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排铀矿床位于长江矿田内,北邻棉花坑(302)铀矿床。区内岩浆活动频繁,热液蚀变复杂多样,含矿构造发育,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详细研究了长排铀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蚀变与铀成矿关系,认为区内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的热液蚀变有硅化、赤铁矿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紫黑色螢石化等,为有利的找矿标志;热液蚀变多发育于构造带内,在空间上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铀矿化明显受热液蚀变影响;在成矿断裂中,当蚀变作用强烈且多次叠加时,往往形成富大矿体;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与铀矿化的赋存部位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诸广岩体南部;长排铀矿床;围岩蚀变;铀成矿;找矿前景
1 地质概况
长排铀矿床位于诸广山岩体南部的长江矿田内。区域上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以及中新生界地层。区内岩体的形成起于加里东期,其中印支-燕山早期岩浆侵入活动达到高峰,该区的岩浆活动可划分为四期十三个阶段[1](表1)。区内出露的主要有燕山早期的中粒花岗岩,其次为印支期早期的中粗粒、中粒花岗岩和燕山晚期的细粒花岗岩,岩石复杂多样,铀含量较高(17×10-6~19.8×10-6)。
2 铀成矿特征
2.1 铀矿化产出特征
长排铀矿床的铀矿体严格受北西向(9南段、52号带)或近南北向(60、61号带)构造蚀变带控制,铀矿体主要赋存于蚀变带的硅质“骨架”[4](硅化碎裂岩)及其两侧的蚀变花岗岩中。
矿体的产状与构造带产状基本一致,多呈脉状和透镜状等。矿体跨幅大,个别垂幅800多米,厚度不均,浅部矿体较薄,深部矿体厚度相对较大,浅部矿体厚度为几十公分到几米不等,而深部矿体厚度可达十几米[5]。
2.2 矿石类型及矿物成分特征
矿石类型主要有硅化碎裂岩、蚀变碎裂花岗岩、硅化碎裂煌斑岩、蚀变碎裂碱交代岩等,其中硅化碎裂岩、蚀变碎裂花岗岩是含矿主要岩石,其次为硅化碎裂煌斑岩、蚀变碎裂碱交代岩。矿物成分简单,铀矿只要以沥青铀矿为主,有少量次生铀矿物。沥青铀矿主要呈细脉状、块状或浸染状产出。
矿石类型及其矿物组合在垂向上具有较明显的分带特征:浅部的矿石类型主要有赤铁矿化硅化碎裂岩和赤铁矿化花岗岩,铀矿物有沥青铀矿和次生铀矿物,主要伴生矿物有赤铁矿及少了黄铁矿;深部主要矿石为褐红色硅化碎裂岩和灰色硅化碎裂岩、碎裂花岗岩,铀矿物以沥青铀矿为主,呈细脉状或团块状产出(照片1、照片2),黄铁矿含量较高,在沥青铀矿富集部位以及围岩中,黄铁矿均广泛发育。其矿物组合特征反映了“上氧化下还原”的垂直分带规律[6-7]。
照片2 红色微晶石英与灰色微晶石英接触部位发育团块状沥青铀矿
2.3 热液活动及成矿阶段
区内热液活动和铀成矿均具有多期多阶段特征。矿前期:为白色中粗粒石英形成阶段;成矿期分为:红色石英—沥青铀矿形成阶段,灰色石英—沥青铀矿形成阶段;矿后期:白色微晶石英形成阶段。其中,铀矿主要形成于第二、三阶段。近邻的棉花坑矿床,同类型矿石中沥青铀矿U-Pb的年龄测定为(70Ma±)[8],与华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床的主成矿期(70~65Ma)[9]基本一致。
据近年地质勘查资料显示,第二阶段的铀成矿热液活动范围较广,从浅部至深部均有发育;第三阶段的铀成矿热液活动仅限于深部,且矿体品位较高,可见深部的相对还原和偏碱性的热液环境对成矿较为有利,当两个阶段的热液活动叠加时,往往有富矿出现[8]。如ZK4-3,揭露近南北向9号含矿构造带,其矿石主要为灰色微晶石英及少量红色微晶石英,,在红色石英与灰色石英均发育的部位可见团块状或细脉状沥青铀矿(照片2),其品位也较高。
3 找矿标志及找矿前景分析
