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的统一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a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数字信息时代,数字空间对当今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然而数字空间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无论是构筑数字空间还是享受数字空间,都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那么信息技术课的教与学则显得尤为重要。老师教学生学是亘古不变的教学模式,然而做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并不容易。如何做到教与学的统一,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课题。加强课堂教与学的统一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本文将介绍笔者对信息技术课堂有关教学的一些拙见,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与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最终培养出了所谓的“书呆子”,现代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应是更重要的、有效的方式。作为具有很强操作性又有着广泛实用性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更应采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动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启发的作用。应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重要的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新课导入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力的基石。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和蔼可亲的、公正无私的形象,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引导、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
  成功的课堂引入部分,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使学生乐意进入课堂教学中来。总之,上课一开始,让学生感到新奇、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学习并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注重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学生是一个个情感丰富的个体,是一个个有着多方面“经验”的个体,任何新知的获得都需要唤起并暴露学生的经验,并与之取得联系,然后由学生自己把新知内化,逐渐建构,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多考虑学生的特点,应当做到各方面的合作,即师生合作,学生之间合作,使学生更能体现其主体性和主动性。
  三、差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取成功体验
  成功总会使人兴奋,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和情感。给学生提供成功机会,使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会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并将此转化为新的学习动力。学生只有不断体验成功,才能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才能发掘潜力,才能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只有不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最后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成功!因此在教学中由于学生之间或者小组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提出基本任务与扩展任务,只要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要求,这样肯定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使他们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给部分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完成所要达到的扩展任务,并且进行互相激励。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激发出学习的动力。
  四、课外知识的拓展刺激学生思维兴奋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加强课外知识的横向联系,不仅使学生能扎实的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而且还能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完整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外知识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和技术性,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学生拓宽知识面。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拓展课外知识,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学生不喜欢枯燥的理论,学生喜欢学习操作技能,但他们更喜欢学习实用的、对他们有用的操作技能。努力做好信息技术在课堂中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将具有更深远的意义。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课堂有效教学上做出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尝试,才能最终实现向优质教学的迈进。
其他文献
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型和优化的教学“蓝图”,但是,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一、设计好化学教学系统  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环节,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
期刊
我就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学、问、讲、练、创”五环节教学法的情况阐述如下:  一、“学、问、讲、练、创”五环节之间的操作流程及时间分配  “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下学习;“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讲”就是讲解,讲解上一环节中出现的学生不会回答的问题;“练”是学生做一些精心选择的具有典型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创”是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创新,具体表
期刊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一种双边活动。体现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性,它表现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还有师生之间心灵的相互沟通和情感的体验。在这些年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体育课堂教学,努力寻找着一切教育的契机,有效地融化师生间的种种隔膜和猜测,不断增进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协调好教师与学生间的各种关系,正确理解和掌握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
期刊
作为政治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和培养学生人格品德的双重任务,高中政治课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且有些枯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技能,从而更有利于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教师语言技巧运用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因此,我认为作为政治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语言技巧。  一、科学准确,用语规范  政治课本身理论性比较强,且术语较多,对于概念和原理的表述,
期刊
【摘要】 兴趣是一个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人类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也可以说是天然的启蒙者。本文主要从教材、教学过程、教师以及场地器材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原因,以及针对这些因素如何培养、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关键词】 新课程;兴趣;影响;提高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我国普通中小学体育课
期刊
不少老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其实,并非这么简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绘画中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
期刊
课堂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判断与诊断同步、激励与促进并行,明理与导向共存等多种功能,但它一直以来不被重视,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从转变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观念,找准评价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主体和方式多样化等方面加以对比与分析。为此,必须改进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期刊
近年来,随着生源数量的减少,职业高中学生的入学门槛很低,生源素质普遍下降,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太高。而计算机课已是职业高中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极其重大意义。如何才能面对现实上好职高计算机课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重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教师除按课标要求,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外,还必须开动脑筋精心设计好课的导入。那么如何在课堂中以引人入胜的开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离散的自由思维状态引导到恰当的教学气氛中呢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就课堂导入法谈一点看法。  一、相关性原则——利用相关文化情境导入  文化情境是指一件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利用相关的文化情境作为切入点导入
期刊
优化的美术课堂教学设计,对于美术教学的成败和美术教育目的的落实尤为关键。教师对美术课堂教学进行前瞻性的创新的教学设计时,要运用诸如信息技术下的开放式﹑快乐式、体验式等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时首先要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学龄的学生以及不同的课型,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分层次地制定具体、详细的教学目标。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