心去承接历史留给我们的传统瑰宝。这份责任和使命促使他不断在“敦煌”品牌的培育和建设上不遗余力。
2002年,王国振去日本参加培训,一下飞机,就看到在成田国际机场精品陈列大厅里的那把二胡,骄傲而内敛地,亭亭玉立于一群欧美大牌之间,几乎让他泪夺眼眶——那是自己厂里生产的敦煌牌二胡呀!几天后的培训班上,一位培训老师提到“中国制造”时,不以为然地称之为“没有自己品牌的世界加工厂”。王国振当场力驳:“看到你们机场大厅里那把二胡吗?那就是我们中国的品牌!”王国振要让敦煌品牌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器乐文化的使者,让国人骄傲,让外国人竖起大拇指。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带有“敦煌”LOGO的中国民族乐器频繁亮相于国内外著名音乐厅、剧院、音乐学府,闪耀于收藏界、文化界,民族乐器渐渐褪去昔日“下里巴人”的外衣,镌刻着中国文化,展现着当代风采。
2014年4月,中央民族乐团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邀请下,来到上海文化广场演出,开启了民族乐剧《印象·国乐》全国巡演第一站。这是一台由著名导演王潮歌执导的,体现中国民族音乐厚重文化历史与创新精神的音乐会。舞台上,演奏家手中60余款80多件仿敦煌壁画乐器造型独特、绚丽多彩,令人不禁生发千年古乐的遐想。这批从壁画中走出来的乐器是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历时一年为乐团免费量身研制的仿古乐器,在形制和结构上模拟壁画原型,在声学品质、音质、音色及音律的审美方面符合现代标准。
仿制这批乐器虽属机缘巧合,却在情理之中。2012年,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率领乐团来沪举办“敦煌国乐·金色回响”中央民族乐团民族管弦乐音乐会。演出期间,来自甘肃的席强团长表示自己有一个愿望,希望策划一台以敦煌壁画上的复原乐器为核心的大型专场音乐会。这个想法与王国振一拍即合,他一口答应承担仿制任务,要用行动证明敦煌品牌的实力与价值,让这批乐器追随中央民族乐团的脚步,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芒,让世界人民领略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国文化。2013年8月,《印象·国乐》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这批仿敦煌壁画乐器也获得好评如潮,部分乐器已被收藏在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内。
“我们的岗位看似平凡,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可以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我们要为此不竭余力。”王国振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王国振和他的员工经营的是一个中华老字号企业,他们传承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承担的更是一份光荣的使命和责任。
人要自信,切勿自满
王国振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他注重对企业进行自觉地调整,寻找新发展。“企业的发展不能满足现状,即使有优势和自信,也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状态,用发现的眼光寻找问题和差距,不断否定自己,发现问题,并自觉加以改进,不待扬鞭自奋蹄。”
在王国振眼里,创新是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意味着不能满足现状,要有强烈的求变意识,通过变化创造新的财富。这一点,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产品研发上可见一斑。
1999年,在行业低价销售的大环境下,王国振提出要“摆脱低层次的恶性价格竞争”,要通过挖掘民族乐器的文化特性,提高“敦煌”乐器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有意识地改变中国传统乐器形象,为中国乐器文化增光添彩,代表中国当代乐器文化成果”。十几年下来,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保持每年20余款新品的研发数量,每年申请专利近10项。在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乐器展中,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展示的新品乐器一直是展会的焦点之一,从持续推进的改良型乐器、高大耸立的巨型乐器、迷你可爱的微型乐器、靓丽多彩的时尚乐器、古朴雅致的仿古乐器,到时代感强的纪念版乐器、至臻完美的极品乐器等,这些系列化的乐器成为媒体和观众关注的焦点,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如今,这些融合了竹刻留青、木雕、贝雕、景泰蓝、漆器、古典文学、名人书画等工艺和元素的“敦煌牌”民族乐器,已经进入了拍卖收藏界,售价40万元的古筝,30万元、20万元的二胡被收藏,售价上万元的民族乐器被竞相购买。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演出研发定制的电声二胡、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演出设计制作的特制琵琶,均称为收藏界宠儿。在这里,民族乐器实现了华丽转身。
15年追梦路,王国振让“敦煌”乐器走进了更多的院校学府和寻常百姓家,走上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大舞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敦煌”品牌,也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坚持不懈挑战传统的品质,傲立于潮流最前端。王国振在做一番事业,他敢于把事业做大,让“敦煌”成为民族乐器的最高标志,让“敦煌”琴音绕梁,相伴年年岁岁。王国振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团队和员工,他的个人魅力和感染力改变着身边的人,甚至改变着整个民族乐器行业,他的这份自信和态度将会引领着越来越多的敦煌人把“敦煌梦”越做越大。
编辑:程新友 jcfycxy@sina.com
让每一个新生儿听到世界的第一个声响是“敦煌”雅乐的祥和之音。从蹒跚学步到风华正茂,从艳阳当空到晚霞夕照,弦歌多彩的人生,欢悦于乐,纵情于琴,让国乐风飘、琴音绕梁相伴年年岁岁。
我有一个梦想。
走神州大地,听琴箫唱和,如天籁之声于南江北川、东丘西岭之间。听牧童声声短笛,见高山流水淙淙;聆先哲泠泠七弦,赏春江秋月姣姣。“敦煌”雅乐遍及华夏大地,留一个“此曲只应天上有”。
我有一个梦想。
当又一个千年的脚步迈进人类历史的那一刻,全世界回响起我们炎黄子孙的钟鼓琴瑟之声,尽情放飞新世纪的春天。让“敦煌”雅乐流出绿色的音符,与春之声共鸣,交响成和平、安宁,永驻五洲四海蓝色的天空。
……
用豪情编织我的梦想,用实干追求我的梦想。不管有多少个“路漫漫”,我都会走下去,直到梦想成真。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厂长王国振
带着责任感、使命感,
做有意义的事情
