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检验中棉花等级降级现象,探究原因是由于种子管理不严格、种子不纯;采摘时“四分”工作不扎实;棉花种植品种多;加工管理不善,机械不配套;检验人员的人为误差等因素造成。依据GB 1103—2007《棉花 细绒棉》感官检验时,对早期或前期、中后期棉花以及几种特殊棉花的检验提出建议。
【关键词】:棉花等级 检验方法 加工质量 颜色 成熟度
1、 棉花降级的原因分析
(1)种子管理不严格、种子不纯。种子的优劣和棉花的品质密不可分,所以应重视棉花种子培育和管理。
(2)采摘时“四分”工作不扎实。籽棉采摘与收购是棉花加工、生产、销售过程中主要的基础工作,混采、混级,造成了棉花等级下降。
(3)棉花种植品种多,实物标准与棉花色泽对不上。现在种植新品种棉花一般都比老品种的衣分高。主管机构和农业部门提倡种植新品种,以此增加产量,但是忽视了有的新品种棉花衣分高,因为棉籽上的短绒附着力极弱,试轧后成为半籽,从而增加了衣分的重量。由于棉短绒剥得较光,出现了皮棉“靠籽黄”,于是品级下降。
(4)加工管理不善,机械不配套。棉花降级,首先从棉花加工设备看,更新不断加快,轧花速度也快速提升,而企业棉花质量检验人员的数量却增长缓慢,尤其是加工过程中跟班质量检验员的配备不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测,导致产品不合格率增加,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效益低下。
(5)检验人员的人为误差。
综上所述,棉花等级的升降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GB 1103—2007《棉花 细绒棉》规定:现行棉花品级由感官依靠手感目测来评定,即根据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对照实物标准,结合文字条件,检验棉花品级。从近几年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结果来看,棉花品级指标主体以三级为主,一、二级棉较少,四级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作为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第三方公证检验部门,在棉花感官检验中遇到以下几种情况的棉花,我们如何把握和运用品级三条件,客观公正地定等定级,笔者就棉花品级检验,谈几点体会。
2 、对各种棉花品级检验的思路
2.1 对早期或前期棉花的检验[1]
棉花品级的高低、质量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是在棉纤维生长发育过程中,过早时因气候条件不利,棉纤维生长期没有充足的加厚期,即胞壁淀积加厚期不足,日轮系数过低。这种条件下,由于早期棉花生长在棉株根部,光照不足,生长的棉花一般成熟度较差,手扯接力弱,断头整齐,棉纤维色泽也差,呈现呆白无光泽。且新疆地理位置特殊,戈壁滩地,新开垦的盐碱地,土质差、养分低、缺水,干旱的早期或前期的棉花,或早期受病虫害的棉花,长度偏短,僵片多,成熟度差,色呆白等。我们在感官检验过程中,评定品级要往低等级考虑,较好的可定为三级,差的定为四级较妥。
2.2 对中后期棉花的检验
在棉花采摘后期,成熟期晚的品种,温度骤然下降,打霜了,造成了霜棉。霜棉可分轻霜棉、重霜棉。轻霜棉色泽呆白,灰暗或染污较重,但大部分纤维成熟尚好,夹有少量的黄色;重霜棉,色泽较淡,底色普遍阴黄、阴红。有的霜棉成熟度、强力、细度、外观形态可达三级,但颜色比四、五级标准棉还黄,对霜棉在标准中早有规定,应定四级及四级以下。对轻霜棉或稍重的霜棉,内在质量可达三级,但颜色深至上级或接近五级的可定为四级棉;重、特别重的霜棉可定为五级;晚成熟品种的霜棉,成熟度、强力差,有糟绒,受霜较重、特别重的可定为六级。
2.3 对几种特殊棉花的检验
1)对雨锈棉的检验。在棉花采摘过程中,由于天气原因,雨量过大,时间过长,产生雨锈棉,因雨水的渗染将棉桃壳上的颜色染到棉纤表面上了,呈黄褐色,轻、较轻的雨锈棉,经过籽清、皮清机轧花后,将雨锈打散了,在皮棉检验过程中也不容易发现。轻雨锈棉可定为三级,应适当重视内在质量,轻颜色,但较重的雨锈棉应考虑定低一个级,定四级较好。
2)对水分较大或偏大的棉花的检验。雨后、阴天、早上有露水采摘的棉花,冬天、雪天零下一二十摄氏度生产加工的棉花,因吸湿水分偏高的棉花,在检验时,由于水分大,弹力感觉小,纤维的弹性和刚性降低,纤维柔软,在强力钩拉、打击和摩擦中造成索丝,棉结和带纤维的籽屑明显,光泽较差,表面形态也难看。我们往往定低一个等级,如定四级。但经过平衡,放置、蓬松后,水分小了,弹力恢复,索丝,棉结松散,有可能提升一个级,为三级,从而产生差异。因此,对水分较大或偏高的棉花,一定要进行烘干处理后或多放置两天后,再进行仪器化感官检验。
3)品种为乳白类型棉花的检验。我们在仪器化检验中期,有些批次的棉花成熟度、强力、弹性、马克隆值、细度、加工质量、外观形态均较好,但光泽较差,棉花颜色偏黄,细看又不是霜棉,也不存在雨锈棉,棉花较干,是品种原因。伊犁辖区棉花乳白类型棉花多,三级乳白类型的棉花标准对不上颜色,应定为四级,但从棉纺织使用价值上来看,纺织企业看重的是内在质量,理化性能指标,棉花颜色次要些,对印染影响不大。因此,对乳白类型品种的棉花应重内在质量、轻颜色,定三级为宜。
4)对霜棉的检验。成熟期晚的品种,温度下降,造成霜棉。分轻霜、重霜。对轻霜棉或稍重的霜棉,内在质量可达到三级,但颜色深至四级或接近五级的可定为四级棉;重、特别重的霜棉可定为五级;晚成熟品种的霜棉,成熟度、强力差,有糟绒,受霜较重、特别重的定为六级。
3、 结论
为从根本上解决棉花等级问题,切实提高棉花质量,利用优势资源,加工出优质产品,创造更多财富,使企业和棉农受益,笔者归纳建议如下:
