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教育学生的语言艺术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975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的职责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因此,在教育学生的时候经常会用到批评性的语言,这些语言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关键取决于老师的语言艺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使用适合学生胃口的语言呢?我认为在批评学生时尽可能让你的语言体现出:“爱”、“诚”、“度”、“宜”、“妙”、“悟”这六个字上。
  爱是教育的前提。我国著名学者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应多用关爱的语言和行动去引导,不能目空一切,盛气凌人。不能老是看到学生是一个接受教育者,坐在讲台下边的群体,自己居高临下。其实,只要你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当中,用心去交流,用行动去感召,把爱心普洒在每个学生身上,他们会得到阳光般的温暖。这样会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并且他们会更加的喜欢你、尊重你,踏踏实实的学习,正正派派的做人。
  诚是教育的条件。没有诚信的教育就是荒谬的教育。如果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就没有用诚信的语言去交流,怎能换来学生的诚信呢?因此,在要求学生要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也不能破例。我们在语言行动上都要做到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牢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应以真诚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去交流,不能老是用责备的口吻,冷若冰霜的面孔去恐吓。特别在教育问题学生方面更应多费心思,诲人不倦,把每次的批评教育都真正的当作一次情感交流,而不能当作一次惩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班主任要用我们的仁爱之心、宽容之心去唤醒他们的改过之心。
  度是教育的保障。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生时,你的语言行动都要有度,适可而止,不能过分地让学生无地自容。英国著名教育理论家洛克曾说过:“如果教师使学生过分地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就没有了。他们会预先觉得自己名誉已经受到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思想就愈加淡薄。”假如我们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出言不逊,行为鲁莽,做事不理智,轻则骂重则打,这样学生会听你的吗?会服你吗?我想这是绝对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的。因此,我认为在教育学生时首先应做到语言文明,和蔼可亲,不能随意的讽刺挖苦。对待他们已经犯下的错误要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内心深处去疏导,不能去恐吓、威胁。其次,不能惩罚和变相惩罚学生。时刻记住学生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有情感的。我们之间需要的是一种情感交流。
  宜是教育的方法。批评虽是教育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我们在语言的使用上不能干篇一律,要因人而异。对待不同心理和不同性格的学生要给他们最适宜的语言。如性格开朗的学生,批评时要一针见血,让他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立即改正。性格内向的学生应重在引导,语言不能过于尖锐。因为这些学生自尊心很强,但自信心很差,经受不住尖锐语言的打击。性格倔强的学生要软硬兼施,但一定要记住不能冲动,小心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恶果。对待优秀学生一定要直言不讳,指出缺点和错误,如果你轻描淡写,他会自以为是,这样长次下去优生将会不优秀。
  妙是教育的境界。班主任的语言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是否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就取决于你的语言是否得体,是否幽默,是否合乎学生的心理。因此,在教育学生时应尽量避免讽刺、挖苦的语言,即使是批评语言也要说得婉转、幽默、动听,让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从心灵深处佩服你,不得不痛改前非。例如,某生犯了错误,老师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不怕犯错误,只怕不改正错误。”学生听了之后感到很舒服,只要我改正老师肯定不会计较的,所以我一定要改邪归正,重新做人。再如,一位学生经常上课睡觉,一次上课他来迟到了,老师幽默的说:“亲爱的同学,很遗憾你今天耽误了你的睡觉的时间。”他和全班同学一道便哄堂大笑,就从这以后他上课再也不睡觉了。
  悟是教育的目的。班主任在教育批评学生时不能只注重表面上的平息,堵住事态的发生,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自己得到醒悟,思过错,明得失,做到“吾日三省吾身”。那么,班主任的语言要做到言尽而意无穷,注重引导和启发,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心灵深处得到震撼。在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孟子就提出过自求自得的教育方法。他强调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依靠学生的自求自得。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君子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这也告诉了我们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只能引导、剖析问题的根源,查找存在的问题,点拨改正的方法,不可能穷尽一切道理。因此,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应该别出心裁,挖空心思用最适合学生的优美语言去感化他们、塑造他们、引导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努力让他们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达到教育的真正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培养。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从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入手,教会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教师必须适时、适宜的对学生进行自我评和自主反馈的训练和指导,教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实现语文教学中“教为了不教”的理想。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策略    21世
期刊
【摘要】“学会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必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会学”,就要采用多方位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活跃的问题情境,指导灵活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会学习;学习能力;学习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摸索、自求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期刊
正确理解相关概念和灵活运用解题方法是学习恒定电路的基础。闭合电路是高中物理电学的基本内容,分为纯电阻电路和非电阻电路。本文就电路中功率和电源效率的相关知识作一个规律的归纳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一 闭合电路中的四个功率  1 电源的功率:是描述闭合电路中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快慢的物理量。它在数量上等于总电流I与电源电动势E的乘积,即P=IE  2 电源的输出功率
期刊
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和谐的课堂环境能唤醒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使之产生强烈的欲望,并积极进入状态,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要保持宽容与理解,给予鼓励与引导,少一些批评与指责,多一些赞扬与鼓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消除师生间的无形的心灵鸿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
期刊
诗,是人类对自然世界与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特殊认知。它们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体现着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追求。从那些优秀的古诗词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灵秀神奇,体悟人与物的和谐美妙,感受人类心灵的质朴与圣洁。古诗词它是古代诗人词人自身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结晶。可因年代的久远,生活背景的迥异,小学生常常很难真正的体会和领悟。大部分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是要求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以至于默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过程。然而,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大多数英语教师总是用陈旧的方法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严重地与创新教育背道而驰。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浅谈对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看法。  1 在农村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长
期刊
从2006年开始,辽宁省大连市高中教学要求按新课标进行,使用新教材。新课标的顺利实施,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性转变。  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此次课程改革的最大区别就是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归纳起来,此次“课改”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①转变
期刊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增强学生观念,树立人人能创新的意识,努力探索,改进教学方法,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焰。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  第一,理解学生,着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富有活力的教学气氛。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我们要努力使课堂形成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呼吸”。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破坏纪律和放任自流。在课堂上,学生提出教师未曾想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远程教育、网络进入课堂教学己成为一种趋势,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课堂教学对电教媒体的运用越来越迫切需要了。而计算机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行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远程教育,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进而愉快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对优化课堂教学起到重要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远
期刊
传统的语文课堂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课堂本位,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了语文教科书和传统的语文小课堂里,过分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过分强调语文双基的训练,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忽视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过分强调统一,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同时学习一个内容,使语文课堂教学显得封闭、凝固、僵化。因而语文新课改呼唤着开放性的语文课堂。与此同时,我们应看到,当今教育的理念应该是开放性的,而不可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