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01年年底中山公园免费开放以来,公园免费开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除了日光岩、菽庄花园、植物园、集美学村螯园等景点纪念地外,厦门市岛内外的公园都实行免费开放了。城市公园实行免费开放已成为社会共识,是政府惠民举措,深受百姓欢迎。但同时给公园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阐述了开放式公园管理现状及其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开放式公园管理的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开放式公园;管理现状;对策
0.前言
开放后的公园管理增大难度了,在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公园怎么样才能增进自身的造血能力,它的管理上出现了哪些困难。根据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笔者结合厦门市中山公园开放后的问题要点,谈一谈如何提高开放式公园的管理和经济运行。
1.公园概况
中山公园位于厦门闹市区中心,始建于1927年,当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弘扬其“天下为公”精神,故命名为“中山公园”。公园利用当年的天然形状,东联蓼花溪,西抱魁星河,北有荷庵,南临靖山麓接道署,东西宽320米,南北长650米,是不规则长方形,面积13.8公顷。内有动物园,儿童乐园,花展馆。是一个集展览、科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公园,并于2008年获得国家重点公园的殊荣。
2.公园免费开放后的管理问题
2.1游人增多,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自2001年年底中山公园实行免费开放后,进入公园休闲娱乐的游客和借道公园穿行的市民人数猛增,给公园带来治安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给公园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特别是节假日期间进入公园的游客数量远远超过了公园的环境容量,有限的公共设施远远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
2.2人为破坏严重,加大了绿化养护管理工作量
公园开放后游客量骤增,在公园游客量增多而空间不够用的情况下,部分游客素质低,在园内践踏草坪、攀折花木、随处便溺、乱扔杂物,致使绿化设施被毁、花木损毁丢失,游人随意践踏绿地等毁绿、损绿现象屡禁不止,对园林绿地破坏很大。
2.3游客层次不一,出现令人担忧的治安问题
进入公园的游客有一部分不以休闲娱乐为目的,这其中有兜售物品的摊贩、散发传单的人员,还有乞讨者、流浪人员,甚至一些犯罪分子也趁機进入公园,聚众赌博、偷窃游人钱财或公共设施。
2.4植物生存环境降低
公园免费开放后,公园核心区承载能力有限,游客会向周边地带过渡,游客量远远超过公园的环境承载力,加之每天市民自发的健身锻炼等活动不断,占用公园绿地,对绿地过度践踏,增加了土壤的密实度,降低了土壤的通透性,使公园植物生存环境质量下降,草坪、地被植物受损尤为严重。
2.5增加了绿化建设、养护经费
苗木生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栽植工作的结束往往是绿化养护工作的开始,使得绿化工程有别于其他城市建设工程,养护管理费用所占比例远高于绿化施工的费用。政府和管理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公园建设管理,公园开放后随着绿地和设施损毁的增加,绿地养护、设施维修开支明显加大,由此带来的经费不足,会大大制约公园的发展。
2.6 动物园
中山公园动物园于2011年实行免费开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首个实行免费入园的动物园。这项惠民举措凸显了公园的公益性,提高了思明区的亲和力指数。但是由于配套的管理力量增加不足,致使日常管理不到位,部分游客有不文明行为如投喂食物、跨越护栏、戏弄动物。不仅存在危害动物的隐患,也存在被动物抓伤的安全隐患。
3.对策
免费开放公园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地方政府和公众的大力支持,还需要公园管理者的细致工作。
3.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以游客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服务市民方便游客
政府建造公园绿地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娱乐和亲近自然的场所。因此必须强调公园是“公益性的基础设施”这一基本属性,以游客为中心服务市民,方便游客,推进从公园管理者到公众服务者身份的转换,把实现游客愿望、满足游客需求、维护游客利益作为公园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游客所想、急游客所急,采纳游客反映的合理意见,不断改进服务,使公园绿地真正惠及百姓。
无论是公园的硬件或软件建设都要强化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在规划设计、绿地布局、配套设施等方面既要考虑美观生态,更要考虑人的需求,管理上要倡导温馨用语、温馨告示,营造公园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气息。
中山公园近年来实施的一些项目正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市民群众反映的要求。如进行湖底清淤,改善了水体水质,提高了游客游览的品质。修复了花展馆,建设了花展西院,不仅增加了市民游客观赏的内容,而且作为展览的平台,不时举办花卉、盆景雅石等展览,对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起到重要作用。
3.2增加公共绿地面积,实现休闲社区化
当前,免费公园引发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公园资源严重不足,公众公共休闲空间匮乏。解决免费公园人流拥挤的问题,长远来看还是要加大市政公园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增加公共绿地面积; 另一方面,增加公共绿地中的休闲广场; 第三是加大社区公共绿地的建设力度,倡导休闲社区化,避免人流过分集中在公园。
3.3加大普法和执法力度,实现管理法治化
对于公园管理,无论是规划、建设、园内公共设施以及游人的行为等都必须有法可依,而且必须从严管理。因此,公园要加大对《厦门经济特区公园条例》、《市民守则》等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宣传橱窗、标语、提示牌等让游人了解,避免做出违法行为。同时,要与相关执法部门联合,组织部分单位员工通过培训取得执法资格,加大执法力度,对于违反者决不姑息,以起到惩戒教育的作用。
