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事业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政府的带领下,更多的人投入到发掘娱乐价值、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的工作中来。贵州省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体育资丰富源。但由于贵州地处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制约了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导致该项事业一直处于比较幼稚的阶段并发展缓慢。但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它得到了蓬勃发展。2011年的第九届民运会在贵州的成功举办,给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带来契机,我们需以此为突破口,抓住机遇,认真探索发展道路,使其更上一个新台阶。下面就发展问题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民族特色,扎根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体育是少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民族内涵,体现民族精神,因此我们想要发展贵州省的少数民族体育就应使其建立在少数民族文化的坚实基础上。
贵州省有17个世居的少数民族,各民族都有其特色的体育项目,因此,应着眼于全局,认真研究少数民族习俗。因为“贵州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与民族习俗紧密相联”。在贵州,每项少数民族运动都有深厚的民族内涵,各民族体育项目也各具特色。该体育活动多在欢庆民族节日时举办,饱含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粗犷乐观的生活情趣。其体育活动项目有:“苗族群众喜爱的踩月亮、响节、踩火龙、花棍乐、丰收苗鼓、斗四方、芦笙技巧、垒营盘、穿花衣裳比赛、高跷等;有仡佬族喜爱的较脚劲、高台舞狮;布依族抵杠、德砂呱、竹鼓操、板凳拳;彝族的斗牛舞、乌蒙铃;土家族的莲花十八响;水族弦鼓乐;侗族勾林等。”可以说民族体育不能脱离民族文化,应扎根在文化当中。
在明确两者关系后,我们就要探讨如何在发展中坚持民族特色了。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加大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2005年侗族的摔跤被列入《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7年苗族射弩被列入《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众多少数民族项目被列入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充分表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各方面的一个重要载体。把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机遇,用其理念作为发展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理论参考,对从文化中发展体育意义重大。
二、把传统体育引入贵州高校
贵州省民族体育要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来投入这项事业。贵州高校有大量高素质人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与贵州的文化有联系紧密,所以在高校中推广民族体育就有这很大优势。
当然,目前来说许多学校已开设民族体育课程,如贵州大学就把民族传统体育列入选修内容。但我们需看到,高校对它的引进力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就算设置相关课程,也只是进行浅层教育,如体育项目的来源、历史和发展等方面都没有进行教授。就是说高校的少数民族传统教育没上升到理论高度,也不能对其进行深入的发掘。民族体育要得到快速发展,还得依赖于高校人才,为了能够让其有很好发展,使大量人才能够投入到发展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事业中来就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树立“健康优先”的指导思想。要想大学生能够很好的学习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就必须保障这些运动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意义。学校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从思想上让其接受,让他们相信学习这些对他们自身益处颇多;并且学校不仅要将“健康优先”作为宣传口号,更要将其落到实处,合理设置课程。其次,要注重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教材的编写工作。有了好的教材,才可能使民族体育教育有理可依,有法可循。
三、把民族体育事业和旅游事业有机结合
贵州少数民族体育发展,还需有经济上的支持。从资金来源上讲,光靠政府扶持是不够的,我们还得要有“活水”。“活水”从哪来?笔者认为是旅游。贵州省是一个高原多民族省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所以将旅游与少数民族体育结合,对于两者来说是互利双赢,旅游事业可以得到文化体育上的资源,民族体育又可得到资金上的支持。要把两者有机结合,以下两点很重要。
第一,以2011年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为着手点,抓住赛后余热。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在贵州省的成功举行,让全国人民都对贵州有了更广泛的了解,同时也激发起了人们的兴趣,所以我们要把握机遇,进行宣传活动,增加旅游内容。
第二,要坚持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促进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办好的,所以必须保证其能够连续、深入、健康地发展。为此我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增强体育旅游资源综合利用意识,保护旅游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实现体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完善生态体育旅游的宣传促销机制,运用影视、歌曲、广告、互联网等宣传形式,提高生态体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结语