区内铀矿化主要与硅化、赤铁矿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及紫黑色萤石化等蚀变关系密切,这些蚀变是区内的直接找矿标志,特别是寻找隐伏铀矿体的重要标志,且当多期成矿热液蚀变叠加时,往往形成富矿。
区内构造蚀变带十分发育,特别是隐伏构造蚀变带,如7号、52号带和61号带中部地段是区内成矿较好的隐伏构造蚀变带,构造带热液蚀变发育,勘探中可见硅化、赤铁矿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紫黑色萤石等,多种蚀变叠加,蚀变规模大,一般视厚度40~120m,局部可达200m,形成了厚大、富集、连续性好的铀矿体,在7号构造蚀变带,局部矿体视厚度达30多米,在52号构造蚀变带可见20%以上的特富矿体。这些构造蚀变带工作程度仍然较低,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和找矿空间。
4 结论
(1)区内热液活动及铀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征,因而产生了种类多样、普遍而强烈的热液蚀变作用,它与铀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热液蚀变强烈的部位,铀矿化普遍较好,矿体较富、规模变大,多期次热液蚀变活动叠加的部位,铀矿化也多次叠加,形成较富的矿体。热液蚀变与铀矿化的赋存在空间上也有明显的关系。
(2)热液蚀变多发育于构造带内,在空间上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铀矿化明显受蚀变影响,即构造蚀变带控矿。
(3)区内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的热液蚀变有硅化、赤铁矿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紫黑色萤石化等,为有利的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1]王进元,温金宁等.广东省仁化县211矿区301矿床评价勘探地质报告书.广东省705地质大队,1975.
[2]黄国龙,吴烈勤,邓平等.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潜力及找矿方向[J].铀矿地质,22(5):267-280.2006.
[3]徐铁生,吕保康,朱长淦等.广东省仁化县211矿区302矿床最终地质勘探报告.广东省705地质大队,1988.
作者简介:
叶松鑫(1979—),男,广西省桂平市,工程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在核工业二九〇研究所从事铀矿地质工作。
关键词:诸广岩体南部;长排铀矿床;围岩蚀变;铀成矿;找矿前景
1 地质概况
长排铀矿床位于诸广山岩体南部的长江矿田内。区域上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以及中新生界地层。区内岩体的形成起于加里东期,其中印支-燕山早期岩浆侵入活动达到高峰,该区的岩浆活动可划分为四期十三个阶段[1](表1)。区内出露的主要有燕山早期的中粒花岗岩,其次为印支期早期的中粗粒、中粒花岗岩和燕山晚期的细粒花岗岩,岩石复杂多样,铀含量较高(17×10-6~19.8×10-6)。
2 铀成矿特征
2.1 铀矿化产出特征
长排铀矿床的铀矿体严格受北西向(9南段、52号带)或近南北向(60、61号带)构造蚀变带控制,铀矿体主要赋存于蚀变带的硅质“骨架”[4](硅化碎裂岩)及其两侧的蚀变花岗岩中。
矿体的产状与构造带产状基本一致,多呈脉状和透镜状等。矿体跨幅大,个别垂幅800多米,厚度不均,浅部矿体较薄,深部矿体厚度相对较大,浅部矿体厚度为几十公分到几米不等,而深部矿体厚度可达十几米[5]。
2.2 矿石类型及矿物成分特征
矿石类型主要有硅化碎裂岩、蚀变碎裂花岗岩、硅化碎裂煌斑岩、蚀变碎裂碱交代岩等,其中硅化碎裂岩、蚀变碎裂花岗岩是含矿主要岩石,其次为硅化碎裂煌斑岩、蚀变碎裂碱交代岩。矿物成分简单,铀矿只要以沥青铀矿为主,有少量次生铀矿物。沥青铀矿主要呈细脉状、块状或浸染状产出。