3.4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完善公园管理网络 公园管理不仅是公园管理处的责任,也是公众的责任。公园可以通过奖励文明游客、文明游园积分制度等形式,对一些表现文明的游客实现正激励,有助于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美国,国家公园的成功管理,与其有许多公共机构和志愿者的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的公园管理可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如建立起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其“宣传、劝阻、监督、桥梁”作用,从而形成公园管理立体网络,有效减少不文明现象。思明区委文明办在中山公园内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为希望无偿服务社会的志愿者搭起一个平台,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公园的日常管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3.5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实现管理科学化
建立精干高效的专业管理者队伍,对提高公园管理效能将大有帮助。
公园管理其实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必须配备专业管理人才。目前,免费开放公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公园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专业性不强、管理效率低下有关。所以公园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岗位培训,培养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素养,掌握游客心理学、生态学、园林学、法律学、和救生知识等方面的技能。
3.6寻求新的管理模式
以往公园的管理费用,主要通过财政拨款和门票收入来解决。门票一方面可以弥补财政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控制一定的人流量。门票收入取消后,管理费用大幅攀升,财政压力变大。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必须打破原有管理模式,寻求新的管理途径。作为免费开放式公园,公园应该围绕“利用环境求生存、利用创新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合理利用有限资金,摸索出一条免费开放式公园管理的新路子,推动公园各项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3.6.1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公园
公园的管理体制是事业单位模式。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服务性和经营性的项目开始面向社会开放,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公园的作业层和管理层实行分离,管理层采用竞聘上岗,作业层面向社会开放,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取服务单位,真正实现从“以费养人”转变成“以费养事”,降低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
3.6.2绿化管理
一是堅持生态建设方向。一方面,把生态建设的原则和主要内容纳入公园管理制度体系中,以此确保公园生态建设的持久实施,并逐步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另一方面,在做好环保宣传的基础上,结合物理和生物防治的方法,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最大限度减少农药等有毒物质对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从保护生态资源、确保生态平衡角度,保护好各种生态因素,尤其是动物生态的保护,如鸟类及有益昆虫的保护等,以期从植物景观和生态习性两方面达到最佳生态效果。
二是抓住每年春、秋季绿化,促进公园的生态建设。从主景区的植物配置入手,丰富植物配置层次、色彩,增种地被植物,提倡采用能突出生态效果的乡土树种,增强景观视觉效果和公园绿地的生态效能。
三是在公园绿化改造的同时,结合公园免费开放后管理难度加大这一课题,探求公园发展篱垣木的途径。将观赏绿篱引入公园,在园林中起到防护、美化、装饰的作用,同时以绿色植物作屏障和背景更好的发挥生态功能和观赏性,确保公园的生态建设取得明显实效。
3.6.3卫生及设施管理
一是卫生及设施采取区域分类管理方法,公园核心区为一级卫生及设施管理; 公园坡面及边角地带为二级卫生及设施管理; 在管理承包操作上实施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法,有效地提高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人员管理上,做到层层负责,责任明确,并制订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标准。
二是在保证园内环境整洁的基础上,加强对蚊绳孳生地的清理,彻底消灭“四害”孳生地,有效控制传播源。另外,加强对卫生清运的整顿管理,督促内联点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公园垃圾存放点每日一清,保持垃圾存放点周边环境整洁等等。
3.6.4队伍管理
一是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逐步建立一整套符合本公园实际,具有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新模式。
二是不断规范职工的工作行为、个人行为,改善、提高服务质量。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外树形象,内强素质,首先在窗口服务岗位管理上,根据“服务承诺”的条款要求,加强对窗口服务岗位的管理; 其次是持之以恒地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保证服务质量; 再次是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为营造优美舒适的公园环境创造条件。
3.6.5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投入,完善配套设施
公园姓“公”,不能讲求经济效益,公园管理水平的提升要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公园内各类硬件设施,增加服务功能,提高公园承载力,要保障与公园面积及管理等级相匹配的人员和资金的投入。
4.结束语
本文以厦门中山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开放式公园的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从公园免费开放后的管理问题,多角度提出了开放式公园的改造措施和管理对策,这将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相信随着管理问题的逐渐解决,开放式公园这一大众的资源将充分展现其魅力。■
【参考文献】
[1]任晋锋.美国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发展策略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中国园林,2003,(11):46-48.
