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向内的追问和探求,将企业由名利驱动转向社会责任驱动,
深入公益事业,他找到了最终的答案
来源:《中国慈善家》2019年2月刊
刘道明
美好集团董事长
美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创立湖北美好社区志愿者公益基金会两年后,刘道明再次展示了其在慈善方面的决心和意念。去年,他宣布,将把自己70%的财产捐给这家公益基金会,用于社区志愿者和农民再就业培训,以及帮扶更多弱势人群。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企业家在功成名就之后向内求索的故事。刘道明坦承自己并非天生的慈善家,也有着一颗世俗的心,也曾被俗世的功名诱惑。然而当在房地产行业积累近100亿身家而成就感并未能如想象中一般持久悠长时,他失落和迷茫了。
该怎么做,才能让生活更美好?通过向内的追问和探求,将企业由名利驱动转向社会责任驱动,深入公益事业后,他找到了最终的答案。
从名流到美好
2007年,刘道明50岁。
自1994年从海南转战北京,13年来,与他的财富同时增长的,还有鬓角的白发和额间的皱纹。当他第一次意识到青春不再,韶华偷逝,而自己却从未享受过生命的恬适,他决定补偿一下自己。
“差不多5年的时间,什么都没做。”从2007年到2013年,刘道明将目光从事业上挪开,投向过去鲜有经历的生活,“去旅游,打高尔夫,和朋友一起品酒。”在他的心底,那5年时光,既是对自己的奖励,也是一种自我放逐。
2013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在经历了黄金十年的发展后,市场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房企的分化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趋势。刘道明的名流置业,如一艘曾驾轻就熟于各色风浪的航船,在那一年明显感受到了危机四伏。
彼时的他有两个选择。一是卖掉这艘船,从此在岸上看潮涨潮落、倦鸟余花;另一个选择,则是从船顶的太阳伞下起身,回到船长的位置,重掌船舵,再战风浪。
“我很纠结。”刘道明回忆抉择初定的那一瞬间,眉峰重聚。
2013年,五一小长假,刘道明把自己关在深圳君悦酒店的房间里,思考着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
把这样的问题拿到公众场合讨论的年代早已一去不返,那会让提问者看起来故弄玄虚。
刘道明不想让自己看起来“假装深刻”,但这个问题却关乎他是否要回到那艘名叫“名流置业”的大船上,去重新履行船长的责任。最终,他选择向自己的内心寻找答案。
“我在房间里待了三天。”刘道明说,三天的时间里,他梳理了自己过去近三十年的成败、得失,当最终的答案在拂去经年的风霜与尘土后,重新在他眼前闪现,他感到的,不是如释重负,而是愈加困惑。因为那个答案,只有6个字。
“让生活更美好”。
为了这6个字,19岁的刘道明离开家乡洪湖,到部队服役;31岁下海经商,开餐馆、卖建材;37岁孤身北上,用13年的时间,在房地产市场挣下百亿身家。当56岁重新面对这6个字,他想问自己一句:曾经付出一切去努力实现的梦想,是否依然令自己感到自豪?
“我发现我过去的人生目标格局太小。”这答案让刘道明感到不适。这不适,首先来自企业的名字。
“名流两个字,取了我名字的谐音,潜意识里,也有一种社会阶层跃升的小心思。”刘道明说,当他意识到过去奋斗的种种,更多只是为了自我生活水平的提高时,他为自己的狭隘感到羞愧。“让更多人生活更美好,才是生命更广阔的意义所在。”
一念至此,那个曾令他备感纠结,是急流勇退还是再度披波斩浪的难题,迎刃而解。
“我是这艘船的船长,当危险来临,别人可以弃船,我不可以。”这句被刘道明在过往受访中多次讲述的话语,其实还有一段被省略的下文—他并不打算塑造一个与船同沉的悲壮角色,而是要想尽办法,将这艘船和船上的所有人带离险境。
刘道明为这艘船重新规划了一条名叫“美好价值观”的航线。为了表明决心,他将船名从“名流置业”改为“美好置业”,他相信,在这条航线上,他不仅能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生活更美好。
“让员工们过上美好生活”为此被他写进美好置业的企业愿景里。
“第一条就是爱家人。”然而令刘道明意外的是,这条准则非但没有像他想象中一般,让美好置业获得更充足的发展动力,反而在某些时候成为一种掣肘。“员工们把自己和家庭的事情当成最重要的一个诉求点时,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下降了。”刘道明说,在新的行为准则颁布后,员工以需要陪家人、家里有事为由请假的现象骤然增多。
面对这种情况,他对美好置业的企业愿景做了重新规划,“过去是把爱家人放在第一位,把为社会做贡献放在最后一位。”重新规划后,美好置业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第二是用户,第三是合作伙伴,第四是同事,第五才是家人。
这是一次对刘道明本人和美好置业都意义深远的变革。于刘道明而言,在56岁时,他拓展了生命的维度,重新寻获了继续奋斗的动力;于美好置业而言,当企业面临市场与政策的双重压力,负重难行时,刘道明为美好置业重新规划的航向,让它从一家“名利驱动”的企业,转型为一家“社会责任驱动”的企业,开拓出一条新路。
