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由于中西方在文化传统、政治、哲学、宗教方面都具有着明显差异,因此在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方面也会体现出不同。本文提出了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与中国女性形象在是否遵从自身情感与是否具备自强意识两个方面的差异,并从《简·爱》和《红楼梦》中的简·爱与林黛玉的比较入手,对这种差异做出了论证。
关键词:中国 英美文学 女性形象 比较 差异
无论是中国还是英美文学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都具有着形形色色、性格迥异的特点,并且这些女性形象也都具有着个性并存在着共性。通过对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差异做出分析,能让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视角来对中西文学创作所各自具有的独特特征和独特魅力做出认知,并推动人类文学规律以及美学本质的探索。
一 遵从自我情感与重视名节操守
从西方文学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特点来看,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在思想还是行为选择上都更加倾向于遵从自身的情感,这种具有强烈女性自主意识的特点尤其体现在西方文学女性形象对爱情以及婚姻的选择方面,也就是说,对于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而言,对自身情感的遵从要比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更加重要。中国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传统女性形象则与西方文学女性形象具有着明显差异,她们对名节操守的重视甚至超越了对自身生命的尊重,并且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普遍看重社会对自身所做出的评价,而在爱情与婚姻的选择方面,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往往会受到家庭的左右与利益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女性所具有的个人情感并非受社会和家庭所重视,而且作为女性自身也经常妄自菲薄,并将自身情感放置于最没有价值的地位。
在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显然,对自我的坚持与获得幸福都是简·爱勇敢追求尊严与自由的结果,而这份勇敢来自于简·爱对自我情感的顺从。从简·爱所经历的爱情可以看出,无论是与罗切斯特相恋还是离开罗切斯特并在最后原谅罗切斯特,小说的每个情节发展都体现出了简·爱对自身情感的重视,在此过程中,名节操守等社会道德元素并非影响简·爱思想与行为的主要元素。在英美文学中,具有相同特点的女性形象数不胜数。而在中国文学中,女性经常为了遵循社会所赋予自身的角色要求与责任而忽略自身,即便是关乎自身一生的爱情也往往会受到社会评价、名节道德的影响,因此,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普遍并没有突破社会道德束缚并体现自身自主意识的勇气。如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本质既是“天性”使然,也是“观念”使然。无论是在生命体验还是爱情体验体验方面的失败,都可以归结于林黛玉对名节操守等社会道德因素的过度遵从,对于林黛玉而言,名节操守就像是一副枷锁束缚住了她的思想和行为,并导致了女性形象悲剧命运的产生。由此可见,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具有着恪守名节与社会道德的情结,而通过结合以上所提到的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所具有的特点来看,是选择遵从自身情感还是选择遵从名节操守,的确是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主要差异点。
从《简·爱》与《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比对来看,面对社会的不公,简能够勇敢地做出反抗,从《简·爱》所叙述的故事可以看出,简并没有屈从于世俗的束缚,而是能够主动地面对挑战。在里德太太家,虽然受到了蔑视,但是简·爱却敢于和表哥打架,也敢于称里德太太为坏女人。在生活中,简不会对自身的情感进行压抑,这种思想与行为不仅体现在对世俗的反抗,同时也体现在对自我的挑战中。当自身的爱情破灭之后,简并没有选择继续在庄园中生活,而是选择了不失尊严的离开。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这种选择的差异也是导致二人生命结局不同的重要原因。在林黛玉的生活中,封建礼教仍旧是无法逾越的铜墙铁壁,面对这种束缚所带来的无奈,林黛玉将自身严实的封闭起来。在进入贾府之后,林黛玉谨小慎微并扮演着一个需要大家来呵护的大家闺秀。当她对贾宝玉萌生情愫后,也没有在任何场合露出蛛丝马迹。直至爱情终于要烟消云散,林黛玉都没有勇敢地站出来,而是在备受煎熬中用自己的生命对爱情进行了祭奠。林黛玉临死前对紫鹃说:“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这句托付对于林黛玉本人而言十分重要,因为林黛玉认为自己即便香消玉殒,也需要留下清名。