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培养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hao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能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播知识,而且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别人写的文章,应该依据自己的认识去学习。而如今,语文的教学“标准化”,课本教参的答案整齐划一,缺乏个人理性的分析,多数学生只留于课本的机械性学习,特别是进入初中后需要很多时间去应付大量的理科练习,忽视了语文的学习,对于文章所反映的事实和所表达的思想不是原封不动的全盘接受,便是完全接受老师的结论,学生个性难以体现出来,这样,无形中扼杀了学生个性化的灵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育者如何运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呢?近几年来,我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语文教师应学会辨认学生个性的倾向性,胆大的、胆小的、顽皮的、沉静的、合群的、孤僻的、热情的、冷漠的,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语文教师就担当着开启每个学生内心世界的责任。只有在充分认识了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才能谈培养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打破过去课堂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探索者,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对学生多启发,让学生多质疑、多创造,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开展活动提供机会,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潜在的个性和独创性。
  2.在质疑和想象中培养学生的个性。疑惑是学生探索的源泉,学生在疑惑中才能学会思考,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不应直接说出答案,而是要加以引导,多点拨,少包揽。教师对学生应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笑容,允许学生“实话实说”;鼓励争议,允许“自我表现”;提倡创新,允许“挑战权威”;激发想象,让学生真正走进文章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把语文课堂变成“任鸟飞的蓝天”“凭鱼跃的大海”。
  例如:在抒情散文《听潮》一文中,作者鲁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三幅画面: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使读者身临其境。学习这样的课文,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让学生领会大海的柔美、壮美,并从中悟出作者对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情怀,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受到熏陶、感化。又如《丰碑》一课时,教师还应从渗透个性品格的角度着手,引导学生感受军需处长不朽的人格魅力,加速学生情感的升华,获得求知的动力,受到完美人格的熏陶。
  3.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平时作文教学中,作文题目离学生的生活很远,或者学生不感兴趣,不是使学生无法展开思路,就是使学生觉得漫无边际、捉摸不定,不知从何下手。而有些题目无新异,使学生望而生厌,学生往往胡编乱造,即使写的是真实的事情,也缺乏真情。作为语文教师,何不选一些学生最关注或者最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作为题目呢?老师还应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培养他们写自己想写的话,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思想者。
  
  通过课外培养学生的个性
  1.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个性。作家才有俊庸,气有刚柔,学有所专,习有稚俗,这取决于作家自身的经历、才能、气质、修养,特别是个性,表现在作品中就各不相同,教师不要将个人的阅读心得强加给学生,只有给学生一片自由阅读的时空,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学生才能读得愉悦,谈得自由,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因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爱好是不同的。他们有的喜欢阅读小说、戏剧,有的喜欢散文、诗歌。只要学生有兴趣爱好,教师就应大力鼓励。课外阅读还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阅读趣味,不管是现实主义作品,还是浪漫主义作品;不管是苏轼“大江东去”,还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不管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保尔”,还是曹雪芹“宝玉黛玉”;不管是金庸的“武侠”,还是琼瑶的“情绵”。只要有兴趣就让他们各得兴致,尽情放任阅读。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开放有兴趣的阅读,这对培养学生个性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只有体察到这些个性特色,并在有所感悟的同时,自己的个性才能得以丰富。
  2.多开展如演讲、辩论、朗诵、故事会等课外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舞台。蔡元培曾说:“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想方设法创设氛围,开辟途径,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只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祖国的大花园中才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校才会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联盟中学)
  (责任编校:扬子)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改变平铺直叙、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形成课堂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具有极大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从而使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中考取消地理后,每个中学地理教师都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一、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的内涵  每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诸因素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使之具
期刊
高中文科综合考试已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2006年高中政治《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考查学生四层次的能力,其中第一层次、也是最低层次的能力要求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纵观历届高中文科综合的考试,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不善于读题、审题,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强,因而备战高考,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强化学生的能力训练和提升,而最基本的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训练。如何训练和提
期刊
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荧光材料,荧光碳量子点由于其制备简单、原料易得、选择性强以及灵敏度高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检测领域.文章总结了近些年来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制备原料、杂原子掺杂及其荧光猝灭机理,重点介绍了碳量子点在粮油中重金属、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等危害物快速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碳量子点在粮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应用前景.
本文简要介绍了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概念、内容,分析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探讨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途径,以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社会进步。
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植物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享问题上的争辩影响着国际公约农业知识产权政策的变化,公约脉络清晰地展示了粮食安全视角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植物遗传资源保护领域的利益角逐.文章通过历史比较法分析国际公约与国内法律制度在植物遗传资源领域的规定,探索开放获取及惠益分享机制激励农民自成体系的作物种植发展,提出平衡保护植物遗传资源,鼓励植物新品种创新、育种者权利及农民权利的建议,以期为构建中国农业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体系提供有益参考,为筑牢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网奠定植物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基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勤能补拙,语文学习上,要勤奋刻苦,注重积累。新课程改革,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文能力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多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作文每学年不少于14次,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践行新课程标准,走出传统语文教学
期刊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技术等一线工作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加强教学方法改革。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实训中心以先进的生产设备,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改
期刊
为分析不同储藏期间粳糯稻谷制成米饭的食用品质的变化情况,选用龙粳57、皖垦糯2号和镇糯19号3种粳糯稻谷,在准低温(20℃、RH 75%)、高温(35℃、RH 75%)两个条件下储藏360 d,每60 d取样一次,测定大米蒸煮品质、质构特性及食味品质.结果表明:3种粳糯稻谷样品的蒸煮品质、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变化基本一致.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粳糯米饭吸水率和膨胀率呈上升趋势,米汤pH值、干物质均呈下降趋势,储藏温度越高变化越明显.米饭硬度、回复性、咀嚼性、内聚性和胶着性在前240 d储藏期间先上升后稍下降,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作文,其写作能力主要是从低年级的造句开始,以造句为基础,围绕一个中心,把一件物品、一个活动过程、一件事的经过写具体、详细、完整。而把写作对象写具体,则是三年级写作训练的一个重点。它是作文训练的基础,贯穿着小学作文的全过程。  具体化,即把事物的形状、色彩、动态、气味、声音及事情的经过等恰如其分地形象化地再现出来。而这种再现,不是高度的概括,而是学生认识世界时,对事物所产生的感
期刊
根据2009—2017年河南、湖北、江苏、山东、四川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就产业集聚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产业集聚对农业的促进作用,政府要加强对农业集聚区的扶持力度,帮助建立不同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时做好农户与加工企业之间的桥梁,保证农产品流通的通畅、快捷,从而能充分发挥农产品产业集聚的最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