1)重视棉花品种培育。棉花品种是影响纤维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提高棉花质量的根本。
2)积极推广优质棉种植模式。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种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达到统一成熟,既适应“一遍过”采摘现状,又保证棉花品质的一致性。逐步推行机采棉,选育适宜机采棉的种植品种,加快机采棉技术研究,不断提高机采棉质量和效益。
3)从棉花摘售源头抓起。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要配合当地政府向棉农做好优棉优价的宣传工作,拉大棉花等级级差价格,促使棉农做好“四分”即分摘、分晒、分存、分售工作。向棉农讲清混售减少收益和混入异性纤维的危害性,这个环节是提高棉花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提高棉花等级的关键所在。
4) 加强籽棉收购市场管理。宣贯国家标准和相关政策,制定交易规则并规范交易行为,真正做到优棉优价。
5)加强对收购企业的监督管理。首先在收购质量上,严格按照“一试五定”的质量操作规程,严肃查处压级压重、抬级抬重、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等棉花质量违法行为,杜绝异性纤维,依质论价,确保市场公平交易和棉花质量。
6)加工企业应合理调配棉花加工时间。对早中期收购的棉花进行适时加工,有效提高棉花等级,树立品牌意识,以质量求生存,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观念,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7)大力加强企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必须转变思想,创新理念,选拔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或接受过业务培训的技术人员,担当棉花收购、加工、生产重任,树立其正确的职业道德,并为其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把好棉花收购、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关。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作用,充分调动棉农和棉花加工企业的积极性,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在收购加工中加强巡回指导,依据国家相关标准,从棉花采摘、收购、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棉花质量,提高棉花等级,推动棉花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棉花等级 检验方法 加工质量 颜色 成熟度
1、 棉花降级的原因分析
(1)种子管理不严格、种子不纯。种子的优劣和棉花的品质密不可分,所以应重视棉花种子培育和管理。
(2)采摘时“四分”工作不扎实。籽棉采摘与收购是棉花加工、生产、销售过程中主要的基础工作,混采、混级,造成了棉花等级下降。
(3)棉花种植品种多,实物标准与棉花色泽对不上。现在种植新品种棉花一般都比老品种的衣分高。主管机构和农业部门提倡种植新品种,以此增加产量,但是忽视了有的新品种棉花衣分高,因为棉籽上的短绒附着力极弱,试轧后成为半籽,从而增加了衣分的重量。由于棉短绒剥得较光,出现了皮棉“靠籽黄”,于是品级下降。
(4)加工管理不善,机械不配套。棉花降级,首先从棉花加工设备看,更新不断加快,轧花速度也快速提升,而企业棉花质量检验人员的数量却增长缓慢,尤其是加工过程中跟班质量检验员的配备不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测,导致产品不合格率增加,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效益低下。
(5)检验人员的人为误差。
综上所述,棉花等级的升降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GB 1103—2007《棉花 细绒棉》规定:现行棉花品级由感官依靠手感目测来评定,即根据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对照实物标准,结合文字条件,检验棉花品级。从近几年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结果来看,棉花品级指标主体以三级为主,一、二级棉较少,四级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作为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第三方公证检验部门,在棉花感官检验中遇到以下几种情况的棉花,我们如何把握和运用品级三条件,客观公正地定等定级,笔者就棉花品级检验,谈几点体会。
2 、对各种棉花品级检验的思路
2.1 对早期或前期棉花的检验[1]
棉花品级的高低、质量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是在棉纤维生长发育过程中,过早时因气候条件不利,棉纤维生长期没有充足的加厚期,即胞壁淀积加厚期不足,日轮系数过低。这种条件下,由于早期棉花生长在棉株根部,光照不足,生长的棉花一般成熟度较差,手扯接力弱,断头整齐,棉纤维色泽也差,呈现呆白无光泽。且新疆地理位置特殊,戈壁滩地,新开垦的盐碱地,土质差、养分低、缺水,干旱的早期或前期的棉花,或早期受病虫害的棉花,长度偏短,僵片多,成熟度差,色呆白等。我们在感官检验过程中,评定品级要往低等级考虑,较好的可定为三级,差的定为四级较妥。
