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TSPO显像剂99Tcm-DTPA-CB86的制备及其对关节炎症的SPECT/CT显像研究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2585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制备99Tcm标记的转运蛋白(TSPO)配体CB86[99Tcm-DTPA(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CB86],探讨其作为TSPO靶向关节炎症显像新型分子探针的可行性。

方法

通过偶联双功能螯合剂制备DTPA-CB86,进行99Tcm标记,经高效液相色谱纯化,测定其放化纯度和体外稳定性。选用巨噬细胞RAW264.7进行体外细胞结合实验,测定99Tcm-DTPA-CB86的结合率和外排率。采用弗氏佐剂建立左踝关节炎症小鼠模型,对其行99Tcm-DTPA-CB86 Micro SPECT/CT显像,并观察探针的体内分布情况。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的数据进行t检验。

结果

99Tcm-DTPA-CB86的标记率为(95.86 ± 2.45)%,放化纯度为(97.45 ± 0.69)%,其在室温下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稳定性良好,放置4 h后,其标记率仍>90%。99Tcm-DTPA-CB86能与巨噬细胞RAW264.7特异性结合,3 h的摄取率达到最高峰[(36.45 ± 2.18)%],在加入过量未标记的DTPA-CB86后,RAW264.7细胞对99Tcm-DTPA-CB86的摄取明显受到抑制[(10.43 ± 2.01)%],与未阻断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6.217,P < 0.05);RAW264.7细胞对99Tcm-DTPA-CB86外排较少,摄取率从4.5 h时的(33.31 ± 2.34)%到8 h时的(19.32 ± 2.01)%,减少了13.99%。Micro SPECT/CT显像结果显示,99Tcm-DTPA-CB86在小鼠左踝关节炎症部位清晰可见,且能被过量的DTPA-CB86明显抑制;体内生物学分布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炎症靶向性;注射后3 h踝关节炎症部位的摄取仍可达(2.35 ± 0.10)%ID/g。

结论

99Tcm标记CB86易于制备,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及体内代谢学性质,同时具有较好的关节炎症摄取,有望发展成新的TSPO靶向SPECT关节炎症显像分子探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SPECT的同机定位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5例周围型肺占位患者,均行SPECT同机定位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取材样本长1.0~1.5 cm,并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评价其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是近似t检验。结果275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均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广泛应用于乳腺癌、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其使用的示踪剂主要有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和活性蓝染料,包括近年应用较多的荧光示踪剂,均为非特异性示踪剂,且存在次级淋巴结显影的问题。以B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和巨噬细胞表面的甘露糖受体CD206为靶点的新型特异性靶向前哨淋巴结(SLN)示踪剂,通过放射性核素、荧光或两者共同对其进行标记,与常规示踪剂相比,其具有注射部位快速清除、SLN可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与5野调强放疗(5F-IMR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并在危及器官保护方面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0例宫颈癌术后放疗的5F-IMRT计划,按相同的剂量限制对每例患者行单弧VMAT和双弧VMAT计划设计,比较3种计划的靶区剂量、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危及器官剂量及加速器跳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单弧VMAT和双弧VM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全身显像及SPECT显像对于判定病情、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显像有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即异常浓聚灶并不是残留的甲状腺组织或甲状腺癌转移灶。系统全面地了解这些假阳性分布及原因有助于图像的准确判读,更可避免患者后续不必要或过大剂量的131I治疗。笔者就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全身显像假阳性情况分布、特点及其可能的机制展开综述。
目的研究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在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首次131I清甲治疗对唾液腺功能的慢性损伤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首次行131I(4200.24±604.21)MBq清甲治疗的DTC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在131I清甲治疗后立即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物理护理、口腔卫生护理、健康宣教及药物治疗等),并分别于131I清甲前和治疗
笔者报道了一例双下肢乏力4月余,加重伴疼痛、活动受限一周的病例。MRI显示病灶累及胸3椎体、椎体附件和周围组织,并延伸到椎管内硬脊膜,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MRI因病变范围广且增强后明显强化,考虑为恶性肿瘤。而18F-FDG PET低代谢结合CT点状、栅栏状钙化灶和椎体骨质无破坏,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且术后病理因病灶内见异常血管聚集成丛状,血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文献复习加深了对椎
期刊
笔者报道了一例腰骶部及双下肢疼痛、活动受限1年入院的病例。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高钙血症、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及肺部感染。行全身骨显像发现患者双肺弥漫性摄取99Tcm-MDP。相关文献显示,多发性骨髓瘤可引起肾功能不全,并通过诱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高钙血症,Ca2+沿浓度梯度被动转运至肺泡及支气管
期刊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临床病理资料、TNM分期、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已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并测量原发灶SUVmax,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SUVmax与TNM分期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原发灶SUVmax与肿瘤长径(t=2.
目的研究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椎体骨折评估(VFA)联合腰椎侧位骨密度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效能。方法选取我院DXA同时检测髋部、腰椎前后位、腰椎侧位骨密度及VFA的老年受检者86例,根据DXA骨密度低下或VFA有脆性骨折诊断骨质疏松。比较腰椎侧位骨密度联合VFA与常规DXA检测髋部及腰椎前后位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所有受检者中,常规DXA检测髋部及腰椎前后
目的比较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化疗后加或不加胸部放疗的疗效,为ES-SCLC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2年接受化疗±胸部放疗的327例初治ES-SCLC患者资料。其中,130例(39.8%)患者进行了胸部放疗(化放疗组),197例(60.2%)接受单纯化疗(单纯化疗组)。化疗方案以EP(依托泊苷+顺铂)、CE(卡铂+依托泊苷)方案为主,胸部放疗采用调强放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