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地走进文“心”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p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亲自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情感,感受快乐,真正做到“我入文心,文入我心”,达到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相似或相关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进行亲历体验。
  关键词 快乐情感体验文“心”
  
  上语文课难,上一节优质的语文课更难。怎样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快乐,这是一直困扰老师的事。要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真正理解文章内容,明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应重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做到“我入文心,文入我心”,达到心与心的交流与融会贯通。
  “走进文心”是指主体通过亲历获得相应的情感和认识。这种“走进文心”不仅包括实践层面上的亲历,即亲身经历,而且包括心理层面上的亲历。所以主体的身心必须到场,在阅读教学中,一些不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方面,有时可以让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相似或相关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进行亲历体验。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心呢?
  
  一、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走进文心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走进体验主要包括生活的亲历体验,情感的亲历体验,审美的亲历体验和认识的亲历体验。这几个方面的亲历体验都离不开对课文充分而有效地读。如果不读课文,学生的亲历体验就成了无本之木、无米之炊;如果不充分地阅读课文,学生的亲历体验要么会偏离文本,要么很难深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体验,必须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中反映的生活,表达的思想感情,蕴涵的爱。
  
  二、激发想象,引导学生走进文心。
  
  阅读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合理而大胆的想象,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用语言文字描述的情境转换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以促进学生的体验。
  在教学《数星星的孩子》一課时,课文中有一段描写星星的文字,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后,是这样激发学生想象的:“同学们,你们看,天空像一个碧玉盘,是那么大,星星就像碧玉盘中的珍珠,是那么美,星星一闪一闪的,好像在对我们眨眼睛,又像在对我们说悄悄话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象,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学生通过想象仿佛进入了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体验到星空的辽阔,恬静和美丽,获得一种审美享受。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将课文中虽然没有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但与课文内容关系密切的情境在头脑中浮现出来,以加深学生的体验。
  
  三、借助移情,引导学生走进文心
  
  文章都是“情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移情,走进作者的心灵,把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带着感情去读课文,设身处地体验作者的情感。
  学习《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感悟、品味、讨论、说写、角色体验、朗读去体味文本中的母子深情;以“情”为基点,依托于文本,而不囿于文本,合理引入课外学习资源,如歌曲《懂你》贯穿教学始末,母爱诗句、事例的补充、学生的日记等等,为教学服务。浓浓的亲情弥漫在课堂的每个角落和每个时段,融入孩子们的心灵,影响孩子们的生命历程。学生将自己对母亲的爱与课文中作者对母亲的爱融合起来,从而体验母亲的平凡与伟大。
  
  四、唤起回忆,引导学生走进文心
  
  课文中描述的生活情境有些是学生熟悉的,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曾经亲身体验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唤起学生的回忆,使学生在心理上重新亲历一番。
  在学习《小露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你见过小露珠吗?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又在什么时候消失?你注意观察过它吗?你有没有发现过它美丽的外表和美好的品格?然后结合生活理解“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它一出现,就给所有的植物带来了美丽,带来了生机,它将大地装扮得绚丽多姿,生机勃勃。学语文在于积累,语文的美在它的博大精深,本文设计意在引导孩子学会积累,唤起学习情绪,感受文本的美。
  
  五、展开联想,引导学生走进文心
  
  课文中描述的一些生活情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亲身体验过,但在现实生活中对相近、相似的方面有过经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走进体验。
  在教学《军神》一文,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老一辈革命家刘伯承坚强的意志,遇事从容镇静的品质和巨大的人格魅力。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于是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我问学生:“你的皮肤曾经受过伤吗?有多长的时间?感觉怎样?”学生们联想到自己手被划破了,皮肤被硬物划伤了或者被开水烫伤了,受伤部位不是很重要,受伤时间不长,却往往会痛得叫出声来。而文中描写的刘伯承在手术时这一段,双手紧抓、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居然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是多么不易。这时引导学生通过联想,走进体验,抓住刘伯承的动作、神态等词语来理解、体会。这时,不需任何豪言壮语,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
  
  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心
  
  阅读一篇课文,要想亲自体验,首先必须“入乎其内”,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描述的生活情境是学生不熟悉的,学生在阅读时无法自然地“入乎其内”。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缩短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身临其境,以利学生亲自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亲自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情感,感受快乐,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而情趣盎然。
其他文献
摘要 围绕教学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愉快教学。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对比、分角色朗读等,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教学方法思维启发主体作用实践探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观中教师的作用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作为教师,该怎样完成这种角色的转变呢?从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看,教师的职责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