2.2 对中后期棉花的检验
在棉花采摘后期,成熟期晚的品种,温度骤然下降,打霜了,造成了霜棉。霜棉可分轻霜棉、重霜棉。轻霜棉色泽呆白,灰暗或染污较重,但大部分纤维成熟尚好,夹有少量的黄色;重霜棉,色泽较淡,底色普遍阴黄、阴红。有的霜棉成熟度、强力、细度、外观形态可达三级,但颜色比四、五级标准棉还黄,对霜棉在标准中早有规定,应定四级及四级以下。对轻霜棉或稍重的霜棉,内在质量可达三级,但颜色深至上级或接近五级的可定为四级棉;重、特别重的霜棉可定为五级;晚成熟品种的霜棉,成熟度、强力差,有糟绒,受霜较重、特别重的可定为六级。
2.3 对几种特殊棉花的检验
1)对雨锈棉的检验。在棉花采摘过程中,由于天气原因,雨量过大,时间过长,产生雨锈棉,因雨水的渗染将棉桃壳上的颜色染到棉纤表面上了,呈黄褐色,轻、较轻的雨锈棉,经过籽清、皮清机轧花后,将雨锈打散了,在皮棉检验过程中也不容易发现。轻雨锈棉可定为三级,应适当重视内在质量,轻颜色,但较重的雨锈棉应考虑定低一个级,定四级较好。
2)对水分较大或偏大的棉花的检验。雨后、阴天、早上有露水采摘的棉花,冬天、雪天零下一二十摄氏度生产加工的棉花,因吸湿水分偏高的棉花,在检验时,由于水分大,弹力感觉小,纤维的弹性和刚性降低,纤维柔软,在强力钩拉、打击和摩擦中造成索丝,棉结和带纤维的籽屑明显,光泽较差,表面形态也难看。我们往往定低一个等级,如定四级。但经过平衡,放置、蓬松后,水分小了,弹力恢复,索丝,棉结松散,有可能提升一个级,为三级,从而产生差异。因此,对水分较大或偏高的棉花,一定要进行烘干处理后或多放置两天后,再进行仪器化感官检验。
3)品种为乳白类型棉花的检验。我们在仪器化检验中期,有些批次的棉花成熟度、强力、弹性、马克隆值、细度、加工质量、外观形态均较好,但光泽较差,棉花颜色偏黄,细看又不是霜棉,也不存在雨锈棉,棉花较干,是品种原因。伊犁辖区棉花乳白类型棉花多,三级乳白类型的棉花标准对不上颜色,应定为四级,但从棉纺织使用价值上来看,纺织企业看重的是内在质量,理化性能指标,棉花颜色次要些,对印染影响不大。因此,对乳白类型品种的棉花应重内在质量、轻颜色,定三级为宜。
4)对霜棉的检验。成熟期晚的品种,温度下降,造成霜棉。分轻霜、重霜。对轻霜棉或稍重的霜棉,内在质量可达到三级,但颜色深至四级或接近五级的可定为四级棉;重、特别重的霜棉可定为五级;晚成熟品种的霜棉,成熟度、强力差,有糟绒,受霜较重、特别重的定为六级。
3、 结论
为从根本上解决棉花等级问题,切实提高棉花质量,利用优势资源,加工出优质产品,创造更多财富,使企业和棉农受益,笔者归纳建议如下:
1)重视棉花品种培育。棉花品种是影响纤维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提高棉花质量的根本。
2)积极推广优质棉种植模式。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种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达到统一成熟,既适应“一遍过”采摘现状,又保证棉花品质的一致性。逐步推行机采棉,选育适宜机采棉的种植品种,加快机采棉技术研究,不断提高机采棉质量和效益。
3)从棉花摘售源头抓起。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要配合当地政府向棉农做好优棉优价的宣传工作,拉大棉花等级级差价格,促使棉农做好“四分”即分摘、分晒、分存、分售工作。向棉农讲清混售减少收益和混入异性纤维的危害性,这个环节是提高棉花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提高棉花等级的关键所在。
4) 加强籽棉收购市场管理。宣贯国家标准和相关政策,制定交易规则并规范交易行为,真正做到优棉优价。
5)加强对收购企业的监督管理。首先在收购质量上,严格按照“一试五定”的质量操作规程,严肃查处压级压重、抬级抬重、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等棉花质量违法行为,杜绝异性纤维,依质论价,确保市场公平交易和棉花质量。
6)加工企业应合理调配棉花加工时间。对早中期收购的棉花进行适时加工,有效提高棉花等级,树立品牌意识,以质量求生存,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观念,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7)大力加强企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必须转变思想,创新理念,选拔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或接受过业务培训的技术人员,担当棉花收购、加工、生产重任,树立其正确的职业道德,并为其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把好棉花收购、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关。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作用,充分调动棉农和棉花加工企业的积极性,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在收购加工中加强巡回指导,依据国家相关标准,从棉花采摘、收购、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棉花质量,提高棉花等级,推动棉花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