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小初衔接”的基本原则与纾困路径

来源 :中国音乐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u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小初衔接”是构建音乐课程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做好“小初衔接”工作可以使中小学音乐教师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教得好”提供重要的方法引领,为“学得会”提供有效的实施建议音乐学科“小初衔接”应坚持目标递进、资源整合、音乐本位、学生立场、音乐文化、多元评价等基本原则,从“标”“本”“法”三个维度入手,通过锚定课程目标、聚焦教学内容和融通教学壁垒,使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的音乐学习成为一个系统性的、紧密联系的整体.
其他文献
《海洋变局5000年:一部新全球史》,张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10月《海洋变局5000年》之所以称为一部新全球史,新就新在把海权和全球史联系起来.本书的内容呈现两条清晰的主线.一条是海权发展的历史线索:从古代海权、近代海权到现代海权,表现为一个个大国兴衰,塑造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左右国家的命运,影响全球政治、经济与军事格局.
期刊
2020年两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引发全社会对学校美育的关注与热议.本文简要梳理了新时代美育理念的概况,试图通过对六所部属师范大学音乐师范生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探究音乐师范生的培养现状,发现现行音乐师范生培养方案仍存在音乐专业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占比失衡、文化通识类课程不足、缺乏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教学法课程等问题.受教育部与教育学者提出的教师专业能力、核心素养启发,本文以未来美育教师的需求为参考,构建了音乐师范生核心素养框架,主要包括教育情怀、专业素养和人文审美三个维度,以及师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永恒主题.《规制与解放:百年来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进程研究》将教师专业化置于我国百年社会历史脉络中考察,生动、立体地展现了我国百年教师专业化的历史面貌、经验和问题.
《张謇诗编年校注》是徐乃为先生的心血之作.对张謇诗的研究可谓全面而深刻,对诗人时而隐微的表达做出了诠释.特别是对各版本张謇诗歌的勘误复正,并以编年体更为精准地呈现其诗歌发展历程,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
标准化教育是人才培育的基础,标准化课程体系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在文化自立、自强的国家话语下,高校应坚持传承与发展国家民族文化,主动建立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符合标准但不局限于标准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以中国音乐学院开展的“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为学科建设背景,以声乐歌剧系(美声方向)本科教学标准为研究内容,论述标准化教育视野下高校声乐主课课程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可行性与相关措施,为高等院校声乐专业从个性化教育走向标准化提供借鉴,并为其专业教学体系建设、教学实践与学理研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少教师对美、审美、美育概念的理解存在误区,造成当前高中音乐鉴赏课普遍存在“内容专业化”“审美说教化”“美育内涵知识技能化”等情况,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美育成效.本文从阐述美、审美、美育的本质意义出发,提出好课未必就是专业性强的课、音乐首先是一种生活、美育内涵是人的心灵升华而非知识技能的传承等观点,以期能从理念上改变教师的授课心态,从氛围上改善音乐课堂的自然样态,提升音乐鉴赏教学“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之成效.
在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教育背景下,音乐学科应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与课堂中的“劳育”元素;借助演唱、欣赏、表演实践、创作实践、班级音乐会等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发挥以美带劳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指向深度学习的沉浸式教学符合新时代、新课程的需求.它集情境、体验、合作、参与于一体,寓教于乐.沉浸式教学法能够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对提高课堂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沉浸式教学在高中民歌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与策略有:创设情境,营造沉浸氛围;活动引领,实现审美体验;人文浸润,提升学科素养.
本文通过梳理上海市高校音乐类学生职业规划和职业体验现状,探究盛行西方的舒伯职业规划理论和“互联网+”背景下、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现实之间的矛盾;同时,也给供给侧一方调整音乐类学生的培养计划、音乐类各大专院校专业课程改革、重新审视人才标准提供建议与参考.
《王安石传:上、下》,崔铭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年10月 北宋名相韩琦任扬州太守之时,曾于花园发现一株芍药分出四个枝丫,每个枝头都盛开着一朵花瓣层层叠叠的花朵.韩琦觉得惊奇,于是邀请王珪、王安石、陈升之一共观看.三十年后,四人先后成为宰相,"四相簪花"的故事由此而来.本书的主角,就是被誉为"千古一相"的王安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