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上的珍贵第一(二)

来源 :文萃报·周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am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血日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日报
   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爆发。5月31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把斗争扩展到各阶层人民中去,建立反帝统一战线,号召全上海人民起来举行罢工、罢市、罢课的“三罢”斗争。同时决定由蔡和森、李立三、劉少奇、刘华和瞿秋白等组成行动委员会,领导展开反帝斗争,立即成立上海总工会,发布总同盟罢工宣言,会议还决定出版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以揭露帝国主义罪行,宣传党的政策、策略,为运动指明正确方向。
   1925年6月4日,第一期《热血日报》出版,每期4版,约12000字。该报除社论外,还辟有《外人铁蹄下的上海》《紧要消息》《本埠要闻》《国内要闻》《国外要闻》《舆论之批评》等专栏,并有《呼声》副刊。该报紧密配合“五卅”运动发展的形式,广泛报道“五卅”运动在上海和全国各地引起的怒潮,批判各种卖国行径,系统地宣传党领导“五卅”反帝斗争的方针,同时迅速地把各阶层的动向、人民大众的呼声和各地声援斗争的情况,传达给群众,真正起到民之喉舌、党之号角的作用。
   《热血日报》一创刊就全力投入到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瞿秋白在发刊词中庄严地宣告:“现在全上海市民的热血,已被外人的枪弹烧得沸腾到顶点了;……现在世界强者占有冷的铁,而我们弱者只有热的血;然而我们心中果然有热的血,不愁将来手中没有冷的铁,热的血一旦得着冷的铁,便是强者之末运。”冷的铁,即是武器,革命者一旦掌握了武器,建立了革命的武装,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等便会统统被打倒。
  《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党刊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同时造就了一批初具马克思主义思想、积极探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先进知识分子,建立一个俄国布尔什维克式的无产阶级政党在酝酿之中。1920年2月,“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陈独秀在上海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同时跟李汉俊、沈雁冰、施存统等人共同讨论社会主义新思潮并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陈独秀、李汉俊、杨明斋、李达等人发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借鉴了列宁建党前创办《火星报》的有益经验,决定创办一份党内机关刊物,从思想上把全国各地的党组织统一起来,从而尽快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无产阶级政党。
   1920年11月7日,《共产党》月刊诞生。该刊为16开本,在全国秘密发行,李达任主编,陈独秀、李达、施存统、沈雁冰等为该刊的主要撰稿人。创刊日的选择颇具匠心与历史意义,这一天刚好是俄国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日,选择俄国劳工农民推倒资本家和军阀成功日为创刊日,就是希望中国革命走上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陈独秀在《共产党》月刊创刊号的《短言》中明确提出“跟着俄国共产党”,“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宣布“中国要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指出“既要反对第二国际式的议会道路,又要反对无政府主义”。创刊号还刊登了《俄国共产政府成立三周年纪念》《俄国共产党的历史》《俄罗斯的新问题》以及专门介绍列宁的文章。不久,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认为《共产党》月刊和《新青年》在内容上有所重复,建议两刊合并,代之以一份新的周报。自此,1921年7月,《共产党》月刊停刊。
  《向导》:最早的中共中央机关报
   “我们中华民族为被压迫的民族自卫计,势不得不起来反抗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略,努力把中国造成一个完全的真正独立的国家。”时隔近百年,《向导》发刊词里的话依然振聋发聩。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公开发行的中央机关刊物,“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国民革命”等口号最先在《向导》中叫响。1922年9月13日,《向导》在上海肇浜路兰发里3号(今复兴东路1047弄)创刊,由蔡和森担任主编,它犹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向导》发行所随中共中央几经转移,至1927年停刊,共出版201期,发行量最多时达10万份。宝山路403弄(原宝山里)也曾设立发行所,1932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两处发行所原址如今都是普通民居。
     同济大学教授丁晓强介绍,蔡和森、彭述之和瞿秋白先后任《向导》主编,主要撰稿者有陈独秀、李大钊、李达、彭述之等,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张太雷、李立三及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也发表过重要文章。陈独秀在《向导》发表270多篇文章,几乎每期都有;蔡和森用“和森”署名发文130多篇,还用“本报同人”“记者”等名多次撰文;瞿秋白写过60多篇社论和述评。《向导》还刊载了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191期)等205篇关于工农运动的文章。
   《向导》以发表时政评论文章为主,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群众斗争。陈独秀在创刊号中鲜明提出党的奋斗目标:反抗国际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建立统一、和平、自由、独立的中国。《上海出版志》记载,《向导》首先公开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国民革命”等口号。刊物发行五年,刊出读者来信120件,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桥梁,激发许多人的革命斗志。
  “亢慕义斋”: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图书馆
   1920年,李大钊领导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京景山东街马神庙西口原北京大学第二院内,成立了一个叫“亢慕义斋”的图书馆,这是我国最早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图书馆。“亢慕义”是英文“共产主义”一词的音译。当时,凡是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图书,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都被盖上“亢慕义斋”的印记。李大钊和研究会的进步青年克服重重困难,从各方面搜集了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还通过共产国际代表和苏俄驻中国使馆,搜集和收藏了共产国际出版的英、德、日法等文字的书籍,集中在“亢慕义斋”供人借阅。