但是从葬花吟的内容来看,我们也可以发现林黛玉在思想与行为上的矛盾。葬花吟可以说是林黛玉的真情流露,在这首诗歌中,林黛玉表达了对生命热情的渴望以及对自由爱情的追求。然而,与林黛玉所秉持的“男女授受不亲”的行为观念结合来看,林黛玉却是将自身进行了严密的包裹。在《红楼梦》第三十回,贾宝玉牵了林黛玉的手并遭到了林黛玉的训斥:“谁同你拉拉扯扯的。一天大似一天的,还这么涎皮赖脸的,连个道理也不知道。”由此可见,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纯洁如冰,当在行为上出现逾度时,林黛玉可以十分理性地进行遏制。然而这种理性却导致了林黛玉爱情悲剧的出现,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林黛玉才喊出了“宝玉,你好……”虽然这句话并没有说完,但是却是林黛玉对自身被压抑多年的情感所做出的释放。对名节的顾忌与看重是导致林黛玉悲剧一生的重要原因,与简相比,林黛玉无法听从于自身的情感并追求自身的理想,而这种差异也是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差异的典型。
二 自强意识与依附心理
在西方文学创作中,女性形象普遍具有着平等观念与自强意识,这种观念的意识主要体现为对男权社会中男性权力的反抗以及女性权力的争取。但是在中国的文学创作中,女性形象则普遍具有着自卑的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也导致女性大多选择对男性持有顺从与依附的态度。事实上,西方传统女性所面临的境遇与中国传统女性所面临的境遇十分相似。在20世纪之前,西方社会中的男性处于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宰与中心位置,而女性不仅具有着相对低下的社会地位,并且会受到歧视,这种歧视主要体现为女性被认为是智力与能力贫乏的,她们不仅不具备继承财产与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并不具备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从这点来看,《简·爱》中的简与《红楼梦》中得了林黛玉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对女性的看法十分相似,然而《简·爱》与《红楼梦》中的简和林黛玉虽然具有着相似的人生憧憬,但是却具有着不同的性格与命运,在这两部可以体现出英美文学与中国文学女性形象特点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学在女性形象塑造审美方面所具有的明显差异。 在英美文学史中,《简·爱》中的女人公简被看做是具备女性抗争精神的典型,从这一女性形象来看,简显然是属于智慧型女性,她不仅具有着知识与主见,并且具有着追求自由婚姻和爱情的权利,虽然在性情和相貌方面,简并不出众甚至可以说是十分不显眼,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并不完全符合男性社会中女性审美标准的形象却凭借自身的自尊、才学以及抗争精神获得了包括经济上的独立以及人格上的独立。然而在中国文学中所出现的女性形象,大多并没有去追求属于自身的权利,而是选择依附于男性,在这种取向下,女性成为人妇之后往往听天由命,不是终身有靠就是孤苦一生。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大家闺秀的典型,虽然林黛玉同样具有着才学,但是这中才学并没有成为林黛玉具有反抗精神与女性独立意识的前提。她虽然执着于自己的爱情,但是却没有去勇敢的追求。从林黛玉的生活历程来看,她从来没有获得过真正的独立,在来到贾府之前,她依附于自己的父亲,而在来到贾府之后,她则依附于这个更加庞大的家族势力。当然,中国传统文学中女性形象所具有的自卑心理与依附心理和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具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也具有着一些体现出自强不息的女性形象,但是从主流状态方面来看,是选择自强还是选择依附于男性的确是中国与英美文学在作品中女性形象的重要分水岭之一。
从《简·爱》与《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比对来看,对平等的追求是简·爱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重要特征,这一取向是简·爱思想与行为选择的重要指导,同时也是推动简·爱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这种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简·爱在经济方面追求独立。这种认知来自与简·爱在洛伍德寄宿学校的生活经验,在那段时间,简意识到自身要获得他人的尊重,就必须付出努力。虽然之后简所从事的家庭教师工作并不能完全实现经济方面的独立,但是却可以看到简在追求经济独立中所做出的坚持与努力。而从简对经济独立所具有的坚持不懈的态度来看,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尊重或者说是追求与他人的平等;二是简的平等观念让简具有了无畏的勇气。简在舅妈家的生活十分屈辱,于是简决定走出家门。而简在洛伍德学校中也受到欺凌,此时的简选择了反抗,并在这一时期勇敢地冲破了社会世俗的束缚而展开了与贵族罗切斯特的爱情。同时,简的勇敢还体现在她能够不计前嫌,无论是对于舅妈还是对于欺骗自己并破落的罗切斯特,她都表现出了宽容。