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 和谐思想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14-0025-01
“和谐”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少数民族优秀的社会公德系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笔难得的财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了解历史、教育后人、凝聚国民、鼓舞人心、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功能。也就是说少数民族文化是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基本精神,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种重要形式。
1.少数民族文化推崇人与人的和谐。我国少数民族社会以村落社区为基础,而村落结构又以宗族血缘为纽带,村落族群的文化传播主要是代内代际之间的口传身教。血缘、族缘和地缘三位一体的相互重叠的村落结构,成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基础。普遍的族内认同意识、重家庭和家庭和睦,讲长幼辈份,守传统、重感情等民族传统文化对少数民族社会的变迁发挥着独特作用。另外,少数民族地区的纯朴乡风,是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各种矛盾的重要手段。少数民族地区的纯朴乡风主要体现在生活礼仪、人际关系上。生活礼仪、人际关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文化素养和社会风尚,而且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道德和精神面貌。我国少数民族在民族内外发生各种人际、族际交往,形成了一定的礼仪。这些礼仪建立在各民族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基础上,并受其制约。“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人际关系,把融洽相处、诚信友爱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最终“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这些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
2.少数民族文化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少数民族文化以群体本位为价值取向,强调个体服从和服务于群体,但并不是否定个体,相反,杰出的个体往往被拥戴为公众领袖,成为少数民族成员心目中崇拜的英雄。比如,英雄崇拜是草原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仅蒙古族就有500余部英雄史诗流传至今。英雄崇拜是草原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比如,蒙古族布利亚特妇女长袍在腰、肩、肘等部分有分割工艺,据说这是为了纪念一位布利亚特历史上的女英雄巴拉金皇后。传说巴拉金皇后为了保卫自己神圣的领土率领群众与入侵者进行了殊死的搏斗,后终因寡不敌众,落入敌人手中。在刑场上她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敌人以残酷的分肢刑罚杀害了她。布利亚特妇女们为了永远地纪念这位民族女英雄,把自己长袍的主要关节部位进行分割裁制,并把这种款式世代流传下来。作为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虽然不同时代草原民族的英雄主义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它所表现的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有助于培养人们在逆境中克服困难、勇于拼搏的品格,弘扬战胜非正义势力的正气。
事实上,少数民族有些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成分通过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各式各样的乡规民俗存在于少数民族的社会中,其中包含的尊重个体以及朴素的(下转第44页)(上接第25页)社会公平、公正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是建立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不可忽视的宝贵遗产。
3.少数民族文化推崇人与自然的和谐。少数民族文化蕴含有与生俱来的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宇宙观;具有与大自然谦和相处的自然观;具有欲取先予、永续利用的生态观和描摹自然、歌颂自然的文化观。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利用实践中,积累了朴素的生态维护经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在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蕴含着保护生态环境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知识和理想。这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中具有十分突出的生态文明意义。
4.少数民族文化追求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少数民族文化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指导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少数民族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另一方面是以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普遍接受和参与的、符合民族地区客观实际的表达形式来表现的。在尊重客观规律和社会规范的基础上,探索人的本质力量,发挥人的主动能动性,展现人的生命价值,追求人的生活目标,这些内容是历代少数民族人文精神的终极目标,也是传统哲学的认识论范畴。
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十分丰富和深刻,重视优秀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与弘扬,不仅是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需要,也是从文化艺术入手,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步伐的需要。深入挖
掘和研究这些思想,对于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沉香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14-0025-01
“和谐”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少数民族优秀的社会公德系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笔难得的财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了解历史、教育后人、凝聚国民、鼓舞人心、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功能。也就是说少数民族文化是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基本精神,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种重要形式。
1.少数民族文化推崇人与人的和谐。我国少数民族社会以村落社区为基础,而村落结构又以宗族血缘为纽带,村落族群的文化传播主要是代内代际之间的口传身教。血缘、族缘和地缘三位一体的相互重叠的村落结构,成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基础。普遍的族内认同意识、重家庭和家庭和睦,讲长幼辈份,守传统、重感情等民族传统文化对少数民族社会的变迁发挥着独特作用。另外,少数民族地区的纯朴乡风,是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各种矛盾的重要手段。少数民族地区的纯朴乡风主要体现在生活礼仪、人际关系上。生活礼仪、人际关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文化素养和社会风尚,而且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道德和精神面貌。我国少数民族在民族内外发生各种人际、族际交往,形成了一定的礼仪。这些礼仪建立在各民族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基础上,并受其制约。“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人际关系,把融洽相处、诚信友爱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最终“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这些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
2.少数民族文化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少数民族文化以群体本位为价值取向,强调个体服从和服务于群体,但并不是否定个体,相反,杰出的个体往往被拥戴为公众领袖,成为少数民族成员心目中崇拜的英雄。比如,英雄崇拜是草原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仅蒙古族就有500余部英雄史诗流传至今。英雄崇拜是草原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比如,蒙古族布利亚特妇女长袍在腰、肩、肘等部分有分割工艺,据说这是为了纪念一位布利亚特历史上的女英雄巴拉金皇后。传说巴拉金皇后为了保卫自己神圣的领土率领群众与入侵者进行了殊死的搏斗,后终因寡不敌众,落入敌人手中。在刑场上她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敌人以残酷的分肢刑罚杀害了她。布利亚特妇女们为了永远地纪念这位民族女英雄,把自己长袍的主要关节部位进行分割裁制,并把这种款式世代流传下来。作为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虽然不同时代草原民族的英雄主义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它所表现的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有助于培养人们在逆境中克服困难、勇于拼搏的品格,弘扬战胜非正义势力的正气。
事实上,少数民族有些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成分通过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各式各样的乡规民俗存在于少数民族的社会中,其中包含的尊重个体以及朴素的(下转第44页)(上接第25页)社会公平、公正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是建立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不可忽视的宝贵遗产。
3.少数民族文化推崇人与自然的和谐。少数民族文化蕴含有与生俱来的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宇宙观;具有与大自然谦和相处的自然观;具有欲取先予、永续利用的生态观和描摹自然、歌颂自然的文化观。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利用实践中,积累了朴素的生态维护经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在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蕴含着保护生态环境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知识和理想。这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中具有十分突出的生态文明意义。
4.少数民族文化追求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少数民族文化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指导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少数民族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另一方面是以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普遍接受和参与的、符合民族地区客观实际的表达形式来表现的。在尊重客观规律和社会规范的基础上,探索人的本质力量,发挥人的主动能动性,展现人的生命价值,追求人的生活目标,这些内容是历代少数民族人文精神的终极目标,也是传统哲学的认识论范畴。
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十分丰富和深刻,重视优秀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与弘扬,不仅是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需要,也是从文化艺术入手,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步伐的需要。深入挖
掘和研究这些思想,对于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