[2]林晶,李岳.浅议公园的建设与管理.现代园林,2006,(10):33-34.
【关键词】开放式公园;管理现状;对策
0.前言
开放后的公园管理增大难度了,在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公园怎么样才能增进自身的造血能力,它的管理上出现了哪些困难。根据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笔者结合厦门市中山公园开放后的问题要点,谈一谈如何提高开放式公园的管理和经济运行。
1.公园概况
中山公园位于厦门闹市区中心,始建于1927年,当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弘扬其“天下为公”精神,故命名为“中山公园”。公园利用当年的天然形状,东联蓼花溪,西抱魁星河,北有荷庵,南临靖山麓接道署,东西宽320米,南北长650米,是不规则长方形,面积13.8公顷。内有动物园,儿童乐园,花展馆。是一个集展览、科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公园,并于2008年获得国家重点公园的殊荣。
2.公园免费开放后的管理问题
2.1游人增多,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自2001年年底中山公园实行免费开放后,进入公园休闲娱乐的游客和借道公园穿行的市民人数猛增,给公园带来治安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给公园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特别是节假日期间进入公园的游客数量远远超过了公园的环境容量,有限的公共设施远远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
2.2人为破坏严重,加大了绿化养护管理工作量
公园开放后游客量骤增,在公园游客量增多而空间不够用的情况下,部分游客素质低,在园内践踏草坪、攀折花木、随处便溺、乱扔杂物,致使绿化设施被毁、花木损毁丢失,游人随意践踏绿地等毁绿、损绿现象屡禁不止,对园林绿地破坏很大。
2.3游客层次不一,出现令人担忧的治安问题
进入公园的游客有一部分不以休闲娱乐为目的,这其中有兜售物品的摊贩、散发传单的人员,还有乞讨者、流浪人员,甚至一些犯罪分子也趁機进入公园,聚众赌博、偷窃游人钱财或公共设施。
2.4植物生存环境降低
公园免费开放后,公园核心区承载能力有限,游客会向周边地带过渡,游客量远远超过公园的环境承载力,加之每天市民自发的健身锻炼等活动不断,占用公园绿地,对绿地过度践踏,增加了土壤的密实度,降低了土壤的通透性,使公园植物生存环境质量下降,草坪、地被植物受损尤为严重。
2.5增加了绿化建设、养护经费
苗木生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栽植工作的结束往往是绿化养护工作的开始,使得绿化工程有别于其他城市建设工程,养护管理费用所占比例远高于绿化施工的费用。政府和管理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公园建设管理,公园开放后随着绿地和设施损毁的增加,绿地养护、设施维修开支明显加大,由此带来的经费不足,会大大制约公园的发展。
2.6 动物园
中山公园动物园于2011年实行免费开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首个实行免费入园的动物园。这项惠民举措凸显了公园的公益性,提高了思明区的亲和力指数。但是由于配套的管理力量增加不足,致使日常管理不到位,部分游客有不文明行为如投喂食物、跨越护栏、戏弄动物。不仅存在危害动物的隐患,也存在被动物抓伤的安全隐患。
3.对策
免费开放公园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地方政府和公众的大力支持,还需要公园管理者的细致工作。
3.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以游客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服务市民方便游客
政府建造公园绿地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娱乐和亲近自然的场所。因此必须强调公园是“公益性的基础设施”这一基本属性,以游客为中心服务市民,方便游客,推进从公园管理者到公众服务者身份的转换,把实现游客愿望、满足游客需求、维护游客利益作为公园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游客所想、急游客所急,采纳游客反映的合理意见,不断改进服务,使公园绿地真正惠及百姓。
无论是公园的硬件或软件建设都要强化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在规划设计、绿地布局、配套设施等方面既要考虑美观生态,更要考虑人的需求,管理上要倡导温馨用语、温馨告示,营造公园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气息。
中山公园近年来实施的一些项目正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市民群众反映的要求。如进行湖底清淤,改善了水体水质,提高了游客游览的品质。修复了花展馆,建设了花展西院,不仅增加了市民游客观赏的内容,而且作为展览的平台,不时举办花卉、盆景雅石等展览,对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起到重要作用。
3.2增加公共绿地面积,实现休闲社区化
当前,免费公园引发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公园资源严重不足,公众公共休闲空间匮乏。解决免费公园人流拥挤的问题,长远来看还是要加大市政公园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增加公共绿地面积; 另一方面,增加公共绿地中的休闲广场; 第三是加大社区公共绿地的建设力度,倡导休闲社区化,避免人流过分集中在公园。
3.3加大普法和执法力度,实现管理法治化
对于公园管理,无论是规划、建设、园内公共设施以及游人的行为等都必须有法可依,而且必须从严管理。因此,公园要加大对《厦门经济特区公园条例》、《市民守则》等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宣传橱窗、标语、提示牌等让游人了解,避免做出违法行为。同时,要与相关执法部门联合,组织部分单位员工通过培训取得执法资格,加大执法力度,对于违反者决不姑息,以起到惩戒教育的作用。
3.4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完善公园管理网络 公园管理不仅是公园管理处的责任,也是公众的责任。公园可以通过奖励文明游客、文明游园积分制度等形式,对一些表现文明的游客实现正激励,有助于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美国,国家公园的成功管理,与其有许多公共机构和志愿者的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的公园管理可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如建立起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其“宣传、劝阻、监督、桥梁”作用,从而形成公园管理立体网络,有效减少不文明现象。思明区委文明办在中山公园内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为希望无偿服务社会的志愿者搭起一个平台,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公园的日常管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3.5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实现管理科学化