这种能够震撼读者的品格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力量,同时也是追求人格平等这一意识的体现。从简的经历可以看出,无论是否寄人篱下、是否职业卑微、是否一贫如洗,人与人之间总应该是平等的。然而这种意识在《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身上却没有得到体现。虽然林黛玉具有着高洁的品行,但是也具有依附心理。在这种依附心理的作用下,她寄人篱下并产生自卑、她身处困境却希望得到他人保护。特别是在面对爱情时,她更是体现出了这种自卑心理与依附心理。在《红楼梦》二十八回:“我没有这么大的福气,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这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自卑心理同时也道出了自身的凄凉身世。在林黛玉进入贾府之后,她看到了贾府的气势以及人们的言行,终于也信了母亲曾说过的话,即外祖母家比自家好。这同样是一种自卑心理的体现,而与简不同的时,当简产生自卑心理的同时也会产生自强心理,而林黛玉与自卑心理并行的则是依附心理。
综上所述,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具有着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对自我情感或是对名节操守的遵从以及具有自强意识或是自卑依附两个方面。通过《简·爱》与《红楼梦》中的两个女主人公简和林黛玉的比较也可以体现出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所具有的这两种主要差异。当然,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差异以及产生的原因体现在多个方面,本文并不能做出完整的概括与论述,但是通过对两个人物形象的比较,却能够为更加清楚地对中西方文化特殊性做出认知并发挥出一定价值,同时也希望能够对文学规律和文学美学本质的探索做出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华:《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透析》,《长城》,2013年第2期。
[2] 解修龙:《浅析〈简·爱〉的爱情观》,《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
[3] 刘爱萍:《〈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悲剧原因》,《文学教育》(上),2007年第6期。
[4] 张翠萍:《从〈简·爱〉的圣经情结看其女性主义观》,《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5] 戴峰:《幻灭与抗争——林黛玉与简·爱形象比较》,《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6期。
(贾萍,石家庄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中国 英美文学 女性形象 比较 差异
无论是中国还是英美文学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都具有着形形色色、性格迥异的特点,并且这些女性形象也都具有着个性并存在着共性。通过对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差异做出分析,能让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视角来对中西文学创作所各自具有的独特特征和独特魅力做出认知,并推动人类文学规律以及美学本质的探索。
一 遵从自我情感与重视名节操守
从西方文学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特点来看,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在思想还是行为选择上都更加倾向于遵从自身的情感,这种具有强烈女性自主意识的特点尤其体现在西方文学女性形象对爱情以及婚姻的选择方面,也就是说,对于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而言,对自身情感的遵从要比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更加重要。中国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传统女性形象则与西方文学女性形象具有着明显差异,她们对名节操守的重视甚至超越了对自身生命的尊重,并且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普遍看重社会对自身所做出的评价,而在爱情与婚姻的选择方面,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往往会受到家庭的左右与利益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女性所具有的个人情感并非受社会和家庭所重视,而且作为女性自身也经常妄自菲薄,并将自身情感放置于最没有价值的地位。