总之,无论是从少数民族体育本身,还是从文化、经济等方面考虑,贵州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都是十分必要的。以上提出的发展办法也许不够全面,但是笔者相信,这些办法有着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笔者希望本文能够为促进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提供一点启示。
一、坚持民族特色,扎根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体育是少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民族内涵,体现民族精神,因此我们想要发展贵州省的少数民族体育就应使其建立在少数民族文化的坚实基础上。
贵州省有17个世居的少数民族,各民族都有其特色的体育项目,因此,应着眼于全局,认真研究少数民族习俗。因为“贵州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与民族习俗紧密相联”。在贵州,每项少数民族运动都有深厚的民族内涵,各民族体育项目也各具特色。该体育活动多在欢庆民族节日时举办,饱含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粗犷乐观的生活情趣。其体育活动项目有:“苗族群众喜爱的踩月亮、响节、踩火龙、花棍乐、丰收苗鼓、斗四方、芦笙技巧、垒营盘、穿花衣裳比赛、高跷等;有仡佬族喜爱的较脚劲、高台舞狮;布依族抵杠、德砂呱、竹鼓操、板凳拳;彝族的斗牛舞、乌蒙铃;土家族的莲花十八响;水族弦鼓乐;侗族勾林等。”可以说民族体育不能脱离民族文化,应扎根在文化当中。
在明确两者关系后,我们就要探讨如何在发展中坚持民族特色了。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加大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2005年侗族的摔跤被列入《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7年苗族射弩被列入《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众多少数民族项目被列入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充分表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各方面的一个重要载体。把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机遇,用其理念作为发展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理论参考,对从文化中发展体育意义重大。
二、把传统体育引入贵州高校
贵州省民族体育要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来投入这项事业。贵州高校有大量高素质人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与贵州的文化有联系紧密,所以在高校中推广民族体育就有这很大优势。
当然,目前来说许多学校已开设民族体育课程,如贵州大学就把民族传统体育列入选修内容。但我们需看到,高校对它的引进力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就算设置相关课程,也只是进行浅层教育,如体育项目的来源、历史和发展等方面都没有进行教授。就是说高校的少数民族传统教育没上升到理论高度,也不能对其进行深入的发掘。民族体育要得到快速发展,还得依赖于高校人才,为了能够让其有很好发展,使大量人才能够投入到发展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事业中来就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树立“健康优先”的指导思想。要想大学生能够很好的学习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就必须保障这些运动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意义。学校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从思想上让其接受,让他们相信学习这些对他们自身益处颇多;并且学校不仅要将“健康优先”作为宣传口号,更要将其落到实处,合理设置课程。其次,要注重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教材的编写工作。有了好的教材,才可能使民族体育教育有理可依,有法可循。
三、把民族体育事业和旅游事业有机结合
贵州少数民族体育发展,还需有经济上的支持。从资金来源上讲,光靠政府扶持是不够的,我们还得要有“活水”。“活水”从哪来?笔者认为是旅游。贵州省是一个高原多民族省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所以将旅游与少数民族体育结合,对于两者来说是互利双赢,旅游事业可以得到文化体育上的资源,民族体育又可得到资金上的支持。要把两者有机结合,以下两点很重要。
第一,以2011年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为着手点,抓住赛后余热。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在贵州省的成功举行,让全国人民都对贵州有了更广泛的了解,同时也激发起了人们的兴趣,所以我们要把握机遇,进行宣传活动,增加旅游内容。
第二,要坚持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促进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办好的,所以必须保证其能够连续、深入、健康地发展。为此我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增强体育旅游资源综合利用意识,保护旅游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实现体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完善生态体育旅游的宣传促销机制,运用影视、歌曲、广告、互联网等宣传形式,提高生态体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结语
总之,无论是从少数民族体育本身,还是从文化、经济等方面考虑,贵州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都是十分必要的。以上提出的发展办法也许不够全面,但是笔者相信,这些办法有着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笔者希望本文能够为促进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提供一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