一个成功的企业是什么样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在王国振看来:“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是在于创造多少利润,卖了多少产品,而是为这个社会、民族、国家创造了多少可以沉淀下来,可以影响当代、后代,具有文化感召力的东西。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所做的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办学校、建乐团、搞活动,不仅是为了企业的效益,更重要的是把中国人认为好的东西向外推广,我们要带着责任感、使命感从事工作。”
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民族器乐文明面前,王国振不只是一个商人,更像一个虔诚的信徒,以一份敬畏之心去承接历史留给我们的传统瑰宝。这份责任和使命促使他不断在“敦煌”品牌的培育和建设上不遗余力。
2002年,王国振去日本参加培训,一下飞机,就看到在成田国际机场精品陈列大厅里的那把二胡,骄傲而内敛地,亭亭玉立于一群欧美大牌之间,几乎让他泪夺眼眶——那是自己厂里生产的敦煌牌二胡呀!几天后的培训班上,一位培训老师提到“中国制造”时,不以为然地称之为“没有自己品牌的世界加工厂”。王国振当场力驳:“看到你们机场大厅里那把二胡吗?那就是我们中国的品牌!”王国振要让敦煌品牌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器乐文化的使者,让国人骄傲,让外国人竖起大拇指。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带有“敦煌”LOGO的中国民族乐器频繁亮相于国内外著名音乐厅、剧院、音乐学府,闪耀于收藏界、文化界,民族乐器渐渐褪去昔日“下里巴人”的外衣,镌刻着中国文化,展现着当代风采。
2014年4月,中央民族乐团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邀请下,来到上海文化广场演出,开启了民族乐剧《印象·国乐》全国巡演第一站。这是一台由著名导演王潮歌执导的,体现中国民族音乐厚重文化历史与创新精神的音乐会。舞台上,演奏家手中60余款80多件仿敦煌壁画乐器造型独特、绚丽多彩,令人不禁生发千年古乐的遐想。这批从壁画中走出来的乐器是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历时一年为乐团免费量身研制的仿古乐器,在形制和结构上模拟壁画原型,在声学品质、音质、音色及音律的审美方面符合现代标准。
仿制这批乐器虽属机缘巧合,却在情理之中。2012年,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率领乐团来沪举办“敦煌国乐·金色回响”中央民族乐团民族管弦乐音乐会。演出期间,来自甘肃的席强团长表示自己有一个愿望,希望策划一台以敦煌壁画上的复原乐器为核心的大型专场音乐会。这个想法与王国振一拍即合,他一口答应承担仿制任务,要用行动证明敦煌品牌的实力与价值,让这批乐器追随中央民族乐团的脚步,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芒,让世界人民领略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国文化。2013年8月,《印象·国乐》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这批仿敦煌壁画乐器也获得好评如潮,部分乐器已被收藏在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内。
“我们的岗位看似平凡,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可以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我们要为此不竭余力。”王国振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王国振和他的员工经营的是一个中华老字号企业,他们传承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承担的更是一份光荣的使命和责任。
人要自信,切勿自满
王国振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他注重对企业进行自觉地调整,寻找新发展。“企业的发展不能满足现状,即使有优势和自信,也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状态,用发现的眼光寻找问题和差距,不断否定自己,发现问题,并自觉加以改进,不待扬鞭自奋蹄。”
在王国振眼里,创新是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意味着不能满足现状,要有强烈的求变意识,通过变化创造新的财富。这一点,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产品研发上可见一斑。
1999年,在行业低价销售的大环境下,王国振提出要“摆脱低层次的恶性价格竞争”,要通过挖掘民族乐器的文化特性,提高“敦煌”乐器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有意识地改变中国传统乐器形象,为中国乐器文化增光添彩,代表中国当代乐器文化成果”。十几年下来,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保持每年20余款新品的研发数量,每年申请专利近10项。在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乐器展中,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展示的新品乐器一直是展会的焦点之一,从持续推进的改良型乐器、高大耸立的巨型乐器、迷你可爱的微型乐器、靓丽多彩的时尚乐器、古朴雅致的仿古乐器,到时代感强的纪念版乐器、至臻完美的极品乐器等,这些系列化的乐器成为媒体和观众关注的焦点,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如今,这些融合了竹刻留青、木雕、贝雕、景泰蓝、漆器、古典文学、名人书画等工艺和元素的“敦煌牌”民族乐器,已经进入了拍卖收藏界,售价40万元的古筝,30万元、20万元的二胡被收藏,售价上万元的民族乐器被竞相购买。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演出研发定制的电声二胡、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演出设计制作的特制琵琶,均称为收藏界宠儿。在这里,民族乐器实现了华丽转身。
15年追梦路,王国振让“敦煌”乐器走进了更多的院校学府和寻常百姓家,走上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大舞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敦煌”品牌,也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坚持不懈挑战传统的品质,傲立于潮流最前端。王国振在做一番事业,他敢于把事业做大,让“敦煌”成为民族乐器的最高标志,让“敦煌”琴音绕梁,相伴年年岁岁。王国振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团队和员工,他的个人魅力和感染力改变着身边的人,甚至改变着整个民族乐器行业,他的这份自信和态度将会引领着越来越多的敦煌人把“敦煌梦”越做越大。
编辑:程新友 jcfycx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