在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显然,对自我的坚持与获得幸福都是简·爱勇敢追求尊严与自由的结果,而这份勇敢来自于简·爱对自我情感的顺从。从简·爱所经历的爱情可以看出,无论是与罗切斯特相恋还是离开罗切斯特并在最后原谅罗切斯特,小说的每个情节发展都体现出了简·爱对自身情感的重视,在此过程中,名节操守等社会道德元素并非影响简·爱思想与行为的主要元素。在英美文学中,具有相同特点的女性形象数不胜数。而在中国文学中,女性经常为了遵循社会所赋予自身的角色要求与责任而忽略自身,即便是关乎自身一生的爱情也往往会受到社会评价、名节道德的影响,因此,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普遍并没有突破社会道德束缚并体现自身自主意识的勇气。如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本质既是“天性”使然,也是“观念”使然。无论是在生命体验还是爱情体验体验方面的失败,都可以归结于林黛玉对名节操守等社会道德因素的过度遵从,对于林黛玉而言,名节操守就像是一副枷锁束缚住了她的思想和行为,并导致了女性形象悲剧命运的产生。由此可见,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具有着恪守名节与社会道德的情结,而通过结合以上所提到的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所具有的特点来看,是选择遵从自身情感还是选择遵从名节操守,的确是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主要差异点。
从《简·爱》与《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比对来看,面对社会的不公,简能够勇敢地做出反抗,从《简·爱》所叙述的故事可以看出,简并没有屈从于世俗的束缚,而是能够主动地面对挑战。在里德太太家,虽然受到了蔑视,但是简·爱却敢于和表哥打架,也敢于称里德太太为坏女人。在生活中,简不会对自身的情感进行压抑,这种思想与行为不仅体现在对世俗的反抗,同时也体现在对自我的挑战中。当自身的爱情破灭之后,简并没有选择继续在庄园中生活,而是选择了不失尊严的离开。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这种选择的差异也是导致二人生命结局不同的重要原因。在林黛玉的生活中,封建礼教仍旧是无法逾越的铜墙铁壁,面对这种束缚所带来的无奈,林黛玉将自身严实的封闭起来。在进入贾府之后,林黛玉谨小慎微并扮演着一个需要大家来呵护的大家闺秀。当她对贾宝玉萌生情愫后,也没有在任何场合露出蛛丝马迹。直至爱情终于要烟消云散,林黛玉都没有勇敢地站出来,而是在备受煎熬中用自己的生命对爱情进行了祭奠。林黛玉临死前对紫鹃说:“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这句托付对于林黛玉本人而言十分重要,因为林黛玉认为自己即便香消玉殒,也需要留下清名。但是从葬花吟的内容来看,我们也可以发现林黛玉在思想与行为上的矛盾。葬花吟可以说是林黛玉的真情流露,在这首诗歌中,林黛玉表达了对生命热情的渴望以及对自由爱情的追求。然而,与林黛玉所秉持的“男女授受不亲”的行为观念结合来看,林黛玉却是将自身进行了严密的包裹。在《红楼梦》第三十回,贾宝玉牵了林黛玉的手并遭到了林黛玉的训斥:“谁同你拉拉扯扯的。一天大似一天的,还这么涎皮赖脸的,连个道理也不知道。”由此可见,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纯洁如冰,当在行为上出现逾度时,林黛玉可以十分理性地进行遏制。然而这种理性却导致了林黛玉爱情悲剧的出现,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林黛玉才喊出了“宝玉,你好……”虽然这句话并没有说完,但是却是林黛玉对自身被压抑多年的情感所做出的释放。对名节的顾忌与看重是导致林黛玉悲剧一生的重要原因,与简相比,林黛玉无法听从于自身的情感并追求自身的理想,而这种差异也是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差异的典型。
二 自强意识与依附心理
在西方文学创作中,女性形象普遍具有着平等观念与自强意识,这种观念的意识主要体现为对男权社会中男性权力的反抗以及女性权力的争取。但是在中国的文学创作中,女性形象则普遍具有着自卑的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也导致女性大多选择对男性持有顺从与依附的态度。事实上,西方传统女性所面临的境遇与中国传统女性所面临的境遇十分相似。在20世纪之前,西方社会中的男性处于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宰与中心位置,而女性不仅具有着相对低下的社会地位,并且会受到歧视,这种歧视主要体现为女性被认为是智力与能力贫乏的,她们不仅不具备继承财产与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并不具备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从这点来看,《简·爱》中的简与《红楼梦》中得了林黛玉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对女性的看法十分相似,然而《简·爱》与《红楼梦》中的简和林黛玉虽然具有着相似的人生憧憬,但是却具有着不同的性格与命运,在这两部可以体现出英美文学与中国文学女性形象特点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学在女性形象塑造审美方面所具有的明显差异。 在英美文学史中,《简·爱》中的女人公简被看做是具备女性抗争精神的典型,从这一女性形象来看,简显然是属于智慧型女性,她不仅具有着知识与主见,并且具有着追求自由婚姻和爱情的权利,虽然在性情和相貌方面,简并不出众甚至可以说是十分不显眼,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并不完全符合男性社会中女性审美标准的形象却凭借自身的自尊、才学以及抗争精神获得了包括经济上的独立以及人格上的独立。