   为了进一步推广马列著作,在李大钊的领导下,“亢慕义斋”成了我国第一个马列书刊的翻译室,下设英文、德文、法文三个翻译组。罗章龙等人在德文组,他们曾根据德文本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并且出过油印本。“亢慕义斋”里当然有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根据陈望道先生的经历,这本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译本,应该是转译自日文。除了《共产党宣言》,“亢慕义斋”还先后翻译了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法兰西内战》,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和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等经典著作,在李大钊的号召下,德文组还艰难地完成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的翻译初稿。可以说,“亢慕义斋”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机构。
   (综合《中国档案》《北京日报》《新民晚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等)
其他文献
研究表明,孩子们对于什么是欺凌,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判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向阳举例说,小学时,学生眼里的欺负都是一些直接的身体伤害或者是物质损失;初中时,学生会把直接的精神伤害也看成是欺负;到了高中,学生会认为间接的精神伤害才是真正的欺凌;上了大学,学生更明确欺凌就是把人伤害到无力招架以致陷入自感窝囊和自我贬低的痛苦之中。   因此,欺凌干预要充分照顾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欺凌的不同概念和不同判断,
期刊
几乎对所有人来说,衰老都只是时间问题,除非遇到如下事件:大灾大难,地球飞离人们脚底,洪水淹没城市,炸弹毁灭了孩子,令生者恍如行尸走肉。   如今你正青春年少,可一晃便步入中年,但要想弄明白,是什么时候从一个阶段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实非易事。紧接着就老了,而你却几乎浑然不知自己是何时变老的。   你对待周遭人事的态度变了——哦,是的,大变特变了,但你本人却毫无意识,因为寒冰是慢慢地、慢慢地将生命之谷冻
期刊
每年4月30日被称为“国际不打小孩日”,也叫“拒绝体罚日”“无巴掌日”。发起这个活动的初衷是什么?体罚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会产生哪些影响?   神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孩子被忽视或者被虐待都会影响大脑的发育,例如有一项针对罗马尼亚孤儿院孩子的大脑研究,孤儿虽然有吃有喝没有冻着饿着,但是缺少足够的成人的照顾,没有办法和照顾的人建立稳定的情感联系,孤儿们在成长中承受了长时间的慢性压力,导致他们的前额叶皮层和新
期刊
(一)   上星期带着孩子在公园溜达,走累了坐在路边的休息椅上歇脚。旁边的椅子上坐着一家三口边吃零食边聊天。   爸爸问:“你现在跳绳一分钟能跳多少了?”儿子:“一百多个。”爸爸:“我跟你这么大的时候我一分钟得跳一百五十个。”兒子:“我们班有一个女生能跳一百八十个。”爸爸:“我就没见过一年级一分钟能跳一百八,那不可能!”儿子说:“没见过不等于不存在。”   没见过不等于不存在,中国互喷的成年网民里
期刊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属于“协约国”一方,于是有大批中国工人(华工)到欧洲去为战争服务,主要是工程建筑,伐木、修路、挖战壕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滞留在俄国的大批华工们投入到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战斗中。一共有6万名中国人参加了苏俄内战。   包清山是赫赫有名的中国营营长,最多的时候他手下有800名中国战士。他的俄国名字叫“考斯嘉”,他和他的中国营以勇敢善战而享誉红军
期刊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参加会议的有29个亚非国家的领导人。中国政府于1955年1月接到正式邀请,决定派出以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为首的代表团出席会议。   早在2月中旬,我方已获悉,台湾蒋介石特务机关准备乘机谋害周总理和中国代表团人员。为保卫周总理和代表团的安全,驻印度尼西亚特命全权大使黄镇不敢有丝毫松懈。   临近会议开幕之际,不幸的事件还是发生了。4月1
期刊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艰难而辉煌的百年路程。100年来,在中共党史的每个历史时期、每个历史“拐点”上,都有鲜为人知的重要人物与事件,影响着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前行方向。  一位女性为中共的诞生作出了特殊贡献   1921年6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通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代表到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下旬,除旅法小组因路途遥远未能派代表外,其他各地代表陆续抵达上海。由于
期刊
在河北石家庄灵寿县青铜文化博物馆,曾和父亲一起铸造“告别田赋鼎”的农民匠人王英洁与记者一见面,就聊起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的最新政策。   很多人认识王英洁和他的父亲王三妮,是因为2006年他们拿出近8万元积蓄自发铸造了“告别田赋鼎”。   当时,虽然王三妮、王英洁1999年就在家乡灵寿县青廉村办起了青铜工艺品加工厂,并且不断钻研青铜器制造工艺,但14亩承包田依然是全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
期刊
假期中,各式各样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的夏令营、培训班甚为活跃,收费还挺贵。家长们却兴致勃勃地花钱让宝贝们去“吃苦”。原因是,当下世间有一股风,觉得中国的孩子太娇宠,喜欢拿日本、美国的孩子说事,三四岁就要整理自己的房间,五六岁帮着做家务,七八岁能干些粗活、重活,十几岁可出去打工了……越比较越觉得,中国孩子将来恐怕“只配给外国孩子打工了”。   中国城里的孩子,或许不整理房间、不做家务,却未必就不苦
期刊
近日,不少网友曬出家人“千里寄年货”的照片,比如,一位在上海的山东女孩收到了家人寄的一整头羊。据相关物流数据,福建成为寄出年货最多的省份。我们欣喜地看到,诸多游子都在精心挑选年货、礼物,寄回老家,寄给亲人,表达自己的心意和感恩。   这个春节,尽管团圆的方式有所改变,但父母与子女之间互相牵挂、互相关心的精神内核没有改变。“年货流动”背后还有国人就地过年的责任担当,这无疑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摘自《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