建立精干高效的专业管理者队伍,对提高公园管理效能将大有帮助。
公园管理其实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必须配备专业管理人才。目前,免费开放公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公园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专业性不强、管理效率低下有关。所以公园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岗位培训,培养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素养,掌握游客心理学、生态学、园林学、法律学、和救生知识等方面的技能。
3.6寻求新的管理模式
以往公园的管理费用,主要通过财政拨款和门票收入来解决。门票一方面可以弥补财政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控制一定的人流量。门票收入取消后,管理费用大幅攀升,财政压力变大。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必须打破原有管理模式,寻求新的管理途径。作为免费开放式公园,公园应该围绕“利用环境求生存、利用创新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合理利用有限资金,摸索出一条免费开放式公园管理的新路子,推动公园各项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3.6.1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公园
公园的管理体制是事业单位模式。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服务性和经营性的项目开始面向社会开放,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公园的作业层和管理层实行分离,管理层采用竞聘上岗,作业层面向社会开放,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取服务单位,真正实现从“以费养人”转变成“以费养事”,降低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
3.6.2绿化管理
一是堅持生态建设方向。一方面,把生态建设的原则和主要内容纳入公园管理制度体系中,以此确保公园生态建设的持久实施,并逐步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另一方面,在做好环保宣传的基础上,结合物理和生物防治的方法,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最大限度减少农药等有毒物质对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从保护生态资源、确保生态平衡角度,保护好各种生态因素,尤其是动物生态的保护,如鸟类及有益昆虫的保护等,以期从植物景观和生态习性两方面达到最佳生态效果。
二是抓住每年春、秋季绿化,促进公园的生态建设。从主景区的植物配置入手,丰富植物配置层次、色彩,增种地被植物,提倡采用能突出生态效果的乡土树种,增强景观视觉效果和公园绿地的生态效能。
三是在公园绿化改造的同时,结合公园免费开放后管理难度加大这一课题,探求公园发展篱垣木的途径。将观赏绿篱引入公园,在园林中起到防护、美化、装饰的作用,同时以绿色植物作屏障和背景更好的发挥生态功能和观赏性,确保公园的生态建设取得明显实效。
3.6.3卫生及设施管理
一是卫生及设施采取区域分类管理方法,公园核心区为一级卫生及设施管理; 公园坡面及边角地带为二级卫生及设施管理; 在管理承包操作上实施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法,有效地提高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人员管理上,做到层层负责,责任明确,并制订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标准。
二是在保证园内环境整洁的基础上,加强对蚊绳孳生地的清理,彻底消灭“四害”孳生地,有效控制传播源。另外,加强对卫生清运的整顿管理,督促内联点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公园垃圾存放点每日一清,保持垃圾存放点周边环境整洁等等。
3.6.4队伍管理
一是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逐步建立一整套符合本公园实际,具有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新模式。
二是不断规范职工的工作行为、个人行为,改善、提高服务质量。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外树形象,内强素质,首先在窗口服务岗位管理上,根据“服务承诺”的条款要求,加强对窗口服务岗位的管理; 其次是持之以恒地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保证服务质量; 再次是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为营造优美舒适的公园环境创造条件。
3.6.5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投入,完善配套设施
公园姓“公”,不能讲求经济效益,公园管理水平的提升要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公园内各类硬件设施,增加服务功能,提高公园承载力,要保障与公园面积及管理等级相匹配的人员和资金的投入。
4.结束语
本文以厦门中山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开放式公园的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从公园免费开放后的管理问题,多角度提出了开放式公园的改造措施和管理对策,这将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相信随着管理问题的逐渐解决,开放式公园这一大众的资源将充分展现其魅力。■
【参考文献】
[1]任晋锋.美国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发展策略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中国园林,2003,(11):46-48.
[2]林晶,李岳.浅议公园的建设与管理.现代园林,2006,(10):33-34.