矿石类型及其矿物组合在垂向上具有较明显的分带特征:浅部的矿石类型主要有赤铁矿化硅化碎裂岩和赤铁矿化花岗岩,铀矿物有沥青铀矿和次生铀矿物,主要伴生矿物有赤铁矿及少了黄铁矿;深部主要矿石为褐红色硅化碎裂岩和灰色硅化碎裂岩、碎裂花岗岩,铀矿物以沥青铀矿为主,呈细脉状或团块状产出(照片1、照片2),黄铁矿含量较高,在沥青铀矿富集部位以及围岩中,黄铁矿均广泛发育。其矿物组合特征反映了“上氧化下还原”的垂直分带规律[6-7]。
照片2 红色微晶石英与灰色微晶石英接触部位发育团块状沥青铀矿
2.3 热液活动及成矿阶段
区内热液活动和铀成矿均具有多期多阶段特征。矿前期:为白色中粗粒石英形成阶段;成矿期分为:红色石英—沥青铀矿形成阶段,灰色石英—沥青铀矿形成阶段;矿后期:白色微晶石英形成阶段。其中,铀矿主要形成于第二、三阶段。近邻的棉花坑矿床,同类型矿石中沥青铀矿U-Pb的年龄测定为(70Ma±)[8],与华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床的主成矿期(70~65Ma)[9]基本一致。
据近年地质勘查资料显示,第二阶段的铀成矿热液活动范围较广,从浅部至深部均有发育;第三阶段的铀成矿热液活动仅限于深部,且矿体品位较高,可见深部的相对还原和偏碱性的热液环境对成矿较为有利,当两个阶段的热液活动叠加时,往往有富矿出现[8]。如ZK4-3,揭露近南北向9号含矿构造带,其矿石主要为灰色微晶石英及少量红色微晶石英,,在红色石英与灰色石英均发育的部位可见团块状或细脉状沥青铀矿(照片2),其品位也较高。
3 找矿标志及找矿前景分析
区内铀矿化主要与硅化、赤铁矿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及紫黑色萤石化等蚀变关系密切,这些蚀变是区内的直接找矿标志,特别是寻找隐伏铀矿体的重要标志,且当多期成矿热液蚀变叠加时,往往形成富矿。
区内构造蚀变带十分发育,特别是隐伏构造蚀变带,如7号、52号带和61号带中部地段是区内成矿较好的隐伏构造蚀变带,构造带热液蚀变发育,勘探中可见硅化、赤铁矿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紫黑色萤石等,多种蚀变叠加,蚀变规模大,一般视厚度40~120m,局部可达200m,形成了厚大、富集、连续性好的铀矿体,在7号构造蚀变带,局部矿体视厚度达30多米,在52号构造蚀变带可见20%以上的特富矿体。这些构造蚀变带工作程度仍然较低,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和找矿空间。
4 结论
(1)区内热液活动及铀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征,因而产生了种类多样、普遍而强烈的热液蚀变作用,它与铀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热液蚀变强烈的部位,铀矿化普遍较好,矿体较富、规模变大,多期次热液蚀变活动叠加的部位,铀矿化也多次叠加,形成较富的矿体。热液蚀变与铀矿化的赋存在空间上也有明显的关系。
(2)热液蚀变多发育于构造带内,在空间上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铀矿化明显受蚀变影响,即构造蚀变带控矿。
(3)区内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的热液蚀变有硅化、赤铁矿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紫黑色萤石化等,为有利的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1]王进元,温金宁等.广东省仁化县211矿区301矿床评价勘探地质报告书.广东省705地质大队,1975.
[2]黄国龙,吴烈勤,邓平等.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潜力及找矿方向[J].铀矿地质,22(5):267-280.2006.
[3]徐铁生,吕保康,朱长淦等.广东省仁化县211矿区302矿床最终地质勘探报告.广东省705地质大队,1988.
作者简介:
叶松鑫(1979—),男,广西省桂平市,工程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在核工业二九〇研究所从事铀矿地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