这一转型在当时并不被企业的很多人理解,但当2014年末,美好置业实现年度营业收入21.05亿元,净利润7531.78万元的财报公之于众时,萦绕良久的质疑声开始消散。
为边缘阶层谋福祉
让更多人生活更美好—这是个听起来令人心潮澎湃但难以着手的愿景,为刘道明解决这个难题的人,是他的母亲。
自从2008年把公司从北京迁到武汉,刘道明和母亲一直聚少离多。“老人想見我们的时候,就说自己生病了。”母亲的“谎言”让刘道明意识到,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像母亲一样的老年人成了社会的边缘化群体,他们缺少家人的陪伴和社会的关爱,既然自己提出了“让更多人生活更美好”的主张,为什么不从关心老年人开始着手? 2016年7月,刘道明和夫人王萍捐赠2000万元,在湖北省民政厅注册成立“湖北美好社区志愿者公益基金会”。他希望以社区为阵地,发展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志愿服务组织。
两年多来,基金会在武汉、沈阳、西安、重庆等30多个城市相继成立100多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人数超过1万,为美好置业旗下社区的老人们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
幸福厨房、书画社、太极舞蹈队、4点半课堂、老年大学等一系列项目的开展,不但令社区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老龄人口的帮助,“让更多人生活更美好”,从刘道明个人的愿景,变成了成千上万志愿者的愿景。
为了让美好志愿者公益事业辐射更广阔的空间和地域,刘道明在湖北美好社区志愿者公益基金会的基础上,捐赠1亿元,拟在民政部注册“美好公益基金会”。
这一次,他不但将更多的边缘人群纳入到基金会的帮扶范围中,同时还决定将“美好公益基金会”作为顶层设计之一,架构于美好教育、美好生活、美好置业之上。
戰略上,美好公益围绕“建站、建厂、建镇”战略,狠抓执行,让更多长者和农民参与并受益。
在社区服务站建设方面,美好公益号召更多的长者着力提升社区长者和居民幸福指数,同时做好公益创收,为公益服务的长期发展解决经费来源。
在装配式建筑方面,美好集团在全国30余个核心城市大力建设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设备最先进、全球产能最大的PC生产基地,为更多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在农业方面,美好集团从技术和品种上下功夫,提高“虾稻共作”的产值,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加强培训,提升农民的生产和管理能力,增加他们的收入。
在产业新镇方面,围绕“吃、住”两大产业,美好集团做好教育、医疗、体育、商业、交通、文化等配套设施,让区域内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市民。
“做事即做人,如果做企业只是为了赚钱,我们一定会迷失方向。”在谈及美好置业转型后所进行的一系列公益行为的出发点时,刘道明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当我们把美好公益(基金会)作为一个顶层设计,美好集团的价值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不再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而是一家承担社会责任,为美好公益输送公益服务经费的社会企业。”
刘道明对公司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使美好置业从2014年至2018年,四次获得“中国中部房地产公司品牌价值TOP10”殊荣;同时,刘道明本人亦荣获“博鳌论坛2017-2018年度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家”“2018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贡献人物”等荣誉。
这一切没有成为他再一次驻足享受人生的资本,反而成为他向更广阔人生迈进的鞭策。
他参加企业家的致良知论坛,在王阳明的心学里寻找生命的真谛;参加台湾圆桌教育基金会的培训时,他在志愿者围成的圆圈中间一遍遍告诉自己,刘道明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他要把爱带给别人。他说,虽然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当生命终了,没有人因为对生命的理解不同,就能多带走一件身外之物。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财富更有意义?为什么不让它去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财富最大的意义,不就是用来回馈社会吗?”当刘道明说出这一句话,他宣布将自己70%的财产捐赠给美好公益基金会的举动,显得水到渠成。
“人来到世上,一定要有所作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哪怕只做成了一件,也不枉这一生。”刘道明说。