然而在中国文学中所出现的女性形象,大多并没有去追求属于自身的权利,而是选择依附于男性,在这种取向下,女性成为人妇之后往往听天由命,不是终身有靠就是孤苦一生。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大家闺秀的典型,虽然林黛玉同样具有着才学,但是这中才学并没有成为林黛玉具有反抗精神与女性独立意识的前提。她虽然执着于自己的爱情,但是却没有去勇敢的追求。从林黛玉的生活历程来看,她从来没有获得过真正的独立,在来到贾府之前,她依附于自己的父亲,而在来到贾府之后,她则依附于这个更加庞大的家族势力。当然,中国传统文学中女性形象所具有的自卑心理与依附心理和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具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也具有着一些体现出自强不息的女性形象,但是从主流状态方面来看,是选择自强还是选择依附于男性的确是中国与英美文学在作品中女性形象的重要分水岭之一。
从《简·爱》与《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比对来看,对平等的追求是简·爱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重要特征,这一取向是简·爱思想与行为选择的重要指导,同时也是推动简·爱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这种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简·爱在经济方面追求独立。这种认知来自与简·爱在洛伍德寄宿学校的生活经验,在那段时间,简意识到自身要获得他人的尊重,就必须付出努力。虽然之后简所从事的家庭教师工作并不能完全实现经济方面的独立,但是却可以看到简在追求经济独立中所做出的坚持与努力。而从简对经济独立所具有的坚持不懈的态度来看,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尊重或者说是追求与他人的平等;二是简的平等观念让简具有了无畏的勇气。简在舅妈家的生活十分屈辱,于是简决定走出家门。而简在洛伍德学校中也受到欺凌,此时的简选择了反抗,并在这一时期勇敢地冲破了社会世俗的束缚而展开了与贵族罗切斯特的爱情。同时,简的勇敢还体现在她能够不计前嫌,无论是对于舅妈还是对于欺骗自己并破落的罗切斯特,她都表现出了宽容。这种能够震撼读者的品格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力量,同时也是追求人格平等这一意识的体现。从简的经历可以看出,无论是否寄人篱下、是否职业卑微、是否一贫如洗,人与人之间总应该是平等的。然而这种意识在《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身上却没有得到体现。虽然林黛玉具有着高洁的品行,但是也具有依附心理。在这种依附心理的作用下,她寄人篱下并产生自卑、她身处困境却希望得到他人保护。特别是在面对爱情时,她更是体现出了这种自卑心理与依附心理。在《红楼梦》二十八回:“我没有这么大的福气,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这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自卑心理同时也道出了自身的凄凉身世。在林黛玉进入贾府之后,她看到了贾府的气势以及人们的言行,终于也信了母亲曾说过的话,即外祖母家比自家好。这同样是一种自卑心理的体现,而与简不同的时,当简产生自卑心理的同时也会产生自强心理,而林黛玉与自卑心理并行的则是依附心理。
综上所述,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具有着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对自我情感或是对名节操守的遵从以及具有自强意识或是自卑依附两个方面。通过《简·爱》与《红楼梦》中的两个女主人公简和林黛玉的比较也可以体现出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所具有的这两种主要差异。当然,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差异以及产生的原因体现在多个方面,本文并不能做出完整的概括与论述,但是通过对两个人物形象的比较,却能够为更加清楚地对中西方文化特殊性做出认知并发挥出一定价值,同时也希望能够对文学规律和文学美学本质的探索做出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华:《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透析》,《长城》,2013年第2期。
[2] 解修龙:《浅析〈简·爱〉的爱情观》,《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
[3] 刘爱萍:《〈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悲剧原因》,《文学教育》(上),2007年第6期。
[4] 张翠萍:《从〈简·爱〉的圣经情结看其女性主义观》,《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5] 戴峰:《幻灭与抗争——林黛玉与简·爱形象比较》,《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6期。
(贾萍,石家庄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