深入公益事业,他找到了最终的答案
来源:《中国慈善家》2019年2月刊
刘道明
美好集团董事长
美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创立湖北美好社区志愿者公益基金会两年后,刘道明再次展示了其在慈善方面的决心和意念。去年,他宣布,将把自己70%的财产捐给这家公益基金会,用于社区志愿者和农民再就业培训,以及帮扶更多弱势人群。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企业家在功成名就之后向内求索的故事。刘道明坦承自己并非天生的慈善家,也有着一颗世俗的心,也曾被俗世的功名诱惑。然而当在房地产行业积累近100亿身家而成就感并未能如想象中一般持久悠长时,他失落和迷茫了。
该怎么做,才能让生活更美好?通过向内的追问和探求,将企业由名利驱动转向社会责任驱动,深入公益事业后,他找到了最终的答案。
从名流到美好
2007年,刘道明50岁。
自1994年从海南转战北京,13年来,与他的财富同时增长的,还有鬓角的白发和额间的皱纹。当他第一次意识到青春不再,韶华偷逝,而自己却从未享受过生命的恬适,他决定补偿一下自己。
“差不多5年的时间,什么都没做。”从2007年到2013年,刘道明将目光从事业上挪开,投向过去鲜有经历的生活,“去旅游,打高尔夫,和朋友一起品酒。”在他的心底,那5年时光,既是对自己的奖励,也是一种自我放逐。
2013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在经历了黄金十年的发展后,市场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房企的分化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趋势。刘道明的名流置业,如一艘曾驾轻就熟于各色风浪的航船,在那一年明显感受到了危机四伏。
彼时的他有两个选择。一是卖掉这艘船,从此在岸上看潮涨潮落、倦鸟余花;另一个选择,则是从船顶的太阳伞下起身,回到船长的位置,重掌船舵,再战风浪。
“我很纠结。”刘道明回忆抉择初定的那一瞬间,眉峰重聚。
2013年,五一小长假,刘道明把自己关在深圳君悦酒店的房间里,思考着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
把这样的问题拿到公众场合讨论的年代早已一去不返,那会让提问者看起来故弄玄虚。
刘道明不想让自己看起来“假装深刻”,但这个问题却关乎他是否要回到那艘名叫“名流置业”的大船上,去重新履行船长的责任。最终,他选择向自己的内心寻找答案。
“我在房间里待了三天。”刘道明说,三天的时间里,他梳理了自己过去近三十年的成败、得失,当最终的答案在拂去经年的风霜与尘土后,重新在他眼前闪现,他感到的,不是如释重负,而是愈加困惑。因为那个答案,只有6个字。
“让生活更美好”。
为了这6个字,19岁的刘道明离开家乡洪湖,到部队服役;31岁下海经商,开餐馆、卖建材;37岁孤身北上,用13年的时间,在房地产市场挣下百亿身家。当56岁重新面对这6个字,他想问自己一句:曾经付出一切去努力实现的梦想,是否依然令自己感到自豪?
“我发现我过去的人生目标格局太小。”这答案让刘道明感到不适。这不适,首先来自企业的名字。
“名流两个字,取了我名字的谐音,潜意识里,也有一种社会阶层跃升的小心思。”刘道明说,当他意识到过去奋斗的种种,更多只是为了自我生活水平的提高时,他为自己的狭隘感到羞愧。“让更多人生活更美好,才是生命更广阔的意义所在。”
一念至此,那个曾令他备感纠结,是急流勇退还是再度披波斩浪的难题,迎刃而解。
“我是这艘船的船长,当危险来临,别人可以弃船,我不可以。”这句被刘道明在过往受访中多次讲述的话语,其实还有一段被省略的下文—他并不打算塑造一个与船同沉的悲壮角色,而是要想尽办法,将这艘船和船上的所有人带离险境。
刘道明为这艘船重新规划了一条名叫“美好价值观”的航线。为了表明决心,他将船名从“名流置业”改为“美好置业”,他相信,在这条航线上,他不仅能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生活更美好。
“让员工们过上美好生活”为此被他写进美好置业的企业愿景里。
“第一条就是爱家人。”然而令刘道明意外的是,这条准则非但没有像他想象中一般,让美好置业获得更充足的发展动力,反而在某些时候成为一种掣肘。“员工们把自己和家庭的事情当成最重要的一个诉求点时,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下降了。”刘道明说,在新的行为准则颁布后,员工以需要陪家人、家里有事为由请假的现象骤然增多。
面对这种情况,他对美好置业的企业愿景做了重新规划,“过去是把爱家人放在第一位,把为社会做贡献放在最后一位。”重新规划后,美好置业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第二是用户,第三是合作伙伴,第四是同事,第五才是家人。
这是一次对刘道明本人和美好置业都意义深远的变革。于刘道明而言,在56岁时,他拓展了生命的维度,重新寻获了继续奋斗的动力;于美好置业而言,当企业面临市场与政策的双重压力,负重难行时,刘道明为美好置业重新规划的航向,让它从一家“名利驱动”的企业,转型为一家“社会责任驱动”的企业,开拓出一条新路。
这一转型在当时并不被企业的很多人理解,但当2014年末,美好置业实现年度营业收入21.05亿元,净利润7531.78万元的财报公之于众时,萦绕良久的质疑声开始消散。
为边缘阶层谋福祉
让更多人生活更美好—这是个听起来令人心潮澎湃但难以着手的愿景,为刘道明解决这个难题的人,是他的母亲。
自从2008年把公司从北京迁到武汉,刘道明和母亲一直聚少离多。“老人想見我们的时候,就说自己生病了。”母亲的“谎言”让刘道明意识到,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像母亲一样的老年人成了社会的边缘化群体,他们缺少家人的陪伴和社会的关爱,既然自己提出了“让更多人生活更美好”的主张,为什么不从关心老年人开始着手? 2016年7月,刘道明和夫人王萍捐赠2000万元,在湖北省民政厅注册成立“湖北美好社区志愿者公益基金会”。他希望以社区为阵地,发展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志愿服务组织。
两年多来,基金会在武汉、沈阳、西安、重庆等30多个城市相继成立100多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人数超过1万,为美好置业旗下社区的老人们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
幸福厨房、书画社、太极舞蹈队、4点半课堂、老年大学等一系列项目的开展,不但令社区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老龄人口的帮助,“让更多人生活更美好”,从刘道明个人的愿景,变成了成千上万志愿者的愿景。
为了让美好志愿者公益事业辐射更广阔的空间和地域,刘道明在湖北美好社区志愿者公益基金会的基础上,捐赠1亿元,拟在民政部注册“美好公益基金会”。
这一次,他不但将更多的边缘人群纳入到基金会的帮扶范围中,同时还决定将“美好公益基金会”作为顶层设计之一,架构于美好教育、美好生活、美好置业之上。
戰略上,美好公益围绕“建站、建厂、建镇”战略,狠抓执行,让更多长者和农民参与并受益。
在社区服务站建设方面,美好公益号召更多的长者着力提升社区长者和居民幸福指数,同时做好公益创收,为公益服务的长期发展解决经费来源。
在装配式建筑方面,美好集团在全国30余个核心城市大力建设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设备最先进、全球产能最大的PC生产基地,为更多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在农业方面,美好集团从技术和品种上下功夫,提高“虾稻共作”的产值,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加强培训,提升农民的生产和管理能力,增加他们的收入。
在产业新镇方面,围绕“吃、住”两大产业,美好集团做好教育、医疗、体育、商业、交通、文化等配套设施,让区域内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市民。
“做事即做人,如果做企业只是为了赚钱,我们一定会迷失方向。”在谈及美好置业转型后所进行的一系列公益行为的出发点时,刘道明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当我们把美好公益(基金会)作为一个顶层设计,美好集团的价值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不再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而是一家承担社会责任,为美好公益输送公益服务经费的社会企业。”
刘道明对公司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使美好置业从2014年至2018年,四次获得“中国中部房地产公司品牌价值TOP10”殊荣;同时,刘道明本人亦荣获“博鳌论坛2017-2018年度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家”“2018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贡献人物”等荣誉。
这一切没有成为他再一次驻足享受人生的资本,反而成为他向更广阔人生迈进的鞭策。
他参加企业家的致良知论坛,在王阳明的心学里寻找生命的真谛;参加台湾圆桌教育基金会的培训时,他在志愿者围成的圆圈中间一遍遍告诉自己,刘道明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他要把爱带给别人。他说,虽然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当生命终了,没有人因为对生命的理解不同,就能多带走一件身外之物。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财富更有意义?为什么不让它去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财富最大的意义,不就是用来回馈社会吗?”当刘道明说出这一句话,他宣布将自己70%的财产捐赠给美好公益基金会的举动,显得水到渠成。
“人来到世上,一定要有所作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哪怕只做成了一件,也不枉这一生。”刘道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